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轨总成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430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滑轨总成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轨总成,特别是指一种能够将滑轨总成的延伸长度缩短,以利于在一有限的环境空间下装卸该滑轨总成的轨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滑轨总成通常包括至少二个以上的轨件,这些轨件可以彼此相对地活动位移,使该滑轨总成具有延伸或收合的状态。其中,以具有一第一轨、一第二轨及一第三轨的三节式滑轨总成为例,通常在该第二轨与该第三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方向位移而呈完全延伸状态时,该滑轨总成具有一完全延伸长度。在该完全延伸长度的状态下,于现有技术中,该第二轨通常能够相对该第一轨保持在一完全延伸位置。

然而,若操作者希望将该滑轨总成的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暂时保持在尚未到达该完全延伸位置时,这类型的滑轨总成便无法满足此特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轨总成,以实现能够将滑轨总成的延伸长度缩短,以利于在一有限的环境空间下让操作者维护该滑轨总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关于一种滑轨总成的操作方法,而能够操作将滑轨总成的延伸长度缩短,以利于应用在一有限的环境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包括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第三轨、及一第一卡掣机构,其特点是:该第一轨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三轨可相对该第二轨位移且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该第一卡掣机构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二轨;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从一第一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至一第二位置,且该第三轨相对该第二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至一第三位置而超出该第二轨时,该第一轨的后端与该第三轨的前端之间定义一第一长度;其中,当该第二轨自该第二位置往一第二方向位移至一第四位置时,该第一轨的后端与该第三轨的前端之间的该第一长度能缩短至一第二长度,且借助该第一卡掣机构,使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位于该第四位置。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括一第一工作件及一挡座,该第一工作件安装在该第三轨,且可操作地在一第一工作位置及一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该挡座配置在该第二轨且具有一挡部,当该第三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至一位置时能借助该第一工作件在该第一工作位置而抵在该挡座的挡部的一侧;当该第一工作件自该第一工作位置被操作而位移至该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一工作件不再抵在该挡座的挡部,使该第三轨能相对该第二轨卸下。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括一第二工作件弹性地安装在该第三轨,当该第三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至该位置的过程中,该第二工作件沿着该挡座的挡部位移,当该第二工作件越过该挡座的挡部,借助该第二工作件抵在该挡座的挡部的另一侧。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括一切换件安装至该第三轨,该切换件可被操作在一第一切换位置或一第二切换位置,在该第一切换位置时,该切换件与该挡座的挡部错开,在该第二切换位置时,该切换件与该挡座的挡部未错开。

较佳地,该第三轨具有一前挡,该前挡与该切换件彼此隔开。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括一第一挡件配置在该第一轨,当该第二轨处于该第四位置时,该第二轨借助该第一卡掣机构扺在该第一挡件。

较佳地,该第一卡掣机构包括一第一卡掣件及一第一弹性件提供弹力至该第一卡掣件,当该第二轨处于该第四位置时,该第一卡掣件借助该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而扺在该第一挡件。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括一第二挡件及一第二卡掣机构,该第二挡件配置在该第一轨且包括一解掣部,该第二卡掣机构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二轨,该第三轨具有一后挡,其中,该第三轨能够借助该后挡推抵该第二卡掣机构而同步地带动该第二轨自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直到借助该第二挡件的解掣部以将该第二卡掣机构从该后挡脱离。

较佳地,该第二卡掣机构包括一第二卡掣件及一第二弹性件提供弹力至该第二卡掣件,该第三轨能够借助该后挡推抵该第二卡掣件。

较佳地,该第二挡件还包括一限位部,该滑轨总成还包括一第三卡掣机构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二轨,在该第二轨位移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三卡掣机构位于相邻该第二挡件的限位部。

较佳地,该第三卡掣机构包括一第三卡掣件及一第三弹性件提供弹力至该第三卡掣件,在该第二轨位移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三卡掣件响应该第三弹性件的弹力而位于相邻该第二挡件的限位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适用于将一承载物安装至一机架,该滑轨总成包括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第三轨、一第一挡件、一第一卡掣机构、及一第一工作件,其特点是:该第一轨安装至该机架且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三轨可相对该第二轨位移,该第三轨用以承载该承载物且具有一前端与一后端;该第一挡件配置在该第一轨;该第一卡掣机构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二轨;该第一工作件安装在该第三轨,该第一工作件可操作地在一第一工作位置及一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从一第一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至一第二位置,且该第三轨相对该第二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至一第三位置而超出该第二轨时,该第一轨的后端与该第三轨的前端之间定义一第一长度;其中,当该第二轨自该第二位置往一第二方向位移至一第四位置时,该第一轨的后端与该第三轨的前端之间的该第一长度能缩短至一第二长度,且借助该第一卡掣机构扺在该第一挡件,使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位于该第四位置;其中,当该第一工作件被操作而自该第一工作位置位移至该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三轨能相对该第二轨卸下。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的操作方法,其特点是:包括提供一第一轨;提供一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可自一第一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至一第二位置;提供一第三轨相对该第二轨可位移超过该第二位置而至一第三位置;提供一第一工作件可操作地在一第一工作位置及一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其中,在该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三轨相对该第二轨位于该第三位置,使该第一轨、该第二轨及该第三轨定义一第一长度;提供一第一卡掣机构,使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自该第二位置往一第二方向位移至一第四位置时,借助该第一卡掣机构使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位于该第四位置,使该第一长度缩短至一第二长度;以及,在该第二长度的状态下,该第一工作件可操作地自该第一工作位置位移至该第二工作位置,使该第三轨能相对该第二轨卸下。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对滑轨总成将一承载物安装至一机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滑轨总成的第二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挡座具有一挡部。

