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的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46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的豆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相关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豆浆机是现代生活中较为常用的食品加工机设备,这类机器设备主要功能是以电机驱动粉碎部件,进而实现对食材的粉碎、搅拌等处理工作。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豆浆机、料理机等食品加工机对食材处理后营养释放的需求与日俱增,很多厂商在豆浆机和料理机中都提出了破壁(打破食材的细胞壁)的概念。在结合较好的粉碎系统的前提下,豆浆机的电机的转速至少也要在1万转/分,才能实现对食材的破壁粉碎。现有豆浆机通常采用直流电机或者串励电机(交流电机),对于直流电机而言,转速提升对使得换向器(碳刷)环火现象变得较为严重,当电机转速超过2万转/分时,已经严重影响直流电机的正常运行;串励电机(交流电机)尽管在电机转速上没有技术瓶颈,但基于电机本身的特性,其在不同食材量的情况下,保持相同的高转速存在控制较困难的问题。并且,现有豆浆机采用的电机,电机的转矩都不高,对于豆浆机实现破壁粉碎的需求都很难很好的满足。此外,现有豆浆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一大问题,工作状态静音的需求日趋增强,而现有豆浆机采用的电机在静音上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豆浆机采用的电机转矩较低,在实现对食材的破壁粉碎时存在瓶颈,且工作噪音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的豆浆机。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采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的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机头内设有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轴和定子固定座,定子固定座包括绕线部和连接部,绕线部设有定子绕组,电机轴从定子绕组的中心穿过,电机轴上设有转子外壳,转子外壳的内壁设有永磁体,永磁体位于定子绕组的外侧,连接部与机头下盖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外壳与机头下盖内壁的平均距离大于3mm。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子外壳与机头下盖内壁的平均距离为5mm至20mm。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子外壳与连接部之间沿电机轴向具有间隙,连接部上设有连通所述间隙内和间隙下方连接部与机头下盖之间区域的气流通路。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连接部朝向定子绕组的端面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连接部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的通道;或者,所述连接部外壁具有水平设置的环形槽,所述连接部朝向定子绕组的端面设有通风口,所述连接部内设有连通所述环形槽和通风口的通道;或者,所述连接部朝向定子绕组的端面,相对连接部的下部具有沿电机径向的伸出部,所述径向伸出部上设有轴向通风通道。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流通路为所述定子绕组的电连接线的走线通道。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子固定座为金属固定座,所述机头下盖为金属下盖,所述连接部与机头下盖接触连接;或者,所述定子固定座为金属固定座,所述机头下盖为金属下盖,所述连接部与金属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连接座与机头下盖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或温控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部朝向定子绕组的端面设有霍尔传感器;或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定子绕组之间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霍尔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子外壳的外壁设有沿电机轴向方向延伸的导风凸起,所述导风凸起随转子外壳转动时,产生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的风压。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部朝向定子绕组的端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转子外壳的外径,所述端面的边缘设有多个与电机装配工装配合的安装结构;或者,所述连接部朝向定子绕组的端面边缘设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与电机装配工装配合;或者,所述连接部朝向定子绕组的端面设有绕线件,所述绕线件上设有绕线通孔,所述定子绕组的电连接线从所述绕线通孔中穿过走线。