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22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其能够通过单一的 操作部件的操作使车辆具有的多个开闭机构成为开锁状态。
背景技术
在通过钥匙操作使锁芯的内芯转动到预定位置的同时进行压入操作, 由此对摩托车的乘车用座席的锁定机构进行解锁,这种结构己在专利文献1 中披露,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所述的结构将集中解锁操作装置 与锁芯设置成一体,根据锁芯侧的操作来确定可否进行操作单元的操作, 所述集中解锁操作装置能够将乘车用座席和加油口盖等多个开闭机构操作 成为开锁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0425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 176239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开闭机构解锁用的转动位置被设定 在锁芯的内芯的转动范围内,所以不能进行多个开闭机构的解锁操作。另 外,在专利文献2公幵的结构中,虽然能够进行多个开闭机构的解锁操作, 但是,由于用来确定可否进行集中解锁操作装置的操作的机构位于锁芯侧, 所以必须根据有无集中解锁操作装置来制造两种锁芯,导致成本增大。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开闭 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与有无集中解锁操作装置无关,把锁芯的类型 形成为一种类型,能够降低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发明所述的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 装置的特征在于,该集中解锁操作装置具有支撑壳体,其与锁芯是分开构成的,并且在与该锁芯相邻的位置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在车体框架 侧,该锁芯具有内芯,该内芯通过钥匙操作而转动,并且在周方向的一处设有收容凹部;操作部件,其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上,能够在后退位置和 前进位置之间进行直线移动操作,并且能够在所述后退位置进行转动操作, 使其依次经过与车辆具有的多个开闭机构分别对应的多个设定转动位置; 和操作限制部件,其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上,该操作限制部件通过将一端 部嵌入位于预定的转动位置的所述内芯的所述收容凹部中,允许所述操作 部件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但在所述内芯位于所述预定的转动 位置以外的转动位置时,阻止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 动,伴随所述操作部件向前进位置移动,能够使多个所述开闭机构中根据 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后退位置的转动位置而被择一选择的开闭机构处于开 锁状态。另外,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第1发明的结构之外,所述操作部 件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的直线移动被设定为与所述内芯的轴线平 行,在所述内芯位于预定的转动位置时能够使一端部嵌入到所述收容凹部 中的所述操作限制部件被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上,并且能够进行与所述内 芯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滑动动作,所述操作限制部件的另一端部与设于所 述操作部件上的锥面抵接,该锥面形成为直径随着朝向所述操作部件的前 进位置侧而变小。另外,第3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第1或第2发明的结构之外,与多 个所述开闭机构分别对应的多个开锁动作部件分别具有受压部,这些受压 部能够随着所述操作部件向前进位置移动而承受来自该操作部件的按压 力,所述多个开锁动作部件被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中,使其借助所述操作 部件对所述受压部的按压力的作用而动作,由此使对应的所述开闭机构成 为开锁状态,多个所述受压部呈交错状配置。另外,实施例中的乘车用座席15、燃油口盖27和收纳箱28对应于本 发明的开闭机构。根据第1发明,根据内芯的转动位置来切换操作部件可否从后退位置 向前进位置移动的操作限制部件被支撑在支撑壳体上,使得在锁芯的内芯位于预定的转动位置时,通过将一端部嵌入该内芯的收容凹部中,允许操 作部件向前进位置移动,所以只要能够在锁芯侧的所述内芯中设置收容凹 部即可,能够与有无集中解锁操作装置无关地共用锁芯,能够实现成本降 低。