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压粉煤灰搅拌用的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8211发布日期:2019-11-19 22:2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压粉煤灰搅拌用的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压粉煤灰搅拌用的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蒸压粉煤灰砖是指以粉煤灰、石灰或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和集料经混合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或常压养护或自然养护而成的粉煤灰砖,压制之前需要通过搅拌机中的翻转机构将粉煤灰和石灰搅拌均匀,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蒸压粉煤灰搅拌用的翻转机构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粉煤灰和石灰混合不够均匀,搅拌时间较长,搅拌结束后机子内壁残留有大量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蒸压粉煤灰搅拌用的翻转机构,解决了粉煤灰和石灰混合不够均匀,搅拌时间较长的问题,搅拌结束后机子内壁残留有大量原料的问题,达到了将原料快速打散进行搅拌混合,缩短搅拌时间,且有利于将机子内壁残留的原料刮落,避免原料浪费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压粉煤灰搅拌用的翻转机构,包括搅拌轴、推进式搅拌叶、打散装置和刮壁装置,所述搅拌轴下端穿过推进式搅拌叶中部且与推进式搅拌叶中部进行水平焊接,所述打散装置设置中部,所述刮壁装置设置在搅拌轴左右两端,所述打散装置由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打散板、第二打散板、通孔和螺旋式桨叶组成,所述第一固定架内侧与搅拌轴外侧九分之八处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内侧与搅拌轴外侧九分之六处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一打散板顶端与第一固定架底端左侧进行垂直焊接,所述第一打散板底端与第二固定架顶端左侧进行垂直焊接,所述第二打散板顶端与第一固定架底端右侧进行垂直焊接,所述第二打散板底端与第二固定架顶端右侧进行垂直焊接,所述通孔设置在第一打散板和第二打散板外侧,所述螺旋式桨叶内侧与搅拌轴外侧九分之五到九分之三处进行水平焊接,所述刮壁装置由第一刮条固定架、第二刮条固定架、第一长刮条、第二长刮条、第三刮条固定架、第一短刮条和第二短刮条组成,所述第一刮条固定架内侧与搅拌轴外侧十分之九处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二刮条固定架内侧与搅拌轴外侧十分之三处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一长刮条为与第一刮条固定架左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长刮条下端与第二刮条固定架左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长刮条上端与第一刮条固定架右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长刮条下端与第二刮条固定架右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刮条固定架内侧与搅拌轴外侧九分之一出进行水平焊接,所述第一短刮条上端与第二刮条固定架左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短刮条下端与第三刮条固定架左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短刮条上端与第二刮条固定架右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短刮条下端与第三刮条固定架右端进行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式搅拌叶设置有三片叶片,且每片叶片均与地面呈30度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散板和第二打散板,形状均呈矩形,长30cm,宽20cm,厚度为1cm。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是设置有两个以上,且第一打散板和第二打散板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式桨叶由两个长条状桨叶呈螺旋状缠绕在搅拌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长刮条左端呈矩形,右端呈三角形,且第二长刮条右端与机子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短刮条左端呈矩形,右端呈三角形,且第二长刮条右端与机子内壁下端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长刮条材质为硅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散板材质为马氏体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粉煤灰和石灰混合不够均匀,搅拌时间较长的问题,本设计提出打散装置设计,解决了粉煤灰和石灰混合不够均匀,搅拌时间较长的问题,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将第一打散板和第二打散板固定在搅拌轴上,再由第一打散板和第二打散板上的通孔将原料打散,通过螺旋式桨叶进一步进行搅拌混合,达到将原料快速打散进行搅拌混合,缩短搅拌时间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搅拌结束后机子内壁残留有大量原料的问题,本设计提出刮壁装置设计,解决了搅拌结束后机子内壁残留有大量原料的问题,通过第一刮条固定架和第二刮条固定架进行固定第一长刮条和第二长刮条,再由第二刮条固定架和第三刮条固定架固定第一短刮条和第二短刮条,利用第一长刮条、第二长刮条、第一短刮条和第二短刮条加工内壁的原料刮落,达到有利于将机子内壁残留的原料刮落,避免原料浪费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散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刮壁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刮壁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搅拌轴-1、推进式搅拌叶-2、打散装置-3、刮壁装置-4、第一固定架-31、第二固定架-32、第一打散板-33、第二打散板-34、通孔-35、螺旋式桨叶-36、第一刮条固定架-41、第二刮条固定架-42、第一长刮条-43、第二长刮条-44、第三刮条固定架-45、第一短刮条-46、第二短刮条-47。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打散装置3、刮壁装置4、第一固定架31、第二固定架32、第一打散板33、第二打散板34、通孔35、螺旋式桨叶36、第一刮条固定架41、第二刮条固定架42、第一长刮条43、第二长刮条44、第三刮条固定架45、第一短刮条46、第二短刮条47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搅拌轴1、推进式搅拌叶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压粉煤灰搅拌用的翻转机构:包括搅拌轴1、推进式搅拌叶2、打散装置3和刮壁装置4,搅拌轴1下端穿过推进式搅拌叶2中部且与推进式搅拌叶2中部进行水平焊接,打散装置3设置中部,刮壁装置4设置在搅拌轴1左右两端,打散装置3由第一固定架31、第二固定架32、第一打散板33、第二打散板34、通孔35和螺旋式桨叶36组成,第一固定架31内侧与搅拌轴1外侧九分之八处进行水平焊接,第二固定架32内侧与搅拌轴1外侧九分之六处进行水平焊接,第一打散板33顶端与第一固定架31底端左侧进行垂直焊接,第一打散板33底端与第二固定架32顶端左侧进行垂直焊接,第二打散板34顶端与第一固定架31底端右侧进行垂直焊接,第二打散板34底端与第二固定架32顶端右侧进行垂直焊接,通孔35设置在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外侧,螺旋式桨叶36内侧与搅拌轴1外侧九分之五到九分之三处进行水平焊接,刮壁装置4由第一刮条固定架41、第二刮条固定架42、第一长刮条43、第二长刮条44、第三刮条固定架45、第一短刮条46和第二短刮条47组成,第一刮条固定架41内侧与搅拌轴1外侧十分之九处进行水平焊接,第二刮条固定架42内侧与搅拌轴1外侧十分之三处进行水平焊接,第一长刮条43为与第一刮条固定架41左端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长刮条43下端与第二刮条固定架42左端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长刮条44上端与第一刮条固定架41右端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长刮条44下端与第二刮条固定架42右端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刮条固定架45内侧与搅拌轴1外侧九分之一出进行水平焊接,第一短刮条46上端与第二刮条固定架42左端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短刮条46下端与第三刮条固定架45左端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短刮条47上端与第二刮条固定架42右端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短刮条47下端与第三刮条固定架45右端进行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推进式搅拌叶2设置有三片叶片,且每片叶片均与地面呈30度夹角,能有效的带动物料呈漩涡状搅动。

