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5615发布日期:2020-05-15 16:1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土木工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用于给建筑物进行勘察,施工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但建筑物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通常采用支撑装置进行增高处理。

但是现有的支撑装置底边传动轮利用刹车嵌进行固定,稳定性较差,升降时,需要其他人在下边进行操作,极为不便,因此亟需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专利cn207189613u“一种自升式平台升降机构”采用电机的驱动方式进行顶升,该结构在顶升后,活动板上进行作业时稳定性较差,采用电机的驱动方式也十分的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支撑装置,解决人员在梯子上的稳定性较差,浪费人力,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木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支撑板,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结构为:丝杆一端与支撑板滑动连接,丝杆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部螺距大于下部螺距,丝杆上设有第一旋转套,第一旋转套上方设有第二旋转套,第一旋转套与丝杆下部螺纹连接,第二旋转套与丝杆上部螺纹连接;

还设有多根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转套铰接,第一旋转套上设有多根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第一旋转套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旋转套上设有多根拉杆,拉杆一端与第二旋转套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中部铰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丝杆顶部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中的从动锥齿轮与丝杆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从动锥齿轮与旋转手把连接,所述壳体与丝杆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设在壳体内部。

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部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活动端设有套杆。

优选方案中,伸缩机构中的外壳固定在底座的凹槽内,所述升降轴穿过外壳和底座,齿轮与升降轴螺纹连接,齿轮与螺旋轴螺纹连接,螺旋轴一端与转动手把连接,所述套杆设在升降轴端部。

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滑动槽,所述第二滑轨设在滑动槽内部,所述第二滑轨沿丝杆周圈布置。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杆数量为3~6根,第二支撑杆沿第一旋转套周圈布置。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数量为3~6根,第一支撑杆沿第一旋转套周圈布置。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滑块铰接。

优选方案中,丝杆包括大螺距段和小螺距段,大螺距段和小螺距段连接处设有限位台。

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座下端设有多个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设置有套杆和伸缩机构,转动伸缩机构,使套杆进行下降,嵌入到土地里面,从而使底座进行固定,支撑杆可以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使支撑板上升,从而使人员的脚踏面积增大,提升了稳定性,操作简单,不需要其他人员进行操作,工作效率较高。

设置有套杆和伸缩机构,转动伸缩机构,伸缩机构通过螺纹使套杆进行下降,将套杆嵌入到土地里面进行固定,使底座的稳定性更好,需要其他人员扶着,节省了人力的使用,使工作效率提高。

设置有支撑杆和支撑板,人员站在支撑板上,通过转动驱动机构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拉杆向内收缩,带动第一支撑杆进行上升,丝杆带动第一旋转套上升,从而使支撑板上升,支撑板可以增加人员的脚踏面积,提高了人员的稳定性,从而使人员使用更加方便,操作简单,无需多余的人员进行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杆连接主视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杆侧视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丝杆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内部主视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侧视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总体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伸缩机构剖视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伸缩机构内部结构图;

图中:底座1;滑动槽101;中心孔102;凹槽103;移动轮2;套杆3;转动手把4;伸缩机构5;升降轴501;外壳502;螺旋轴503;齿轮504;支撑板6;丝杆7;旋转端701;大螺距段702;小螺距段703;旋转手把8;驱动机构9;从动锥齿轮901;壳体902;主动锥齿轮903;第一支撑杆10;拉杆1001;铰轴11;第二支撑杆12;第一滑轨13;第一滑块14;第一旋转套15;第二旋转套16;第二滑轨17;第二滑块1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13所示,一种土木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有支撑板6,底座1与支撑板6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结构为:丝杆7一端与支撑板6滑动连接,丝杆7另一端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丝杆7上部螺距大于下部螺距,丝杆7上设有第一旋转套15,第一旋转套15上方设有第二旋转套16,第一旋转套15与丝杆7下部螺纹连接,第二旋转套16与丝杆7上部螺纹连接,还设有多根第二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2一端通过第二滑块18与第二滑轨17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转套15铰接,第一旋转套15上设有多根第一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10一端与第一旋转套15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滑块14与第一滑轨1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套16上设有多根拉杆1001,拉杆1001一端与第二旋转套16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0中部铰接。由此结构,转动丝杆7,丝杆7带动大螺距段702部位的第二旋转套16向上升,将第一支撑杆10向内收缩,同时第一旋转套15向上升起,第二支撑杆12向内部收缩,第一支撑杆10抬升支撑板6,由于第二旋转套16螺距较大,第一旋转套15的螺距较小,则第二旋转套16移动速度较快,第一旋转套15移动速度较慢,也实现顶升支撑板6。