而且,通过组合用于选择多个开闭机构中的一个的转动操作、和用于 使被选择的开闭机构成为开锁状态的压入操作来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所 以不会产生错误操作。并且,根据第2发明,随着操作部件从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能够利用锥面对操作限制部件进行按压,使其在与内芯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 进行滑动动作,并且在操作部件位于后退位置时,使操作限制部件与锥面 滑动接触,从而能够顺畅地对操作部件进行转动操作。并且,根据第3发明,多个开锁动作部件分别具有的受压部呈交错状 配置,所以能够使受压部彼此的间隔比较大,同时将各个受压部配置在狭 小宽度内,从而在选择多个开闭机构和多个开锁动作部件中的一个时,能 够减小操作部件的转动操作量,不产生错误操作。


图l是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从沿图1中的2—2线的方向观看锁芯和集中解锁操作装置的局 部主视图。图3是锁芯的内芯位于OFF (关)位置的状态下的沿图2中的3—3线 的剖视图。图4是锁芯的内芯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的5_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6—6线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操作部件和开锁动作部件的相对配置的立体图。 图8是操作部件位于第1设定转动位置的状态下的沿图3中的8 — 8线 的剖视图。图9是操作部件位于第2设定转动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8对应的剖视图。图10是操作部件位于第3设定转动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8对应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5作为开闭机构的乘车用座席;27作为开闭机构的燃油口盖;28作为 开闭机构的收纳箱;34锁芯;35集中解锁操作装置;38内芯;67收容凹 部;70支撑壳体;73操作部件;74操作限制部件;79锥面;83、 84、 85 开锁动作部件;83a、 84a、 85a受压部;F车体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由附图示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 图IO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从沿图1中的2—2线的方向观看锁芯和集中解锁操作装置的局部主 视图,图3是锁芯的内芯位于OFF位置的状态下的沿图2中的3—3线的剖 视图,图4是锁芯的内芯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 图,图5是沿图3中的5 — 5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中的6—6线的剖 视图,图7是表示操作部件和开锁动作部件的相对配置的立体图,图8是 操作部件位于第1设定转动位置的状态下的沿图3中的8 — 8线的剖视图, 图9是操作部件位于第2设定转动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8对应的剖视图, 图10是操作部件位于第3设定转动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8对应的剖视图。首先,在图1中,在设于该小型摩托车的车体框架F前端的头管(head pipe) 11上支撑着可以操纵方向的前叉12,在前叉12的下端部枢轴支撑着 前轮WF,在车体框架F的中间部支撑着前端部可以摇动的组合件摆动式发 动机(unit swing engine) UE,在组合件摆动式发动机UE的后部枢轴支撑 着后轮WR,在车体框架F的后部和组合件摆动式发动机UE之间设有后减 震器(rear cushion) 13。并且,在所述组合件摆动式发动机UE的前方,在 车体框架F上安装有燃料箱14。并且,在所述组合件摆动式发动机UE的 上方配置有一前一后式乘车用座席15,该乘车用座席15能够向侧方打开, 并且能够开闭地支撑在所述车体框架F的后部。所述组合件摆动式发动机UE的一部分、所述车体框架F和所述燃料箱 14被合成树脂所构成的车体罩16覆盖着,该车体罩16包括前罩17,其 从前方覆盖车体框架F的前端的头管11;连接在该前罩17的左右两侧的左 右一对前侧罩18…;内罩19,其与前侧罩18…相连,使得从后方侧覆盖头 管ll;护腿板20…,其与所述两个前侧罩18…和所述内罩19接合,使得 覆盖乘坐在所述乘车用座席15上的驾驶员的腿部前方;左右一对底板中罩 22…,它们与该护腿板20…相连并向后方延伸,并且在下端部形成供驾驶 员放置脚的脚踏部21…;左右一对底板侧罩23…,它们分别从所述脚踏部 21…的外缘向下方垂下;左右一对主体侧罩24…,它们配置在乘车用座席 15的两侧下方,并且与所述底板侧罩23…连续设置并向后方延伸;以及后 下罩25,其与主体侧罩24…的后侧下部连续设置。利用护腿板20…的一部 分和底板中罩22…,从头管11的后方到乘车用座席15的前端下方形成有 底板通道(floortunnel)部26,该底板通道部26在两个脚踏部21…之间向 上方隆起、并且收纳燃料箱14。