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及预制梁体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1078发布日期:2019-10-15 19:2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及预制梁体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及预制梁体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预制梁体是采用工厂预制,再运输至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位置进行安装固定的梁体,因此,预制梁体模板在预制梁体制作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预制梁体模板采用的支撑装置为固定支撑结构,当制作预制梁体时,有如下缺点:

1、固定式支撑装置无法实现调节预制梁体模板的高度及坡度,因此不能重复利用;

2、因固定式支撑装置无法重复利用,针对不同规格的预制梁体需要重新下料加工,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

3、因固定式支撑装置无法重复利用,工程结束后需拆除,在拆除过程中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导致了资源浪费进而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该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能够完成对预制梁体模板的高度及坡度进行调节的操作,进而预制梁体模板的重复使用率及实用性功能均得到了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资源与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梁体模板装置,此预制梁体模板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中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

基于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基座及侧模支撑装置;

所述支撑基座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端及固定端;所述连接端伸出所述支撑基座的上端面,所述固定端埋入所述支撑基座的内部;

所述固定端包括多个钩形件,多个所述钩形件间隔排列;

所述侧模支撑装置包括竖向支架、第一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侧模面板及第三调节装置;

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位于所述竖向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顶端与所述侧模面板的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用于支撑所述侧模面板;

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位于所述竖向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用于支撑所述竖向支架;

所述第三调节装置位于所述侧模面板的侧边,所述第三调节装置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调节装置用于支撑所述侧模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基座还包括支撑柱及第四调节装置,所述支撑柱位于底模与所述支撑基座之间并用于支撑所述底模;所述第四调节装置的顶端与所述底模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装置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并用于支撑所述底模。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设置为若干个,所述第四调节装置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四调节装置交错间隔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三调节装置及所述第四调节装置为螺旋式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三调节装置及所述第四调节装置为液压千斤顶。

进一步的,侧模支撑装置还包括侧模面板支架,所述模面板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架连接;所述侧模面板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模面板靠近所述侧模支撑装置的一端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模面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上侧模面板及下侧模面板,沿着所述侧模面板下落方向,所述上侧模面板位于所述下侧模面板的上游。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模面板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下侧模面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三调节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模面板上还设置有步行板,所述步行板上设置有爬梯及护栏。

基于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装置,包括侧模、底模及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中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所述侧模与所述侧模面板连接,所述底模与所述侧模连接,并且,沿着所述侧模下落方向,所述底模设置在所述侧模的下游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及预制梁体模板装置的技术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及预制梁体模板装置,区别于传统结构中采用固定式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基座及侧模支撑装置;支撑基座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端及固定端;连接端伸出支撑基座的上端面,固定端埋入支撑基座的内部;固定端包括多个钩形件,多个钩形件间隔排列;侧模支撑装置包括竖向支架、第一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侧模面板及第三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位于竖向支架的顶端,第一调节装置的顶端与侧模面板的一端面连接,第一调节装置用于支撑侧模面板;第二调节装置位于竖向支架的底端,第二调节装置的底端与连接端连接,第二调节装置用于支撑竖向支架;第三调节装置位于侧模面板的侧边,第三调节装置的底端与连接端连接,第三调节装置用于支撑侧模面板;支撑基座对第二调节装置及第三调节装置起支撑作用。

设置在竖向支架的顶端、底端及侧模面板的侧面的调节装置不仅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而且,还能够起到调节预制梁体模板的高度及坡度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预制梁体模板的高度及坡度的调节,能够制作出满足不同施工现场设计要求的预制梁体,从而实现了预制梁体模板装置的重复利用;另一方面,预制梁体模板装置能够重复利用功能的实现,解决了因重新下料加工而耽误的工程进度,还节约了因拆除预制梁体模板装置而浪费的各种资源,从整体上控制了施工成本;另外,在安装基座上加装了若干个连接件,使得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能够更加稳固,可靠的支撑在安装基座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装置中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支撑基座;110-连接件;111-连接端;112-固定端;120-支撑柱;130-第四调节装置;200-侧模支撑装置;210-竖向支架;220-第一调节装置;230-第二调节装置;240-侧模面板;241-上侧模面板;242-下侧模面板;243-步行板;244-爬梯;245-护栏;250-第三调节装置;260-侧模面板支架;300-侧模;400-底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装置中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基座100及侧模支撑装置200;

