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闩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61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门闩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闩锁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相关技术的车门闩锁装置,其通过将啮合部组件附接到操作部组 件上使得该啮合部组件和操作部组件形成一体式单元而制成(例如,参见日本专利 No. 3758966)。这里,该啮合部组件包括能够与车身侧上的撞针形成接合的闩锁,以及能够 与该闩锁形成接合的棘爪。该操作部组件包括使棘爪能够工作的操作杆和支承该操作杆的 壳体。在相关技术的车门闩锁装置中,啮合部组件构造成通过使啮合部组件滑动配合在 壳体中使得设置在啮合部组件的子基板中的锁定凹槽与树脂支承销的锁定轴部形成接合 来防止该啮合部组件从操作部组件上脱位,所述树脂支承销在壳体上枢转地支承操作杆。 换言之,在啮合部组件和操作部组件合为一体之前,在壳体上枢转地支承操作杆的树脂支 承销是必要的。因此,增加了其中所涉及的部件数目,并因此增加了相关技术的车门闩锁装 置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已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闩锁装 置,其通过使操作杆能够在不使用支承销的情况下暂时附接到壳体上而允许减少所涉及的 部件数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包括啮合部组件,该啮合部 组件包括与车身侧上的撞针形成接合的闩锁以及与该闩锁形成接合以便防止该闩锁旋转 的棘爪;以及操作部组件,该操作部组件包括壳体和操作杆,该壳体固定到啮合部组件上且 包括轴部和槽口,该操作杆枢转地支承在轴部上,以便能在等待位置与用于操作棘爪的操 作位置之间旋转,且该操作杆包括轴孔,其中,所述槽口设置在该壳体的与操作杆的旋转平 面成直角的壁部中,使得在所述操作杆处于等待位置时,该操作杆进入该槽口中,其中,所 述啮合部组件能附接到操作部组件上以形成一体式单元,并且其中,通过将操作杆的轴孔 松配合在所述壳体的轴部上,且通过在啮合组件未附接到操作部组件上的状态下使操作杆 进入所述槽口中,防止了操作杆沿其旋转轴线方向的运动。据此,在啮合部组件和操作部组件合为一体之前的阶段中,操作杆能预先暂时附 接到所述壳体的轴部上,这就消除了对相关技术所需的树脂支承销的需求。因此,变得能够 减少其中所涉及的部件数目。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该车门闩锁装置中,其中,圆柱形套环在所述轴孔的周围设置成沿该轴孔的轴线方向突出。据此,能够抑制操作杆相对于所述旋转平面的倾斜。因此,变得能够以可靠的方式 将操作杆暂时附接到所述壳体的轴部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车门闩锁装置中,其中,在轴部的周围设置有圆柱部, 并且其中,所述套环松配合在所述轴部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圆柱部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 中。据此,操作杆能够以可靠的方式暂时附接到壳体的轴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车门闩锁装置中,其中,紧固部在啮合部组件上设置成 面向所述壳体的轴部,并且其中,该紧固部利用螺钉紧固到轴部的远端,使得操作杆设置在 该紧固部与所述壳体之间。据此,操作杆能够以可靠的方式枢转地支承在所述壳体的轴部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车门闩锁装置中,其中,所述操作杆包括第一端部; 压条(bead),该压条设置在轴孔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且该压条在操作杆处于等待位置时 进入所述槽口中;以及,第二端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车门闩锁装置中,所述壳体还包括限制部,当外侧杆相 对于旋转平面倾斜时,该外侧杆在第二端部附近与该限制部形成抵靠。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车门闩锁装置中,其中,所述啮合部组件还包括第一接 合部,该第一接合部接合所述操作部组件的第二接合部,以形成一体式单元。根据本发明,在啮合部组件和操作部组件合为一体之前的阶段中,通过将操作杆 中的轴孔松配合在所述壳体的轴部上,且通过使操作杆的旋转部进入所述槽口中,能够将 操作杆暂时附接到所述壳体上。因此,能够消除对相关技术中所需的树脂支承销的需求。因 此,变得能够减少其中所涉及的部件数目。