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12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陶瓷装饰品,尤指一种制造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模具。
已知的陶瓷装饰品,都是利用泥坯原型以石膏制成生产模具,将泥浆注入石膏模具中,待泥浆被石膏模具吸收水份至一适当的坯体厚度时,将内部的泥浆倒出,待坯体的干燥度至足以脱模时,从石膏模具取出,形成一完整的陶瓷装饰品坯体,该坯体经由烧炼后形成素面的陶瓷装饰品;该陶瓷装饰品以石膏作为生产模具,制造模具时,需避开泥坯原型的倒角位置,并确定分模线的位置;有时需以数条分模线来避开倒角;遇到泥坯表面密布有短小倒角时,无法以传统的石膏模具来生产。
遇到泥坯表面密布有短小倒角时,则改以硅胶材料作为模具,在泥坯的表面涂布薄的硅胶浆,将泥坯表面完全涂布硅胶,是用以防止气泡产生,再置入一适当大小的开放容器中及定位,倒入大量的硅胶浆,并进行脱泡作业,待硅胶浆固化后,以利刃切割适当大小的切口,将泥坯原型取出,即完成一可浇铸的硅胶模具,该硅胶模具可供石膏、树脂类的浆液浇铸,待浆液固化、取出,即完成石膏装饰品、树脂胚体的复制;该硅胶模具的使用,是在于浇铸的浆液本身倒入硅质模具后,直接藉由材料的物性产生凝固,如石膏是利用其材料处于永久干燥的状态,出现对水的亲和力,与水混合产生硬化作用;树脂则是以硬化剂与主要材料之间的混合,产生硬化作用。
该硅胶模具因不具有吸水性,不适合泥浆的浇铸,浇铸于硅胶模具中的泥浆,水份无法被吸收,泥浆无法利用硅胶模具生产一可以烧炼的泥坯坯体。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造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模具,包括有一硅质模具件,中央设有坯体成型的模穴,该模穴的表面由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原型复制而成,该硅质模件的模穴周缘,设有适当厚度的硅胶面;一底模件,设置于硅质模件的下方,位于底模件的周缘设有多数定位的凹穴,与硅质模件硅胶面延伸体结合;
一上模件,以石膏浆浇铸形成,设置于硅质模件的上缘面,该上模件与硅质模件模穴相邻的位置,设有突出的内模块,该内模块与模穴间预留有坯体浇铸成型的间隙,供浇铸于模穴中的泥浆注满该间隙,以突出的内模块吸收泥浆中的水份。
该硅胶模具的上模件与硅质模件的模穴之间,于上模件预留有一浇口,该浇铸口的底缘与硅质模件的模穴上端面相通,供泥浆由浇铸口浇铸导入硅质模件的模穴与上模件的内模块之间的浇铸空间。
利用本实用新型来制作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主要步骤是首先提供一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泥坯原型,以硅胶模具制成树脂原型,再以树脂原型分别制成至少二片硅胶模具,每一硅胶模具包含有一定位的底模件、一泥浆浇铸的模穴硅胶模件及一吸水的上模件,该硅质模件与定位底模件结合,于硅胶模件的模穴浇铸适量泥浆,再将上模件组合,该上模件以具有吸水作用的石膏材料制成,吸收硅质模件模穴中泥浆的大部份水份,直到干燥度足以脱模为止,分别拆除上模件,二硅质模件中的坯体接合线,以泥浆涂布及并合,供二半面的坯体于干燥后接合成一完整的造型坯体。
其中泥浆浇铸的模穴硅胶模件,位于模件的模穴面上密布有短小倒槽,浇铸于模穴中的泥浆,随着上模件吸收模穴中泥浆含有的水份至足以脱模的干燥度时,该坯体表面密布的倒角,已干燥到足以与硅质模件脱离的强度,自硅质模件取下的造型坯体,使表面密布短小的倒角不会在脱模时受到破坏。
