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蒸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蒸柜一般是在蒸柜的底部或者外部将水直接加热成不超过100℃的蒸汽,然后通过蒸汽管将蒸汽通过蒸柜内,从而对蒸柜内的食物进行蒸煮,蒸煮过程中会有部分蒸汽形成水滴,水滴滴入食物中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另外,现有技术的蒸柜在边角的位置温度相对较低,蒸煮腔内的热量分布不均匀,导致食物的熟度不同,口感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蒸柜,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隔板对蒸煮腔室内的蒸汽进行导流,使蒸汽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蒸柜,倾斜设置的导流隔板与蒸煮腔室内的温差很小,可以防止水滴的产生,提高蒸煮速度及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 。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蒸柜,包括柜体以及设于柜体内的若干蒸煮腔室,所述蒸煮腔室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物放置区、上下连通的食物支架、侧壁设有进汽口的蒸汽腔室和倾斜设置的导流隔板,所述进汽口与导流隔板的低位端位于柜体的同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隔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2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蒸煮腔室呈上下排布设有多个。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层蒸煮腔室的导流隔板的倾斜方向相同,每层蒸汽腔室的进汽口处于蒸煮腔室的同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隔板的左端为高位端,所述导流隔板的右端为低位端,所述进汽口设于蒸煮腔室的右侧面,由进汽口进入的蒸汽沿导流隔板顺时针环流扩散;或者,所述导流隔板的右端为高位端,所述导流隔板的左端为低位端,所述进汽口设于蒸煮腔室的左侧面,由进汽口进入的蒸汽沿导流隔板逆时针环流扩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导流隔板的低位端设有排水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蒸汽输送管,所述蒸汽输送管设有与蒸煮腔室一一对应的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输送管与最底层的蒸煮腔室对应的蒸汽出口为常开出口,其余蒸汽出口处设有与其一一对应的蒸汽阀,所述柜体的正面设有控制蒸汽阀的开关旋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安装于柜体的顶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泄压阀的开启压力不超过0.07MPa。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蒸汽腔室侧面的进汽口喷进蒸汽,进入蒸汽腔室的蒸汽喷向导流隔板,然后沿导流隔板向斜上方向流动至导流隔 板的最高端,随后沿着蒸煮腔内壁环流扩散食物支架的下表面往相反方向流动,部分环流至进汽口附近,此时,进汽口处新喷进入的蒸汽会对之前的蒸汽产生一定的驱动力,新喷进的蒸汽以及之前的蒸汽随后进入下一轮的环流,本实用新型蒸煮腔室内的蒸汽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隔板进行导流,蒸汽沿斜上方流动,然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环流扩散,导流隔板的导流作用可以将蒸汽引导至蒸煮腔室的各个角落,使蒸汽分布均匀,保证食物能够得到同步均匀的受热,提高蒸煮效率,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蒸腔隔板为倾斜的导流隔板,还可以加快蒸汽流动的速度。另外,由于导流隔板在蒸煮过程中吸收蒸汽的热量,导流隔板一直处于较高的温度,此时,导流隔板与下层蒸煮腔室的温度差较小,导流隔板的下表面不会产生冷凝水,不会影响导流隔板下面食物的蒸煮,即使蒸煮腔室内会形成少量冷凝水,也会沿着导流隔板流动至柜体的内侧壁,最后通过内侧壁向下流至废水收集处进行收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蒸柜蒸出来的食物口感细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蒸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柜体内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蒸柜,包括柜体1以及设于柜体1内的若干蒸煮腔室10,所述蒸煮腔室10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食物放置区12、上下连通的食物支架3、侧壁设有进汽口4的蒸汽腔室11和倾斜设置的导流隔板2,所述进汽口4与导流隔板2的低位端21位于柜体1的同侧。