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车门闩锁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的车门闩锁装置的右侧视图;图3为车门闩锁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将啮合部组件和操作部组件合为一体之前的车门闩锁装置的正视图;图5为啮合部组件的后视图;图6为沿着图1中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图7为沿着图1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图8为在外侧杆暂时附接到壳体上时主体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并且图9为在外侧杆已暂时附接到壳体上的状态下的主体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说明中,在图1和图3中,左手侧 表示车辆的“内侧”,而右手侧表示车辆的“外侧”。在图2中,左手侧表示车辆的“前方”,而 右手侧表示车辆的“后方”。车门闩锁装置1附接在车辆的车门内部。车门闩锁装置1包括用于通过与车身侧上的撞针(省略了其图示)形成接合来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的啮合部组件2,以及用于操作该啮合部组件2的操作部组件3。通过将啮合部组件2附接到操作部组件3上使得啮合 部组件2和操作部组件3形成一体式单元来构成该车门闩锁装置1。啮合部组件2包括本体4,该本体4由合成树脂制成且固定到车门上;H锁5,该 闩锁5由枢轴51枢转地支承在本体4内且能够与车身侧上的撞针形成接合;棘爪6,该棘 爪6由枢轴61枢转地支承在本体4内且能够与闩锁5形成接合;棘爪销62 (参见图5),该 棘爪销62设置在本体4后侧(在车门闩锁装置1附接到车门上的状态下的前侧)上,且设 置成与棘爪6合为一体;金属盖板7,金属盖板7闭合本体4的前侧(即,在车门闩锁装置1 附接到车门上的状态下的后侧);以及金属垫板(back plate) 8,该金属垫板8固定到本体 4的后侧。当车门关闭时,该撞针进入撞针入口凹槽71中,从而与闩锁5形成接合,并且棘爪 6接合闩锁5,以便防止闩锁5沿开启方向(图1、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将车 门保持在关闭状态。操作部组件3包括壳体9,该壳体9由合成树脂制成并通过垫板8附接到本体4 的后侧;并入该壳体9内的多个操作杆;连杆(未示出);以及马达(未示出)。并入壳体9内的所述多个操作杆包括外侧杆10,该外侧杆10连接到外侧把手 上,该外侧把手在车辆外侧设置在车门上且通过诸如杆件或线缆的操作力传递构件来操 作,以开启车门;内侧杆(未示出),该内侧杆与内侧把手相联,该内侧把手在车辆内侧设置 在车门上,用于开启车门;锁定杆(未示出),该锁定杆与锁定按钮相联,该锁定按钮设置在 车门的内侧上,用于对车门进行锁定和解锁;以及钥匙杆(未示出),该钥匙杆与钥匙筒相 联。所述连杆之一为子杆,其与锁定杆相联,以便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顺便说 一句,由于将描述本发明应用于外侧杆10的实施例,所以将不示出除外侧杆10和连杆之外 的操作杆。然而,本发明并非仅限于外侧杆10。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其它操作杆。在啮合部组件2的本体4上设置有上爪部41、下爪部42以及接合孔43。在壳体 9的面向车辆内侧的一侧处的侧表面上设置有上爪部9a、下爪部9b以及接合凸部9c设置。 上爪部41、下爪部42以及接合孔43可分别竖直地且沿前后方向(即,分离方向)配合到上 爪部9a、下爪部9b以及接合凸部9c上(例如,见图3)。在垫板8的沿竖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处,设置有接合凸部81。接合凸部81具有 舌形形状并沿车辆外侧方向突出。如主要在图7中示出的,接合凸部81竖直地且沿前后方 向配合在配合凹槽917中,该配合凹槽917设置在操作部组件3的壳体9的内表面(即,面 向垫板8的表面)上。在啮合部组件2和操作部组件3的一体式单元中,啮合部组件2的爪部41和42、 接合孔43以及接合凸部81 (第一接合部的一个实例)与爪部9a和%、接合凸部9c以及接 合凹槽917 (第二接合部的一个实例)彼此配合的部分承受了啮合部组件2与操作部组件3 之间的分离负载(即,在壳体9与啮合部组件2向前方分离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据此, 能使啮合部组件2与操作部组件3的结合有力而稳固。顺带说下啮合部组件2的爪部41, 42、接合孔43和接合凸部81。为了使啮合部组件2与操作部组件3的结合更有力且更稳固,壳体9利用向后定 向的螺钉12、13在其上部和下部处固定地紧固到垫板8上。上部螺钉12穿过设置在壳体9的基部911中的孔920,以便拧入到设置在垫板8上部内的内螺纹螺孔82中。此外,下部 螺钉13穿过孔921,以便拧入到设置在垫板8下部处的紧固部内的内螺纹螺孔84中,该孔 921沿轴向方向延伸通过一体地设置在壳体9上的轴部913 (即,用于枢转地支承外侧杆10 的轴)的中心。壳体9包括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在啮合部组件2和操作部组件3形成一 体式单元的状态下,第一壳体91覆盖啮合部组件2的后侧。第二壳体92与第一壳体91成 直角。除外侧杆10和所述连杆之外的其它操作杆被并入在第二壳体92内。