本实用新型的豆浆机,采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充分利用了外转子电机相对内转子电机可以输出更大转矩的特点,优先满足了现有豆浆机在高速破壁粉碎时,对电机高性能输出的需求;同时,结合豆浆机机头内部近似封闭结构的特点,并充分考虑外转子与机头下盖内壁之间小间隙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对外转子转动时,机头下盖与外转子之间区域的气流动态进行分析,优化外转子与机头下盖之间的安装尺寸,达到了抑制气流噪声、提升外转子转动时动平衡特性和机头下盖内空间利用的有效平衡。进一步,通过连通定子固定座连接部与转子外壳之间的间隙内和间隙下方连接部与机头下盖之间区域,使得在外转子转动时,由于压缩与机头下盖之间狭小空间空气产生的朝向连接部方向流动的气流可以流入连接部与转子外壳之间的间隙内,一方面避免了持续的气流压迫在连接部与机头下盖之间盲端形成气流淤积,进一步降低了噪声的产生,另一方,连接部与转子外壳之间的间隙内和间隙下方连接部与机头下盖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气流循环,气流不断地通入连接部与转子外壳之间的间隙内,可以直接对定子绕组进行气流吹拂,定子绕组的散热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上述气流循环的通路还可以成为定子绕组电连接线的走线通道,更提升了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安装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的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并充分考虑在机头内的安装结构,在电机转矩输出、噪声抑制、电机散热以及电机安装的便捷性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最优平衡,不但提升了豆浆机食材制作的功能性,更确保了电机的稳定运行,大大提升了豆浆机的产品品质。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通过对现有豆浆机在对食材进行破壁粉碎需求以及电机工况的分析,发现现有现有豆浆机所采用的电机存在转矩较低,在实现对食材的破壁粉碎时存在瓶颈,且工作噪音较大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的豆浆机。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杯体未示意),机头1包括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机头1内设有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轴31和定子固定座32,定子固定座32包括绕线部321和连接部322,绕线部321设有定子绕组33,电机轴31从定子绕组33的中心穿过,电机轴31上设有转子外壳34,转子外壳34的内壁设有永磁体35,永磁体35位于定子绕组33的外侧,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将电机轴31伸出机头1的方向定义为向前伸出机头1,相应可以理解,绕线部321位于定子固定座32的后部,连接部322位于定子固定座32的前部。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通过螺钉连接结构实现固定连接,螺钉连接结构可以是螺钉与螺纹孔配合的结构,也可以是螺钉与螺钉柱配合的结构等。再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2的外侧壁与机头下盖1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120,这会方便电机的安装。螺钉连接结构为螺钉与螺纹孔配合的结构,具体包括设于连接部322前端的第一螺纹孔3221和设于机头下盖12的外底面的第二螺钉92,连接部322通过第二螺钉92和第一螺纹孔3221的配合与机头下盖12直接接触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在机头下盖12的内底面设置螺钉柱结构,在连接部322的后端设置螺钉,连接部322上设置供螺钉插入的安装孔,通过螺钉插入安装孔与螺钉柱配合连接。为了满足豆浆机对食材破壁粉碎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通常需要工作在负载转速15000转/分钟至50000转/分钟,与现有豆浆机采用的内转子电机不同之处在于,转子外壳34与豆浆机的机头下盖12之间是没有阻隔的,电机工作时转子外壳34高速旋转,高速旋转的转子外壳34会压迫其与机头下盖12内壁之间的空气,并且出于更大效率利用机头下盖12内空间的目的,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之间的间距不可能设置的很大,否则在转子外壳34外径确定的情况,增大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之间的间距,将使得机头下盖12的外径变得过大,一方面造成了机头下盖12的体积较大,同时当机头放置在杯体上进行制浆时,伸入杯体内的机头下盖也将过度侵占杯体内的空间,造成杯体容积确定的情况下,杯体内熬煮豆浆的防溢空间将减小,不利用豆浆机整机的设计。这样,电机工作时转子外壳34高速旋转,在转子外壳34和机头下盖12内壁所形成的小间距空间内,空气将被急速压缩,空间内的空气由于受到压迫,高速向上下两端进行分流,向上分流(朝向远离连接部322的方向)的气体将进入电机上部的空间内,由于电机上部的空间是相对广阔,加之现有豆浆机的机头上盖或者提手上一般还设置有透气孔等结构,向上的气流进入更大的空间后压力将得到释放,速度降低的气流在与空间内的物体接触后不会产生较大的风声(风噪)。向下的气流(朝向靠近连接部322的方向)高速进入电机下部与机头下盖12下端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部322的外侧壁与机头下盖12下端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120,向下的气流将一直进入间隙120(若连接部322外侧壁与机头下盖12下端的内壁直接接触,那么,向下的气流将运动到连接部322的上端面处)。