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成型机的同步升降行走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10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墙板成型机的同步升降行走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螺杆挤出式轻质墙板成型机的行走轮结构。
目前的螺杆挤出式轻质墙板成型机如图3所示,工作时需将设于机首23的万向轮24及对称设于机尾21的两只行走轮22升起,使机尾21下降着地,工作完毕后降下,两只行走轮22和机首23对称设置的两只万向轮24同时着地拖作业区。升降行走轮22的工作通常由两人同时摇每轮上的摇把来完成,这极易造成两只行走轮22的升降不同步,即形成整机只有三只轮着地的状况,使机架尤其是成型腔变形,甚至有零部件损坏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的行走轮升降机构,其升降可由一人独立操作完成,同时避免仅有三只轮着地的现象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仍采用对称设置的一对行走轮总成,每只总成的结构如下,在轮叉18下端装有轮10,轮叉18上部是一个螺杆1,轮叉18下部与轮架7、挡盖8及两块挡板9所围成的腔间隙配合,蜗轮5内圈螺纹与螺杆1配合,外圈螺纹与蜗杆6啮合,蜗杆轴12一端装有手轮17,对称设置的一对行走轮的蜗杆轴12通过连接杆11固接。
蜗轮5通过轴承4装于轮架7和挡盖8围成的腔内。
由以上方案可见,只需一人摇动机架两侧的任一只手轮17即可使两只行走轮同步升起或降落,有效地避免了两只轮升降高度不同及不同步的危险状况,同时,减少了一名操作时所需的工作人员。


图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A-A剖示图;图3现有墙板机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轮架7的上腔内由轴承4和腔体限定蜗轮5的上下左右移动,螺杆1穿过轮架7上腔的两个通孔,螺杆1的顶端装有限位垫圈3,顶盖2由螺钉固定在轮架7上封住螺杆1上端,两块挡板9由螺钉固定在挡盖下部的两个侧面上;参见图2,轮10与轴20由轴承19联接,轴20固定在轮叉18下端,螺杆1下端与轮叉18上端由销16固定,轮叉18可在轮架7、挡盖8及两块挡板9围成的开口腔内上下滑动,挡盖8由螺钉与轮架7联接,蜗杆轴12横穿轮架7的上腔,其在上腔内套有两个轴套13、两个套筒14、两个轴承15和蜗杆6,蜗杆6与蜗轮5啮合,在机架7的上腔外,蜗轮轴12一端装有手轮17,而向整机中心线的一端,即图2中左端与对称设置的另一蜗轮轴12的对应端用连接管11连接。由于轮架7与机架紧固,所以摇动手轮17时,机尾可同步升降。
权利要求1.墙板成型机的同步升降行走轮,轮叉(18)下端装有轮(10),轮叉(18)上部是一个螺杆(1),轮叉(18)下部与轮架(7)、挡盖(8)及两块挡板(9)所围成的腔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蜗轮(5)内圈螺纹与螺杆(1)配合,外圈螺纹与蜗杆(6)啮合,蜗杆轴(12)一端装有手轮(17),对称设置的一对行走轮的蜗杆轴(12)通过连接杆(11)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墙板成型机的同步升降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蜗轮(5)通过轴承(4)装于轮架(7)和挡盖(8)围成的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进的墙板成型机的同步升降行走轮,其轮叉18下端装有轮10,轮叉18上部是一个螺杆1,轮叉18下部与轮架7、挡盖8及两块挡板所围成的腔间隙配合,蜗轮内圈螺纹与螺杆1配合,外圈与蜗杆6啮合,蜗杆轴12一端装有手轮17,对称设置的一对行走轮的蜗杆轴12通过连接杆11固接。一人摇动手轮17可使两只行走轮同步升降,有效地避免了三只轮着地损坏机件的现象。
文档编号E04G1/18GK2245637SQ95240378
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19日
发明者沐巢芜, 马德宝, 董黎馥, 李传新, 孙向萤, 杨德志 申请人:安徽省宿州市复合材料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