第一壳体91经由垫板8面向啮合部组件2的本体4的后侧。第一壳体91包括基 部911,用于枢转地支承外侧杆10的轴部913 —体地形成在该基部911上;以及壁部912, 该壁部912沿着基部911的外周设置,以便包围本体4的外周表面。轴部913在第一壳体91的基部911处设置成从该处突出,从而面向垫板8中的内 螺纹螺孔84。如主要在图6中示出的,轴部913的远端由螺钉13固定地紧固到垫板8的紧 固部83上,该螺钉13穿过设置在轴部913中心中的孔921。外侧杆10包括轴孔102,该轴孔102由设置在外侧杆10的大致中央部分处的圆柱 形套环101形成且松配合在轴部913上,以便围绕轴部913旋转。如主要在图6中示出的, 外侧杆10设置在圆柱部914的远端与垫板8的紧固部83之间,该圆柱部914设置在第一 壳体91上。此外,外侧杆10被卷绕在圆柱部914的外周上的弹簧11沿等待方向(S卩,图 1、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挤压。当外侧杆10不工作时,外侧杆10抵靠止挡件918并停止 在等待位置(即,图1、图3所示的位置)上,该止挡件918设置在第一壳体91上。在外侧杆10的一个端部(第一端部的一个实例)处设置有连接部103,该一个端 部设置在从壳体9上突出的部分处。连接部103连接到能够传递施加在外侧把手上的操作 力的杆件或线缆的端部上。外侧杆10的另一端部(第二端部的一个实例)104为设置在壳 体9内的端部。该另一端部104连结成促动设置在第二壳体92中的连杆。在旋转部上,也 就是在外侧杆10的位于轴孔102与连接部103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压条105。该压条105 设置成沿该旋转部的径向延伸。当操作外侧把手来打开车门时,外侧杆10克服弹簧11的挤压力从图1中的以实 线表示的等待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过预定角度到达图1中的以双短划线表示的操作位 置。由于出现了这种情况,故当锁定按钮处于解锁状态并且锁定杆和连杆处于解锁位置时, 与外侧杆10相联的连杆结合外侧杆10的操作而工作,以便促动棘爪销62来释放棘爪6与 闩锁5之间的接合。因此,能够将车门打开。相反,当锁定按钮处于锁定状态并且锁定杆和 连杆处于锁定位置时,即便在连杆结合外侧杆10的操作而工作的情况下,该连杆也不能促 动棘爪销62。因此,不能将车门打开。圆柱部914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轴部913的周围。圆柱部914形成为使得其轴向长度稍短于轴部913的轴向长度(例如,见图3)。外侧杆10的套环101松配合在轴部913的 外周表面与圆柱部914的内周表面之间,以便在该处旋转(例如,见图6)。利用该构造,与 在外侧杆10中由套环101形成的轴孔102在轴部913上的松配合相结合,能够抑制外侧杆 10相对于外侧杆10的旋转平面(即,与轴部913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的倾斜(S卩,见图 6中的箭头所指出的方向)。在位于轴部913周围且与外侧杆10的旋转平面成直角的壁部912中,开口部915和槽口 916设置成沿该外侧杆的旋转方向延伸(例如,见图3)。开口部915所形成的尺寸使得当外侧杆10在啮合部组件2和操作部组件3合为一体之前的阶段中安装在壳体内(稍后将对此进行描述)时,能够从该外侧杆10的另一端 部104插入到壳体9中。槽口 916设置成与开口部915的面向车辆外侧的外侧连续。槽口 916设置在如下 位置上,即,当外侧杆10停留在操作范围内(即,位于图1中的以实线表示的等待位置与以 双短划线表示的操作位置之间)时外侧杆10的旋转部能够进入槽口 916的位置。槽口 916 的开口宽度形成为稍大于外侧杆10的厚度和压条105的高度(即,突出量)。槽口 916的 长度(即,沿外侧杆10的旋转方向的长度)设定成使得即使在外侧杆10移动至操作位置 时压条105也不从槽口 916中脱位。据此,在其一侧具有压条105的外侧杆10旋转部的两个侧表面进入槽口 916的情 况下,外侧杆10的两个侧表面均以较小游隙保持在槽口 916内。因此,防止了外侧杆10沿 其旋转轴线方向移动。换言之,防止了外侧杆10沿轴孔102从轴部913脱位的方向移动。 因此,即便啮合部组件2和操作部组件3还未形成一体式单元,即,即便垫板8的紧固部83 还未固定地紧固到轴部913的远端上,外侧杆10也不容易从轴部913中脱位。因此,外侧杆 10能暂时附接到壳体9上。此外,在啮合部组件2和操作部组件3形成一体式单元的情况 下,外侧杆10的具有压条105的旋转部在槽口 916内滑动,因此,外侧杆10可顺畅地旋转。 更进一步,如图6所示,至于外侧杆10的另一端部104侧,在壳体9上设置有限制部922,当 外侧杆10相对于其旋转平面倾斜时,靠近另一端部104的外侧杆10能够与该限制部922 形成抵靠。通过设置限制部922,即便垫板8的紧固部83还未固定地紧固到轴部913的远 端上,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暂时附接到壳体9上的外侧杆10从轴部913脱位。接下来,将描述使外侧杆10暂时附接到该壳体上的工作过程,以及使啮合部组件 2和操作部组件3合为一体的工作过程。首先,将除外侧杆10之外的各种操作杆、连杆和马达并入到该壳体中,并且在啮 合部组件2和操作部组件3形成一体式单元之前将外侧杆10暂时附接到壳体9上。