图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三轨与一第一工作件、一第二工作件、一切换件及辅助弹性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轨的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呈一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一第一卡掣机构、一第二卡掣机构及一第三卡掣机构处于一预定状态。

图7显示图6的第三轨的前挡可抵于挡座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三轨借助后挡推抵该第二卡掣机构的第二卡掣件,使第二轨跟着第三轨往一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9显示图8的第三轨相对该第二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其中,该第二卡掣机构的第二卡掣件由第二挡件的解掣部导引而偏摆一角度,该第三卡掣机构的第三卡掣件位于相邻第二挡件的限位部。

图10为图9的第一工作件与第二工作件抵在挡座的挡部的两侧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1显示图9的第二工作件可被操作而未能抵于挡座的挡部的示意图。

图12显示图11的第二工作件未抵于挡座的挡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三轨相对第二轨处于一延伸位置时,一切换件位于一第一切换位置的示意图。

图1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三轨相对第二轨处于该延伸位置时,切换件位于一第二切换位置的示意图。

图15显示图14的第三轨往一第二方向位移时,可借助切换件带动该第二轨至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16显示图15的切换件抵于挡座的挡部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7显示图15的第二轨相对第一轨位于该位置,且第三轨相对该第二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直到第一工作件抵在该挡座的挡部的示意图。

图18显示图17的第一工作件从该挡座的挡部脱离的示意图。

图19显示图18的第三轨能相对该第二轨卸下的示意图。

图20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在一第一延伸状态与一环境对象之间具有一第一空间的示意图。

图21显示图20的滑轨总成在一第二延伸状态与该环境对象之间具有一第二空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对滑轨总成20能够用以将一承载物22安装至一机架(rack)24。具体而言,每一滑轨总成20可借助一第一托架26a与一第二托架26b安装至该机架24的一第一机柱28a与一第二机柱28b。由于此部分为熟悉该领域的通常知识者能够理解的技术范畴,为了简明起见,于此不另赘述。

如图2所示,该滑轨总成20包括一第一轨30、一第二轨32及一第三轨34。该第一轨30配置有上述第一托架26a与第二托架26b。该第一轨30具有一前端36a、一后端36b、及一第一通道38位于该前端36a与该后端36b之间。较佳地,该第一轨30具有至少一接触部40,例如是二个凸出物位于相邻该后端36b。于此实施例中,该滑轨总成20还包括一第一挡件42与一第二挡件44,其中,该第一挡件42可配置于相邻该第一轨30的后端36b;该第二挡件44可配置于远离该第一轨30的后端36b。

该第二轨32安装至该第一轨30的第一通道38。该第二轨32具有一前端46a、一后端46b、及一第二通道48位于该前端46a与该后端46b之间。较佳地,该滑轨总成20还包括一第一卡掣机构50、一第二卡掣机构52、一第三卡掣机构54及一挡座56。其中,该第一卡掣机构50、该第二卡掣机构52及该第三卡掣机构54皆安装在该第二轨32且位于不同位置。例如,该第二卡掣机构52的位置是位于该第一卡掣机构50与该第三卡掣机构54之间,其中,该第一卡掣机构50相邻该第二轨32的后端46b。该第一卡掣机构50包括一第一卡掣件58及一第一弹性件60提供弹力至该第一卡掣件58;该第二卡掣机构52包括一第二卡掣件62及一第二弹性件64提供弹力至该第二卡掣件62;该第三卡掣机构54包括一第三卡掣件66及一第三弹性件68提供弹力至该第三卡掣件66。较佳地,还包括一第一枢接件70、一第二枢接件72及一第三枢接件74分别将该第一卡掣件58、该第二卡掣件62及该第三卡掣件66枢接至该第二轨32。另一方面,该挡座56(此部分可进一步参阅图3)配置在该第二轨32,例如相邻该第二轨32的前端46a,该挡座56具有一挡部76。