在所述底板通道部26的上部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燃油口盖27,该燃油口 盖27用于向收容在该底板通道部26中的所述燃料箱14提供燃油,在所述 内罩19中设置有能够开闭的收纳箱28。而且,所述燃油口盖27、所述乘 车用座席15和所述收纳箱28对应于本发明的开闭机构,利用分别对应于 燃油口盖27、乘车用座席15和收纳箱28的锁定机构29、 30、 31来保持它 们的封闭状态。同时参照图2和图3,在所述头管11上安装有锁芯34,基于本发明的 集中解锁操作装置35以与所述锁芯34相邻的方式可装卸地安装在车体框 架F上。所述锁芯34具有安装在所述头管11上的固定的芯体36以及内芯38, 该内芯38插入并支撑在芯体36中,能够通过插入了钥匙37的状态下的转 动操作而转动,并且能够通过在预定转动位置的推入操作而沿轴方向移动。在所述芯体36中以同轴的方式设有第1孔39,其一端向芯体36的 上端敞开;第2孔40,其直径小于第1孔39, 一端与第1孔39的另一端 同轴连接;和第3孔41,其配置于第2孔40的下方,并与第2孔40之间隔开沿着轴方向的间隔。并且,在所述芯体36中还设有凹部42,该凹部 42配置于第2和第3孔40、 41之间,并向头管ll的相反侧敞开。然后, 覆盖所述凹部42的开口端的主体罩43安装在芯体36上,利用芯体36和 主体罩43形成收容室44。在该主体罩43的上端一体地设有向内的凸缘部 43a,该向内的凸缘部43a覆盖所述芯体36的上端,利用向内的凸缘部43a 的内周形成第4孔45,该第4孔45与所述第1孔39同轴,并且直径小于 第1孔39。并且,在芯体36的所述头管11侧的侧面紧固着罩46,在该罩46上一 体地设有罩板部46a,该罩板部46a从上方覆盖所述芯体36的上端部和所 述主体罩43的上端的向内的凸缘部43a,在该罩板部46a的中央部设有能 够插入正规钥匙37的插入孔47,所述罩板部46a被顶罩49覆盖,该顶罩 49在中央部具有能够插入所述钥匙37的插入孔48。在所述芯体36的下端部安装有点火开关50,该点火开关50用于根据 所述内芯38的转动动作来改变开闭方式,在芯体36的下端部设有开关收 容孔52,该点火开关50所具有的触头固定架5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在 该开关收容孔52中,在芯体36上设有用于将该开关收容孔52和所述收容 室44之间隔开的间隔壁53,在该间隔壁53上设有用于连接收容室44和开 关收容孔52之间的所述第3孔41。并且,在所述芯体36的下端部安装着 覆盖所述点火开关50的开关罩54。所述内芯38能够像图2明确示出的那样转动,使其依次占据锁定位置 Pl、 OFF位置P2和ON (开)位置P4,而插入并支撑在芯体36内,在所 述OFF位置P2和所述ON位置P4之间的中间部设定有锁定解除位置P3 。内芯38具有形成为一体的转子部38a、凸轮部38b、轴部38c和开关连 接轴部38d,所述转子部38a嵌合在第1和第2孔39、 40中,并具有用于 从所述插入孔48、 47插入正规钥匙37的有底钥匙孔55,所述凸轮部38b 与该转子部38a相连,形成为曲轴状,并且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室44中,所 述轴部38c与所述转子部38a同轴并与所述凸轮部38b相连,所述开关连接 轴部38d具有非圆形形状,并与所述轴部38c相连。所述轴部38c插通到第 3孔41中并能够转动,而且能够沿轴方向移动,所述开关连接轴部38d嵌9合在点火开关50的所述触头固定架51中并与其连接,能够实现轴方向的 相对移动同时阻止围绕轴线的相对转动。而且,在内芯38的轴部38c和所 述开关连接轴部38d之间形成有台阶部38e,在与台阶部38e抵接的弹簧支 撑板56和触头固定架51之间压縮设置有复位弹簧57,借助该复位弹簧57 的弹力,向上方侧对内芯38施加弹力。在所述内芯38的转子部38a的前部一体地突出设置凸缘部58,该凸缘 部58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该凸缘部58被配置在形成于芯体36的第1和 第2孔39、 40之间的环状台阶部59与所述主体罩43的向内的凸缘部43a 之间,并插入到芯体36的第1孔39内。并且,在内芯38的转子部38a中设置有能够卡合在卡合槽61…中同时 朝向卡合在卡合槽61…中的方向被施加弹力的多个转臂62…,所述卡合槽 61…以在第2孔40的内表面开口的方式设于芯体36中,通过将正规钥匙 37插入钥匙孔55中,所述各个转臂62…移位到解除与卡合槽61…的卡合 的一侧,由此能够实现内芯38的转动。可是,内芯38在其OFF位置P2和ON位置P4处,如图3所示,借助 所述复位弹簧57产生的弹力,位于使前部的凸缘部58抵接于向内的凸缘 部38a上的后退位置,并且在锁定解除位置P3处也是,如图4所示,借助 所述复位弹簧57产生的弹力,位于使前部的凸缘部58抵接于向内的凸缘 部38a上的后退位置。另一方面,在从OFF位置P2向锁定位置Pl转动时,在该转动操作之 前,需要克服所述复位弹簧57的弹力的推入操作,在向锁定位置P4转动 时,内芯38位于使所述凸缘部58抵接于第1和第2孔39、 40之间的台阶 部59上的前进位置。在芯体36上支撑着锁定销63,该锁定销63能够在与内芯38的轴线正 交的平面内进行滑动动作,在该锁定销63上固定着使所述内芯38的凸轮 部38b贯穿的连接部件64。