当外侧杆10暂时附接到壳体9上时,弹簧11预先卷绕在壳体9的圆柱部914上, 并且外侧杆10的另一端部104从壳体9中的开口部915插入到壳体9中。此外,如图8所 示,轴部913松配合在外侧杆10内的轴孔102中,并且外侧杆10的另一端部104连接到连 杆上。然后,在此情况下,使外侧杆10沿等待方向旋转,并且如图9所示,使外侧杆10的旋 转部进入槽口 916中。弹簧11的一端锁定在设置于壳体9上的锁定部919上,而弹簧11 的另一端锁定在外侧杆10上。据此,就完成了将外侧杆10暂时附接到壳体9上。当外侧杆10被暂时附接时,外侧杆10通过弹簧11的挤压力保持在等待位置上, 而其一侧具有压条105的外侧杆10的旋转部的两个侧表面就进入槽口 916中,并且防止了 外侧杆10沿其旋转轴线方向的运动。因此,外侧杆10中的轴孔102不容易从轴部913脱 位。接下来,如图4所示,使啮合部组件2沿箭头A所指出的方向朝着外侧杆10所暂 时附接到其内的操作部组件3滑动,并且本体4的上爪部41、下爪部42和接合孔43以及垫 板8上的接合凸部81配合到壳体9的上爪部9a、下爪部%、接合凸部9c和接合凹槽917 中。最后,壳体9的上部和壳体9的轴部913分别利用螺钉12和螺钉13固定地紧固到垫板8的上部和垫板8的紧固部83。据此,完成了将啮合部组件2与操作部组件3合为一体的工作。
权利要求
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包括啮合部组件,所述啮合部组件包括与车身侧上的撞针形成接合的闩锁;和与所述闩锁形成接合以便防止所述闩锁旋转的棘爪;以及操作部组件,所述操作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啮合部组件上且包括轴部和槽口;和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枢转地支承在所述轴部上,以便能在等待位置与用于操作所述棘爪的操作位置之间旋转,且所述操作杆包括轴孔,其中,所述槽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操作杆的旋转平面成直角的壁部中,使得在所述操作杆处于所述等待位置时,所述操作杆进入所述槽口,其中,所述啮合部组件能附接到所述操作部组件上以形成一体式单元,并且其中,在所述啮合部组件未附接到所述操作部组件上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操作杆的所述轴孔松配合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轴部上,且通过使所述操作杆进入所述槽口,防止所述操作杆沿所述操作杆的旋转轴线方向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ι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中在所述轴孔的周围设置圆柱形套环,使得所述圆柱形套环沿所述轴孔的轴线方向 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 其中在所述轴部的周围设置有圆柱部,并且其中,所述套环松配合在所述轴部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圆柱部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中在所述啮合部组件上设置紧固部,使得所述紧固部面对所述壳体的所述轴部,并且其中,所述紧固部利用螺钉紧固到所述轴部的远端,使得所述操作杆设置在所述紧固 部与所述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 其中所述操作杆包括第一端部;压条,所述压条设置在所述轴孔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且所述压条在所述操作杆处于 所述等待位置时进入所述槽口 ;以及第二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限制部,当外侧杆相对于所述旋转平面倾斜时,靠近所述第二端 部的外侧杆与所述限制部形成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啮合部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所述操作部组件的第二 接合部,以形成所述一体式单元。
全文摘要
一种车门闩锁装置,包括啮合部组件和操作部组件。该啮合部组件包括闩锁;以及,与闩锁接合而用于防止该闩锁旋转的棘爪。该操作部组件包括包括轴部和槽口的壳体;以及,枢转地支承在轴部上且包括轴孔的操作杆。该槽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与操作杆的旋转平面成直角的壁部中。在等待位置上,操作杆进入所述槽口中。通过将所述轴孔松配合在轴部上并通过在啮合部组件未附接到操作部组件的状态下使操作杆进入所述槽口中,防止了操作杆沿其旋转轴线方向的运动。
文档编号E05B65/32GK101812948SQ20101012168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9日
发明者多贺隆雄 申请人: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