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系统和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2303发布日期:2021-03-16 22:5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泵送系统和泵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送系统和泵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泵送系统和泵车与车载泵的通用性较差,造成两种不同类型的车无法互换和通用,即客户在需要泵送比泵车臂架高的楼层时必须要使用车载泵,而需要灵活泵送高度较低的楼层及其他情况时必须使用泵车进行泵送,以至于同一工地必须同时配备泵车和车载泵进行施工,一方面增加了施工方的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泵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泵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泵送系统包括:料斗,料斗的一侧连接泵送机构;基座,与料斗的另一侧相连接;出料接头,出料接头的第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铰链弯管,铰链弯管与基座或出料接头连接;其中,出料接头的第二端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盘,出料接头有两种连接状态,在第一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铰链弯管接合,在第二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外接输出管道接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泵送系统,泵送系统包括料斗、基座、出料接头。料斗用于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在料斗所提供的动力下被输送至指定管路中。基座为出料接头的定位连接结构,用于将出料接头准确定位在料斗上,基座与料斗相连接,出料接头的第一端与基座固定相连接,完成连接后出料接头与料斗上的混凝土出口相连接,料斗所泵送的混凝土由出料接头排出至料斗外部。在此基础上,泵送系统还设置有铰链弯管和外接输出管道。其中出料接头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可以分别与铰链弯管和外接输出管道相连接。在第一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铰链弯管相接合,使料斗所泵出的混凝土通过铰链弯管输送至混凝土泵车上的混凝土管路。在第二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外接输出管道相接合,使料斗所泵出的混凝土通过外接输出管道直接输送至建筑中的指定位置。通过设置可与铰链弯管和外接输出管道转接的出料接头,当需要使用泵车灵活地将混凝土泵送至高度较低的区域时,将铰链弯管与出料接头相连接,铰链弯管的出口与泵车的臂架上的输送管相连接,从而通过延展的臂架将混凝土输送至指定位置。当需要将混凝土泵送至高度超出泵车的臂架高度范围的区域时,外接输出管道与出料接头相连接,外接输出管道的出口与建筑内布置好的输送管相连接,以将混凝土泵送至指定位置。从而使单个料斗可以同时适用于泵车的混凝土作业和车载泵的混凝土作业,避免了在同一工地区域同时布置泵车和车载泵,一方面实现了泵车和车载泵的通用,提升产品适用范围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免去了泵车和车载泵的切换过程,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进而实现了优化泵送系统结构,提升泵送系统的实用性与通用性,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泵送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料接头与铰链弯管可分离地接合,外接输出管道与出料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出料接头与铰链弯管可分离地接合,当需要通过混凝土泵车的臂架将混凝土输送至指定位置时,将铰链弯管与出料接头接合,完成混凝土输送或需要切换连接时将铰链弯管与出料接头分离。限定了外接输出管道与出料接头可拆卸相连接,当用户需要泵送系统完成车载泵的泵送任务时,将外接输出管道与出料接头相连接,以将混凝土经由外接输出管道泵送至车载泵所用的输送管和建筑中所布置的输送管中,以向高处泵送混凝土。当完成车载泵的泵送任务后,可将外接输出管道由出料接头拆卸下来以便于移动设备或执行泵车的泵送任务。进而实现了优化泵送系统的结构,提升结构的自由度和可操作性,为用户切换泵送系统的工作模式带来便利条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外接输出管道包括:椎形管;第一连接部,套设于椎形管的一端,第一连接部与出料接头的连接盘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外接输出管道的结构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外接输出管道包括锥形管和第一连接部。锥形管的窄口端与车载泵所用的输送管相连接。广口端套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出料接头上的连接盘相连接。通过设置与出料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可以在保证连接形式为可拆卸连接的基础上提升连接的密封性与可靠性,避免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出现泄漏的问题。进而实现优化泵送系统的结构,提升外接输出管道的连接可靠性与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泵送系统还包括:管夹,在第二种状态下,管夹套设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部和连接盘的周侧,管夹夹紧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盘。

