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水口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67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间包水口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间包水口用的耐火材料,更确切地说是涉及到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耐火材料,属于非氧化物系耐火材料领域。
众所周知,碳化硅(SiC)材料具有强的共价键结合特性(共价键占有率为89%)故赋于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仅次于金刚石的硬度,赋于它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它同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高热导率、低的膨胀系数以及良好的抗热震性能,使它成为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低膨胀、耐磨损、耐腐蚀的耐火材料提供了条件。
早期的碳化硅耐火材料是利用粘土、氧化硅和硅酸盐结合制成的,已显示出比常用的高铝质、锆质、铝碳材料优异的耐磨、抗热震和高热导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在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中的燃烧炉、燃烧室、防护罩和窑炉。七十年代中,随着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出现,以其优良的耐强碱、抗氧化、高热导、高强度(室温和1400℃下的高温),良好的抗热震性能和高温耐磨损性,满足了高炉技术发展对耐火材料的要求,使炉子使用寿命从原先的4-6年提高到10年以上甚至可更长。因此,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作为新一代的耐火材料已引起各国广泛重视。
目前,国内外中间包水口通常使用的耐火材料是高铝质、锆质、铝碳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受腐蚀渗透,主要是钢渣中的低熔点氧化物CaO,Na2O等与耐火材料反应;
(2)结瘤,主要是因为钢水与耐火材料高温下反应;氧通过耐火材料中的气孔渗透导致钢的氧化沉淀;固有的Al2O3杂质或还原反应沉淀以及水口的温差,产生凝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取代目前使用的高铝质、锆质或铝碳质材料制作中间包水口,提高寿命,改进钢水的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一般耐火材料的混料、成型、烧结、检测等工艺步骤制作中间包水口用的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材料,具体步骤为

图1
粗或中级的SiC粉一般为20目~200目,粗或中级SiC与细SiC粉的混合比例一般为5∶1∶4或4∶2∶4,粘结剂为普通树脂,氮化温度为1400℃50小时,氮化后再升温烧结1600℃。
本发明提供的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的主要组份为(wt%)SiC50-80Si3N410-30Al2O35-20最大颗粒尺寸范围为20-120目表1为本发明选择的5种组成的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的基本物性。
表2是表1所述的5种组成不同温度氧化后的抗折强度变化。结果表明经500℃、800℃、1400℃氧化处理后抗折强度不但不降低,而且还略有上升,尤其是1400℃10hr氧化后强度升幅最大,且基体的氧化增重量与气孔率成正比(表3)。
*编号组份同表1
*编号组份同表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是将上述表1-3中编号为1-5组份中任意一种做成镶嵌式的水口,浇注水锈钢坯,温度为1600℃,速度为2吨/3分钟,结果与钢或钢渣接触界面清晰,无任何粘连;水口显示出强的防渗透性,接触界面与内部基体结构一致,这主要是因相对密度提高,不像氧化物系耐火材料发生钢渣渗透现象。
实施例2是将上述表1-3中编号为1-5组份中任意一种做成整体式水口,在XXX钢铁公司进行了试验,温度为1519-1546℃,钢筋速度为2.50m/min,进行了48min;及制成的水口进行了58min试验,结果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中间包水口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其特征在于具体组份(wt%)为SiC 50-80;Si3N410-30;Al2O35-20;最大颗粒尺寸为20-120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其特征在于具体组份为(wt%)SiC 60;Si3N430;Al2O310;最大颗粒尺寸为20目。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其特征在于具体组份为(wt%)SiC 75;Si3N415;Al2O310;最大颗粒尺寸为20目。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其特征在于具体组份为(wt%)SiC 75;Si3N420;Al2O35;最大颗粒尺寸为80目。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耐火材料,其特征在于具体组份为(wt%)SiC 60;Si3N430;Al2O310,最大颗粒尺寸为120目。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其特征在于具体组份为(wt%)SiC 75;Si3N415;Al2O310,最大颗粒尺寸为120目。
7.按权利要求1、2、3、4、5、6所述的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可制成镶嵌式水口或整体式中间包水口用作浇注不锈钢坯或拉制钢筋的中间包水口,与钢或钢渣不发生任何粘附且防渗透性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间包水口用的耐火材料,属于非氧化物系统的耐火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耐火材料具体组分为(wt%)SiC50—80,Si
文档编号C04B35/58GK1084150SQ9311254
公开日1994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3日
发明者潘裕柏, 江东亮, 谭寿洪, 王菊红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