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的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85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的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锁机构,特别适用于锁舌的锁定机构。
现有技术目前机械锁一般有两个锁舌,主锁舌依靠钥匙拨动开锁或关锁,副锁舌是在主锁舌处于开锁状态时,人们在室内进出方便,只需在门内拉动副锁舌上的拉钩就可开锁。而人们在室内时,常对副锁舌进行开锁式关锁的锁定,而目前锁定装置一般是一只手先拉动副锁舌前进或后退后,同时另一只手旋动或拨动锁定装置的卡位块卡住副锁舌后端的相应处实现卡位。这种锁定装置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滑块滑动的锁舌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锁盒内壁固定有滑座,滑座上开有“L”形方槽,其水平方槽与锁舌的方形舌杆呈动配合,垂直方槽与滑块和滑销叠合后也呈动配合,垂直方槽上方开有两个方孔,方孔内安装着压缩弹簧与滑销的上部,滑销呈长方形,上部延伸出一凸台,凸台的下端面呈斜面,两滑销凸台斜面反向布置。滑块为长方形,滑块上方开有倒梯形槽,两梯形腰与两滑销的凸台斜面斜度对应,滑块的一侧与两滑销的下部方形柱叠合在锁套垂直方形槽内,锁定钮上的圆杆穿过锁盒及锁套上的水平限位槽固定在滑块上,锁舌的舌杆对应于两滑销下部的方形柱开有可与之动配合的两个方孔,两方孔的间距为滑座两方孔间距与锁舌行程之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锁定结构简单合理,滑动操作方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
实施例锁的锁定机构,它是由滑座(3)、滑块(4)、滑销、锁定钮(7)组成。锁盒(6)内壁固定有滑座(3),滑座(3)上开有“L”形方槽,其水平方槽与锁舌的方形舌杆(5)呈动配合,垂直方槽与滑块(4)和滑销叠合后也呈动配合,垂直方槽上方开有两个方孔,方孔内安装着压缩弹簧与滑销的上部,滑销呈长方形,上部延伸出一凸台,凸台的下端面呈斜面,两滑销凸台斜面反向布置。滑块(4)为长方形,滑块(4)上方开有倒梯形槽,两梯形腰与两滑销的凸台斜面斜度对应,滑块(4)的一侧与两滑销的下部方形柱叠合在锁套垂直方形槽内,锁定钮(7)上的圆杆穿过锁盒(6)及锁套上的水平限位槽固定在滑块(4)上,锁舌的舌杆(5)对应于两滑销下部的方形柱开有可与之动配合的两个方孔,两方孔的间距为滑座(3)两方孔间距与锁舌行程之和。
当锁舌处于常开状态时,滑块(4)处于图1位置,右边滑销插入舌杆(5)的方孔,则锁定常开状态。当不需要锁定时,只要推动锁定钮(7)向左运动,锁定钮(7)上的圆杆则推动滑块(4)向左行进一个间距,右滑销(2)凸台斜面则在滑块(4)右边梯形腰斜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右滑销(2)下方的方形柱上升脱离舌杆(5)的右边方孔,则锁舌呈不锁定状态,此时左滑锁凸台斜面尖顶仍被顶在滑块(4)的上端面,因为滑块(4)梯形槽的底边间距比滑座(3)上的两方孔最小间距的两内壁间距还要小。
若此时需要锁舌呈常闭状态,则只需将锁舌向右运行至闭锁位置,再将滑块(4)向左行进一段间距,则左滑销(1)斜面滑落在滑块(4)左边梯形腰上,则左滑销(1)下方的方形柱落入舌杆(5)的左边方孔内锁定舌杆(5)。反之则解除常闭状态。
而锁定钮(7)上的圆杆所穿过的锁盒(6)及锁套上的水平限位槽起着限制滑块(4)左右运动的极限位移。
权利要求1.锁的锁定装置,包括滑座(3)、滑块(4)、舌杆(5),其特征在于锁盒(6)内壁固定有滑座(3),滑座(3)上开有“L”形方槽,其水平方槽与锁舌的方形舌杆(5)呈动配合,垂直方槽与滑块(4)和滑销叠合后也呈动配合,垂直方槽上方开有两个方孔,方孔内安装着压缩弹簧与滑销的上部,滑销呈长方形,上部延伸出一凸台,凸台的下端面呈斜面,两滑销凸台斜面反向布置。滑块(4)为长方形,滑块(4)上方开有倒梯形槽,两梯形腰与两滑销的凸台斜面斜度对应,滑块(4)的一侧与两滑销的下部方形柱叠合在锁套垂直方形槽内,锁定钮(7)上的圆杆穿过锁盒(6)及锁套上的水平限位槽固定在滑块(4)上,锁舌的舌杆(5)对应于两滑销下部的方形柱开有可与之动配合的两个方孔,两方孔的间距为滑座(3)两方孔间距与锁舌行程之和。
专利摘要锁的锁定装置,涉及机械锁机构,其组成是锁盒内壁固定有滑座,滑座上开有“L”形方槽,其水平方槽与锁舌的方形舌杆呈动配合,垂直方槽与滑块和滑销叠合后也呈动配合,垂直方槽上方开有两个方孔,方孔内安装着压缩弹簧与滑销的上部,滑销呈长方形,上部延伸出一凸台,凸台的下端面呈斜面,两边凸台的斜面反向布置。滑块为长方形,滑块上方开有倒梯形槽,两梯形腰与两滑销的凸台斜面斜度对应,滑块的一侧与两滑销的下部方形柱叠合在锁套垂直方形槽内,锁定钮上的圆杆穿过锁盒及锁套上的水平限位槽固定在滑块上,锁舌的舌杆对应于两滑销下部的方形柱开有可与之动配合的两个方孔,两方孔的间距为滑座两方孔间距与锁舌行程之和。结构合理,滑动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E05B59/00GK2615277SQ0320277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8日
发明者李永生 申请人:李永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