在该技术方案中,泵送系统上还设置有管夹,管夹套设在外接输出管道和连接盘的连接区域,具体位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部和连接盘周侧,工作过程中,在完成第一连接部和连接盘的法兰连接后,将管夹套设在法兰连接区域,其后通过管夹上的紧固结构夹紧外接输出管道和连接盘,保证外接输出管道和出料接头的紧密相连,避免二者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动和错位,从而进一步提升出料接头和外接输出管道的连接可靠性。进而实现提升泵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提升工作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料接头包括:本体,本体上设置有贯穿的椎形孔;连接法兰,套设于本体上,连接法兰位于本体的第一端,连接盘位于本体的第二端,连接法兰与基座相连接;密封槽,设置于连接盘远离连接法兰的端面上,密封槽环绕椎形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出料接头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出料接头包括本体和连接法兰。本体上开设有贯穿的椎形孔,椎形孔的第一端与料斗上的混凝土出口相连通,椎形孔的第二端与铰链弯管或外接输出管道相连通。连接法兰套设在锥形孔的第一端上,以通过连接法兰将出料接头定位安装在基座上,通过设置连接法兰可以保证出料接头的定位准确性与连接可靠性,并可有效避免混凝土由出料接头和基座的连接区域泄漏。在此基础上,连接盘远离连接法兰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环绕椎形孔设置的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环形的密封件,当铰链弯管或外接输出管道与出料接头接触相连后,密封槽内的密封件与铰链弯管的连接端面或外接输出管道的连接端面相接触,从而有效密封出料接头与铰链弯管的连接缝隙以及出料接头与外接输出管道的连接缝隙。进而实现优化出料接头结构,提升出料接头定位准确性与连接可靠性,提升泵送系统工作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连接法兰与本体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将连接法兰和本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可以避免二者间存在连接断面,提升出料接头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可以简化出料接头的结构,降低出料接头的装配难度,缩减出料接头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体上位于连接盘靠近连接法兰的周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连接部的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管夹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管夹夹紧出料接头和外接输出管道时,第一凸台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二凸台位于第二凹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的管夹与第一连接部和出料接头的配合连接结构。本体上位于连接盘靠近连接法兰的周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连接部的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管夹的内侧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在将管夹套设在第一连接部和出料接头的周侧时,第一凸台定位在第一凹槽内,第二凸台定位在第二凹槽内,以实现管夹内表面与出料接头以及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的紧密配合。通过设置凹槽和凸台的配合连接结构,一方面可以提升管夹的定位准确性,便于用户准确地将管夹套设在准确位置上。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管夹的夹紧作用,进一步提升出料接头与外接输出管道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上对应设置有配合斜面,通过设置配合斜面可以进一步强化管夹的定位准确性和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座上设置有铰接杆和插接杆,铰链弯管与铰接杆铰接相连,铰链弯管与插接杆可分离地连接,铰链弯管可相对基座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铰链弯管设置在基座上,且铰链弯管可以相对基座运动,具体地,基座上设置有铰接杆和插接杆,铰链弯管和铰接杆相铰接,使铰链弯管可相对基座转动,铰链弯管与插接杆可分离地连接。工作过程中,当泵送系统需要执行泵车的泵送任务时,将铰链弯管转动至指定位置并将铰链弯管与插接杆相连接,其后将铰链弯管的出口端与泵车上的输送管相连接。反之,当完成泵车的混凝土泵送任务后,断开铰链弯管与输送管的连接以及铰链弯管与插接杆的连接,其后将铰链弯管移动至初始位置。通过将铰链弯管铰接在基座上,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拆装铰链弯管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提升铰链弯管与出料接头的连接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铰链弯管包括:定位板,定位板与基座上的铰接杆相铰接,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弯管,弯管的一端穿设于定位板上;其中,定位板转动至弯管与出料接头相连通的位置后,插接杆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铰链弯管的结构。铰链弯管由定位板和弯管组成,弯管的其中一端穿设在定位板上。定位板的一端与基座上的铰接杆相铰接,且定位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基座上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插接杆。工作过程中,当需要连接出料接头和铰链弯管时,翻转铰链弯管至指定位置,以使弯管与出料接头相连通,且保证弯管的连接端面与密封槽内的密封件紧密接触,其后将插接杆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以将铰链弯管固定在上述指定位置上。通过将定位板和铰接杆铰接可以便于将铰链弯管准确地移动至与出料接头连接的指定位置,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通过设置插接杆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保证铰链弯管和出料接头的连接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铰链弯管和出料接头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动和错位。