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30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其包括支架座和配重支架,所述支架座上间隔设置有用于装配配重支架的第一、二装配槽,所述配重支架的两个装配端均包括一矩形段和位于矩形段两端的圆弧段,所述第一装配槽包括一竖直的长条形槽和第一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位于长条形槽的底部且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二装配槽包括竖直的锥形槽和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二圆形槽位于锥形槽的底部且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一、二圆形槽的直径配合所述装配端的两个圆弧段的距离设置,所述长条形槽的宽度配合所述装配端的矩形段的高度设置,所述锥形槽的底部开口小于所述装配端的矩形段的高度。上述外把手底座支架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装配过程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外把手,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外把手是一种安装在车门外钣金上的开门装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及工作效率逐渐提高。在汽车装配方面也不例外,目前在产线上装配的把手,配重支架的限位处易磨损,装配时因装配空间狭小,碰撞到配重支架,使得配重支架上的限位处在弹簧扭力的作用下磨损而蹦出支架座,掉入车门两钣金之间的狭小缝隙中。且脱落的配重支架难取出,取出时还容易划伤操作工的手和手臂,导致装配时间过长。从而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在现实社会中容易引起工人的抱怨和投诉,导致生产效率大大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其在装配配重支架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配重支架的脱落,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了员工受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其包括支架座和配重支架,所述支架座上间隔设置有第一、二装配槽,所述配重支架的两个装配端分别安装于第一、二装配槽内,其中,所述配重支架的两个装配端均包括一矩形段和位于矩形段两端的圆弧段,所述第一装配槽包括一竖直的长条形槽和第一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位于长条形槽的底部且与其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圆形槽的直径大于所述长条形槽的宽度,所述第二装配槽包括竖直的锥形槽和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二圆形槽位于锥形槽的底部且与其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圆形槽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形槽底部的开口的宽度,所述第一、二圆形槽的直径配合所述装配端的两个圆弧段的距离设置,所述长条形槽的宽度配合所述装配端的矩形段的高度设置,所述锥形槽的底部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装配端的矩形段的高度。
[0006]特别地,所述锥形槽为上大下小结构。
[0007]特别地,所述锥形槽底部开口大小为1.5 mm,顶部开口大小为4.2 mm。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的第二装配槽的顶部设计为锥形槽结构,配重支架因扭簧的力度扭转时,因锥形槽的底部开口小于装配端的矩形段的高度,使得配重支架抵挡在锥形处下面的圆形槽上,无法弹出,从而避免了配重支架装配过程中脱落,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了员工受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图;[0011]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面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的配重支架的装配端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4]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包括支架座I和配重支架,所述支架座I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装配槽2和第二装配槽3,所述配重支架的两个装配端4分别安装第一装配槽2和第二装配槽3内,所述配重支架的两个装配端4均包括一矩形段40和位于矩形段40两端的圆弧段41,所述矩形段40两端的圆弧段41的距离D3大于所述矩形段40的高度H1,所述第一装配槽2包括一竖直的长条形槽20和第一圆形槽21,所述第一圆形槽21位于长条形槽20的底部且与其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圆形槽21的直径Dl大于所述长条形槽20的宽度Wl,所述第二装配槽3包括竖直的锥形槽30和第二圆形槽31,所述锥形槽30为上大下小结构,所述第二圆形槽31位于锥形槽30的底部且与其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圆形槽31的直径D2大于所述锥形槽30底部的开口的宽度W2,所述第一圆形槽21的直径Dl和第二圆形槽31的直径D2配合对应装配端4的两个圆弧段41的距离D3设置,所述长条形槽20的宽度Wl配合所述装配端4的矩形段40的高度Hl设置,所述锥形槽30的底部开口的宽度W2小于所述装配端4的矩形段40的高度Hl。
[0015]上述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在装配配重支架时,先将配重支架的一个装配端安装于第二装配槽3的第二圆形槽31内,然后再将另外一个装配端通过长条形槽20装配到第一圆形槽21内即可,装配过程中,因锥形槽30的底部开口的宽度W2小于装配端4的矩形段40的高度Hl,使得配重支架抵挡在锥形槽30下面的第二圆形槽31内,无法弹出,从而避免了配重支架装配过程中脱落。
[0016]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其包括支架座和配重支架,所述支架座上间隔设置有第一、二装配槽,所述配重支架的两个装配端分别安装于第一、二装配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支架的两个装配端均包括一矩形段和位于矩形段两端的圆弧段,所述第一装配槽包括一竖直的长条形槽和第一圆形槽,所述第一圆形槽位于长条形槽的底部且与其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圆形槽的直径大于所述长条形槽的宽度,所述第二装配槽包括竖直的锥形槽和第二圆形槽,所述第二圆形槽位于锥形槽的底部且与其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圆形槽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形槽底部的开口的宽度,所述第一、二圆形槽的直径配合所述装配端的两个圆弧段的距离设置,所述长条形槽的宽度配合所述装配端的矩形段的高度设置,所述锥形槽的底部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装配端的矩形段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槽为上大下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外把手底座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槽底部开口大小为1.5 mm,顶部开口大小为4.2 mm。
【文档编号】E05B1/00GK203584003SQ201320717969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谢长江, 朱长青, 鞠春梅, 周学雷, 蒋萍 申请人: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