优选方案中,所述丝杆7顶部设有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中的从动锥齿轮901与丝杆7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903与从动锥齿轮901啮合,从动锥齿轮901与旋转手把8连接,所述壳体902与丝杆7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901与主动锥齿轮903设在壳体902内部。由此结构,驱动丝杆7转动,壳体902与丝杆7端部转动连接,通过齿轮啮合驱动丝杆7转动,从动锥齿轮901的直径小于主动锥齿轮903的直径,则驱动丝杆7转动更加省力。

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座1上设设有多个凹槽103,凹槽103内部设有伸缩机构5,伸缩机构5活动端设有套杆3。由此结构,伸缩机构5通过螺纹使套杆3进行下降,将套杆3嵌入到土地里面进行固定,使底座的稳定性更好,需要其他人员扶着,节省了人力的使用,使工作效率提高。

优选方案中,伸缩机构5中的外壳502固定在底座1的凹槽103内,所述升降轴501穿过外壳502和底座1,齿轮504与升降轴501螺纹连接,齿轮504与螺旋轴503螺纹连接,螺旋轴503一端与转动手把4连接,所述套杆3设在升降轴501端部。由此结构,伸缩机构5通过螺纹使套杆3进行下降,采用螺旋轴503驱动齿轮504转动,齿轮504驱动升降轴501上下移动。

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座1上设有多个滑动槽101,所述第二滑轨17设在滑动槽101内部,所述第二滑轨17沿丝杆7周圈布置。由此结构,第二滑轨17安装在滑动槽101内部,比较隐蔽,防止掉落物体砸坏第二滑轨17。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杆12数量为3~6根,第二支撑杆12沿第一旋转套15周圈布置,根据使用情况来选择使用根数。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0数量为3~6根,第一支撑杆10沿第一旋转套15周圈布置,根据使用情况来选择使用根数。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杆12与第二滑块18铰接,第一支撑杆10与第一滑块14铰接,铰接根据方便顶升。

优选方案中,丝杆7包括大螺距段702和小螺距段703,大螺距段702和小螺距段703连接处设有限位台,防止第一旋转套15和第二旋转套16旋转到不同的螺纹段,导致卡死。

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座1下端设有多个移动轮2,方便移动。

实施例2

结合实施例1进一步说明,如图1~13所示,使用时,将整体推动到施工地段,转动转动手把4,使伸缩机构5通过螺纹作用带动套杆3向下,从而使套杆3进行向下的运动,从而使套杆3插入到土地里面进行固定,避免了底座1发生晃动。

施工人员站在支撑板6的上方,转动旋转手把8,旋转手把8驱动驱动机构9内部的主动锥齿轮903,主动锥齿轮903带动从动锥齿轮901转动,带动丝杆7转动,丝杆7带动带动大螺距段702部位的第二旋转套16向上升,将第一支撑杆10向内收缩,同时第一旋转套15向上升起,第二支撑杆12向内部收缩,第一支撑杆10抬升支撑板6,由于第二旋转套16螺距较大,第一旋转套15的螺距较小,则第二旋转套16移动速度较快,第一旋转套15移动速度较慢,也实现顶升支撑板6,人员站在上面手可以扶在丝杆7上,从而使人员更加稳定,安全系数更高。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