支撑基座100可以看作是制梁场安装预制梁体模板装置的地面或者是放置于地面上的钢制板或木质板等起到支撑作用的基座;此类基座通过设计可实现在横向及纵向移动等附加功能;侧模支撑装置20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如铁、钢等制成,使支撑更为稳固;

预制梁体模板的两侧侧模300底部均安装有若干个侧模支撑装置200,每侧的若干个侧模支撑装置200以等距离间隔排列成一排放置在支撑基座100上,这样支撑效果更佳,另外将侧模300与侧模支撑装置200连接时,还能够使整个侧模300的面板受力均匀,制作出的预制梁体更加坚固、美观;每个侧模支撑装置200之间可以通过金属杆或金属架连接,使支撑更为稳固。

支撑基座100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110,连接件110包括连接端111及固定端112;连接端111伸出支撑基座100的上端面,固定端112埋入支撑基座100的内部;

固定端112包括多个钩形件,多个钩形件间隔排列;

在安装侧模支撑装置200之前,在支撑基座100内预先埋入若干个连接件110,连接件110为金属材料,连接件110的连接端111裸露在支撑基座100外以便于与侧模支撑装置200中的第二调节装置230连接,连接件110的固定端112是几个钩形件,钩形件可以排列成三角形或圆形等形状,当通过打压工具将固定端112埋入支撑基座100时,钩形件能够牢固的卡入其中,避免当调节第二调节装置230时造成连接端111受力不均匀而引起固定端112上翘等问题。

侧模支撑装置200包括竖向支架210、第一调节装置220、第二调节装置230、侧模面板240及第三调节装置250;

竖向支架210、第一调节装置220、第二调节装置230、侧模面板240及第三调节装置250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如:焊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螺接,本实施例中,以焊接为例说明,因考虑到预制梁体模板装置在施工过程中承受较大重力,如果通过螺接,会引起因长时间使用而造成螺栓松动现象,选择焊接使支撑更为稳固。

第一调节装置220位于竖向支架210的顶端,第一调节装置220的顶端与侧模面板240的一端面连接,第一调节装置220用于支撑侧模面板240;

第一调节装置220垂直放置在竖向支架210的顶端,第一调节装置220的顶端与侧模面板240连接,通过操作第一调节装置220可以调整侧模面板240的高度和坡度,从而制作出不同规格的预制梁体以供不同施工现场设计要求所需。

第二调节装置230位于竖向支架210的底端,第二调节装置230的底端与连接端连接,第二调节装置230用于支撑竖向支架210;

第二调节装置230的顶端与竖向支架210的底端连接,第二调节装置230的底端与裸露在外的连接端111连接,可以是焊接或者是螺接,本实施例中以焊接为例说明;第二调节装置230垂直放置在支撑基座100上并能够支撑起竖向支架210,另外,通过操作第二调节装置230还能够调整竖向支架210的高度,进一步配合第一调节装置220调整侧模面板240的高度和坡度。

第三调节装置250位于侧模面板240的侧边,第三调节装置250的底端与连接端111连接,可以是焊接或者是螺接,本实施例中以焊接为例说明;第三调节装置250用于支撑侧模面板240;

第三调节装置250的顶端与侧模面板240的侧边连接,也可以与侧模面板240靠近侧模支撑装置200的一端面连接,以实现其功能为准;第三调节装置250的底端与裸露在外的连接端111连接,第三调节装置250垂直放置在支撑基座100上并能够支撑起侧模面板240,通过操作第三调节装置250可以调整侧模面板240的高度和坡度。

支撑基座100对第二调节装置230及第三调节装置250起支撑作用;

支撑基座100对整个侧模支撑装置200起到支撑作用,单独或者同时操作第一调节装置220、第二调节装置230及第三调节装置250能够实现对侧模面板240以及侧模300的高度和坡度的调整,从而制作成不同规格的预制梁体,使得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可以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及施工成本。

