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4870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控制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卷帘窗广泛适用于商业门面、车库、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或居民住宅,但遇特殊天气时,比如下雨、刮风天气时,由于人不可能实时操作,如果不及时关闭卷帘窗,有可能对房内的物件造成损伤。现有的智能卷帘窗只能在雨雪天气自动关闭,功能单一,尤其是不能适应北方春秋风沙,冬季雾霾的复杂气候;另外冬季人们会关闭窗户,但是下雪时卷帘窗自动关闭会导致室内昏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卷帘窗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天气复杂多变及实际需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驱动电机和遥控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遥控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外部与卷帘面料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芯片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C89C51。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分别独立设置的粉尘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和接近开关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遥控模块包括红外接收传感器和红外发送传感器,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所述红外发送传感器位于外部的遥控器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可有效检测风沙、雾霾、光线强度、雨雪情况及窗户目前的状态,能够根据窗户的开关情况来决定是否关闭卷帘窗,功能多样,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2)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的报警模块和遥控模块,可以及时提醒人们天气情况,人们可根据意愿通过遥控调节卷帘窗是否闭合及闭合的程度,更具人性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卷帘窗控制装置的传感器模块组成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卷帘窗控制装置的遥控模块组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模块,2-传感器模块,21-粉尘传感器,22-湿度传感器,23-光线传感器,24-接近开关传感器,3-报警模块,4-电源模块,5-驱动电机,6-卷帘面料,7-遥控模块,71-红外接收传感器,72-红外发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模块1、传感器模块2、报警模块3、电源模块4、驱动电机5和遥控模块7,所述控制模块1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2、所述遥控模块7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分别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3、所述电源模块4和所述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外部与卷帘面料6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模块1的控制芯片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C89C51,所述传感器模块2包括分别独立设置的粉尘传感器21、湿度传感器22、光线传感器23和接近开关传感器24。

如图3所示,所述遥控模块7包括红外接收传感器71和红外发送传感器72,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71与所述控制模块1电路连接,所述红外发送传感器72位于外部的遥控器中。

所述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可对卷帘窗进行群控。

一种智能卷帘窗控制装置其工作原理为:所述智能卷帘窗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工厂及写字楼等地方。此处以医院为例:将传感器模块2安装在室外,其他模块均安装在室内,人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遥控设定粉尘数据、雾霾数据、光照强度及湿度数据的限值。当所述粉尘传感器21检测到风沙中粉尘数据或雾霾数据超过限值时,或者所述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空气中湿度数值超过限值时,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1,控制模块1将信号分别传递给报警模块3、驱动电机5和接近开关传感器24,当接近开关传感器24感应到窗户已经关上时,则不进行动作;当接近开关传感器24感应到窗户打开时,所述报警模块3开始报警,提醒人们进行操作,若30s后人们无任何操作,驱动电机5则驱动卷帘面料6将卷帘放下,防止外部风沙、雾霾或雨水进入室内。当人们受到报警模块3的报警信号时,也可用通过所述遥控模块7和遥控器进行自主控制。当光线传感器23检测到光照强度超过限值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1,控制模块1把信号直接传递给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驱动卷帘面料6将卷帘窗放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