机头下盖12的下端底面是电机轴伸出的位置,在豆浆机工作时,机头下盖12的电机轴出轴孔处通常是与浆液接触的,机头下盖12的下端底面出于密封的需求是不可能设置任何排风口结构的,所以向下的气流会在机头下盖12下端的空间内堆积,不断涌入的气流会使得这个空间内的空气被强制压缩,由于这个空间的体积很小,被压缩的空气会被强制再反冲(从下往上)回转子外壳34和机头下盖12内壁所形成的小间距空间内,此时反冲气流和转子外壳34转动时产生的向下气流会在转子外壳34和机头下盖12内壁形成的小间距空间内相遇,相遇的气流将产生漩涡气流、或者乱流,一方面漩涡气流会形成音波发出声音,将会使得豆浆机工作时产生较大的噪音,另一方面漩涡气流也可能发生涡震,空气的震动将影响外转子的转动平衡性,进而引起豆浆机整机共振。此时,转子外壳34和机头下盖12内壁之间的间距尺寸成为抑制噪音和确保外转子转动动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而言,让相遇的气流尽可能在较大的空间进行相遇可有效降低气流产生的漩涡气流或者乱流的概率或者强度,但前述已经分析过了,豆浆机的机头下盖12内空间及其宝贵,不可能让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之间的间距设置的过大,间距尺寸的设计甚至会关联影响到豆浆机的整机性能。基于在应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作为豆浆机驱动电机时出现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大于3mm时,基本满足了豆浆机在工作时噪声和外转子转动动平衡的要求,在不同的外转子永磁电机不同设计参数以及各种不同制浆工况下,综合而言,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为5mm至20mm时,在工作时豆浆机的噪音、外转子动平衡以及机头下盖12内空间的利用上得到了平衡。以下通过一具体电机参数以及制浆工况对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对豆浆机工作时噪音的抑制作用进行示例性说明,需要指出的是,若机头下盖12内壁与专制外壳34对应处为圆筒状结构,那么,上述的平均距离就是转子外壳34外径与机头下盖12内径的差值。在下述示例性的实例中,采用转子外壳34外径为52mm,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300W,额定负载转速为20000转/分的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进行测试的制浆工况为制浆量1200ml,制浆物料为100g干黄豆,以下针对上述电机在相同工况下,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与豆浆机工作时的峰值噪声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距离mm123456789分贝dB90.586.183.581.479.778.577.376.375.4距离mm101214161820253040分贝dB74.873.673.072.772.672.272.272.371.9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可知,当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大于3mm时,豆浆机工作时的峰值噪声已经下降到人耳可以忍受的85分贝以下,不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影响;随着平均距离的逐步增大,当平均距离达到5mm以上后,峰值噪声逐步进入以电机作为动力的食品加工机的常规水平(80分贝以下);当平均距离达到10mm以上后,峰值噪声已经进入人耳相对比较舒适的75分贝以下,峰值噪声的减小速度也逐步趋缓;当平均距离超过20mm后,峰值噪声已经不再出现较大变化。并且对于豆浆机而言,在采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时,基于电机功率(150W至500W)和负载转速(15000转/分至50000转/分)的需求,转子外壳34的外径通常在40mm-60mm的区间内,此时,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到到20mm也达到了允许空间的极限(距离再大,对于机头下盖12内空间利用率就太低了)。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采用其他设计参数,制浆工况采用其他制浆量和物料量时,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变化对豆浆机工作时峰值噪声的影响也大体展现了上述实例的趋势,限于本专利的篇幅,此处不再进行累述。结合图1再参见图2,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在设计时,转子外壳34与连接部322之间沿电机轴向是具有间隙a的,连接部322同样通过设于连接部322前端的第一螺纹孔3221和设于机头下盖12的外底面的第二螺钉92,使得连接部322通过第二螺钉92和第一螺纹孔3221的配合与机头下盖12直接接触固定连接(在图2所示的剖面未示意)。本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322上设有连通间隙a内和间隙a下方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之间区域(即间隙120)的气流通路。