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1458发布日期:2020-06-02 20:45阅读:18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目前常用于风洞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最重要的方式,它具有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等诸多优点,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高质量要求的建筑已经选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来建造。此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以工厂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法设计建筑的混凝土建筑物,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有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钢筋连接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等。

国内外目前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风洞的研究和建造比较少,目前,混凝土风洞多采用现浇式结构。支模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对于大截面的混凝土风洞,截面尺寸精度难以控制,容易出现脱模变形,无法保证洞体型面精度;此外现浇风洞表面粗糙度难以控制,在施工结束后一般还需要进行内表面整体人工打磨,粉尘对人体损伤较大,且施工周期长。

目前使用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板之间多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通过预埋钢筋、二次浇注等方法将所有预制板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如果在风洞中所有预制板之间的缝隙均进行刚性连接,在热涨冷缩较大的工况使用时,混凝土变形量较大,容易出现开裂问题,且无法保证风洞内型面的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预制板装配式风洞,提出了一种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将相邻预制板与风洞轴线平行方向的纵缝之间进行软连接,使连接纵缝位置有一定的柔性,避免了风洞产生局部变形与应力集中,特别适合在高低温差较大的工况使用。

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均内埋有钢板,

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与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相对,且之间存在纵缝,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均开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暴露出钢板的上表面,第一预制板的钢板前端与第二预制板的钢板前端相对,且均与金属管焊接,所述金属管与所述纵缝平行;在所述纵缝内填塞有橡胶条,在所述开口中填充有聚氨酯泡沫。

进一步的,所述纵缝内还注有耐候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之间还通过苯板胶密封抹平。

进一步的,所述内埋的钢板上穿着设有预埋螺钉或销钉。

进一步的,钢板前端向下形成弯折。

进一步的,钢板前端为下弯弧形板。

首先对混凝土风洞进行分块,将每个混凝土表面分割成若干独立的板块,板块尺寸的确定从方便运输与吊装、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成本方面综合考虑。为方便预制板的安装与装配时的位置调整,板块划分时,相邻板之间留有较小距离的缝隙,预制板安装调整完成后,再将板缝进行充填。为保证混凝土风洞轴线不发生偏差,与风洞轴线垂直的环缝一般进行二次浇注处理,保证连接位置的强度与刚度,与风洞轴线平行方向的纵缝,为降低热胀冷缩对风洞洞体的影响,采用柔性连接,在有温差的工况,与风洞轴线垂直方向的截面可以释放部分变形,并释放温度产生的热应力,避免混凝土产生局部变形与开裂。

柔性连接的纵缝结构,在预制板制作时,沿着纵缝方向,相邻两块预制板在该方向上预埋若干钢板,该预埋钢板结构为端头折弯的薄板,可以承受一定的应力与变形,并在初始安装时也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

预制板一般固定在支撑钢架上,在预制板起吊安装时,吊装到位后将伸出的两侧预埋板中间用一圆管临时点焊,中间圆管、两边折弯钢板组成临时辅助定位点,再将预制板与支撑钢架固定,当预制板位置调整到位后,将钢管与预埋板满焊,此种弧形过渡的连接形式,可避免受力时出现应力集中,使该连接区可承受常温下的载荷,保持风洞型面稳定,不会出现由于预制板与支撑钢架的安装位置偏离重心造成内型面倾斜从而达不到设计精度要求的问题。

纵缝有预埋板焊接的两个区域,中间缝隙用橡胶条塞填,缝边缘打入耐候胶,用于橡胶条的固定与密封。预埋板前端外表面较大的开槽区域用聚氨酯泡沫填充剂填充,密封的同时也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预埋板前端内表面小凹槽,用苯板胶填充。纵缝上无预埋板的缝隙,仅用橡胶条及耐候胶填充。此种纵缝连接方式,既保证了常温状态预埋板焊接区域能有一定的强度与刚度,又能使风洞洞壁在内外温差较大的工况下,连接纵缝其余区域有一定的柔性,避免出现局部大变形或开裂。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预制板装配式风洞,提出了一种既有一定强度与刚度,又可以释放一定温度应力与变形的风洞纵缝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

(1)预制板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使预制板装配、精度调整更方便快捷;

(2)相邻预制板之间留一到两处预埋钢板焊接区,主要在预制板安装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并在预制板调整后保持预制板型面稳定;

(3)无连接区的纵缝塞填橡胶条打耐候胶,保持无连接区域的柔性;预埋板连接区用聚氨酯泡沫填充剂、苯板胶填充,保证连接位置的保温、隔声与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1-第一预制板、2-第二预制板、3-钢板、4-钢板、5-金属管、6-聚氨酯泡沫、7-橡胶条、8-苯板、9-螺钉或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2,具体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均内埋有钢板,

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与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相对,且之间存在纵缝,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均开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暴露出钢板的上表面,第一预制板的钢板前端与第二预制板的钢板前端相对,且均与金属管焊接,所述金属管与所述纵缝平行;在所述纵缝内填塞有橡胶条,在所述开口中填充有聚氨酯泡沫。

所述纵缝内还注有耐候胶。

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之间还通过苯板胶密封抹平。

所述内埋的钢板上穿着设有预埋螺钉或销钉。

钢板前端向下形成弯折。

参见附图1-2,具体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均内埋有钢板,

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与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相对,且之间存在纵缝,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均开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暴露出钢板的上表面,第一预制板的钢板前端与第二预制板的钢板前端相对,且均与金属管焊接,所述金属管与所述纵缝平行;在所述纵缝内填塞有橡胶条,在所述开口中填充有聚氨酯泡沫。

所述纵缝内还注有耐候胶。

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之间还通过苯板胶密封抹平。

所述内埋的钢板上穿着设有预埋螺钉或销钉。

钢板前端为下弯弧形板。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均内埋有钢板,

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与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相对,且之间存在纵缝,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均开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暴露出钢板的上表面,第一预制板的钢板前端与第二预制板的钢板前端相对,且均与金属管焊接,所述金属管与所述纵缝平行;在所述纵缝内填塞有橡胶条,在所述开口中填充有聚氨酯泡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缝内还注有耐候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之间还通过苯板胶密封抹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埋的钢板上穿着设有预埋螺钉或销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板前端向下形成弯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板前端为下弯弧形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均内埋有钢板,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与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相对,且之间存在纵缝,第一预制板的对接边和第二预制板的对接边均开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暴露出钢板的上表面,第一预制板的钢板前端与第二预制板的钢板前端相对,且均与金属管焊接,所述金属管与所述纵缝平行;在所述纵缝内填塞有橡胶条,在所述开口中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既有一定强度与刚度,又可以释放一定温度应力与变形的风洞纵缝之间的柔性连接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周保珍;黄文;周焕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