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23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JP 2003_129746A(其在下文中将称为参考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车 辆用门开闭装置。图5是示出了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立体图。如图5 中示出的,门开闭装置包括相对于固定到车门的铰链支架91绕铰链销92以可转动的方式 连接的臂构件93。臂构件93包括支承壁部93a,该支承壁部93a向上延伸并且在该支承壁 部93a处绕转轴9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辊95,该转轴94沿垂直于支承壁部93a所延伸的 方向、即沿水平方向延伸。辊95以滚动的方式安装在设置于车体的引导轨处。根据参考文 献1中公开的门开闭装置,通过设置于车门的驱动马达单元使一端固定到车体的缆索绕进 和绕出,从而驱动臂构件93。结果,使车门打开或关闭。滑轮单元96设置于臂构件93以引 导被绕进和绕出的缆索的路线或布置。根据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门开闭装置,用于安装滑轮单元96的空间确定在臂构 件93的上侧。在该情况下,臂构件93以用于安装滑轮单元96的空间相对于辊95向下布 置,这导致从臂构件93向上延伸的支承壁部93a的竖直长度的增加。因此,车门相对于车 体(具体为引导轨)的支承位置自臂构件93向上隔开,这可能会导致臂构件93的刚度和 空间效率的降低。因此,存在对这样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需求,在该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连接 车体与车门的臂构件的刚度和空间效率提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包括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适于固 定于车辆用门并且包括第一门支承壁部和第二门支承壁部,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和所述第 二门支承壁部布置成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叠,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 门支承壁部的上侧;臂构件,所述臂构件包括第一臂支承壁部和第二臂支承壁部,所述第一 臂支承壁部和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布置成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叠并且定位成在所述 竖直方向上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和所述第二门支承壁部重叠,所述臂构件包括 连接壁部,所述连接壁部使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和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相互连接,所述臂 构件通过铰链销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支承构件,所述铰链销在所述竖直方向上贯穿 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和所述第二门支承壁部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和所述第二臂支承壁 部之间的重叠部;辊支承壁部,所述辊支承壁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并且向上延伸; 辊,所述辊经由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辊支承壁部,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辊支承 壁部,所述辊适于以滚动的方式安装于引导轨,所述引导轨设置于车体;缆索,所述缆索的 一端适于固定到所述车体;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适于设置于所述车辆用门并且通过绕 进或绕出所述缆索而打开和关闭所述门;以及滑轮机构,所述滑轮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的下侧并且引导所述缆索的布置。根据前述公开,滑轮机构设置在第一臂支承壁部的下侧。结果,相对于第一臂支承 壁部向上延伸的辊支承壁部的竖直长度限定为用于与辊(转轴)连接的最小长度。因此, 臂构件(设置在上侧的第一臂支承壁部)相对于车辆用门定位成进一步更靠近于车体的支 承部(引导轨)的下侧。因此,可以增加臂构件的刚度和空间效率。所述铰链销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之间的所述 重叠部处的第一铰链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门支承壁部与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之间的所 述重叠部处的第二铰链销。因此,铰链销单独地和分别地设置在门支承壁部与臂支承壁部之间的重叠部。