该第三轨34安装至该第二轨32的第二通道48,且该第三轨34可用来承载上述承载物22(未绘示),由于此部分为熟悉该领域的通常知识者能够理解的技术范畴,为了简明起见,于此不另赘述。

如图4与图5所示,该第三轨34具有一前端78a与一后端78b。该第三轨34包括一上墙80a、一下墙80b、及一纵向墙82连接在该上墙80a与该下墙80b之间(其中,由于图4与图5所显示的第三轨34为颠倒,因此该两图所显示的所有相关组件,例如该上墙80a与该下墙80b也为颠倒)。该第三轨34具有一后挡84与一前挡86。该后挡84位于相邻该第三轨34的后端78b;该前挡86位于相邻该第三轨34的前端78a。于此实施例中,该后挡84与该前挡86皆是以一凸出物为例。

较佳地,还包括一第一工作件88及一第二工作件90安装在该第三轨34的纵向墙82。于此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四枢接件92与一第五枢接件94分别将该第一工作件88与该第二工作件90枢接至该第三轨34的纵向墙82。

于此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弹性座96、一第一操作件98、一第二操作件100、一第一辅助弹性件102及一第二辅助弹性件104。该弹性座96连接该第三轨34的纵向墙82,用以弹性地支撑该第一工作件88与该第二工作件90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一操作件98与该第二操作件100可分别用来操作该第一工作件88与该第二工作件90;该第一辅助弹性件102与该第二辅助弹性件104可分别用来提供弹力至该第一操作件98与该第二操作件100。较佳地,还包括一切换件106安装在该第三轨34,该切换件106与该前挡86彼此是间隔一纵向距离。具体而言,该切换件106是活动地连接,例如可借助一第六枢接件108枢接至该第三轨34的纵向墙82。较佳地,该第三轨34还具有一支撑特征110,该切换件106具有二个切换特征112。当该切换件106处于不同位置时,每一切换特征112可对应地由该支撑特征110支撑。其中,该支撑特征110与该二个切换特征112可为,例如凹与凸、凸与凹、或凸与凸的对应结构。

如图6所示,该第一卡掣件58、该第二卡掣件62及该第三卡掣件66可分别具有一第一延伸部113、一第二延伸部115及一第三延伸部117自该第二轨32伸出而对应该第一轨30。该第二挡件44包括一解掣部114及一限位部116自该解掣部114延伸且弯折一角度。其中,该解掣部114可以是一斜面或曲面。当该滑轨总成20处于一收合状态时,该第二轨32相对该第一轨30收合,且该第二轨32的后端46b能抵于该第一轨30的至少一接触部40而处于一第一位置p1;该第三轨34相对该第二轨32收合,该第三轨34的前挡86可抵于该第二轨32的挡座56的挡部76(此部分可进一步参阅图7)。其中,该第一卡掣件58的两个相对部位可分别借助该第一弹性件60与该第三轨34(例如该第三轨34的下墙80b)提供支撑而保持在一预定状态;另一方面,该第二卡掣件62与该第三卡掣件66分别借助该第二弹性件64与该第三弹性件68提供弹力而保持在一预定状态。其中,于该第二卡掣件62处于该预定状态时,该第二卡掣件62的位置对应该第三轨34的后挡84,于此实施例中,该后挡84与该第二卡掣件62之间具有一距离,以及该第二卡掣件62的第二延伸部115的位置对应该第二挡件44的解掣部114;另一方面,于该第三卡掣件66处于该预定状态时,该第三卡掣件66的第三延伸部117的位置对应该第二挡件44的解掣部114。

如图8所示,当该第三轨34相对该第二轨32往一第一方向d1位移时,该第三轨34能够借助该后挡84推抵该第二卡掣件62而同步地带动该第二轨32自该第一位置p1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且在位移至一位置时,该第三卡掣件66的第三延伸部117能被该第二挡件44的解掣部114导引而抵于该第二挡件44上,使该第三弹性件68储存一弹力,且该第二卡掣件62的第二延伸部115会接触该第二挡件44的解掣部114。

如图9所示,当该第三轨34进一步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至一预定位置时,借助该第二挡件44的解掣部114能够导引该第二卡掣件62偏摆一角度,使该第二卡掣件62能从该第三轨34的后挡84脱离,以解除该第二轨32与该第三轨34的同步位移关系,且该第二轨32相对该第一轨30已到达一第二位置p2;另一方面,于经过该第二挡件44后,该第三卡掣件66可响应该第三弹性件68的该弹力而能偏摆一角度且位于相邻该第二挡件44的限位部116,以让该第二轨32能暂时地停留在该第二位置p2。此外,由于该第三轨34能相对该第二轨32继续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该第一卡掣件58不再被该第三轨34(例如该第三轨34的下墙80b)支撑,且该第一卡掣件58可响应该第一弹性件60的弹力而偏摆一角度而能对应于该第一挡件42。

