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55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在建筑物门前或地下室车库出入口等处,用以防止外部洪水侵入建筑物内的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所示结构物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出入口而用于防止洪水侵入室内的挡水装置,它主要包括二根侧槽柱11、一根中间柱12、一条底槽13及若干栅板14;其中两侧槽11的一侧设有凹形轨槽111,而中间柱12的两侧均设有相应的凹形轨槽121,底槽13则设有凹形轨槽131且该底槽13中部还设有提供中间柱12下端插接的容柱槽132。将二根侧槽11安装在建筑物门前或地下室车库出入口两侧的门柱或墙壁上,并将底槽13埋设在两侧槽11之间的地板上,中间柱12底端接在底槽13的容柱槽132中,中间柱12两侧的轨槽121与两侧槽柱11的轨槽111对应,再将若干块栅板14沿轨槽111、121、131依序叠放在中间柱12与侧槽柱11之间,由此形成一道挡水墙,以阻隔室外淹水侵入室内。
然而上述挡水墙的相邻两栅板14之间的缝隙以及栅板14两端与侧槽柱11、中间柱12之间的间隙、底槽13与栅板14之间的间隙等是无法阻隔洪水渗入的,所以该种挡水装置最多只能延缓洪水侵入室内的时间,而不能有效防止室内积(淹)水。再者,因该挡水墙的栅板14非常笨重,其实际装、拆时十分不便,且还要占用存放场地。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水装置,有良好的挡水强度且装拆简便,挡水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挡水装置有两根侧框材和一根安装在该两侧框材下端之间的底框材,其结构特点是,所述两侧框材对应面的一边为内侧端面而另一边是开口槽,底框材的上表面亦设有分别与所述侧框材的内侧端面及开口槽相对应的内侧端面和开口槽,且在底框材内侧端面上开有与直框材下端对应的插接孔,位于两侧框材之间的一根以上直框材的下端插接在底框材的相应插接孔中,穿过直框材上端穿孔的挂杆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两侧框材内侧端面上端的穿槽中而使该挂杆横撑在两侧框材之间,所述侧框材和直框材之间装有多个横框条,防水面材经其顶端的挂钩挂接在所述挂杆上,该防水面材的两侧端和底端分别伸至两侧框材和底框材的相应开口槽中并由置于相应开口槽中且带有多个压紧调节旋杆的压板紧压在相应开口槽内侧面的密封条上而实现与之密封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水装置有两根侧框材2、2a和一根安装在该两框材2、2a下端之间的底框材3,其设计特点是,两侧框材2、2a对应面的一边为内侧端面而另一边是开口槽21、21a,底框材3的上表面亦设有分别与所述侧框材2、2a内侧端面和开口槽2、21a对应的内侧端面和开口槽31,且在底框材3内侧端面上开有与直框材4下端对应的插接孔35,位于两侧框材2、2a之间的至少一根(例如一根至五根)直框材4的下端插接在底框材4相应的插接孔35中,穿过直框材4上端穿孔41的挂杆5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两侧框材2、2a内侧端面上端穿槽25、25a中而使该挂杆5横撑于两侧框材2、2a之间,所述侧框材2、2a和直框材4之间(包括相邻直框材之间)装有多个横框条6,防水面材7经其顶端的挂钩71挂接在所述挂杆5上,该防水面材7的两侧端和底端分别伸至两侧框材2、2a和底框材3的相应开口槽21、2a、31中并由置于相应开口槽中且带有多个压紧调节旋杆27、27a、36的压板24、24a、34紧压在相应开口槽21、21a、31内侧面的密封条(可以是橡胶压条)224、224a、324上而实现与之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将所述两根侧框材2、2a安装在建筑物门前或地下车库通道出入口两侧的门柱或墙壁上,底框材3装在二侧框材2、2a之间的地面上而构成图2所示结构,直框材4和多个横框条6组成框架而承受挂在挂杆5上的防水面材7传递的洪水压力,防水面材7本体及其两侧端与底端同开口槽的密封连接结构可有效阻隔水的通过。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挡水装置,有良好的挡水强度且装、拆简便而劳动强度小,挡水性能可靠。


图1是现有技术挡水墙结构;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整体结构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之构件为分离状态的结构图;图4是图2中右侧框材2a的水平(横断面)剖视结构图;图5是压紧调节旋杆27、27a、36的一种实施例结构;