另外自硅胶模具取出的造型坯体,位于二半面坯体接合的位置,利用泥浆的涂布与并合,位于接合位置的表面密布短小倒角,得由泥浆的涂布与并合时成形,拆模取出后的造型坯体,位于接合线的位置经过修整后,即完成造型坯体的作业。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陶瓷装饰品的制造模具,可制作出表面密布短小倒角及装饰条纹的陶瓷装饰品,填补该技术领域里的一项空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传统生产的陶瓷装饰品立体图;图2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陶瓷装饰品立体图;图3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陶瓷装饰品侧视图;图4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翻制树脂原型作业图;图5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翻制硅胶模具作业图,显示第一硅质模件及底模件的制程;图6为本实用新型翻制硅胶模具作业图,显示第二硅质模件及底模件的制程;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泥浆浇铸厚度的作业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件作业图,显示上模件的制作;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件作业图,显示上模件第一模件实施例;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件作业图,显示上模件第二模件实施例;
图1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做泥浆浇铸作业图,显示第一硅胶模具泥浆浇铸作业图;
图12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做泥浆浇铸作业图,显示第二硅胶模具泥浆浇铸作业图;
图13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做泥浆浇铸作业图,显示第二硅胶模件中的坯体接合线涂布泥浆后并合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制造模具,如图4至
图13所示,为便于说明该陶瓷装饰品的制造模具,现以该陶瓷装饰品的制造流程配合该模具的结构说明如下该陶瓷装饰品其主要是以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泥坯原型11,以硅胶模具12翻制成树脂原型13,再以树脂原型13分别制成上、下二个泥浆浇铸的硅胶模具14、15,二硅胶模具分别以底模件41、51、硅质模件42、52、上模件43、53等模件组成,该硅质模件42(52)与底模件41(51)结合,于硅质模件42(52)的模穴24浇铸适量的泥浆,再将上模件43(53)组合及锁固,该浇铸于硅质模件42(52)模穴24中的泥浆,会受到具有吸水作用的石膏材料制成上模件43(53)吸收硅质模件42(52)模穴24中泥浆的水份,直到干燥度足以脱模时,将硅胶模具14、15的上模件43(53)拆除,位于二硅质模件42、52上的坯体31接合线,涂布泥浆后并合,待泥浆干燥后,二半面状的坯体31即结合成一体,拆除并合模具的二底模件41、51,再将二硅质模件42、52与造型坯体分离,即可得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完整坯体,该完整造型坯体经过高温烧炼后,成为一表面密布短小倒角及装饰条纹的素陶瓷装饰品。
该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我们以小熊的制造为例,如