进一步而言,该第三轨34相对该第二轨32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而到达一第三位置p3(例如是一延伸位置),且该第三轨34的前端78a超出该第二轨32的前端46a的状态下,该第一轨30、该第二轨32及该第三轨34定义一第一长度l1。换言之,该第一轨30的后端36b与该第三轨34的前端78a之间定义出该第一长度l1。

配合图10所示,当该第三轨34到达该第三位置p3时,该第一工作件88在一第一工作位置x1能抵在该挡座56的挡部76的一侧s1;另一方面,在该第三轨34到达该第三位置p3的过程中,该第二工作件90沿着该挡座56的挡部76位移并产生一弹力,当该第二工作件90越过该挡座56的挡部76,随即释放该弹力,使该第二工作件90在一第一工作位置y1能抵在该挡座56的挡部76的另一侧s2。也就是说,于此状态下,该第三轨34无法相对该第二轨32延伸或收合。

如图11与图12所示,一操作者可施加一力量f1位移该第二操作件100,以操作该第二工作件90从该第一工作位置y1偏摆一角度至一第二工作位置y2,使该第二工作件90未能抵于该另一侧s2。亦即,于此状态下,该第三轨34能相对该第二轨32往一第二方向d2收合。

如图13与图14所示,操作者可将该切换件106从一第一切换位置w1操作至一第二切换位置w2。其中,在该第一切换位置w1时,该切换件106与该挡座56的挡部76错开;在该第二切换位置w2时,该切换件106与该挡座56的挡部76未错开。

如图14所示,当该第三轨34相对该第二轨32从一延伸位置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至一位置时,该第三轨34(例如该第三轨34的下墙80b)会推抵该第三卡掣件66,使该第三卡掣件66能偏摆一角度而能脱离该第二挡件44的限位部116。

如图14与图15所示,该第一挡件42具有一导引部118与一卡掣部120自该导引部118延伸且弯折一角度。其中,该导引部118可以是一斜面或曲面。当该第三轨34进一步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时,该第三轨34可借助该切换件106在该第二切换位置w2而推抵该挡座56的挡部76的另一侧s2(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16),使该第二轨32跟着该第三轨34自该第二位置p2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且在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的过程中,借助该导引部118的导引,该第一卡掣件58能偏摆一角度且响应该第一弹性件60的弹力扺于该第一挡件42的卡掣部120,使该第二轨32保持于一第四位置p4,例如是一收合位置。在此状态下,该第二轨32无法相对该第一轨30往该第二方向d2或第一方向d1(相反该第二方向d2的方向)位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切换件106取代了该第三轨34的前挡86而相邻该挡座56的挡部76的另一侧s2,因此该第三轨34相对该第二轨32收合时,该第三轨34的后挡84与该第二卡掣件62会保持一段距离,让该第三轨34位移时未能同步带动该第二轨32。

如图17所示,在该第二轨32位于该第四位置p4的状态下,该第三轨34能相对该第二轨32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直到该第一工作件88抵在该挡座56的挡部76的一侧s1,此时该第一轨30的后端36b与该第三轨34的前端78a之间定义一第二长度l2,该第二长度l2较短于上述第一长度l1(如图9)。也就是说,借助该第二轨32相对该第一轨30收合至该第四位置p4,使上述第一长度l1能够缩短至该第二长度l2。

如图18与图19所示,在该第二长度l2的状态下,操作者可施加一力量f2位移该第一操作件98,以操作该第一工作件88自该第一工作位置x1位移至一第二工作位置x2,使该第一工作件88从该挡座56的挡部76的一侧s1脱离,令该第三轨34能相对该第二轨32卸下。

如图20所示,在一有限的空间环境下,当该滑轨总成20呈一延伸状态时,该滑轨总成20与一环境对象122(例如门或墙等)之间具有一第一空间s1。然而,该第一空间s1对于操作者针对该滑轨总成20的维护,例如卸下前述第三轨34可能是相当狭隘的。

如图21所示,操作者可利用上述的操作方式,让该第二轨32相对该第一轨30收合且暂时地卡掣在该第一轨30,使该滑轨总成20的整体长度缩短,于此状态下,该滑轨总成20与该环境对象122之间具有一第二空间s2,该第二空间s2就可较大于该第一空间s1,以让操作者具有更充裕的空间能够运用,以助于该滑轨总成20的相关维护作业;或者,有助于将第三轨34自该第二轨32卸下。

此外,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滑轨总成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已揭示于上述实施例中,为了简明起见,于此不另赘述。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增进功效与优点即在于:能够将滑轨总成的延伸长度缩短,以利于应用在一有限的环境空间内。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