具体操作时,本实施方式是在连接部322的外壁上设置了第一通风口323,在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设置了第二通风口324,并在连接部322内设置了连同第一通风口323和第二通风口324的通道325,气流通道325可以采用如本实施方式中的管道方式,也可以直接在连接部322内通过镂空结构来实现,只要满足将第一通风口323和第二通风口连通即可,通道325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此处不再进行累述;当然,第一通风口323和第二通风口324以及通道325的数量也不仅限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上述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基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当豆浆机工作转子外壳34高速转动时,将在转子外壳34的上下两端的中心区域产生负压,下端区域(即上述间隙a)产生的负压,也是使得转子外壳34和机头下盖12内壁之间压缩所产生的向下气流无法进入间隙a内的主要原因,因此,向下的气流在机头下盖12的下端形成了堆积,进一步成为噪声和影响外转子动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当采用本实施方式时,转子外壳34旋转时在间隙a处产生负压时,迫使间隙120处的气流通过第一通风口323、通道324以及第二通风口324进入间隙a处,这样就消除了向下气流在机头下盖12下端的堆积,空气不会再被压缩,也就会被强制反冲(从下往上)回转子外壳34和机头下盖12内壁所形成的小间距空间内,豆浆机工作时的噪声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气流通过迂回(方向改变)进入间隙a处的速度相对于原来气流向下的过程也有所降低,气流再次从间隙a处的边缘流(转子外壳34下端边缘处)出间隙a时,速度降低的气流会被持续的向下气流所吸收,不会影响整个气流的循环过程,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之间的区域不会再有气流汇聚,转子的动平衡也得到了提升。此外,气流进入间隙a后再从间隙a的边缘流出的过程中,气流还会带走电机内部(定子绕组33和永磁体35)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机的温升,使电机能够稳定的持续运转,电机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对于间隙a的边缘的尺寸不能设计的过小,最小也应当大于1mm,较好的是2mm至5mm的区间,以避免影响气流循环的通畅度。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口323是设置在连接部322侧壁上的,主要原因是连接部322的下端与机头下盖12的下端是接触的,如果连接部322的下端与机头下盖12的下端是非接触的,例如通过支架结构将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固定连接,并在支架结构上设置适当避空结构,第一通风口323也是可以设置在连接部322的下端的,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第一通风口323设置在连接部322外壁的任意位置均是可行的,只要通过通道的连通实现连通间隙a内部即可,各种变化的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中。这里,需要进行适当解释的是,即便转子外壳34的顶部(朝向机头上盖11一侧)开设通风口,由于转子外壳34在工作时的转速较高,实际在转子外壳34的顶部形成的气流封闭面,即便存在通风口,气流也难以从转子外壳34的顶部进入转子外壳34内部,进而在到达间隙a处,当然,在转子外壳34顶部设置通风口多少可以对定子绕组33和永磁体35的散热有促进作用,可以在实际产品中采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电机参数和制浆工况进行对比实验,即转子外壳34外径为52mm,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300W,额定负载转速为20000转/分的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进行测试的制浆工况为制浆量1200ml,制浆物料为100g干黄豆,针对在相同工况下,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与豆浆机工作时的峰值噪声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距离mm123456789分贝dB87.283.681.579.678.277.176.075.174.3距离mm101214161820253040分贝dB73.873.072.472.072.071.871.771.771.5通过对比实验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在豆浆机工作时的噪声得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当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大于3mm时,豆浆机工作时的峰值噪声已经下降80分贝以下,达到了前述实施方式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大于5mm时的效果;当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大于8mm时,峰值噪声已经进入人耳相对比较舒适的75分贝区间,在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豆浆机在工作时的噪声均有所降低,连接部322上设置连通间隙a内和间隙a下方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之间区域的气流通路,达到了较好的进一步降低噪声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转子外壳34与机头下盖12内壁的平均距离超过20mm后,峰值噪声同样也不再出现较大变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通风口323和第二通风口324以及通道325除了连通间隙a内和间隙a下方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之间区域,形成气流通路外,还可以作为定子绕组33的电连接线331的走线通道。