进而实现提升泵送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工作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插接杆为柱体,柱体上设置有销孔;第二连接部为通孔,至少部分销孔穿过通孔,穿过通孔的销孔内穿设有插销。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插接杆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插接杆为柱体,第二连接部是与该柱体相匹配的通孔,其中柱体上设置有销孔。连接过程中,转动铰链弯管,使柱体部分穿过通孔,在确保铰链弯管和出料接头连接位置无误后,向穿过通孔的销孔内插入插销,以完成连接。通过设置上述连接结构,一方面可以保证铰链弯管可以紧扣在出料接头上,提升铰链弯管和出料接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该结构操作简单快捷,可实现铰链弯管的快速连接,从而显著提高连接效率,降低连接难度。进而实现优化铰链弯管和出料接头结构,提升铰链弯管和出料接头的连接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泵车,泵车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泵送系统;车体,泵送系统设置于车体上;臂架,臂架设置于车体上,臂架上设置有输送管,铰链弯管与输送管可拆卸地相连接。

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一种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泵送系统的产品。该产品为泵车,泵车包括车体、臂架和泵送系统。臂架和泵送系统定位安装在车体上。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将混凝土灵活泵送至高度较低的区域时,车体行进至该区域附近,泵送系统上的出料接头与铰链弯管的入口相连接,铰链弯管的出口与臂架上的输送管相连接,其后控制臂架伸展至指定位置,以通过料斗将混凝土经由铰链弯管和臂架上的输送管泵送至指定位置。当需要将混凝土泵送至高度较高的区域时,断开铰链弯管的连接,将外接输出管道与出料接头相连接,外接输出管道的出口端与泵车用的输送管相连接,该输送管连通施工建筑中所铺设的混凝土输送管路,随后料斗提高泵送功率,以将混凝土泵送至指定位置。该泵车可以同时完成泵车的混凝土泵送任务和车载泵的混凝土泵送任务,实现了一车两用,从而免去了在工地同时布置泵车和车载泵。一方面实现了泵车和车载泵的通用,降低施工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免去了泵车和车载泵的切换过程,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进而实现了强化泵车功能,提升泵车的可适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系统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泵送系统的外接输出管道和出料接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出料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出料接头的剖面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泵送系统,10料斗,20基座,202插接杆,204铰接杆,30出料接头,301连接盘,302本体,304连接法兰,306密封槽,308第一凹槽,40铰链弯管,402定位板,404弯管,50外接输出管道,502椎形管,504第一连接部,506第二凹槽,60管夹,602第一凸台,604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统1和泵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1,泵送系统1包括:料斗10,料斗10的一侧连接泵送机构;基座20,与料斗10的另一侧相连接;出料接头30,出料接头30的第一端与基座20固定连接;铰链弯管40,铰链弯管40与基座20或出料接头30连接;其中,出料接头30的第二端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盘301,出料接头30有两种连接状态,在第一种状态下,出料接头30通过连接盘301与铰链弯管40接合,在第二种状态下,出料接头30通过连接盘301与外接输出管道50接合。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泵送系统1,泵送系统1包括料斗10、基座20、出料接头30。料斗10用于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在料斗10所提供的动力下被输送至指定管路中。基座20为出料接头30的定位连接结构,用于将出料接头30准确定位在料斗10上,基座20与料斗10相连接,出料接头30的第一端与基座20固定相连接,完成连接后出料接头30与料斗10上的混凝土出口相连接,料斗10所泵送的混凝土由出料接头30排出至料斗10外部。在此基础上,泵送系统1还设置有铰链弯管40和外接输出管道50。其中出料接头30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连接盘301,连接盘301可以分别与铰链弯管40和外接输出管道50相连接。在第一种状态下,出料接头30通过连接盘301与铰链弯管40相接合,使料斗10所泵出的混凝土通过铰链弯管40输送至混凝土泵车上的混凝土管路。在第二种状态下,出料接头30通过连接盘301与外接输出管道50相接合,使料斗10所泵出的混凝土通过外接输出管道50直接输送至建筑中的指定位置。

通过设置可与铰链弯管40和外接输出管道50转接的出料接头30,当需要使用泵车灵活地将混凝土泵送至高度较低的区域时,将铰链弯管40与出料接头30相连接,铰链弯管40的出口与泵车的臂架上的输送管相连接,从而通过延展的臂架将混凝土输送至指定位置。当需要将混凝土泵送至高度超出泵车的臂架高度范围的区域时,外接输出管道50与出料接头30相连接,外接输出管道50的出口与建筑内布置好的输送管相连接,以将混凝土泵送至指定位置。从而使单个料斗10可以同时适用于泵车的混凝土作业和车载泵的混凝土作业,避免了在同一工地区域同时布置泵车和车载泵,一方面实现了泵车和车载泵的通用,提升产品适用范围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免去了泵车和车载泵的切换过程,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进而实现了优化泵送系统1结构,提升泵送系统1的实用性与通用性,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出料接头30与铰链弯管40可分离地接合,外接输出管道50与出料接头30可拆卸地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出料接头30与铰链弯管40可分离地接合,当需要通过混凝土泵车的臂架将混凝土输送至指定位置时,将铰链弯管40与出料接头30接合,完成混凝土输送或需要切换连接时将铰链弯管40与出料接头30分离。