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墙交界模板定位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7103发布日期:2019-10-09 05:5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结构墙交界模板定位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墙的浇筑交界处支模和方法,具体为结构墙交界模板定位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结构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结构墙的浇筑需要按照楼层逐级续接,在交界处会出现对接不齐等问题,交界处的错台影响后期装修费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维修,处理难度较大、费用高—经济要求。

现有技术中,由于模板的定位固定体系不牢固,钢筋定位偏差,会直接导致在交界面处的错台出现,在墙根部位模板直接立在基底上,由于基底局部凹凸不平,模板定位不稳定,容易跑位,并且容易造成混凝土漏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墙交界模板定位固定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定位准确,支模稳定,避免了墙根漏浆和错茬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结构墙交界模板定位固定结构,包括定位螺杆、墙体侧模、固定螺杆和密封垫块;

所述的定位螺杆水平贯穿结构墙的导墙设置,导墙两侧相邻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上分别设置有凹陷的定位槽;

所述的墙体侧模底端插入定位槽靠外侧设置,墙体侧模和导墙之间夹紧设置密封垫块,密封垫块位于定位槽底部;墙体侧模上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杆。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定位螺杆和固定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双螺帽。

优选的,所述的墙体侧模内侧设置有调节垫板,密封垫块设置在调节垫板和导墙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墙体侧模上部依次等间距贯穿设置固定螺杆。

进一步的,相邻固定螺杆之间的间距为40-60cm。

优选的,所述的墙体侧模采用钢模板或木方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槽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对墙体侧模的定位和限制,另一方面通过与密封垫块的配合,使得平整的密封垫块和墙体侧模之间密闭,并且在混凝土的自重下实现密封,避免了混凝土漏浆的发生;同时还能够通过密封垫块对结构墙保护层的厚度进行调节,保证墙体钢筋在墙体内的准确位置;通过定位螺杆的定位,保证了墙体侧模与导墙的定位连接,配合固定螺杆能够对墙体侧模实现逐级固定,不会出现跑模等支护不稳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结构墙体交界处部位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的导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的结构墙交界模板定位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中:定位螺杆1,墙体侧模2,固定螺杆3,密封垫块4,导墙5,第一基底6,第二基底7,定位槽8,调节垫板9,墙体钢筋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墙交界模板定位固定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定位螺杆1、墙体侧模2、固定螺杆3和密封垫块4;定位螺杆1水平贯穿结构墙的导墙5设置,导墙5两侧相邻的第一基底6和第二基底7上分别设置有凹陷的定位槽8;墙体侧模2底端插入定位槽8靠外侧设置,墙体侧模2和导墙5之间夹紧设置密封垫块4,密封垫块4位于定位槽8底部;墙体侧模2上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杆3。如图1所示,形成定位槽8底面可设置为矩形或者定位性更强的阶梯状,上层阶梯面上设置密封垫块4,底层阶梯上设置对应的墙体侧模2。

其中,定位螺杆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定位螺杆1和固定螺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双螺帽。在墙体侧模2内侧设置有调节垫板9能够对保护层的厚度进行二级调节,从而能通过密封垫块4和调节垫板9的搭配适用于多用要求的保护层厚度以及密封厚度要求,密封垫块4设置在调节垫板9和导墙5之间。

如图2所示,墙体侧模2上部依次等间距贯穿设置固定螺杆3。其中相邻固定螺杆3之间的间距为40-60cm。本优选实例中以50cm为例。墙体侧模2采用钢模板或木方模板。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槽及导墙的定位固定的做法,降低导墙模板的做法及加固方法大大提高了结构墙体交界处部位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跑模等现象,拆除模板后,墙体混凝土表面观感良好,基本克服了墙顶交界处部错台,以及墙根漏浆等质量通病,墙板阴角平直光滑。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修改完善后的施工方案也贴近实际,发挥了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