图1所示,该小熊整个形体无法直接以二片式模具翻制,需将身体45及四肢46等部份,分别翻制成生产模具,待各组件的坯体完成后,再以泥浆接合为一体;传统制法使用的模具,是以石膏材料为基材,制成的生产模具在翻制组件时,是将泥浆浇铸于模具中,利用石膏基材具有吸水的特性,吸收浇铸于模具中泥浆的水份,至一适当的坯体厚度时,将模具内部的泥浆倒出,待坯体干燥足以脱膜时,拆除模具取出坯体;采用传统石膏为基材的模具制成的小熊,身上的毛羢部份仅能以平滑的条纹呈现;如图2、3所示,该小熊身上的毛羢部份55,是呈密布的短小倒角,以传统的石膏为基材的模具,是无法克服密布短小倒角的脱模作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制造模具,现以小熊为例,即可将小熊身上呈现密布短小倒角的毛羢部份55制成完整的造型坯体,经由高温烧炼后成为素面陶瓷装饰品;该小熊的身体45与四肢46等部份,须分别制成模具,最后经由组合完成,每一组件的制造方法,都是以下列的翻制方式作业,单一组件的翻制作业,现以小熊的身体部份45为例,将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泥坯原型11,制成表面密布短小倒角或细纹的陶瓷装饰品,其步骤及结构包括有1、将泥坯原型11翻制成树脂原型如图4所示,其是于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泥坯原型11,以硅胶均匀涂布于泥坯原型11的表面,置放于一预设的容器中及定位,注入适量的硅胶于容器中,将泥坯原型11完全埋入容器中的硅胶浆中;于泥坯原型11进行均匀涂布硅胶,是为了防止泥坯原型11的表面产生气泡;待硅胶凝固后,以利刃切割一可将泥坯原型11取出的切口,将包封于硅胶模中的泥坯原型11取出,即完成一可浇铸的硅胶模具12;该泥坯原型11位于适当位置,是预留有一浇注口,成型后的硅胶模具12具有一浇注口;将适量的树脂浇铸或灌注于硅胶模具12中,待树脂凝固后,即完成一树脂原型13。
2、以树脂原型13翻铸硅胶模具检视树脂原型13最佳的平直分模线位置,将树脂原型13与石膏塞板16预设的结合孔17结合,如图5所示,让预铸的上半部树脂原型13位于平直分模线的上方,位于结合孔17与树脂原型13之间的间隙,以塞料18密封;将石膏塞板16平置于支承块19上,在露出的上半部树脂原型13的表面,以硅胶涂布数次,硅胶会在树脂原型13的表面产生一适当厚度的硅胶模37;位于石膏塞板16的四周以挡板20围封,于围封的内缘空间注入适量的硅胶,让石膏塞板16上方具有适当厚度的硅胶面26,于硅胶凝固后,形成硅胶模具14的硅质模件42组件;让石膏塞板16在注入硅胶前,位于树脂原型13的上半部周缘挖设有柱形及围绕的凹穴及定位槽25,于硅胶凝固后形成一突起及围绕于模穴24周缘的定位突缘27;该硅质模件42上缘面,四周围封的挡板20内缘空间,浇铸适量的石膏浆,于石膏浆凝结后形成一底模件41。
拆除底模件41周缘的挡板20,把底模件41、硅质模件42及石膏塞板16的整体翻转,已铸成的石膏底模件41就在下方;慢慢的将石膏塞板16取下,除去粘附于树脂原型13上的塞料18,并需彻底的清洁;将硅胶模具14的底模件41平置于平板上,硅质模件42朝向上方,该硅质模件42的上缘面涂布脱模剂,露出于硅质模件42上半部树脂原型13的表面,如图6所示,以硅胶涂布数次,硅胶会在树脂原型13的表面产生一适当厚度的硅胶模38;再次以挡板28围封,围封的内缘空间注入适量的硅胶,于硅胶凝固形成硅胶面29的厚度与硅质模件42上方硅胶面26均等或略厚,完成了硅胶模具15硅质模件52的浇铸;并于树脂原型13周缘形成一与硅质模件42定位突环27卡榫结合的凹穴及定位槽30;该硅质模件52上缘面,四周围封的挡板28内缘空间,浇铸适量的石膏浆,于石膏浆凝结后形成一底模件51。
二硅胶模具14、15的底模件41、51与硅质模件42、52分别浇铸完成,进行脱模分离的作业,拆除围封的挡板28后,分别将硅胶模具14底模件41及硅胶模具15的底模件51拆除,留下包覆于树脂原型13周缘的二硅质模件42、52,该包覆于树脂原型13周缘的硅胶厚度不是很厚,可轻易与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树脂原型13分离;如图7所示,分别于硅胶模具15(14)的硅质模件52(42)模穴24位置,以适度厚度的木节土40填入模穴24中,端缘与模穴24端口平齐;如图8所示,于硅胶模具15的底模件51周缘,再次以挡板35围封,并浇铸适量的石膏浆,待石膏浆凝固,完成硅胶模具15上模件53的作业;如图9、10所示,该硅胶模具14、15的上模件43、53,在石膏浇铸之前,一种是于木节土