图6是底框材3于图2所示位置时的纵向(即型材断面)剖视结构;图7是图6所示结构中,防水面材7底端被压紧在密封条324上的实施例结构;图8是利用螺杆、螺套之连接结构而使长度可调节的挂杆5的在附图中1-挡水墙11-侧槽柱111-凹形轨槽12-中间柱121-轨槽13-底槽131-轨槽132-容柱槽14-栅板 2、2a-侧框材21、21a-开口槽 22、22a-第一璧面221、221a-第一止挡凸肋 222、222a-第二止挡凸肋223、223a-容置空间 224、224a-密封条225、225a、231、231a(232、232a)-抵扣槽23、23a-第二璧面24、24a-压板241、241a-外侧端面 242、242a-抵压凸肋25、25a-穿槽26、26a-孔口
27、27a-旋杆271、271a(271’、271’a)-偏心片3-底框材 31-开口槽32-第一璧面321-第一止挡凸肋322-第二止挡凸肋 323-容置空间324-密封条 325、331(332)-抵扣槽33-第二璧面34-压板341-外侧端面 342-抵压凸肋35-插接孔 36-旋杆361(361’)-偏心片 4-直框材41-穿孔42-翼片421-卡榫 5-挂杆51-螺杆52-支杆6-横框条 61-榫孔7-防水面材 71-挂钩72-压条73-铆钉74-凸缘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包括有二侧框材2、2a、一底框材3、至少一直框材4、一挂杆5、多条横框条6及一防水面材7等所构成,其中二侧框材2、2a为设于建筑物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两侧之门柱或墙壁上,各侧框材2、2a于其实施时之相对面为具有一开口槽21、21a,以使其框体上形成有第一璧面22、22a及第二璧面23、23a(参见图4),且第一壁面22、22a的上段位置处,由下而上依序设有第一止挡凸肋221、221a与第二止挡凸肋222、222a,以使第一止挡凸肋221、221a与第二止挡凸肋222、222a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23、223a,藉以可提供一橡胶压条之密封条224、224a的容置,又,开口槽21、21a的第一壁面22、22a与第二壁面23、23a上,是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抵扣槽225、225a、231、231a(232、232a),另,各侧框材2、2a之开口槽21、21a内是设有一条状压板24、24a,该压板24、24a可相对于开口槽21、21a之第一壁面22、22a作操作性的迫近或移出动作,且压板24、24a与侧框材2、2a第一壁面22、22a相对的外侧端面241、241a上方,系突出有一抵压凸肋242、242a,且该抵压凸肋242、242a为对立于第一止挡凸肋211、211a之上方位置处(即容置空间223、223a处),又,各侧框材2、2a的内侧端面处,在位于其上段位置是设有一穿槽25、25a,而于穿槽25、25a下方则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之孔口26、26a。
而关于压板24、24a对框体开口槽21、21a之第一壁面22、22a作操作性的迫近或移出的结构设计上,为使压板24、24a之板体上间隔枢设有多个压紧调节旋杆27、27a(参见图5所示),该旋杆27、27a在位于压板24、24a外部的杆身上,是设有至少一片的偏心片271、271a(271’、271’a),以使旋杆27、27a旋转时,旋杆27、27’a偏心片271、271a之长端可顶抵于框体之第二壁面23、23a,而迫使压板24、24a驱近第一壁面22、22a,反之,偏心片271、271a之短端相对于第二壁面23、23a时,可使压板24、24a移出。
底框材3系设置于二侧框材2、2a间之地面上,该底框材3之顶面在接于二侧框材2、2a之开口槽21、21a位置处,系开设有一开口槽31,以使其框体形成有第一璧面32与第二璧面33(参见图6),于第一壁面32的上段位置处,由下而上依序设有第一止挡凸肋321与第二止挡凸肋322,以使第一止挡凸肋321与第二止挡凸肋322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323,藉以可提供一橡胶压条之密封条324的容置,又,开口槽31的第一壁面32与第二壁面33上,是各具有至少一个的抵扣槽325、331(332);另,底框材3的开口槽31内是设有一条状之压板34,该压板34为可相对于开口槽31之第一壁面32作操作性的迫近或移出动作,且压板34与第一壁面32相对的外侧端面341上方,系突出有一抵压凸肋342,并使抵压凸肋342为对立于第一止挡凸肋321的上方位置处(即容置空间323处),又,底框材3之上端面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插接孔35。
