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4360发布日期:2020-12-11 15:2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防撞墙外侧施工时使用的辅助工具,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改进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属于建筑施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防撞墙施工完成以后,需要进行排水管、桥架、电缆以及装饰等工作,传统的方式是搭设脚手架施工平台或者使用大型机械造就工作面,但是由于施工条件(桥梁高度超出搭设上限或者底部条件无法安置机械等)的限制,造成工作量极大且耗时较长而影响施工进度,本装置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施工简捷,应用灵活,极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机械化设备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尤其在建筑方面,机械化设备不仅提高了建筑生产效率还保证了建筑的质量,施工中传统的由钢筋焊接而成的挂篮,存在着安全性比较低,移动能力差,工作效率低,且拆除吊篮时存在着既困难又不安全等等缺陷。

同时,对于大多数的建筑吊篮而言,在使用时,吊篮只能上下移动,不具有水平移动的能力,往往都是在同一垂直面作业结束后,从新安装到另一处,在进行施工,不利于吊篮的灵活移动。

更重要的是,使用吊篮工作时,吊篮上没有相应的遮阳遮雨设备,当阳光比较暴烈或者突降大雨时,人员容易中暑或感冒,不利于保护人员健康安全。

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较强以及工作可靠性较高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拆除快速安全,相对于传统挂篮来说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机动性强的特点;其改善了高空施工作业环境,提高了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符合节能减排绿色文明施工水平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发明目的是由于设置有遮阳雨棚,当阳光暴烈或者突然下雨时,能够利用遮阳雨棚为人员遮挡阳光或雨水,避免人员出现中暑或感冒着凉,保护人员的健康,优化工作环境。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的改进,包括用于容纳工作人员的吊篮(1)和设置于吊篮(1)任意一侧的搭挂架(2),搭挂架(2)将吊篮(1)悬挂于防撞墙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1)上对称设置有吊耳(11),吊耳(11)设置于吊篮(1)的任意相对两侧;所述搭挂架(2)上可拆卸地安装有遮阳遮雨设备(3)。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吊篮(1)中部设置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上安装有与防撞墙接触且可使吊篮(1)沿防撞墙长度方向移动的滚轮(13),滚轮(13)至少为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篮(1)整体为底部呈封闭、四周为栅栏结构的方形框架主体,该框架主体的下端四周围设有挡脚板(1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耳(11)为倒u形结构或者是圆环形结构,该倒u形结构或者是圆环形结构的吊耳(11)固定连接于吊篮(1)的宽边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搭挂架(2)包括彼此呈相对布置的斜拉杆(21)、扶手(22)、供工作人员安全进入吊篮(1)内的踩踏梯(23)和行走机构,其中,踩踏梯(23)连接扶手(22),扶手(22)连接斜拉杆(21),斜拉杆(21)连接吊篮(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导向轮(24)和移动轮(25),其中,所述导向轮(24)对称安装于两根连杆(26)上,连杆(26)一端连接扶手(22),另一端连接斜拉杆(21)固定端端部;所述移动轮(25)对称安装于扶手(22)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轮(24)和所述移动轮(25)均为定向轮或是滚轮,在该定向轮或是滚轮上设置有与之相互搭配完成工作的刹车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22)为匚形或是门框形结构,在该匚形或是门框形结构的扶手(22)上还铰接设有与之相垂直的限位件(27),限位件(27)对称设置于扶手(22)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遮阳遮雨设备(3)包括遮阳遮雨棚(31)和固定立柱(32),固定立柱(32)的下端插拔式安装于套管(28)内,套管(28)固定于扶手(22)的平直段中部,其中,在套管(28)的外壁上开设有一至两个顶紧孔,顶紧孔内设置有顶紧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踩踏梯(23)是由彼此呈平行设置的两根l形竖杆和设置于该两根l形竖杆之间的若干根横杆相互拼搭连接而成的梯子。

工作原理是:

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在进行使用之前,操作人员只需要制作完成的该一种设计结构的工具式吊篮搬运至指定的施工位置进行加以安装作为备用。

安装时,操作人员应首先将搭挂架(2)上面的限位件(27)垂直向下扳下,并检查导向轮(24)处于可移动状态,然后将该本实用新型一种设计结构的工具式吊篮通过人工或者是通过起吊设备悬挂于需要施工的防撞墙(4)上部,悬挂时,该工具式吊篮的吊篮(1)位于防撞墙(4)的外侧,搭挂架(2)位于防撞墙的内侧,将该吊篮沿着防撞墙(4)放下,使得搭挂架(2)刚好卡合悬挂在防撞墙(4)上,紧接着通过吊篮(1)的滚轮(13)和搭挂架(2)上的移动轮(25)相互配合,沿着防撞墙长度方向,也就是导向轮(24)的运动方向进行移动调整,调整该吊篮的精确位置,确定不需要再移动以后,将搭挂架(2)顶部的导向轮(24)通过刹车装置将其锁死,并将限位件(27)向上垂直扳起,使该吊篮能够稳定的固定在指定的防撞墙(4)的位置,从而完成该吊篮的安装工作,随即可进行使用。