所述锁定销63可滑动地支撑在设于芯体36内 的滑动孔65中,使得根据所述内芯38的转动进行允许和阻止转向操作的 切换,在收容室44内,在所述连接部件64上连接着内芯38的凸轮部38b。 即,在连接部件64中设有使所述凸轮部38b插通的连接孔66,凸轮部38b形成为曲轴状,由此伴随内芯38转动,锁定销63被滑动驱动。如图5所示,在所述内芯38的凸缘部58外周的一处设有收容凹部67, 该收容凹部67以下述方式设置在内芯38的凸缘部58的外周上在内芯38 位于锁定位置P1、 OFF位置P2和ON位置P4的任一位置时,该收容凹部 67不会位于所述头管11关于该内芯38的轴线的相反侧,但在内芯38位于 锁定解除位置P3时,如图4和图6所示,该收容凹部67位于所述头管11 关于内芯38的轴线的相反侧。集中解锁操作装置35具有支撑壳体70,其与所述锁芯34的芯体36 是分开构成的,并在与该锁芯34相邻的位置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在车 体框架F侧;操作部件73,其支撑在支撑壳体70上,能够在后退位置(在 该实施例中指上方位置)和前进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指下方位置)之间进 行直线移动操作,并且能够在所述后退位置进行转动操作,使其依次经过 与摩托车具有的多个开闭机构(例如所述乘车用座席15、所述燃油口盖27 和所述收纳箱28)分别对应的多个(例如3个)设定转动位置;和操作限 制部件74,其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70上,该操作限制部件74通过将一端 部嵌入位于预定的转动位置(即锁定解除位置P3)的所述内芯38的所述收 容凹部67中,允许所述操作部件73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但 在所述内芯38位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P3以外的转动位置时,阻止所述操 作部件73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所述支撑壳体70是由第1壳体部件71和第2壳体部件72以能够互相 卡合或分离的方式卡合而构成的,所述第1壳体部件71配置在所述锁芯34 侧,所述第2壳体部件72配置在与所述锁芯34之间夹着第1壳体部件71 的位置。分别插通到支撑壳体70的第1和第2壳体部件71、 72中的螺栓 75、 76螺合在焊接螺母77…上,由此被可装卸地安装在支撑板78上,所 述焊接螺母77…被固定在支撑板78的下表面上,所述支撑板78被固定在 所述车体框架F的所述头管11上。由此支撑壳体70被可装卸地安装在所 述车体框架F侦!l。所述操作部件73从其上端开始一体地依次具有把手部73a、从该把手 部73a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方伸出的限制凸缘部73b、从该限制凸缘部73b向下方延伸的轴部73c、縮径轴部73d和与该縮径轴部73d的下端相连的连 接轴部73e,所述縮径轴部73d与所述轴部73c的下端相连,并在外周形成 有直径随着朝向前进位置(即下方位置)而变小的锥面79,所述操作部件 73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70上,并且能够在与所述内芯38的轴线平行的直 线上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移动。而且,在设于所述支撑壳体70上的 弹簧支撑部80和所述操作部件73的所述限制凸缘部73b之间压缩设置有 弹簧81,借助该弹簧81的弹力,操作部件73被向使其把手部73a从支撑 壳体70向上方突出的一侧施力。而且,在支撑壳体70的上表面,在所述操作部件73的把手部73a的 周围相互之间隔开间隔地设定多个(例如3个)第1 第3设定转动位置 EP1、 EP2、 EP3,第1设定转动位置EP1例如是用于对燃油口盖27用的锁 定机构29进行解锁操作的设定转动位置,第2设定转动位置EP2例如是用 于对乘车用座席15用的锁定机构30进行解锁操作的设定转动位置,第3 设定转动位置EP3例如是用于对收纳箱28用的锁定机构31进行解锁操作 的设定转动位置。操作限制部件74支撑在支撑壳体70上,能够在与所述锁芯34的所述 内芯38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进行滑动动作,该操作限制部件74的一端部能 够嵌入位于锁定解除位置P3的所述内芯38的收容凹部67中。并且,操作 限制部件74的另一端侧弯曲形成为大致L字状,该操作限制部件74的另 一端弯曲部在操作部件73为非压入状态下与设于该操作部件73上的锥面 79抵接。同时参照图7和图8,所述操作部件73中的连接轴部73e连接在沿着 与该操作部件73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按压部件82的中央部上,在该 按压部件82的一端一体地设有向下方延伸的第1按压部82a,在按压部件 82的另一端一体地设有向下方延伸的第2按压部82b。另一方面,在所述按压部件82的下方,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开闭机构 (即燃油口盖27、乘车用座席15和收纳箱28)的第l、第2和第3开锁动 作部件83、 84、 85被共同的支轴8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着,该支轴86 具有与所述操作部件73的轴线以及所述按压部件8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12线,所述支轴86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70上。