而关于压板34对框体开口槽31之第一壁面32作操作性的迫近或移出的结构设计上,为使压板34之板体上间隔枢设有多个压紧调节旋杆36(参见图5),该旋杆36在位于压板34外部的杆身上,是设有至少一片的偏心片361(361’),以使旋杆36旋转时,旋杆36偏心片361之长端可顶抵于框体之第二壁面33,而迫使压板34驱近第一壁面32(如图7所示),反之,偏心片361之短端相对于第二壁面33时,可使压板34移出。
各直框材4,系可直立插置于底框材3之插接孔35内,且各直框材4在相对于侧框材2、2a的框体端面上,是具有与侧框材2、2a之穿槽25、25a对位设置的穿孔41及数个与孔口25、25a对位设置的水平翼片42,且于各翼片42上是具有卡榫421。
挂杆5系架设固定于二侧框材2、2a与各直框材4间,即是使挂杆5之杆身可穿伸于各直框材4之穿孔41内,且挂杆5的两端可插置于侧框材2、2a之穿槽25、25a内,且至少在挂杆5的一端螺接有一螺杆51,藉以可调整挂杆5于实施时的长度量;另,挂杆5可为以多数个支杆52的相互组接所组成者。
各横框条6系架设固定于二侧框材2、2a与各直框材4间,且至少在位于横框条6一端的底面上,系开设有一榫孔61。当直框材4为二个或二个以上时,则有多条横框条6搭置在相邻二直框材4之间并置于二直框材4的翼片42上。
防水面材7之顶端系固设有数个挂钩71,且防水面材7的两侧端缘系可配合压条72与铆钉73的实施下,与侧框材2、2a压板24、24a之外侧端面241、241a处接合(参见图4)。
本创作的组装架设请参照以上所述之各图式,为使二侧框材2、2a架设于建筑物门前或地下室车道出入口两侧之门柱或墙壁上,而底框材3则设置于二侧框材2、2a间的地面上,且并使各直框材4直立插置于底框材3之插接孔35内,于后,使各横框条6之一端插入于侧框材2、2a之孔口26、26a内,而另端则搭置于相邻之直框材4的翼片42上,且并使横框条6之榫孔61与翼片42之卡榫421卡设之,以使数横框条6横隔于侧框材2、2a与直框材4间;而二直框材4间,各横框条6两端是搭设于直框材4的翼片42上,且并使横框条6两端的榫孔61与翼片42之卡榫421卡设之,以使数横框条6横隔于二直框材4间。而挂杆5的杆身是在穿伸于各直框材4之穿孔41后,使挂杆5的两端插置于侧框材2、2a之穿槽25、25a内,并在其端头之螺杆51旋转而突伸后(如图8所示),在挂杆5的实施长度量增加下,挂杆5可撑顶固定于二侧框材2、2a间,当然,挂杆5在以多个支杆52所相互组接成时,挂杆5实施时之长度量的调整系可藉由二支杆52间以螺接之方式来达成的(如图9所示)。
而防水面材7系可藉由其挂钩71钩挂于挂杆5上,且防水面材7两侧端在位于二侧框材2、2a之开口槽21、21a内的情况下,驱使压板24、24a之旋杆27、27a转动,以使偏心片271、271a(271’、271’a)的长端顶抵于框体之第二壁面23、23a,而使压板24、24a之抵压凸肋242、242a压置防水面材7两侧端于第一壁面22、22a之密封条224、224a位置处,而达成防水面材7两侧端密封连接;另,在压板24、24a之旋杆27、27a的转动实施上,第一壁面22、22a与第二壁面23、23a上的抵扣槽225、225a、231、231a(232、232a)当偏心片271、271a(271’、271’a)的长端向第一壁面22、22a或第二壁面23、23a顶底时,抵扣槽225、225a、231、231a(232、232a)是可扣置偏心片271、271a(271’、271’a),而使压板24、24a不易于开口槽21、21a内掉落出。
防水面材7的底端在置入于底框材3之开口槽31内后,驱使压板34之旋杆36转动,以使其偏心片361(361’)的长端顶抵于框体之第二壁面33,而使压板34之抵压凸肋342压置防水面材7底端于第一壁面32之密封条324位置处,而达成防水面材7底端的密封连接;另,旋杆36在转动后,第一壁面32与第二壁面33上的抵扣槽325、331(332)当偏心片361(361’)的长端向第一壁面32或第二壁面33顶底时,抵扣槽325、331(332)是可扣置偏心片261(261’),而使压板34不易于开口槽31内掉落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当建筑物处于洪水灾害时,可防止洪水侵入建筑物内,且特具有良好实施强度及拆卸、组装的便利性。而本装置中之直框材4的设置上,是可使直框材4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一辅助支撑件8来辅助直框材4直立架设的支持强度,该辅助支撑件8系可为一支撑柱的形态实施,或为一支撑钢索态样实施者(参见图10、11)。