限定了外接输出管道50与出料接头30可拆卸相连接,当用户需要泵送系统1完成车载泵的泵送任务时,将外接输出管道50与出料接头30相连接,以将混凝土经由外接输出管道50泵送至车载泵所用的输送管和建筑中所布置的输送管中,以向高处泵送混凝土。当完成车载泵的泵送任务后,可将外接输出管道50由出料接头30拆卸下来以便于移动设备或执行泵车的泵送任务。进而实现了优化泵送系统1的结构,提升结构的自由度和可操作性,为用户切换泵送系统1的工作模式带来便利条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外接输出管道50包括:椎形管502;第一连接部504,套设于椎形管502的一端,第一连接部504与出料接头30的连接盘301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对外接输出管道50的结构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外接输出管道50包括锥形管和第一连接部504。锥形管的窄口端与车载泵所用的输送管相连接。广口端套设有第一连接部504,第一连接部504与出料接头30上的连接盘301相连接。通过设置与出料接头30法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04,可以在保证连接形式为可拆卸连接的基础上提升连接的密封性与可靠性,避免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出现泄漏的问题。进而实现优化泵送系统1的结构,提升外接输出管道50的连接可靠性与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泵送系统1还包括:管夹60,在第二种状态下,管夹60套设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部504和连接盘301的周侧,管夹60夹紧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04和连接盘301。

在该实施例中,泵送系统1上还设置有管夹60,管夹60套设在外接输出管道50和连接盘301的连接区域,具体位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部504和连接盘301的周侧,工作过程中,在完成第一连接部504和连接盘301的法兰连接后,将管夹60套设在法兰连接区域,其后通过管夹60上的紧固结构夹紧外接输出管道50和连接盘301,保证外接输出管道50和出料接头30的紧密相连,避免二者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动和错位,从而进一步提升出料接头30和外接输出管道50的连接可靠性。进而实现提升泵送系统1的结构稳定性,提升工作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出料接头30包括:本体302,本体302上设置有贯穿的椎形孔;连接法兰304,套设于本体302上,连接法兰304位于本体302的第一端,连接盘301位于本体302的第二端,连接法兰304与基座20相连接;密封槽306,设置于连接盘301远离连接法兰304的端面上,密封槽306环绕椎形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出料接头30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出料接头30包括本体302和连接法兰304。本体302上开设有贯穿的椎形孔,椎形孔的第一端与料斗10上的混凝土出口相连通,椎形孔的第二端与铰链弯管40或外接输出管道50相连通。连接法兰304套设在锥形孔的第一端上,以通过连接法兰304将出料接头30定位安装在基座20上,通过设置连接法兰304可以保证出料接头30的定位准确性与连接可靠性,并可有效避免混凝土由出料接头30和基座20的连接区域泄漏。在此基础上,连接盘301远离连接法兰304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环绕椎形孔设置的密封槽306,密封槽306内设置有环形的密封件,当铰链弯管40或外接输出管道50与出料接头30接触相连后,密封槽306内的密封件与铰链弯管40的连接端面或外接输出管道50的连接端面相接触,从而有效密封出料接头30与铰链弯管40的连接缝隙以及出料接头30与外接输出管道50的连接缝隙。进而实现优化出料接头30结构,提升出料接头30定位准确性与连接可靠性,提升泵送系统1工作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连接法兰304与本体302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将连接法兰304和本体30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可以避免二者间存在连接断面,提升出料接头30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可以简化出料接头30的结构,降低出料接头30的装配难度,缩减出料接头3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体302上位于连接盘301靠近连接法兰304的周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08,第一连接部504的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506;管夹6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602和第二凸台604,管夹60夹紧出料接头30和外接输出管道50时,第一凸台602位于第一凹槽308内,第二凸台604位于第二凹槽506内。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的管夹60与第一连接部504和出料接头30的配合连接结构。本体302上位于连接盘301靠近连接法兰304的周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08,第一连接部504的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506,管夹60的内侧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凸台602和第二凸台604,在将管夹60套设在第一连接部504和出料接头30的周侧时,第一凸台602定位在第一凹槽308内,第二凸台604定位在第二凹槽506内,以实现管夹60内表面与出料接头30以及第一连接部504的外表面的紧密配合。通过设置凹槽和凸台的配合连接结构,一方面可以提升管夹60的定位准确性,便于用户准确地将管夹60套设在准确位置上。