而且,第1 第3开锁动作部件83 85以将第2开锁动作部件84夹在 第1和第3开锁动作部件83、 85之间的方式由所述支轴86能够转动地支 撑着,在第1 第3开锁动作部件83 85的一端部一体地设有第1、第2 和第3受压部83a、 84a、 85a,这些受压部能够随着操作部件73向前进位 置移动而承受来自该操作部件73的按压力。而且,第l 第3受压部83a、 84a、 85a呈交错状配置,第1开锁动作 部件83的第1受压部83a如图8所示,在操作部件73位于第1设定转动 位置EP1的状态下能够抵接所述按压部件82的第1按压部82a,第2开锁 动作部件84的第2受压部84a如图9所示,在操作部件73位于第2设定 转动位置EP2的状态下能够抵接所述按压部件82的第2按压部82b,第3 开锁动作部件85的第3受压部85a如图10所示,在操作部件73位于第3 设定转动位置EP3的状态下能够抵接所述按压部件82的第1按压部82a。并且,在第1 第3开锁动作部件83 85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着第 1 第3线缆87、 88、 89,第1开锁动作部件83通过操作部件73而转动并 牵引第1线缆87,由此解除燃油口盖27用的锁定机构29的锁定状态,第 2开锁动作部件84通过操作部件73而转动并牵引第2线缆88,由此解除 乘车用座席15的锁定机构30的锁定状态,第3开锁动作部件85通过操作 部件73而转动并牵引第3线缆89,由此解除收纳箱28的锁定机构31的锁 定状态。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锁芯34具有内芯38,该内芯38通过钥 匙操作而转动,并且在周方向的一处设有收容凹部67。能够通过单一的操 作部件73的操作使摩托车具有的多个开闭机构(例如燃油口盖27、乘车用 座席15和收纳箱28)成为开锁状态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35具有支撑壳 体70,其与所述锁芯34是分开构成的,并且在与该锁芯34相邻的位置处 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在车体框架F侧;操作部件73,其支撑在支撑壳体 70上,能够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进行直线移动操作,并且能够在后 退位置进行转动操作,使其依次经过分别与所述燃油口盖27、乘车用座席 15和收纳箱28对应的第1 第3设定转动位置EP1、 EP2、 EP3;和操作限13制部件74,其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70上,该操作限制部件74通过将一端 部嵌入位于锁定解除位置P4的内芯38的所述收容凹部67中,允许所述操 作部件73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但在所述内芯38位于所述锁 定解除位置P4以外的转动位置时,阻止所述操作部件73从所述后退位置 向前进位置移动。伴随操作部件73向前进位置移动,能够使所述燃油口盖 27、乘车用座席15和收纳箱28中根据所述操作部件73在所述后退位置的 转动位置而被择一选择的一方处于开锁状态。根据这种集中解锁操作装置35的结构,根据内芯38的转动位置来切 换操作部件73可否从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的操作限制部件74被支撑 在支撑壳体70上,使其在锁芯34的内芯38位于锁定解除位置P4时,通 过将一端部嵌入该内芯38的收容凹部67中,允许操作部件73向前进位置 移动,所以只要能够在锁芯34侧的所述内芯38中设置收容凹部67即可, 能够与有无集中解锁操作装置35无关地共用锁芯34,能够实现成本降低。而且,通过组合用于选择燃油口盖27、乘车用座席15和收纳箱28中 的一个的转动操作、与用于使燃油口盖27、乘车用座席15和收纳箱28中 被选择的一方成为开锁状态的压入操作来对操作部件73进行操作,所以不 会产生错误操作。并且,操作部件73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的直线移动被设定为与 内芯38的轴线平行,在内芯38位于锁定解除位置P4时能够使一端部嵌入 所述收容凹部67中的操作限制部件74被支撑在支撑壳体70上,并且能够 进行与内芯38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滑动动作,操作限制部件74的另一端 部与设于操作部件73上的锥面79抵接,该锥面79形成为直径随着朝向所 述操作部件73的前进位置侧而变小,所以随着操作部件73从后退位置向 前进位置移动,能够利用锥面79来按压操作限制部件74,使其在与内芯 38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进行滑动动作,并且在操作部件73位于后退位置时, 使操作限制部件74与锥面79滑动接触,从而能够顺畅地对操作部件73进 行转动操作。