40上缘端口的适当位置,以锥形浇口件56与木节土40接触,进行石膏浆的浇铸,待石膏浆凝固,该上模件43、53制成一供泥浆浇铸的浇口57;分别拆除围封的挡板35,拆下上模件43、53及浇口件56,清除硅质模件42、52模穴24中的木节土,并进行清洁处理工作,避免木节土残留在模穴24中,影响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铸形作业;设有浇口57的上模件43、53,进行浇口57的整修;于此,该硅胶模具14、15即已完成;为了加强硅胶模具14、15组件间的定位性,于底模件41、51与硅质模件42、52的接触面的外端角位置,如
图11、12所示,分别挖设有适当大小的凹穴39,该凹穴39分别注入硅胶,再次将硅胶模具的三个组件结合,该注入于凹穴中的硅胶与硅质模件42、52周缘板面间产生压挤接触,凹穴中的硅胶凝固后,与硅质模件42、52的板面结合为一体,形成的凸块58可以加强硅质模件42、52与底模件41、51间的定位能力。
3、以硅胶模具浇铸泥浆坯体31如
图11、12所示,该硅胶模具14、15的底模件41、51,是为一供硅质模件42、52定位的模件,该硅质模件42、52是利用中央的模穴24供泥浆浇铸,并在脱模时,泥浆坯体31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不会受到破坏;该上模件43、53是以石膏制成,以内模块36与硅质模件42、52的模穴24保持一距离,利用石膏具有吸收水份的特性,吸收模穴24位置泥浆的水份,形成干燥足以脱模的坯体,坯体31的厚度达到预期的均匀度。
浇铸泥浆于硅质模件42、52的模穴24前,该硅质模件42、52的模穴24面需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影响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成型,同时需将上模件43、53进行干燥;在泥浆浇铸时,是先将底模件41、51平置于平板上,该硅质模件42、52完成定位,于硅质模件42、52的模穴24涂布少量泥浆,随之将上模件43、53与硅质模件42、52并合夹固;该硅质模件42、52的泥浆浇铸,如图8制成的硅胶模具,因无浇口设计,注入模穴24中的泥浆量,需预先作测量;在浇铸之前,以涂布的方式,将少量的泥浆涂布于模穴24的表面,防止模穴24在泥浆浇铸后,在短小倒角处产生气泡;将泥浆浇铸于硅质模件42、52模穴24中,该上模件43、53与硅质模件42、52并合夹固,模穴24中的泥浆受到内模块36的推挤,至模穴24的端口位置,向外溢出的量非常的少,不会影响模件的夹固;残留在硅质模件42、52硅胶面与上模件43、53间的泥浆薄层,会被上模件43、53吸干水份,于脱模时,与坯体31拨离;如
图11及
图12所示,该硅胶模具14、15的上模件43、53预留有浇口57,在硅质模件42、52的模穴24涂布少量泥浆,上模件43、53与硅质模件42、52并合及夹固,自浇口57位置浇铸泥浆59至模穴24与内模块36间的空间;泥浆中的水份会被石膏基材制成的内模块36所吸收,待浇铸于硅质模件42、52模穴24与上模件43、53内模块36间泥浆59的水份,被上模件43、53内模块36吸收至足以脱膜的程度时,产生均匀厚度的半面状坯体;分别拆除硅质模件42、52的上模件43、53,将二模件浇口位置残留的泥坯切除,再于硅胶模具14、15硅质模件42、52中的半面状坯体31,分别于其接合线位置涂布泥浆,再将二硅胶模具14、15并合、夹固,如
图13所示,二半面状的坯体31在模具中接受并合及夹固,于涂布的泥浆干燥后,二半面状的坯体31接合成一个完整的造型坯体;
拆除二硅胶模具14、15的底模件41、51,再分别将硅质模件42、52与坯体31分离,取出的造型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不会有任何的损坏;位于并合连接的位置,仅需以人工作些微的修饰即可;如图2、3所示,该小熊的四肢部份46的组件,以上述方式制成,分别与身体部份45二侧的接合面位置以泥浆接著为一体,置入窑中经过高温烧炼,制成一表面密布短小倒角或细纹的素面陶瓷装饰品。