艮口, 第一铰链销布置在第一门支承壁部与第一臂支承壁部之间的重叠部,而第二铰链销设置在 第二门支承壁部与第二臂支承壁部之间的重叠部。这种布置可以导致用于布置铰链销的空 间减小,相比于例如下面的情况单个铰链销布置成在两个重叠部之间延伸,这两个重叠部 在竖直方向上以重叠的方式布置。因此,根据前述公开,即使当滑轮机构或者由滑轮机构引 导的缆索布置成横穿铰链销的轴向线时,也止了滑轮或者缆索与铰链销干涉。因此滑轮机 构或者缆索的布置可以是灵活的。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包括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向下凹陷并且面对盖构件,所述盖 构件覆盖安装有所述辊的所述引导轨的开口部以及覆盖所述辊支承壁部。因此,凹槽部形成于第一臂支承壁部以向下凹陷。结果,面对凹槽部的盖构件的竖 直长度在向下方向上延长,从而切实地防止辊支承壁部等的暴露。所述门开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用门处的滑轮机构支承构件。所述滑轮机 构包括能够由所述滑轮机构支承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的轴部,所述轴部与所述铰链销 共轴。因此,滑轮机构在轴部处由滑轮机构支承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以共轴于铰链 销。因此,在借助于轴部使滑轮机构临时组装在滑轮机构支承构件上的状态下使滑轮机构 安装于臂构件(第一臂支承壁部),这导致滑轮机构相对于臂构件的组装操作的提高。在该 情况下,在滑轮机构安装于臂构件之后,滑轮机构和臂构件绕铰链销一体地转动。此时,滑 轮机构在轴部处相对于滑轮机构支承构件转动同时共轴于铰链销。因此,即使当在滑轮机 构安装于臂构件之后维持滑轮机构通过轴部在滑轮机构支承构件上的临时组装时,滑轮机 构的操作也不会受到这种临时组装的影响。所述滑轮机构支承部固定到所述车辆用门并且用作在所述车辆用门与所述车体 之间弓丨导所述缆索的引导构件。因此,利用滑轮机构支承构件来支承滑轮机构,使得滑轮机构可转动。所述铰链销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之间的所述 重叠部处的第一铰链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门支承壁部与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之间的所 述重叠部处的第二铰链销,并且在所述第一铰链销和所述第二铰链销中的一者处设置有偏 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构件接触而所述偏置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臂构件 接触。因此,偏置构件吸收在支承构件和臂构件周围产生的振动。所述轴部布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销与所述第二铰链销之间。


从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上述的和另外的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加明 显,在所述附图中图1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图2A是设置于门开闭装置的引导辊单元及其周围结构的平面图;图2B是引导辊单元的放大图;图3是沿着图2B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引导辊单元的立体图;以及图5是立体图,示出了传统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对在此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诸如左、右、前、 后、顶和底之类的方向和定向对应于就座在车辆中的乘员看去时的方向,该车辆装备有根 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如图1中示出的,上轨11和下轨12分别设置在门开 口 IOa的上边缘和下边缘,该门开部IOa形成在车辆用本体(下文中称为车体)10的侧部。 另外,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作为引导轨的中间轨13设置于后侧围板10b,该后侧围 板IOb布置在门开口 IOa的后侧。上轨11、下轨12和中间轨13分别借助于引导辊单元14 支承作为车辆用门(车门)的滑门20,使得滑门20能够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运动。滑门 20通过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运动而使门开口 IOa打开或关闭。缆索引导件15沿着中间轨 13的下边缘在其整个长度上设置于后侧围板10b。门单元50附接于构成滑门20的门内板16的后端部。具体地,门单元50设置在 门内板16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即,竖直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分。门单元50包括支架51, 该支架51通过例如螺栓和螺母的紧固而固定到门内板16。驱动构件21的上端部通过例如螺栓和螺母的紧固而固定到支架51的下端部。驱 动构件21包括驱动马达22和筒体23,该筒体23布置于驱动马达22的输出轴并且由驱动 马达22以可转动的方式驱动。