另外,与燃油口盖27、乘车用座席15和收纳箱28分别对应的第l 第3开锁动作部件83、 84、 85分别具有第1 第3受压部83a、 84a、 85a,这些受压部能够随着所述操作部件73向前进位置移动而承受来自该操作部 件73的按压力,所述第1 第3开锁动作部件83、 84、 85被设置在所述支 撑壳体70上,使其借助所述操作部件73对第1 第3受压部83a、 84a、 85a 的按压力的作用而动作,由此使对应的燃油口盖27、乘车用座席15和收纳 箱28成为开锁状态,第l 第3受压部83a、 84a、 85a呈交错状配置,所 以能够使第l 第3受压部83a、 84a、 85a彼此的间隔比较大,同时将各个 受压部配置在狭小宽度内,从而在选择燃油口盖27、乘车用座席15和收纳 箱28以及第1 第3开锁动作部件83、 84、 85中的一个时,能够减小操作 部件73的转动操作量,同时不产生错误操作。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 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中解锁操作装置具有支撑壳体(70),其与锁芯(34)是分开构成的,并且在与该锁芯(34)相邻的位置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在车体框架(F)侧,该锁芯(34)具有内芯(38),该内芯(38)通过钥匙操作而转动,并且在周方向的一处设有收容凹部(67);操作部件(73),其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70)上,能够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进行直线移动操作,并且能够在所述后退位置进行转动操作,使得依次经过与车辆具有的多个开闭机构(27、15、28)分别对应的多个设定转动位置;和操作限制部件(74),其支撑在所述支撑壳体(70)上,该操作限制部件(74)通过将一端部嵌入位于预定的转动位置的所述内芯(38)的所述收容凹部(67)中,允许所述操作部件(73)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但在所述内芯(38)位于所述预定的转动位置以外的转动位置时,阻止所述操作部件(73)从所述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伴随所述操作部件(73)向前进位置移动,能够使多个所述开闭机构(27、15、28)中根据所述操作部件(73)在所述后退位置的转动位置而被择一选择的开闭机构(27、15、28)处于开锁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73)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的直线移动被设定为与 所述内芯(38)的轴线平行,在所述内芯(38)位于预定的转动位置时能够使一 端部嵌入到所述收容凹部(67)中的所述操作限制部件(74)被支撑在所述支撑 壳体(70)上,并且能够进行与所述内芯(38)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滑动动作, 所述操作限制部件(74)的另一端部与设于所述操作部件(73)上的锥面(79)抵 接,该锥面(79)形成为直径随着朝向所述操作部件(73)的前进位置侧而变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多个所述开闭机构(27、 15、 28)分别对应的多个开锁动作部件(83、 84、 85)分别具有受压部(83a、 84a、 85a),这些受压部能够随着所述操作部 件(73)向前进位置移动而承受来自该操作部件(73)的按压力,所述多个开锁 动作部件(83、 84、 85)被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70)中,使其借助所述操作部 件对所述受压部(83a、 84a、 85a)的按压力的作用而动作,由此使对应的所 述开闭机构(27、 15、 28)成为开锁状态,多个所述受压部(83a、 84a、 85a) 呈交错状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开闭机构的集中解锁操作装置,能通过单一的操作部件的操作使多个开闭机构成为开锁状态,并与有无集中解锁操作装置无关,把锁芯的类型形成为一种类型,可降低成本。在与锁芯(34)分开构成的以可装卸方式固定在车体框架(F)侧的支撑壳体(70)上支撑着操作部件(73)和操作限制部件(74),操作部件(73)能进行直线移动操作,并能进行转动操作,使其依次经过与多个开闭机构分别对应的多个设定转动位置,操作限制部件(74)通过将一端部嵌入位于预定的转动位置的内芯(38)的收容凹部(67)中,允许操作部件(73)从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伴随操作部件(73)向前进位置移动,使多个开闭机构中根据操作部件(73)在所述后退位置的转动位置而被择一选择的开闭机构处于开锁状态。
文档编号E05B65/00GK101603389SQ200910147329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1日
发明者宇田洋一, 松任卓志, 由比一郎, 石塚贵士 申请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