用于辅助小型立体车库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2419发布日期:2019-02-22 21:1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用于辅助小型立体车库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停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小型立体车库的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提升装置为停车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停车装置主要是作为为小型私家车提供停车空间与为私家车司机提供便利的一种辅助工具。在当今的时代大背景下,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在出行方面,私家车的数目逐年增加,在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原有的建筑物建设的基础上,可利用的停车空间是一定的,车辆的增多带来了停车难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密集、人流量较大的商场,与一些已经划定固定停车位的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十分的突出,得到当今社会广泛的关注。同时,在一些旧小区内,建立一个新的停车库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原有的停车设施上,设计一种不改变占用面积,增加停车数目并且方便车主停取车的停车装置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其中,提升装置是停车装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停车装置存在占用空间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约占地空间、使用方便的用于辅助小型立体车库的提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辅助小型立体车库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外置移动框架、推拉机构、前后平移机构、升降机构、用于外置移动框架与停车框架进行展开折叠的滑块摇杆机构和旋转平台,所述停车框架的下方设有底层停车位,所述停车框架上设有上层停车位,所述外置移动框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外置移动框架通过推拉机构安装在前后平移机构上,所述前后平移机构安装在停车框架上,所述滑块摇杆机构安装外置移动框架与前后平移机构之间,所述旋转平台与旋转平台驱动机构连接,同时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外置移动框架上;

所述外置移动框架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竖杆、两个横杆和两个纵杆,每根横杆的右端与一根竖杆的上端连接,其中一根位于上方的纵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杆的右端分别连接,另一根位于下方的纵杆上安装有旋转平台,另一根的纵杆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两根竖杆之间;

所述前后平移机构包括前后平移电机、前后平移导轨和前后平移齿条,在前后平移导轨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有一个前后平移齿轮箱,每个前后平移齿轮箱与一个前后平移电机连接,所述前后平移齿条沿着前后方向固定安装在停车框架的右侧纵杆上,所述前后平移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所述前后平移齿条啮合且形成前后移动副;

每根横杆对应一个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推拉电机、推拉齿轮箱和推拉齿条,所述推拉齿轮箱固定在所述前后平移导轨上,所述推拉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拉齿轮箱连接,所述推拉齿条固定在所述外置移动框架的横杆的底部上,所述推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所述推拉齿条啮合且形成左右移动副;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升降齿轮箱和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固定安装在竖杆上,所述升降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啮合且形成上下移动副,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齿轮箱连接,安装有旋转平台的纵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升降齿轮箱上;

在外置移动框架的竖杆与前后平移导轨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滑块摇杆机构,所述滑块摇杆机构包括摇杆电机、摇杆齿轮箱、摇杆齿条、连杆和摇杆,所述摇杆的上端与所述竖杆的上部铰接,所述摇杆的下端与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前后平移导轨铰接,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摇杆电机壳体铰接,所述摇杆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摇杆齿轮箱连接,所述摇杆齿条固定安装在竖杆的下部上,所述摇杆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所述摇杆齿条啮合且形成上下移动副。

进一步,所述旋转平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两个蜗轮蜗杆机构和大齿轮,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连接,该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固定在另一个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上,另一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所述旋转平台固定在所述大齿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在老小区的原有的停车空位上进行改造,配合二层框架组成停车装置,无需占用更多的土地面积,只增加了其高度,对小区道路上的设施影响较小。并且不存在浪费车位问题;

2、采取了旋转平台,车辆直接驶入载车板,无需进行侧放停车等一系列的停车操作,降低了一些由于操作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并使驾驶员的操作更加的简便,节约了停取车的时间;

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改造一些原有二层停车装置直接发挥作用,兼容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转平台与升降机构的装配图。

图3为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置移动架的后侧滑块摇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外置移动架的前侧滑块摇杆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5,一种用于辅助小型立体车库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外置移动框架、推拉机构、前后平移机构、升降机构、用于外置移动框架与停车框架进行展开折叠的滑块摇杆机构10和旋转平台5,所述停车框架的下方设有底层停车位,所述停车框架上设有上层停车位,所述外置移动框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2,所述外置移动框架通过推拉机构安装在前后平移机构上,所述前后平移机构安装在停车框架上,所述滑块摇杆机构安装外置移动框架与前后平移机构之间,所述旋转平台5与旋转平台驱动机构连接,同时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外置移动框架上;

所述外置移动框架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竖杆、两个横杆和两个纵杆,每根横杆的右端与一根竖杆的上端连接,其中一根位于上方的纵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杆的右端分别连接,另一根位于下方的纵杆2上安装有旋转平台5,另一根的纵杆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两根竖杆之间;

所述前后平移机构包括前后平移电机9、前后平移导轨和前后平移齿条,在前后平移导轨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有一个前后平移齿轮箱,每个前后平移齿轮箱与一个前后平移电机连接,所述前后平移齿条沿着前后方向固定安装在停车框架的右侧纵杆上,所述前后平移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所述前后平移齿条啮合且形成前后移动副;

每根横杆对应一个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推拉电机8、推拉齿轮箱和推拉齿条,所述推拉齿轮箱固定在所述前后平移导轨上,所述推拉电机8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拉齿轮箱连接,所述推拉齿条固定在所述外置移动框架的横杆的底部上,所述推拉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所述推拉齿条啮合且形成左右移动副;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13、升降齿轮箱和升降齿条1,所述升降齿条固定安装在竖杆上,所述升降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1啮合且形成上下移动副,所述升降电机13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齿轮箱连接,安装有旋转平台5的纵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升降齿轮箱上;

