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胶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324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防水胶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屋面覆盖层材料,尤其是一种建筑防水胶及其生产工艺。
建筑防水材料,特别是屋面防水材料,我国长期以来都使用沥青油毡,近年虽推出塑料防水油膏等,但这些材料在使用前要加热,施工条件恶劣,不安全,有污染,危害作业人员健康,国内外也有采用橡胶系列产品或其它高分子材料作为高档建筑物防水材料,又因原料缺,价格高,难以普及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膜柔韧,延伸率高,物化性能优良,原料来源容易,工程造价低廉,施工安全便利的建筑防水胶。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作详细说明。
本建筑防水胶是以聚乙烯醇、甲醛为主要原料,经溶解、缩合反应、合成反应、加助剂改性、添加剂后处理等工序制得成品。
本建筑防水胶的原材料配比为聚乙烯醇40%,甲醛35.3%(分3次投入),苯酚12%,尿素7%,三聚氰胺2%,醋酸1.9%,乌洛托品1.8%,氧化锌微量。
聚乙烯醇在加热的情况下溶解于8倍的水中,维持在90℃搅拌煮至全溶。加适量盐酸调PH=1.5~2,用细流方式缓慢地注入15%甲醛(占总投料量),保持70~90℃反应小时,抽试粘度,达到220秒/常温,即关汽降温。
加碱液调PH=7~8后,投入苯酚、氧化锌、并依上法注入17.3%的甲醛(占总投料量),升温至70~95℃,保温反应1.5小时,然后降温至70℃时,加入3%的甲醛。
在70~80℃温度下,投入尿素反应1小时,加入三聚氰胺反应半小时,再加入醋酸反应半小时。
边搅拌降温边加液碱调PH=6,待温度降至40~50℃时,先后加入乌洛托品、氨水,以消除游离醛臭味,并调PH=7~7.5。当温度降至室温(30℃)时,即可出料,得到浅棕色或橙色流动性胶体成品。
本建筑防水胶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水溶性、冷施工,施工简便,既方便又安全;物化性能优越,耐候,耐老化,胶液可制成防水卷材,亦可作涂料使用,可与水泥砂浆混合使用,进行涂抹、砌筑,也可取玻纤布为载体涂装防水胶层,防水效果好,使用期长。因常温常压条件下生产,设备简单,操作不复杂,原料来源容易,造价低廉,易于普及推广使用。
实施例在反应锅内加入544公斤水,然后通蒸汽加热至60℃左右,投入68公斤聚乙烯醇,开动搅拌,在90℃煮到全部溶解,加少量盐酸调PH=1.5~2,用细流方式缓慢地注入甲醛25公斤,保持90℃反应2小时,观察溶液情况,抽试粘度,如达到220秒/常温,关汽降温,加液碱调PH=7~8,再投入苯酚20公斤,氧化锌0.01公斤,并依上法注入甲醛30公斤,通蒸汽慢慢升温至90℃,保持温度反应1.5小时,抽试粘度,达到230秒时,降温至70℃,再加入甲醛5公斤。
投下尿素12公斤,在70℃下反应1小时,加入三聚氰胺3.4公斤,反应半小时,再加醋酸3.2公斤反应半小时后关汽降温。之后,加液碱调PH=6,同时搅拌降温,待温度降至40~50℃时,先后加入乌洛托品3公斤,工业氨水10公斤,并调PH=7~7.5。当温度降至30℃时,即可出料、包装。(此时粘度应达到240秒/常温)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防水胶,其特征在于以聚乙烯醇、甲醛为主要原料,辅以苯酚、尿素、三聚氰胺、醋酸、乌洛托品,经溶解、缩合反应、合成反应、加助剂改性,添加剂后处理工序制得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材料配比为聚乙烯醇40%,甲醛35.3%,苯酚12%,尿素7%,三聚氰胺2%,醋酸1.9%,乌洛托品1.8%,氧化锌微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在90℃温度下溶解于8倍的水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盐酸,调PH=1.5~2,缓慢注入15%的甲醛,保持75~90℃温度下反应2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缩合反应后,降温加碱液调PH=7~8,投入氧化锌、苯酚,以及17.3%的甲醛,再升温至70~90℃,保持反应1.5小时,然后降温至70℃时加入3%的甲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70~80℃温度下,投入尿素反应1小时,加入三聚氰胺反应半小时,再加入醋酸反应半小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边搅拌降温边加碱液调PH=6,待温度降至40~50℃时,先后加入乌洛托品、氨水,并调PH=7~7.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防水胶及其生产工艺,它是以聚乙烯醇、甲醛为主要原料,经溶解、缩合反应、合成反应、加助剂改性、添加剂后处理等工序制得。该建筑防水胶无毒无臭,水溶性,冷施工,施工方便安全,物化性能优越,胶液可制成防水卷材,亦可作涂料使用,可与水泥砂浆混合使用,进行涂抹、砌筑,也可取玻纤布为载体涂装防水胶层,防水效果好,使用期长。生产不复杂,造价低廉,易于普及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E04B1/64GK1050891SQ89107919
公开日1991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12日
发明者陈家盛 申请人:陈家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