使用之前,操作人员预先将其遮阳遮雨设备(3)的固定立柱(32)的下端插拔式安装于套管(28)内,并通过顶紧螺栓穿过顶紧孔固定使之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为一整体。从而实现当阳光暴烈或者突然下雨时,能够利用遮阳雨棚为人员遮挡阳光或雨水,避免人员出现中暑或感冒着凉,保护人员的健康,优化工作环境。

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踩踏梯(23)并借助扶手(2)翻越防撞墙(4),并顺着吊篮(1)的阶梯部分下行进入至吊篮(1)内,且直至踩在吊篮(1)的底部即可进行相应的模板拆除或是电缆线安装等施工作业。

在该施工范围作业完成以后,操作工人再次借助扶手(22),并顺着吊篮(1)部分的阶梯上行,然后翻越防撞墙回到桥面,紧接着扳起限位件(27),打开连杆(26)上的导向轮(24)使其处于可移动状态,通过吊篮(1)的滚轮(13)和搭挂架(2)上的移动轮(25)相互配合,沿着防撞墙长度方向,也就是导向轮(24)的运动方向,调整该装置到下一施工点,最后,采用同样的方式安装好该装置后进行施工。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施工作业全部完成且操作工人回至桥面以后,先旋松顶紧螺栓,取出遮阳遮雨设备(3),然后,操作工人通过拉住扶手(22)将装置抬起,或者使用起重设备通过将吊耳(11)作为起吊点将该本实用新型从防撞墙(4)上拆下,然后将搭挂架(2)顶部的导向轮(24)锁死,并将限位件(27)扳起,使其处于不可移动状态,以防储存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最后将该吊篮进行清理修复后将其通过人工或者是搬运设备将其搬运至指定的存放库房进行存储,以备便于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移动轮和导向轮,从而能够使得吊篮能够进行水平移动,达到在作业时能够沿防撞墙左右来回的移动,灵活性更高,可以很好的进行作业;

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有遮阳雨棚,当阳光暴烈或者突然下雨时,能够利用遮阳雨棚为人员遮挡阳光或雨水,避免人员出现中暑或感冒着凉,保护人员的健康,优化工作环境;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传统挂篮来说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机动性强的特点;其改善了高空施工作业环境,提高了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符合节能减排绿色文明施工水平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由于吊篮的四周设置为栅栏结构,能够避免出现大型的工具货物从吊篮内掉落,既能够保护吊篮下方的人员或物品的安全,又能够减少因工具掉落造成无法继续工作的麻烦;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限位件,因此,能够实现将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具式吊篮牢固地卡合于防撞墙上,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施工安全可靠;

5、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时较为方便,适合建筑工程高空作业使用,解决了桥梁防撞护栏临空一侧模板或者是电缆线安装及拆除时人员没有工作平台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构造新颖合理,能够实现安全可靠地将桥梁防撞护栏施工时临空一侧模板或是电缆线进行安装及拆除;

6、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使用灵活、移动方便,操作方便可靠,实现提高施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7、本实用新型的外部上涂防锈漆,因此可以防止生锈的同时也延长了整个吊篮的使用寿命,实现环保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同时,在吊篮的外部涂有可以自发光的荧光材料,可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室内以及地下施工环境清楚地标示该吊篮的位置,能有效地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其中,图中标号:

1—吊篮,11—吊耳,12—固定杆,13—滚轮,14—挡脚板;

2—搭挂架,21—斜拉杆,22—扶手,23—踩踏梯,24—导向轮,25—移动轮,26—连杆,27—限位件,28—套管;

3—遮阳遮雨设备,31—遮雨棚,32—固定立柱;

4—防撞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包括用于容纳工作人员的吊篮1和设置于吊篮1任意一侧的搭挂架2,搭挂架2将吊篮1悬挂于防撞墙上,所述吊篮1上对称设置有吊耳11,吊耳11设置于吊篮1的任意相对两侧;所述搭挂架2上可拆卸地安装有遮阳遮雨设备3。

进一步的,吊篮1中部设置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上安装有与防撞墙接触且可使吊篮1沿防撞墙长度方向移动的滚轮13,滚轮13至少为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滚轮13为定向轮,在定向轮上还安装有与之相互搭配完成工作的刹车装置。