其中,所述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形状均呈矩形,长30cm,宽20cm,厚度为1cm,能有效的物料打散,使其更容易进行混合。

其中,所述通孔35是设置有两个以上,且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的通孔35,能有效的使得结块的物料分散,加快搅拌速度。

其中,所述螺旋式桨叶36由两个长条状桨叶呈螺旋状缠绕在搅拌轴1上,进一步进行搅拌,使得物料搅拌更加均匀。

其中,所述第二长刮条44左端呈矩形,右端呈三角形,且第二长刮条44右端与机子内壁相贴合,能有效的将机子内壁大部分范围的物料刮落。

其中,所述第二短刮条47左端呈矩形,右端呈三角形,且第二长刮条44右端与机子内壁下端相贴合,能有效的将机子内壁下端的物料刮落。

其中,所述第一长刮条43材质为硅橡胶,具有弹性韧性,耐磨性高。

其中,所述第一打散板33材质为马氏体钢,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强。

本专利所述的第一长刮条43材质为硅橡胶,是指主链由硅和氧原子交替构成,硅原子上通常连有两个有机基团的橡胶,普通的硅橡胶主要由含甲基和少量乙烯基的硅氧链节组成,苯基的引入可提高硅橡胶的耐高、低温性能,三氟丙基及氰基的引入则可提高硅橡胶的耐温及耐油性能,硅橡胶耐低温性能良好,一般在-55℃下仍能工作,引入苯基后,可达-73℃,硅橡胶的耐热性能也很突出,在180℃下可长期工作,稍高于200℃也能承受数周或更长时间仍有弹性,瞬时可耐300℃以上的高温,硅橡胶的透气性好,氧气透过率在合成聚合物中是最高的。

工作原理:首先将搅拌轴1通过联轴器与搅拌机的电机转轴相连,然后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1进行转动,当物料从上端落下时,先与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相接触,被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打散,从四周向下落去,且在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35,物料穿过通孔35使得结块的物料分散,接着物料落入到机体底端,在搅拌轴1的最下端设置有推进式搅拌叶2,通过推进式搅拌叶2的转动将物料转动起来,接着通过螺旋式桨叶36带动物料进行翻滚,使其混合均匀,且上端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转动,避免飞起,在搅拌轴1的左右两边上端通过第一刮条固定架41和第二刮条固定架42固定有第一长刮条43和第二长刮条44,下端通过第二刮条固定架42和第三刮条固定架45固定有第一短刮条46和第二短刮条47,在转动的离心力下,第一长刮条43、第二长刮条44、第一短刮条46和第二短刮条47均被撑开,使其与机子内壁相贴合,从而将内壁上沾染的物料刮落进行混合,当搅拌结束后,物料排出后,可继续转动搅拌轴1,利用第一长刮条43、第二长刮条44、第一短刮条46和第二短刮条47将内壁残余的物料挂下,本设计提出打散装置3设计,解决了粉煤灰和石灰混合不够均匀,搅拌时间较长的问题,通过第一固定架31和第二固定架32将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固定在搅拌轴1上,再由第一打散板33和第二打散板34上的通孔35将原料打散,通过螺旋式桨叶36进一步进行搅拌混合,达到将原料快速打散进行搅拌混合,缩短搅拌时间的有益效果,本设计提出刮壁装置4设计,解决了搅拌结束后机子内壁残留有大量原料的问题,通过第一刮条固定架41和第二刮条固定架42进行固定第一长刮条43和第二长刮条44,再由第二刮条固定架42和第三刮条固定架45固定第一短刮条46和第二短刮条47,利用第一长刮条43、第二长刮条44、第一短刮条46和第二短刮条47加工内壁的原料刮落,达到有利于将机子内壁残留的原料刮落,避免原料浪费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