优选的,支撑基座100还包括支撑柱120及第四调节装置130,支撑柱120位于底模400与支撑基座100之间并用于支撑底模400;第四调节装置130的顶端与底模400连接,第四调节装置130的底端与连接端111连接并用于支撑底模400;

支撑柱120可以是水泥砌成的石柱或者是金属制成的支撑架,以实现其功能为准;支撑柱120及第四调节装置130均对底模400起到支撑作用;通过操作第四调节装置130还可以调整底模400的弧度,从而达到调整预制梁体反拱度的作用,使得预制梁体的底部保持水平。

优选的,支撑柱120设置为若干个,第四调节装置130设置为若干个,支撑柱120与第四调节装置130交错间隔排列;

多个支撑柱120与多个第四调节装置130交错间隔排列,能够使整个预制梁体的底部表面受力均匀,通过多个第四调节装置130相互配合,更便于调整预制梁体的反拱度。

优选的,第一调节装置220、第二调节装置230、第三调节装置250及第四调节装置130为螺旋式支撑杆;

螺旋式支撑杆包括固定外壳,轴承,螺旋杆及调节把手,固定外壳与连接端111焊接,固定外壳内壁设置有螺纹,螺旋杆位于固定外壳内部,螺旋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竖向支架210连接,当顺时针转动调节把手时,螺旋杆能够沿着螺纹旋向向上移动转出固定外壳;当逆时针转动调节把手时,螺旋杆能够沿着螺纹旋向向下移动转入固定外壳;通过上述操作,实现调整竖向支架210的高度。

优选的,第一调节装置220、第二调节装置230、第三调节装置250及第四调节装置130为液压千斤顶。

优选的,侧模支撑装置200还包括侧模面板支架260,模面板支架260的一端与竖向支架210连接;侧模面板支架260的另一端与侧模面板240靠近侧模支撑装置200的一端面连接;

侧模面板支架260与竖向支架210及侧模面板240之间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接,本实施例中,以焊接为例说明;侧模面板支架260用于支撑侧模面板240,避免侧模面板240的中部因重力作用而向下凹陷,而影响梁体制作;侧模面板支架260设置数量与侧模支撑装置200配套,每个侧模面板支架260之间可以通过金属杆或金属架连接,这样装配可以使各部分连接更加坚固,侧模支撑装置200的支撑效果更佳。

优选的,侧模面板24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侧模面板241及下侧模面板242,沿着侧模面板240下落方向,上侧模面板241位于下侧模面板242的上游;

优选的,上侧模面板241与第一调节装置220连接,下侧模面板242的侧边与第三调节装置250连接

预制梁体模板装置的侧模300的布置方式为上侧模面板241及下侧模面板242与水平方向偏移一定角度成直线或弧线向下垂落,上侧模面板241的上游端面与成排的侧模支撑装置200顶端连接,上侧模面板241的下游端与下侧模面板242的上游端铰接,下侧模面板242的下游端与第三调节装置250的顶端连接;对第一调节装置220、第二调节装置230及第三调节装置250进行操作时,上侧模面板241与下侧模面板242通过铰接作用可以实现分段调整,使操作更为灵活。

优选的,上侧模面板241上还设置有步行板243,步行板243上设置有爬梯244及护栏245;

上侧模面板241上游端焊接步行板243,步行板243上焊接爬梯244及护栏245;便于操作人员跟踪梁体制作进度等其他施工操作。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装置,包括侧模300、底模400及多个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体模板支撑装置,侧模300与侧模面板240连接,底模400与侧模300连接,并且,沿着侧模300下落方向,底模400设置在侧模300的下游位置;

侧模300与侧模面板240的下垂角度一致,通过调整侧模面板240的高度及坡度能够起到调整侧模300的高度及坡度的作用;侧模300与侧模面板240及底模400通过金属连接杆或金属连接板等能够起到连接作用的部件连接,然后通过螺栓固定;底模400位于支撑柱120及第四调节装置130顶端,底模400与第四调节装置130焊接,操作第四调节装置130可以调整底模400的高度和坡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