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及具有该转接装置的锁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28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及具有该转接装置的锁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及具有该转接装置的锁具组件,转接装置包括:转接头,转接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锁具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用于与天地连杆连接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供锁具的拉手插入的U型开口,且在U型开口两侧的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供天地连杆插入的盲孔,且在盲孔的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第二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可穿过第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构造简单,安装操作方便,连接可靠,解决了现场因天地连杆固定不牢而导致开门不良等情况,提高了锁具的耐用性。
【专利说明】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及具有该转接装置的锁具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变电站、发电厂、石化、冶金、煤炭等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及具有该转接装置的锁具组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力行业智能化的发展,变电站、发电厂等场合内的非防误锁具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很多变电站、发电厂内的非防误锁具统一由智能锁具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现场锁具由该系统下的锁具进行替换。由于部分锁具,尤其是连杆锁,采用转接连接方式,通过一个转接零件将连杆和锁具连接,连杆与转接零件使用一个螺钉固定,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该固定用的螺钉松动而导致连杆与转接零件分离的情况时常发生,影响了锁具的闭锁效果及使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转接装置的锁具组件。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包括:
[0005]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锁具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用于与天地连杆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供锁具的拉手插入的U型开口,且在所述U型开口两侧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天地连杆插入的盲孔,且在所述盲孔的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0006]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及
[0007]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钉,所述第二通孔为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和两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轴向间隔排布。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线垂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紧件为销钉。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圆柱体形。
[00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锁具组件,包括锁具、两根天地连杆和两个转接装置,所述锁具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拉手,所述拉手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天地连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径向的第五通孔,所述转接装置为上述的转接装置,两个所述拉手分别插入两个所述转接装置的所述U型开口内,所述第一锁紧件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两根所述天地连杆的连接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转接装置的所述盲孔内,所述第二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构造简单,安装操作方便,连接可靠,解决了现场因天地连杆固定不牢而导致开门不良等情况,保证了设备锁具更换后仍具备良好的闭锁,具有很高的实际效益。
[0015]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转接装置的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所示转接装置的转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与图1中所示转接装置配合的锁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所示转接装置与锁具和天地连杆的装配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0_转接头;I1-U型开口 ; 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盲孔;15-第三通孔;16_第二固定部;17_第一固定部;20_天地连杆;21、连接端;22、第五通孔;30-锁具;31_拉手;32_第四通孔;40_销钉;50_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包括转接头10、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
[0023]如图1、2所示,所述转接头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锁具30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用于与天地连杆连接的第二固定部16,所述第一固定部17上设置有供锁具的拉手插入的U型开口 11,且在所述U型开口 11两侧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7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固定部16上设置有供所述天地连杆20插入的盲孔14,且在所述盲孔14的壁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第三通孔15。所述第一锁紧件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和所述第二通孔13,将锁具的拉手锁紧在所述第一固定部17的U型开口 11内;所述第二锁紧件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15,将天地连杆锁紧在盲孔14内。
[0024]为了连接可靠,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钉50,所述第二通孔13为与所述螺钉50配合的螺纹孔。
[0025]为了防止拉手摆动,所述第一通孔12和所述第二通孔13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12和两个所述第二通孔13沿所述第一固定部17的轴向间隔排布。
[0026]为了操作方便,所述盲孔14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通孔15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第二锁紧件为销钉40。
[002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组件,如图3、4所示,锁具组件包括锁具30、两根天地连杆20和两个转接装置。所述锁具3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拉手31,所述拉手31上设置有第四通孔32。所述天地连杆20的连接端21设置有径向的第五通孔22,所述转接装置为前述实施例中的转接装置,两个所述拉手31分别插入两个所述转接装置的U型开口 11内,所述螺钉50插入所述第一通孔12、所述第四通孔32和所述第二通孔13内,两根所述天地连杆20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所述转接装置的盲孔14内,所述销钉40穿过所述第三通孔15和所述第四通孔32。
[0028]本实施例中的锁具组件的操作方式如下:先将锁具30上的拉手31插入转接头10上的U型开口 11内,U型开口 11两侧的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与拉手31上的第四通孔32对齐,然后将螺钉50穿过第一通孔12和第四通孔32后拧入到第二通孔13内,从而将转接头10与拉手31连接在一起。之后,将现场钻孔后的天地连杆20的连接端21插入到转接头10上面的盲孔14内,插入钉销40,将天地连杆20和转接头10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锁具30天地连杆20的安装替换。
[0029]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装置及具有该转接装置的锁具组件,构造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解决目前因螺钉松动导致天地连杆与锁具分离的问题,提高的锁具组件耐用性。
[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锁具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用于与天地连杆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供锁具的拉手插入的U型开口,且在所述U型开口两侧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天地连杆插入的盲孔,且在所述盲孔的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及 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钉,所述第二通孔为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和两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轴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件为销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具与天地连杆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圆柱体形。
7.一种锁具组件,包括锁具、两根天地连杆和两个转接装置,所述锁具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拉手,所述拉手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天地连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径向的第五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装置,两个所述拉手分别插入两个所述转接装置的所述U型开口内,所述第一锁紧件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两根所述天地连杆的连接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转接装置的所述盲孔内,所述第二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
【文档编号】E05B63/14GK203961506SQ201420305389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发明者】张海峰, 刘文海, 焦震, 翁良杰, 宁彦, 王娣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