定子绕组33的电连接线331从间隙a处,进入第二通风口324,沿着通道325走线最终从第一通风口323绕出,再从转子外壳34和机头下盖12内壁之间的区域穿出(不与转子外壳34接触,电连接线331的上端部未示意,仅示意到穿出第一通风口323后的位置),最终于接入电源实现对定子绕组励磁电流的提供。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完全精简了定子绕组33的点连接线331的走线方式,避免从间隙a的边缘直接引出造成与转子外壳34的安装干涉,确保了转子外壳34在转动时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合理设置电连接线331的粗细和通道325的外径,也不会影响气流循环的顺畅度,提升了豆浆机机头下盖12内空间的利用率。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2的外侧壁下端与机头下盖12的内侧壁形成了贴合,连接部322的外侧壁下端与机头下盖1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配合直接固定连接,螺纹连接方便装拆。这样,本实施方式连接部322的外侧壁与机头下盖12的内壁之间并未形成如前述实施方式中完整的间隙120,而仅仅是在连接部322的外侧壁的上端与机头下盖的内壁之间形成了间隙。上述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的连接方式,可以增加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之间的接触面积,当定子固定座32和机头下盖12(只有一层)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可以促进传导散热,降低电机工作时的温度。当然,前述的两个实施方式,定子固定座32和机头下盖12也可以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同样促进电机工作时的散热效果。除了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的连接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外,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2的外壁具有水平设置的环形槽326,环形槽326可以设置为整圈的形式,也可以设置为非整圈形式,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同样设置有通风口327,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322开设环形槽326的位置设置了从连接部322内部纵向贯穿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的通道325,使得环形槽326与通风口327形成连通结构,通风口327的数量同样也可以设置多个。这样,转子外壳34转动时向下的气流同样可以通过,环形槽326、通道325和通风口327的路径从间隙a下方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之间区域到达间隙a内,具体的工作原理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累述。当然,定子绕组33的电连接线(未示意)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从通风口327、通道325和环形槽326穿出,达到了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与图2所示实施方式类似,通道325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连通间隙a内和间隙a下方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之间的区域即可,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见图4,本实施方式与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是通过连接座7以间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的,连接座7可以通过与机头下盖12内侧壁螺纹连接或者螺钉连接(与图1和图2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的固定方式类似)的方式先实现固定连接,再将连接部322与连接座7进行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座7套在连接部322的外侧,连接部322与连接座7贴合连接,具体贴合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是旋转卡扣连接,确保连接部322能够与连接座7有效固定。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座7与连接部322固定连接的方式,除了本实施方式所示,可以利用采用连接部322与连接座7,形成上下布置的结构(二者再利用螺钉进行连接),并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内容与图3所示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累述。