每一个都作为缆索的第一缆索M和第二缆索25围绕筒体 23缠绕。具体地,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在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的相应一端接合于 筒体23的同时围绕筒体23缠绕。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通过驱动构件21选择性地绕 进和绕出。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穿过连接于支架51的上端部的中继滑轮沈和引导滑轮 机构27而从滑门20延伸至车体10,该引导滑轮机构27作为滑轮机构并且连接于引导辊单 元14,该引导辊单元14沿着中间轨13滑行。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沿着缆索引导件15 定路线在或者布置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提供中继滑轮沈以使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 布置在相对于门内板16的车内侧与车外侧之间。通过缆索引导件15使第一缆索M引导成和布置成朝向车辆的前侧。第一缆索M 借助于张紧器观在缆索引导件15的前端处连接于车体10,第一缆索M的另一端连接于该 张紧器观。通过缆索引导件15使第二缆索25引导成和布置成朝向车辆的后侧。第二缆索 25借助于张紧器四在缆索引导件15的后端处连接于车体10,第二缆索25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张紧器四。在上述构型中,例如在通过驱动构件21使第一缆索M绕出而第二缆索25绕进的 情况下,引导辊单元14沿着对应的轨11到13向后运动,使得滑门20向后运动以打开门开 口 10a。另一方面,在通过驱动构件21使第一缆索M绕进而第二缆索25绕出的情况下, 引导辊单元14沿着对应的轨11到13向前运动,使得滑门20向前运动以关闭门开口 10a。 如图1中示出的,轨11到13布置成相互平行。如图2A中示出的,中间轨13的前端朝向车 内部弯曲,使得滑门20引导成在滑门20的完全关闭状态下滑门20的外表面大致共面于车 体10(后侧围板IOb)的外表面。在滑门20打开的状态下,滑门20布置在车体10(后侧围 板IOb)的外表面上。下面,将参照图2A、2B、3和4对引导辊单元14中的每一个及其周围结构作进一步 说明。如图4中示出的,引导辊单元14包括铰链支架31,该铰链支架31作为支承构 件,该支承构件例如由金属板制成。铰链支架31大致形成为包括一对门支承壁部31a和 31b (即,上门支承壁部31a和下门支承壁部31b)的U形,该对门支承壁部31a和31b作为 第一和第二门支承壁部。该对门支承壁部31a和31b布置成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叠。 铰链支架31还包括门连接壁部31c,该门连接壁部31c使该对门支承壁部31a和31b相互 连接。铰链支架31借助于例如螺栓和螺母的紧固经由门连接壁部31c固定到滑门20。引导辊单元14还包括例如由金属板制成的臂构件32。如图4中示出的,臂构件32 形成为包括一对臂支承壁部3 和32b (即,上臂支承壁部3 和下臂支承壁部32b)的大 致U形,该对臂支承壁部3 和32b作为第一和第二臂支承壁部。该对臂支承壁部3 和 32b布置成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叠。臂构件32还包括臂连接壁部32c,该臂连接壁部32c 使该对臂支承壁部3 和32b相互连接。臂构件32经由作为第一和第二铰链销的铰链销 33和3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铰链支架31。铰链销33在竖直方向上贯穿上门支承壁部 31a以及布置在上门支承壁部31a的下侧的上臂支承壁部32a。铰链销34在竖直方向上贯 穿下门支承壁部31b以及布置在下门支承壁部31b的上侧的下臂支承壁部32b从而共轴于 铰链销33。如图3和4中示出的,臂构件32包括辊支承壁部32d,该辊支承壁部32d从上臂支 承壁部3 面对中间轨13的端部向上延伸。转轴36在水平方向上(即,在其厚度方向上) 贯穿辊支承壁部32d(即,转轴36设置于辊支承壁部32d),同时进入到中间轨13的内部。 另外,辊37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转轴36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辊支承壁部32d。辊 37以滚动的方式附接于或者安装于中间轨13的底壁,从而支承滑门20的负载,该滑门20 由中间轨13(本体10)支承。从上臂支承壁部32a向上延伸的辊支承壁部32d的竖直长度 规定为合适的值以确保辊37 (转轴36)相对于滑门20的支承强度。臂构件32还包括一对 支承件32e,该对支承件3 从辊支承壁部32d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平行于转轴36延伸,从而 进入到中间轨13的内部并且在水平方向上从两侧夹住转轴36。然后,转轴38在竖直方向 上(即,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该对支承件32e并且支承相应的竖直辊39使得竖直辊39 可转动。竖直辊39被引导在中间轨13的上壁(上部)从而通过沿着中间轨13的滑行而 使滑门20运动。如上所述,中间轨13的前端朝向车内部弯曲。由中间轨13引导的引导辊 单元14通过使臂构件32相对于铰链支架31绕铰链销33和34运动而允许滑门20的纵向运动。