当然,防水面材7的底端或防水面材7两侧端未与侧框材2、2a之压板24、24a相接合时,防水面材7之底端与两侧端系可具有一凸缘74(如图12所示),如此,当洪水压力大时,趋近于夹抵防水面材7之第一止挡凸肋221、221a、321与压板24、24a、34之外侧端面241、241a、341是可防止防水面材7凸缘74的移出,以使防水面材7的夹固状态不会受洪水的压力所抽离。又,橡胶压条之密封条224、224a、324为容置于第一止挡凸肋221、221a、321与第二止挡凸肋222、222a、322间的容置空间223、223a、323内,使得所述密封条224、224a、324在受到压板24、24a、34压迫时所产生的展延量有所限制之,而使压板24、24a、34夹固防水面材7的状态能更为紧密。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其它各种结构实现所述防水面材的两侧端和底端与两侧框材及底框材在其相应开口槽中的密封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挡水装置,有两根侧框和一根安装在该两侧框材下端之间的底框材,其特征是,所述两侧框材对应面的一边为内侧端面而另一边是开口槽,底框材的上表面亦设有分别与所述侧框材的内侧端面及开口槽相对应的内侧端面和开口槽,且在底框材内侧端面上开有与直框材下端对应的插接孔,位于两侧框材之间的一根以上直框材的下端插接在底框材的相应插接孔中,穿过直框材上端穿孔的挂杆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两侧框材内侧端面上端的穿槽中而使该挂杆横撑在两侧框材之间,所述侧框材和直框材之间装有多个横框条,防水面材经其顶端的挂钩挂接在所述挂杆上,该防水面材的两侧端和底端分别伸至两侧框材和底框材的相应开口槽中并由置于相应开口槽中且带有多个压紧调节旋杆的压板紧压在相应开口槽内侧面的密封条上而实现与之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是,侧框材与直框材间横隔架设有多条横框条,侧框材之穿槽下方的内侧端面处有多个间隔设置之孔口,而直框材在对立于该孔口的设立位置处,为相对设有翼片,所述横框条一端插入侧框材之孔口内而其另一端搭置于直框材的该翼片处,使横框条横隔架设于侧材框与直框材之间,当直框材为二个或二个以上时,有多条横框条搭置于相邻二直框材间的翼片上,以横隔架设于相邻二直框材间,所述横框条末端底面有一榫孔,而直框材的翼片上有一卡榫,由此使横框材与翼片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挡水装置,其特征是,所侧框材或底框材之开口槽在第一壁面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有第二壁面,而压板上间隔枢设有多个旋杆,且该旋杆在位于压板外侧的杆身上,是固设有至少一片偏心片,在侧框材或底框材之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上,至少各设有一当旋杆之偏心片旋转后可扣置偏心片的抵扣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是,侧框材或底框材之第一壁面上具有第一止挡凸肋,而压板的外侧端面在对立于第一止凸肋的上方位置处,系突出一抵压凸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是,侧框材或底框材第一壁面的第一止挡凸肋上方设有第二止挡凸肋,密封条是设于第一止挡凸肋与第二止挡凸肋间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是,挂杆一端螺接有一可调整挂杆实施长度而使挂杆撑顶固定于二侧框材间的螺杆,而由多个支杆组成的挂杆中至少在二个支杆的组接上是螺接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是,防水面材的两侧端缘与侧框材之压板先行固结。
专利摘要本装置有两侧框材和一底框材且均对应设有内侧端面和开口槽,直框材下端插接在底框材内侧端面上,穿过直框材顶端穿孔的挂杆两端横撑于两侧框材顶端,多条横框条架设在侧、直框材之间;防水面材挂接在挂杆上,其两侧端和底端伸至相应侧、底框材的开口槽中并由带旋杆的压板压接在接密封条上而实现密封安装。本装置可架设于建筑物门口或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处,以防止洪水侵入室内,具有防水性能好与装、拆简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E06B5/00GK2556340SQ02277100
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9日
发明者陈学伟 申请人:陈学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