对于本实施方式,定子固定座32、连接座7和机头下盖12同样可以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通过热传导作用进行电机散热,定子固定座3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并与金属材料制成的机头下盖12保持良好的热传导作用时,包括前述的几个实施方式,定子固定座32(连接部322)和机头下盖12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在连接部322上再设置安装缺口(未示意),安装缺口可以是开口朝向连接部322侧壁外侧设置,可以是开口朝向连接部322上端端面设置,具体采用何种设置方式并不受到很大的限制,利用安装缺口可以安装温度检测或者温控装置,例如,在安装缺口内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较好的热传导性可以对豆浆机制浆物料的温度进行检测;也可以安装温控器,并串联在电机的供电回路中,利用定子固定座32的整体热传导性,可以对电机工作时的温度进行监测,做好电机的过热保护。安装缺口的设置,使得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这类器件实现隐藏安装,一方面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简洁,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温度检测效果。参见图5,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相对连接部322的下部具有沿电机径向的伸出部328,伸出部328的形成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采用连接部322下部避空的方式来实现,即可连接部322的下部整体具有一个较小的径向尺寸;也可以采用连接部322整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径向尺寸,在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设置相对连接部322下部单独伸出的伸出部结构,总之,本实施方式的主旨在于,通过连接部322上下沿电机径向尺寸的不同,在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形成一个伸出结构。本实施方式在伸出部322上设置了轴向的通风通道329,轴向通风通道329可以是完全沿电机轴向设置,也可以是与电机轴向具有一定角度设置。这样,电机外壳34转动时向下的气流,可以从间隙a下方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之间区域经过通风通道到达间隙a内,伸出部328的结构设计,使得气流循环的通道实现的更为简单,定子绕组33的电连接线(未示意)同样也可以从伸出部328上的通风通道329向下绕出,形成电连接线的走线通道,具体的原理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也不再累述。至于连接部322与机头下盖12的连接方式,可以简单的采用前述螺钉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设置连接座的方式,这并非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在连接部322与定子绕组33之间设置了安装板36,具体对安装板36进行安装时,可以将安装板36套装安装在绕线部321的下部,使得安装板36位于连接部322与定子绕组33之间即可(实际上也就在间隙a内),设置安装板36的目的在于,通过安装板36安装霍尔传感器361,设置霍尔传感器361的目的是检测电机工作时转子的位置(利用永磁体35的位置来确定转子位置),以配合定子绕组33通入电流的顺序,形成需要的旋转磁场,由于霍尔传感器361的检测距离有限,设置安装板36也可以使得霍尔传感器361可以更接近永磁体35进行安装。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在安装板36上设置了通风通道362,使得气流可以通过通风通道362到达定子绕组33处,以保持定子绕组处的散热效果,当然通风通道362同样也成为霍尔传感器连接线(未示意)的走线通道,再通过通风通道329穿出设置,完成整体走线的需求,对于前述实施方式的通风通道同样也可以用于霍尔传感器连接线的走线。当然,也可以不单独设置安装板36,通过合理的设置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端面与永磁体35的距离,或者在连接部322的端面上设置朝向定子绕组33(向上)伸出的凸起结构,可以直接在连接部322的端面上设置霍尔传感器,以实现转子位置的检测需要。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安装板36设置霍尔传感器361的方式,或者是直接在连接部322的端面设置霍尔传感器的方式,均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前述以及在后的各种实施方式中,限于本实用新型的篇幅不再一一赘述了。参见图6,本实施方式的豆浆机同样具有机头上盖11和机头下盖12,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机头下盖12采用了双层结构,机头下盖12包括内层的下盖121和外层的下盖122,下盖121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下盖12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在安装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时,电机将安装在下盖121内,具体安装可以参照前述的实施方式,通过螺钉结构与下盖121直接固定连接,或者设置连接座结构通过连接座结构间接与下盖121固定连接。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在内层的下盖121的的底面设置了通风口123(可以是多个),设置通风口123的好处在于,转子外壳34转动时向下的气流可以在通风口123处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在气流压力大的时候,可以从通风口123进入内层下盖121和外侧下盖122之间的空间,降低气流向上反冲形成噪声;在转子外壳34转动时间隙a处产生负压强度较大,向下气流压力较小时,如果连接部322设置前述实施方式中各种连通间隙a处气流通路,气流由可以从通风口123处进入内侧下盖121,再从气流通路进入间隙a内,形成双层结构的下盖内外空间的气流循环。