如图4中示出的,铰链销34包括引导部34a,该引导部3 具有大致柱形并且相 对于臂支承壁部32b向上延伸。扭簧35作为防止引导部3 从下臂支承壁部32b脱位的 偏置构件,该扭簧35的一端与门连接壁部31c压力接触,而该扭簧35的另一端与臂连接壁 部32c压力接触。扭簧35吸收安装在铰链支架31以及臂构件32处的铰链销33和34周 围的振动,特别当滑门2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下时。臂构件32还包括在臂构件32的辊支承壁部32d附近的凹槽部32f,该凹槽部32f 的截面呈向下U形。即,凹槽部32f向下凹陷。如图3中示出的,盖构件40设置于车体 10(后侧围板IOb)以在沿纵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覆盖辊37等安装于其上的中间轨13的开 口部以及辊支承壁部32d。凹槽部32f面对盖构件40,使得盖构件40的竖直长度向下延长 从而进一步切实地防止辊支承壁部32d等的暴露。此外,臂构件32包括钻孔32g,该钻孔32g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凹槽部32f的中心并 且具有大致矩形。引导滑轮机构27附接于上臂支承壁部32a的下侧。此时,钻孔32g作为 布置引导滑轮机构27的空间的一部分。另外,如图4中示出的,通过在竖直方向上分开地 布置的铰链销33和34使铰链支架31和臂构件32相互连接,从而形成铰链销33与34之 间的空间,铰链销33和34的轴向线(轴线)释放在该空间处。引导滑轮机构27布置在上 臂支承壁部32a的下侧,同时有效地利用了形成于铰链销33与34之间的空间。虽然引导 滑轮机构27和由该引导滑轮机构27引导的缆索M和25横穿铰链销33和34的轴向线, 但是引导滑轮机构和缆索M及25中的每一个定位于与铰链销33或34不同的高度处并且 因此防止与铰链销33和34干涉。S卩,引导滑轮机构27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壳体41和42以及一对引导滑轮45和 46 (即,上引导滑轮45和下引导滑轮46)。该对引导滑轮45和46在铰链销33附近绕支承 销43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该支承销43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另外,引导滑轮机构 27包括引导滑轮47,该引导滑轮47在辊支承壁部32d附近绕支承销44以可转动的方式被 支承,该支承销44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弓丨导滑轮47包括一对滑轮部47a和47b (即, 上滑轮部47a和下滑轮部47b),该对滑轮部47a和47b彼此一体地形成,同时在竖直方向上 相互重叠,并且每一个都具有外周边槽。引导滑轮机构27借助于诸如图2B和3中示出的 位于引导滑轮45、46与引导滑轮47之间的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壳体41和42的螺栓之类的 多个紧固件48紧固于臂支承壁部32a。在图2B中,通过驱动构件21绕进和绕出的第一缆索M在逆时针方向上接合于 上引导滑轮45并且在逆时针方向上接合于引导滑轮47的上滑轮部47a,从而沿着中间轨 13(缆索引导件1 被引导成朝向车前侧。在图2B中,第二缆索25在逆时针方向上接合 于下引导滑轮46并且在顺时针方向上接合于引导滑轮47的下滑轮部47b,从而沿着中间 轨13(缆索引导件1 被引导成朝向车后侧。因此,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以形成大致 整体上数字6的形状的方式布置于引导滑轮机构27。如图4中示出的,壳体42包括轴部42a,该轴部4 具有大致柱形并且朝向铰链销 34向下突出,同时共轴于该铰链销34。另外,如图2b中示出的,具有圆筒形状并作为滑轮 机构支承构件的缆索插入构件52附接于支架51。布置成从滑门20(中继滑轮26)延伸至 车体10 (引导滑轮机构27)的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插入到缆索插入构件52中。缆索插入构件52固定到支架51 (滑门20)以作为在滑门20与车体10之间引导第一和第二缆 索M和25的引导构件。缆索插入构件52包括支承件52a,该支承件5 具有大致三角形 状并且将轴部4 支承成可转动。支承件5 设置成使得例如在引导滑轮机构27安装于 臂构件32 (臂支承壁部32a)的情况下,引导滑轮机构27经由轴部42a临时组装在缆索插 入构件52上从而提高引导滑轮机构27相对于臂构件32的组装操作。即使当在引导滑轮 机构27在臂构件32处的安装完成之后维持缆索插入构件52上的引导滑轮机构27的临时 组装时,共轴于铰链销34的轴部4 也不会影响引导滑轮机构27等的操作。当然,在完成 引导滑轮机构27在臂构件32处的安装之后从缆索插入构件52释放轴部42a的情况下,轴 部4 不会影响引导滑轮机构27的操作。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引导滑轮机构27设置在上臂支承壁部32a的下侧(即,在限 定为臂构件32的内部的上与下臂支承壁部32a与32b之间)。结果,相对于上臂支承壁部 32a向上延伸的辊支承壁部32d的竖直长度限定为用于与连接辊37(转轴36)连接的最小 长度。因此,臂构件32 (臂支承壁部32a)相对于滑门20定位成进一步更靠近于车体10的 支承部(中间轨13)的下侧。因此,可以增加臂构件32的刚度和空间效率。另外,根据前述实施方式,铰链销33和34单独地和分别地设置在门支承壁部31a、 31b与臂支承壁部32a、32b之间的重叠部处。即,铰链销33布置在上门支承壁部31a与上 臂支承壁部3 之间的重叠部处,而铰链销34布置在下门支承壁部31b与下臂支承壁部 32b之间的重叠部处。