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的轨道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4110发布日期:2020-12-22 10:5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的轨道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的轨道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商场,办公楼,火车站以及机场等,与此同时城市车辆保有量却逐步上升,这就带来了严重的停车难问题,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立体车库应运而生,诸如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现有的垂直循环车库上的链条行走轨道的轨道面设计成平的,设置在链条内部的导向轮与轨道设计成平面接触相对行走,而该链条上的导向轮是用于承载车载架上的汽车重量,该种导向轮与轨道存在偏载时轨道与转轮接触面积小,应力大,容易造成导向轮和轨道出现“翻边”现象,从而造成轨道的寿命大大降低,并且不利于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的轨道行走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循环车库上的导向轮受力在轨道上行走不适应偏载容易导致轮子与轨道出现线接触而导致翻边现象,导致导向轮和轨道的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的轨道行走机构,其包括主体钢架、行走轨道、传动链条以及链条驱动机构,所述链条驱动机构与行走轨道均安装在所述主体钢架上,所述传动链条可活动套设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链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链条在所述行走轨道上行走;所述行走轨道包括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所述传动链条包括若干链节和导向轮,所述的若干链节首尾通过销轴铰接,相邻的所述链节之间的铰接处连接所述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位于相对的所述链节之间,所述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之间形成空间轨道,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空间轨道内,所述导向轮上具有环状的弧形槽,所述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的边缘均呈凸状弧形,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内侧轨道的边缘或外侧轨道的边缘配合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销轴上,所述轴承置于所述导向轮的内部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驱动链条、传动轴、轴承座、齿轮以及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所述电机与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主体钢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链条与所述第一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安装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齿轮安装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传动连接;

所述链节的铰接处焊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套设有能转动的被驱动轮,所述销轴穿过所述固定套后通过护垫抵挡所述被驱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周缘上开设有沿第二主动轮的圆周方向布设的若干主驱动槽,所述第二主动轮在旋转过程中,所述被驱动轮能对应卡置于所述主驱动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链节的外侧上安装有用于承载车载架的三角板,所述三角板上焊接有所述固定套,所述销轴穿过所述链节和三角板后通过护垫抵挡所述被驱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轨道与外侧轨道均是由固定在所述主体钢架上的钢体与圆型钢相互焊接而成,所述圆型钢的一部分构成内侧轨道与外侧轨道的呈凸状弧形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动链条上的导向轮安装在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之间形成的空间轨道内,导向轮上开有环状的弧形槽,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的轨道面边缘设计呈凸状弧形,导向轮通过其上的弧形槽与内侧轨道的边缘或外侧轨道的边缘配合接触,形成弧形的接触面,以增大导向轮与行走轨道的接触面积,使得导向轮受力在行走轨道上行走时能适应偏载,而不会导致“翻边”现象,大大延长了导向轮和行走轨道的寿命,节省维护成本,保证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的轨道行走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部分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三脚板与被驱动轮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钢架上的行走轨道与传动链条上的导向轮之间配合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的轨道行走机构。该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的轨道行走机构包括主体钢架1、行走轨道2、传动链条3以及链条驱动机构4,链条驱动机构4与行走轨道2均安装在主体钢架1上,传动链条3可活动套设在行走轨道2上,链条驱动机构4驱动传动链条3在行走轨道2上行走,传动链条3垂直循环传动,车载架安装在传动链条3上,传动链条3带动车载架垂直循环移动。

具体地,行走轨道2包括内侧轨道21和外侧轨道22,外侧轨道22与内侧轨道21均形成环状结构,该环形结构呈跑道状。传动链条3呈跑道状的闭合结构,传动链条3套设在外侧轨道22和内侧轨道21之间。该传动链条3包括若干链节31和导向轮32,若干链节31首尾通过销轴30铰接,相邻的链节31之间的铰接处连接导向轮32,导向轮32通过置于导向轮32内部两端的轴承(图中未示出)可转动地连接在销轴30上。该导向轮32位于相对设置的链节31之间,内侧轨道21和外侧轨道22之间形成空间轨道20,导向轮32设置在空间轨道20内。

导向轮32上具有环状的弧形槽320,内侧轨道21和外侧轨道22的边缘均呈凸状弧形,导向轮32通过弧形槽320与内侧轨道21的边缘或外侧轨道22的边缘配合接触,使导向轮32与内侧轨道21的边缘或外侧轨道22的边缘形成弧形的接触面,增大接触面积。

上述实施例中,链条驱动机构4包括电机41、驱动链条42、传动轴43、轴承座44、齿轮45以及第一主动轮46和第二主动轮47,电机41与轴承座44安装在主体钢架1上,电机41的输出端通过驱动链条42与第一主动轮46传动连接,第一主动轮46安装在传动轴43上,传动轴43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座44上,齿轮45安装在传动轴43上,齿轮45与第二主动轮47传动连接。

链节31的铰接处焊接有固定套6,固定套6上套设有能转动的被驱动轮34,销轴30穿过固定套6后通过护垫8抵挡被驱动轮34,第二主动轮47的周缘上开设有沿第二主动轮47的圆周方向布设的若干主驱动槽470,第二主动轮47在旋转过程中,传动链条3上的被驱动轮34能对应卡置于主驱动槽470内。电机41的输出端通过驱动链条42带动第一主动轮46旋转,第一主动轮46旋转带动传动轴43旋转,传动轴43旋转带动第二主动轮47旋转,第二主动轮47旋转后,利用第二主动轮47周缘上的主驱动槽470驱动被驱动轮34传动,从而能够带动传动链条3传动。

在传动链条3的链节31外侧安装有三角板5,三角板5上焊接有固定套6,销轴30穿过链节31和三角板5后通过护垫8抵挡被驱动轮34,该三角板5连接用于承载车辆的车载架。具体地,三角板5的其中两个边角连接在链节31上,另一个边角连接车载架,在三角板5上焊接有固定套6,固定套6上套设有铜套7,被驱动轮34可转动地套设在铜套7上,并利用护垫8抵挡被驱动轮34,该被驱动轮34位于三角板5的外侧,销轴30依次穿过链节31、固定套6以及护垫8后,利用插接件(图中未示出)插接在销轴30上来抵靠护垫8,以通过护垫8来抵挡被驱动轮34,传动链条3对车载架的承载力通过该三角板5来承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被驱动轮34可为轴承件套设在销轴30上。当三角板5受力后,将力传递给传动链条3上的导向轮32承载,导向轮32受力后,由于导向轮32与内侧轨道21的边缘或外侧轨道22的边缘形成弧形的接触面,增大接触面积,减少对行走轨道2的压强,增大行走轨道2的寿命,导向轮32在行走轨道2上行走时能适应偏载而不会产生线接触而导致翻边现象。

上述实施例中,内侧轨道21与外侧轨道22均可由固定在主体钢架1上的钢体与圆型钢相互焊接而成,圆型钢的一部分构成内侧轨道21与外侧轨道22的呈凸状弧形的边缘,使制作工艺简单化,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动链条3上的导向轮32设置在内侧轨道21和外侧轨道22之间形成的空间轨道20内,导向轮32上设有具有环状的弧形槽320,将内侧轨道21和外侧轨道22的边缘设计呈凸状弧形,导向轮32通过其上的弧形槽320与内侧轨道21的边缘或外侧轨道22的边缘配合接触,形成弧形的接触面,以增大导向轮32与行走轨道2的接触面积,使得导向轮32受力在行走轨道2上行走时能适应偏载,而不会导致翻边现象,大大延长了导向轮32和行走轨道2的寿命,节省维护成本,保证垂直循环立体停车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