进一步的,吊篮1整体为底部呈封闭、四周为栅栏结构的方形框架主体,该框架主体的下端四周围设有挡脚板14。

进一步的,吊耳11为倒u形结构或者是圆环形结构,该倒u形结构或者是圆环形结构的吊耳11固定连接于吊篮1的宽边中部。

进一步的,搭挂架2包括彼此呈相对布置的斜拉杆21、扶手22、供工作人员安全进入吊篮1内的踩踏梯23和行走机构,其中,踩踏梯23连接扶手22,扶手22连接斜拉杆21,斜拉杆21连接吊篮1。

进一步的,行走机构包括导向轮24和移动轮25,其中,所述导向轮24对称安装于两根连杆26上,连杆26一端连接扶手22,另一端连接斜拉杆21固定端端部;所述移动轮25对称安装于扶手22的两侧。

具体的,导向轮24和所述移动轮25均为定向轮或是滚轮,在该定向轮或是滚轮上设置有与之相互搭配完成工作的刹车装置。

进一步的,扶手22为匚形或是门框形结构,在该匚形或是门框形结构的扶手22上还铰接设有与之相垂直的限位件27,限位件27对称设置于扶手22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限位件27可沿扶手22的竖直段来回折叠。

进一步的,遮阳遮雨设备3包括遮阳遮雨棚31和固定立柱32,固定立柱32的下端插拔式安装于套管28内,套管28固定于扶手22的平直段中部,其中,在套管28的外壁上开设有一至两个顶紧孔,顶紧孔内设置有顶紧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中,顶紧螺栓穿过顶紧孔将其遮阳遮雨设备3与扶手22连接紧固为一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踩踏梯23是由彼此呈平行设置的两根l形竖杆和设置于该两根l形竖杆之间的若干根横杆相互拼搭连接而成的梯子。

进一步的,在吊篮1和搭挂架2以及遮阳遮雨设备3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具体的,在注塑层上注塑有高分子耐磨材料;所述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以及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警示层为黄色或黑色的反光警示带或反光色膜或反光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改进的用于桥梁防撞墙电缆安装的工具式吊篮在进行使用之前,操作人员只需要制作完成的该一种设计结构的工具式吊篮搬运至指定的施工位置进行加以安装作为备用。

安装时,操作人员应首先将搭挂架2上面的限位件27垂直向下扳下,并检查导向轮24处于可移动状态,然后将该本实用新型一种设计结构的工具式吊篮通过人工或者是通过起吊设备悬挂于需要施工的防撞墙4上部,悬挂时,该工具式吊篮的吊篮1位于防撞墙4的外侧,搭挂架2位于防撞墙的内侧,将该吊篮沿着防撞墙4放下,使得搭挂架2刚好卡合悬挂在防撞墙4上,紧接着通过吊篮1的滚轮13和搭挂架2上的移动轮25相互配合,沿着防撞墙长度方向,也就是导向轮24的运动方向进行移动调整,调整该吊篮的精确位置,确定不需要再移动以后,将搭挂架2顶部的导向轮24通过刹车装置将其锁死,并将限位件27向上垂直扳起,使该吊篮能够稳定的固定在指定的防撞墙4的位置,从而完成该吊篮的安装工作,随即可进行使用。

使用之前,操作人员预先将其遮阳遮雨设备3的固定立柱32的下端插拔式安装于套管28内,并通过顶紧螺栓穿过顶紧孔固定使之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为一整体。从而实现当阳光暴烈或者突然下雨时,能够利用遮阳雨棚为人员遮挡阳光或雨水,避免人员出现中暑或感冒着凉,保护人员的健康,优化工作环境。

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踩踏梯23并借助扶手2翻越防撞墙4,并顺着吊篮1的阶梯部分下行进入至吊篮1内,且直至踩在吊篮1的底部即可进行相应的模板拆除或是电缆线安装等施工作业。

在该施工范围作业完成以后,操作工人再次借助扶手22,并顺着吊篮1部分的阶梯上行,然后翻越防撞墙回到桥面,紧接着扳起限位件27,打开连杆26上的导向轮24使其处于可移动状态,通过吊篮1的滚轮13和搭挂架2上的移动轮25相互配合,沿着防撞墙长度方向,也就是导向轮24的运动方向,调整该装置到下一施工点,最后,采用同样的方式安装好该装置后进行施工。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施工作业全部完成且操作工人回至桥面以后,先旋松顶紧螺栓,取出遮阳遮雨设备3,然后,操作工人通过拉住扶手22将装置抬起,或者使用起重设备通过将吊耳11作为起吊点将该本实用新型从防撞墙4上拆下,然后将搭挂架2顶部的导向轮24锁死,并将限位件27扳起,使其处于不可移动状态,以防储存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最后将该吊篮进行清理修复后将其通过人工或者是搬运设备将其搬运至指定的存放库房进行存储,以备便于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了上述的单人实施方式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两名操作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此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入吊篮内施工的一名工作人员只需负责防撞墙4外侧模板安拆或者是电缆安拆工作,另一名工作人员在桥面上负责移动并固定该工具式吊篮。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