这种布置可以导致用于布置铰链销33和34的空间减小,相比于例如 下面的情况单个铰链销布置成在两个重叠部之间延伸,这两个重叠部在竖直方向上以重 叠的方式布置在上门支承壁部31a与上臂支承壁部3 之间以及下门支承壁部31b与下臂 支承壁部32b之间。因此,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即使当引导滑轮机构27或者由该引导滑轮 机构27引导的缆索M和25布置成横穿铰链销33和34的轴向线时,也防止引导滑轮机构 27或者缆索M和25与铰链销33和34干涉。引导滑轮机构27或者缆索M和25的布置 因此可以是灵活的。具体地,引导滑轮机构27布置成在水平方向上更靠近铰链支架31,这 导致臂支承壁部32a的水平长度减小,从而进一步提高臂构件32的刚度。此外,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凹槽部32f形成在上臂支承壁部32a并形成为向下凹 陷。结果,盖构件40面对凹槽部32f的竖直长度在向下方向上延长,从而切实地防止辊支 承壁部32d等的暴露。此外,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引导滑轮机构27在轴部4 处由缆索插入构件52以可 转动的方式支承从而共轴于铰链销34。因此,在引导滑轮机构27借助于轴部42a临时组 装在缆索插入构件52上的状态下,引导滑轮机构27安装在臂构件32 (上臂支承壁部32a) 处,这导致引导滑轮机构27相对于臂构件32的组装操作的提高。在该情况下,在引导滑轮 机构27安装于臂构件32之后,引导滑轮机构27和臂构件32绕铰链销33和34 —体地转 动。此时,引导滑轮机构27在轴部4 处相对于缆索插入构件52转动同时共轴于铰链销 33和34。因此,即使当在引导滑轮机构27安装于臂构件32之后仍然维持引导滑轮机构27 通过轴部4 而在缆索插入构件52上的临时组装时,引导滑轮构件27的操作也不会受到 这种临时组装的影响。此外,根据前述实施方式,扭簧35吸收在定位在铰链支架31以及臂构件32处的 铰链销33和34周围产生的振动或反冲。
此外,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利用缆索插入构件52来支承引导滑轮机构27,使得引 导滑轮机构27可转动。前述实施方式可以作如下修改。只要引导滑轮机构27和由该引导滑轮机构27引 导的缆索M和25不横穿铰链销33和34的轴向线(轴线),那么可以将单个铰链销插入到 位于上门支承壁部31a与上臂支承壁部3 之间以及位于下门支承壁部31b与下臂支承壁 部32b之间的、布置成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两个重叠部中,从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 门支承壁部31a和31b与臂支承壁部32a和32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臂构件32的臂支承壁部3 和32b连接于铰链支架31的门 支承壁部31a和31b以设置在其内侧。即,臂构件32设置在铰链支架31的内侧。可替代 地,以相反的方式,铰链支架31可以设置在臂构件32的内侧。设置在引导滑轮机构27处的引导滑轮的数目可以是三个或者更多。另外,第一和 第二缆索M和25可以大致整体上形成为平面视图中的数字8的形状。可以使用经由筒体23连接的单个缆索而替代第一和第二缆索M和25的两个缆索。在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开闭装置中,扭簧35设置在铰链支架31与臂构件 32之间以吸收铰链销33和34周围的振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包括支承构件(31),所述支承构件(31)适于固定于车辆用门(20)并且包括第一门支承 壁部(31a)和第二门支承壁部(31b),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31a)和所述第二门支承壁部 (31b)布置成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叠,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31a)设置于所述第二 门支承壁部(31b)的上侧;臂构件(32),所述臂构件(32)包括第一臂支承壁部(32a)和第二臂支承壁部(32b), 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32a)和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32b)布置成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相互重 叠并且定位成在所述竖直方向上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31a)和所述第二门支 承壁部(31b)重叠,所述臂构件(32)包括连接壁部(32c),所述连接壁部(32c)使所述第 一臂支承壁部(32a)和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32b)相互连接,所述臂构件(32)通过铰链 销(33、3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支承构件(31),所述铰链销(33、34)在所述竖直方 向上贯穿所述第一门支承壁部(31a)和所述第二门支承壁部(31b)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 (32a)和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32b)之间的重叠部;辊支承壁部(32d),所述辊支承壁部(32d)形成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32a)并且向上 延伸;辊(37),所述辊(37)经由转轴(36)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辊支承壁部(32d),所 述转轴(36)设置于所述辊支承壁部(32d),所述辊适于以滚动的方式安装于引导轨(13), 所述引导轨(13)设置于车体(10);缆索(24、25),所述缆索(24、25)的一端适于固定到所述车体(10);驱动构件(21),所述驱动构件(21)适于设置于所述车辆用门并且通过绕进或绕出所 述缆索(24、25)而打开和关闭所述门(20);以及滑轮机构(27),所述滑轮机构(27)设置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32a)的下侧并且引导 所述缆索的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铰链销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支承 壁部(31a)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32a)之间的所述重叠部处的第一铰链销(33)以及设 置在所述第二门支承壁部(31b)与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32b)之间的所述重叠部处的第二 铰链销(3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32a)包括凹槽 部(32f),所述凹槽部(32f)向下凹陷并且面对盖构件(40),所述盖构件(40)覆盖安装有 所述辊(37)的所述引导轨(13)的开口部以及覆盖所述辊支承壁部(32d)。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开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用门(20) 处的滑轮机构支承构件(52),其中,所述滑轮机构(27)包括能够由所述滑轮机构支承构
件 (52)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的轴部(42a),所述轴部(42a)与所述铰链销(33、34)共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所述滑轮机构支承部(52)固定到所述车 辆用门(20)并且用作在所述车辆用门(20)与所述车体(10)之间引导所述缆索(24、25) 的引导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所述铰链销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门 支承壁部(31a)与所述第一臂支承壁部(32a)之间的所述重叠部处的第一铰链销(33)以 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门支承壁部(31b)与所述第二臂支承壁部(32b)之间的所述重叠部处的第二铰链销(34),并且在所述第一铰链销和所述第二铰链销中的一者处设置有偏置构件 (35),所述偏置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承构件(31)接触而所述偏置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臂 构件(32)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所述轴部(42a)布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销 (33)与所述第二铰链销(34)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包括支承构件(31),其适于固定于车辆用门(20)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门支承壁部(31a、31b);臂构件(32),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臂支承壁部(32a、32b),第一和第二臂支承壁部(32a、32b)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分别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门支承壁部重叠,臂构件(32)通过铰链销(33、3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支承构件;辊支承壁部(32d),其形成于第一臂支承壁部并且向上延伸;辊(37),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辊支承壁部;缆索(24、25);驱动构件(21),其通过绕进或绕出缆索而打开和关闭门;以及滑轮机构(27),其设置于第一臂支承壁部的下侧并且引导缆索的布置。
文档编号E05F15/14GK102080484SQ20101056959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内恒见正行, 足立钢治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