上述制成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素面陶瓷装饰品所使用的硅胶模具14、15,包括有一硅质模件42、52,该硅质模件42、52的中央设有坯体31成型的模穴24,该模穴24是由原型表面具有密布短小倒角的形态复制而成,其中该硅胶模具14的硅质模件42位于模穴24的周缘形成一突起及围绕于模穴24周缘的定位突缘27;另硅胶模具15的硅质模件52位于模穴24的周缘配合硅质模件42周缘突起及围绕的定位突缘27,具有相互并合定位的凹穴及定位槽30;该硅质模件42、52的模穴24周缘以适当厚度的硅胶面26设置,该硅质模件42、52的下缘面与底模件41、51的上缘面密合;一底模件41、51,配合硅质模件42、52的下缘面形状,以石膏浆浇铸形成,具有适当的厚度,位于底模件41、51的周缘设有多数定位的凹穴39,该凹穴39由硅质模件42、52的硅胶面26延伸,供底模件41、51与硅质模件42、52间的定位;一上模件43、53,是以石膏浆浇铸于硅质模件42、52的上缘面形成,该上模件43、53与硅质模件42、52模穴24相邻的位置,保留有一适当的间隙,以突出的内模块36设置,供浇铸于硅质模件42、52模穴24中的泥浆,由突出的内模块36吸收泥浆中的水份。
上述制成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素面陶瓷素装饰品所使用的硅胶模具,适常是以二片制成的陶瓷装饰品为最佳,提供陶瓷装饰品的整体造型易于定位,由石膏制成的上模件43、53内模块36来压挤浇铸于硅质模件42、52模穴24中的泥浆,及吸收硅质模件42、52模穴24中的水份,于模穴24成型密布短小倒角的坯体表面,脱模时不会有损坏之虞,且具有均匀的预设厚度。
在制造平面式的陶瓷装饰板时,如马克杯前面的雕塑、浅浮雕饰板等,该坯体31都是以单一平板面上密布短小倒角或细纹,此时仅以单一组硅胶模具翻制及浇注即可完成,此项制程,都是运用上述的模具制造,提供制成的装饰面的表面密布短小倒角或细纹,使得陶瓷复制品同样可以得到表面密布短小倒角或细纹的装饰条纹。
权利要求1.一种制造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硅质模件,中央设有坯体成型的模穴,该模穴的表面由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原型复制而成,该硅质模件的模穴周缘,设有适当厚度的硅胶面;一底模件,设置于硅质模件的下方,位于底模件的周缘设有多数定位的凹穴,与硅质模件硅胶面延伸体结合;一上模件,以石膏浆浇铸形成,设置于硅质模件的上缘面,该上模件与硅质模件模穴相邻的位置,设有突出的内模块,该内模块与模穴间预留有坯体浇铸成型的间隙,供浇铸于模穴中的泥浆注满该间隙,以突出的内模块吸收泥浆中的水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硅胶模具的上模件与硅质模件的模穴之间,于上模件预留有一浇口,该浇铸口的底缘与硅质模件的模穴上端面相通,供泥浆由浇铸口浇铸导入硅质模件的模穴与上模件的内模块之间的浇铸空间。
专利摘要一种制造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陶瓷装饰品的模具,其主要包括一硅质模件、一底模件及一上模件,硅质模件中央设有由表面密布短小倒角的原型复制的坯体成型模穴,模穴周缘有硅胶面;底模件设置于硅质模件下方,位于底模件周缘设有定位凹穴,与硅质模件的硅胶面延伸体结合;上模件以石膏浆浇铸形成,设置于硅质模件上缘面,上模件与硅质模件模穴相邻位置,设有突出的内模块,内模块与模穴间预留有坯体浇铸成型的间隙,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制作出表面密布短小倒角及装饰条纹的陶瓷装饰品。
文档编号B28B7/00GK2334566SQ9821862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1日
发明者陈丽红 申请人:海畅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