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管夹60的夹紧作用,进一步提升出料接头30与外接输出管道50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第一凸台602和第一凹槽308以及第二凸台604和第二凹槽506上对应设置有配合斜面,通过设置配合斜面可以进一步强化管夹60的定位准确性和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20上设置有铰接杆204和插接杆202,铰链弯管40与铰接杆204铰接相连,铰链弯管40与插接杆202可分离地连接,铰链弯管40可相对基座20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铰链弯管40设置在基座20上,且铰链弯管40可以相对基座20运动,具体地,基座20上设置有铰接杆204和插接杆202,铰链弯管40和铰接杆204相铰接,使铰链弯管40可相对基座20转动,铰链弯管40与插接杆202可分离地连接。工作过程中,当泵送系统1需要执行泵车的泵送任务时,将铰链弯管40转动至指定位置并将铰链弯管40与插接杆202相连接,其后将铰链弯管40的出口端与泵车上的输送管相连接。反之,当完成泵车的混凝土泵送任务后,断开铰链弯管40与输送管的连接以及铰链弯管40与插接杆202的连接,其后将铰链弯管40移动至初始位置。通过将铰链弯管40铰接在基座20上,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拆装铰链弯管40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提升铰链弯管40与出料接头30的连接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铰链弯管40包括:定位板402,定位板402与基座20上的铰接杆204相铰接,定位板40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弯管404,弯管404的一端穿设于定位板402上;其中,定位板402转动至弯管404与出料接头30相连通的位置后,插接杆202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铰链弯管40的结构。铰链弯管40由定位板402和弯管404组成,弯管404的其中一端穿设在定位板402上。定位板402的一端与基座20上的铰接杆204相铰接,且定位板402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基座20上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插接杆202。工作过程中,当需要连接出料接头30和铰链弯管40时,翻转铰链弯管40至指定位置,以使弯管404与出料接头30相连通,且保证弯管404的连接端面与密封槽306内的密封件紧密接触,其后将插接杆202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以将铰链弯管40固定在上述指定位置上。通过将定位板402和铰接杆204铰接可以便于将铰链弯管40准确地移动至与出料接头30连接的指定位置,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通过设置插接杆202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保证铰链弯管40和出料接头30的连接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铰链弯管40和出料接头30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动和错位。进而实现提升泵送系统1的结构稳定和工作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插接杆202为柱体,柱体上设置有销孔;第二连接部为通孔,至少部分销孔穿过通孔,穿过通孔的销孔内穿设有插销。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插接杆202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插接杆202为柱体,第二连接部是与该柱体相匹配的通孔,其中柱体上设置有销孔。连接过程中,转动铰链弯管40,使柱体部分穿过通孔,在确保铰链弯管40和出料接头30连接位置无误后,向穿过通孔的销孔内插入插销,以完成连接。通过设置上述连接结构,一方面可以保证铰链弯管40可以紧扣在出料接头30上,提升铰链弯管40和出料接头30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该结构操作简单快捷,可实现铰链弯管40的快速连接,从而显著提高连接效率,降低连接难度。进而实现优化铰链弯管40和出料接头30结构,提升铰链弯管40和出料接头30的连接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泵车,泵车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泵送系统1;车体,泵送系统1设置于车体上;臂架,臂架设置于车体上,臂架上设置有输送管,铰链弯管40与输送管可拆卸地相连接。

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一种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泵送系统1的产品。该产品为泵车,泵车包括车体、臂架和泵送系统1。臂架和泵送系统1定位安装在车体上。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将混凝土灵活泵送至高度较低的区域时,车体行进至该区域附近,泵送系统1上的出料接头30与铰链弯管40的入口相连接,铰链弯管40的出口与臂架上的输送管相连接,其后控制臂架伸展至指定位置,以通过料斗10将混凝土经由铰链弯管40和臂架上的输送管泵送至指定位置。当需要将混凝土泵送至高度较高的区域时,断开铰链弯管40的连接,将外接输出管道50与出料接头30相连接,外接输出管道50的出口端与泵车用的输送管相连接,该输送管连通施工建筑中所铺设的混凝土输送管路,随后料斗10提高泵送功率,以将混凝土泵送至指定位置。该泵车可以同时完成泵车的混凝土泵送任务和车载泵的混凝土泵送任务,实现了一车两用,从而免去了在工地同时布置泵车和车载泵。一方面实现了泵车和车载泵的通用,降低施工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免去了泵车和车载泵的切换过程,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进而实现了强化泵车功能,提升泵车的可适用范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其中,泵车的泵送压力大于等于13mpa,以保障泵车可以完成车载泵的泵送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