总之,在通风口123的设置成为采用双层结构的下盖时,平衡双层下盖内外气流,进行气流循环的沟通纽带,即可避免电机工作时产生噪声,也能较好的起到气流循环进行电机散热的作用。参见图7,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改进在于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本身,首先在转子外壳34的外壁上,设置了沿电机轴向方向延伸的导风凸起341,这里导风凸起341较好的是不完全沿着电机轴向进行延伸,而是与电机轴向呈一定角度,使得导风凸起341随着转子外壳34转动时,产生朝向远离连接部322方向(朝向上方)的风压。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弱转子外壳34转动时向下的气流,降低气流在机头下盖12下方的堆积,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上排出,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本实施方式在处理时,采用了螺旋线形式的导风凸起341,当电机工作转子外壳34顺时针转动时,将产生较好的向上风压,带动气流向上运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直线状相对电机轴向具有一定倾角的导风凸起341(类似本实施方式,螺旋线导风凸起341的倾斜方式),或者其他形式的导风凸起341,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即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在外转子永磁无刷电机上设置了安装结构,以便于其自身安装入机头下盖12内。具体实施时是将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的径向尺寸设置的大于转子外壳34的外径(连接部322的下部径向尺寸无论是比转子外壳34的外径大还是小,均不影响实际操作),并在上述端面的边缘设置多个与电机装配工装(未示意)配合的安装结构。这里,安装结构可以采用多用不同的形式,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是多个沿电机轴向设置并朝向转子外壳34方向延伸的安装凸起3222(凸起3222可以延伸一定长度,不与转子外壳34接触,包裹在转子外壳34的外侧,同时可以形成对转子外壳34的保护),多个安装凸起3222之间就形成了缺口结构,此时,可以采用在安装凸起3222对应位置为凹槽,在缺口结构对应位置为凸起的工装,即可在电机轴向压紧以及电机周向旋转获得较好的辅助,上述结构对于前述实施方式电机的安装将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图3所示实施方式,连接部322的外侧壁下端与机头下盖12的内侧壁通过螺纹配合直接固定连接,工装与连接部322配合,通过工装转动即可完成对电机的安装。如前所述,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的径向尺寸设置的大于转子外壳34的外径,可以使得安装凸起3222完全位于转子外壳34的外侧,一方面便于加工,另一方面也避免在与工装配合时产生干涉,同时,工装亦可设置为套筒结构,直接将转子外壳34包裹在其内,工装套筒的外侧边缘形成与安装凸起3222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322上的安装结构也可以采用在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的边缘设置定位孔的方式,那么,工装采用多个定位柱的方式与定位孔进行配合,这样的结构在工装转动时的扭矩较大,将不太适合类似图3所示的螺纹连接的实施方式,但对于采用螺钉结构对连接部322进行安装的方式,在安装电机的过程中由于主要是沿电机径向压紧定位,将可以适用,同时这样的工装结构更为精简,连接部322上设置定位孔也将更为方便。当然,基于与豆浆机机头下盖配合结构的需要,或者是外转子永磁电机制造的需求,很可能存在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的径向尺寸小于等于转子外壳34的外径的情况。这样为了同样提升电机安装的便利性,可以在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的端面边缘设置多个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的外侧边缘只要在径向方向超出转子外壳34即可。这种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也可以采用多个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安装凸起,或者是在安装凸起上在设置定位孔的结构,工装采用相配合的结构即可。此外,利用连接部322朝向定子绕组33端面还可以设置定子绕组电连接线(未示意)的绕线件,本实施方式中,是复用了安装凸起3222作为绕线件,并在其上设置了绕线通孔3223,定子绕组的电连接线可以从连接部322与转子外壳34之间的间隙内穿出绕线通孔3223,以避免电连接线在转子外壳34转动时产生干涉,当然,绕线件也可以单独进行设置,电连接线的后续走线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走线是类似的,此处不再累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导风凸起341,安装凸起3222、定位孔等与工装配合安装电机的结构,绕线件结构均可以单独适用于前述的所有实施方式,限于本实用新型的篇幅,不一一再结合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已经充分了解并具备实施能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