在外置移动框架的竖杆与前后平移导轨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滑块摇杆机构10,所述滑块摇杆机构10包括摇杆电机11、摇杆齿轮箱、摇杆齿条、连杆和摇杆,所述摇杆的上端与所述竖杆的上部铰接,所述摇杆的下端与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前后平移导轨铰接,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摇杆电机壳体铰接,所述摇杆电机11的输出端与所述摇杆齿轮箱连接,所述摇杆齿条固定安装在竖杆的下部上,所述摇杆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所述摇杆齿条啮合且形成上下移动副。

进一步,所述旋转平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3、两个蜗轮蜗杆机构4和大齿轮,所述旋转电机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连接,该蜗轮蜗杆机构4的蜗轮固定在另一个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上,另一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所述旋转平台固定在所述大齿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停车时,输送装置将载车板从上层停车位输送到旋转平台5上,推拉机构和滑块摇杆机构通过工作,将外置移动框架展开,旋转平台5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向下运动直至到地面,接着旋转平台5在旋转平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旋转,带动载车板旋转一定角度,便于汽车开到载车板上,在汽车开到载车板上之后,旋转平台5在旋转平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复位,接着旋转平台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上升至初始位置,外置移动框架在推拉机构和滑块摇杆机构的作用下进行折叠靠近停车框架,使得载车板位于输送装置上,在输送装置的带动下将汽车输送到相应的上层停车位上。

如图1所示,外置移动框架上设有两个万向轮12,使提升装置能够完成前后以及左右运动,上端通过推拉电机8,加以滑块摇杆机构10的辅助,进行前后运动,万向轮12也随之运动,完成前后运动。当前后平移电机9在前后平移轨道上前后平移时,会带动提升装置移动,同时万向轮12也会随之移动,完成整体的前后移动。

如图2所示,旋转平台5依靠纵杆2固连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则由纵杆2与两升降电机相连接,通过两升降电机13在安装于竖杆的升降齿条1进行爬升与下降,带动纵杆2以及旋转平台5升降,完成升降运动。

如图3所示,旋转平台5为最终运动输出,通过安装于其上的固定装置带动载车板(图中未含)进行旋转。整个装置安装于纵杆2上,通过固定于纵杆2上的旋转电机3转动输出带动安装于旋转电机3上的齿轮旋转,通过与安装于旋转电机3上的齿轮相啮合的蜗轮蜗杆机构4进行运动输出换向及降速,再通过蜗轮蜗杆机构4与旋转平台5连接的大齿轮相啮合,将运动传递给旋转平台5,使旋转平台5能进行定轴旋转,从而使得旋转装置能够发挥出其作用。

如图4、图5所示,位于其上的滑块摇杆机构10通过铰链7与上部机架相连,通过位于杆6末端的铰链与摇杆电机11相连,当推拉电机8的转速为n,由于马达驱动齿条的齿轮箱的内部参数未知,但仍可测得大约值,设当电机的转速为n时,相对应的齿轮箱移动的速度为v。带孔的杆6与其铰接的杆长度分别为a=180,b=90由平面运动分析,可知:Vx=v;Vy=Vx*tan a;由于铰接处并非光滑圆柱孔,存在一定的摩擦,并且夹角a的变化较小a~15°。Vy=v*tan15°=0.268v,摇杆电机11控制齿轮箱上下移动的速度应近似于Vy的值,通过推拉电机8和摇杆电机11的共同作用,使得框架能够保持垂直的地,平稳地前后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停车过程:

步骤一、当载车板水平运出,待到载车板运动到一定的位置,即载车板重心到达旋转平台5时,停车框架内部输送装置停止工作,此时载车板到达旋转平台上。

步骤二、旋转平台5在升降机构的升降齿条1上靠升降电机13带动纵杆2运动,向上抬起一定的距离,将载车板与输送装置分离,重心处于旋转平台内,直到触碰到触点开关,从而旋转平台5停止向上运动移动。

步骤三、提升装置离开停车框架,在停车框架上端有两条齿条轨道与提升装置垂直,由推拉电机8的齿轮传动带动提升装置的移动,与此同时,外置移动框架两侧的滑块摇杆机构10随之开始运动,通过摇杆电机11的运动提供动能,辅助提升装置能保持垂直的水平移出,使运动更加的平稳。当移动至一定的位置时,所有的主动力都停止转动。

步骤四、旋转平台5与外置移动框架的连接处有升降机构,当该升降电机13在升降齿条1上运动时,带动纵杆2及旋转平台5平稳的向下运动,到达地面时,触发开关,使升降电机13运动停止,其所带动的装置也随之停止运动。

步骤五、旋转平台底部的旋转电机3开始运转,通过蜗轮蜗杆机构4的换向及减速,将动力传递给旋转平台5,使旋转平台5带动载车板顺时针旋转25°角度之后停止。此时车主可在这时将车辆开上由旋转平台5所承载的载车板。

步骤六、当车主离开车子之后,按下按钮触发开关,旋转平台5带动载车板逆时针转过25°回复为原来状态。

车辆上升及预备进入上层停车位的步骤与上述步骤内容相反;

车辆取车及空载进入上述过程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