由进汽口4进入的蒸汽沿着导流隔板2向斜上方流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蒸汽腔室11侧面的进汽口4喷进蒸汽,由于进汽口4与导流隔板2的上表面相对,所以进入蒸汽腔室11的蒸汽喷向导流隔板2的上表面,然后沿导流隔板2向斜上方向流动至导流隔板2的最高端,随后沿着蒸煮腔室内壁环流扩散,部分蒸汽流动至进汽口4附近,此时,进汽口4处新喷进的蒸汽会对之前的蒸汽产生一定的驱动力,新喷进的蒸汽以及之前的蒸汽随后进入下一轮的环流,附图2中的箭头为蒸煮腔室10内的蒸汽的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蒸煮腔室10内的蒸汽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隔板2进行导流,蒸汽沿斜上方流动,然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环流扩散,导流隔板2的导流作用可以将蒸汽引导至蒸煮腔室10的各个角落,使蒸汽分布均匀,保证食物能够得到同步均匀的受热,提高蒸煮效率,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另外,由于导流隔板2在蒸煮过程中吸收蒸汽的热量,导流隔板2一直处于较高的温度,此时,导流隔板2与下层蒸煮腔室10的温度差较小,导流隔板2的下表面不会产生冷凝水珠,此设计不会影响导流隔板2下层食物的蒸煮,即使蒸煮腔室10内会形成少量冷凝水,也会沿着导流隔板2流动至柜体1的内侧壁,最后通过内侧壁向下流至废水收集处进行收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蒸柜蒸出来的食物口感细嫩。
所述导流隔板2有以下两种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流隔板2的左端为高位端22,所述导流隔板2的右端为低位端21,所述进汽口4设于蒸煮腔室10的右侧面,由进汽口4进入的蒸汽沿导流隔板2顺时针环流扩散,附图2显示的为此实施方式,附图2中的箭头为此实施方式的蒸汽流动的方向;
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导流隔板2的右端为高位端,所述导流隔板2的左端为低位端,所述进汽口4设于蒸煮腔室10的左侧面,由进汽口4进入的蒸汽沿导流隔板2逆时针环流扩散。
优选的,所述导流隔板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20°,当导流隔板2处于此夹角范围内时,对蒸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流作用,又可以节省空间,蒸汽可以比较均匀的扩散开,可以让食物得到较好的蒸煮,另外,当导流隔板2处于此夹角范围时,可以较好的引导水滴流至柜体1的内侧壁,防止水滴滴入食物内影响食物的口感。
所述蒸煮腔室10呈上下排布设有多个,每层蒸煮腔室10的导流隔板2的倾斜方向相同,每层蒸汽腔室11的进汽口4处于蒸煮腔室10的同侧。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蒸汽输送管8,所述蒸汽输送管8设有与蒸煮腔室10一一对应的蒸汽出口81,所述蒸汽输送管8与最底层的蒸煮腔室10对应的蒸汽出口81为常开出口,其余蒸汽出口81处设有与其一一对应的蒸汽阀5,所述柜体1的正面设有控制蒸汽阀的开关旋钮6。最底层的蒸汽出口81为常开出口,只要蒸柜处于工作状态,最底层的蒸煮腔室一定处于工作状态,通过蒸汽阀5一一对应的控制相应的上层的蒸煮腔室,当蒸煮较少的食物时,打开需要个数的蒸煮腔室即可,以免打开过多蒸煮腔室浪费资源,附图1显示的蒸柜设有上、中、下三层蒸煮腔室,其中最下层的蒸煮腔室为常开供汽,上面两层蒸煮腔室通过相应的开关按键控制蒸汽阀的开关。
为了对蒸煮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本实用新型的蒸柜在导流隔板2的低位端设有排水孔23,排水孔23将每层的蒸煮腔室10连通,便于下述泄压阀7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蒸柜在蒸煮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沿着导流隔板2向导流隔板2的低位端21流动,通过排水孔23流至柜体1内壁,冷凝水最后沿着柜体1的内壁向下流至集水槽13内进行收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泄压阀7,所述泄压阀7安装于柜体1的顶部。所述泄压阀7的开启压力不超过0.07MPa。本实用新型通过泄压阀7保证蒸煮腔室10内的压力处于设定值,当超过设定值
时,泄压阀7开启,将多余的蒸汽排出,可以保证食物口感细嫩,并且可以防止柜体1内发生超压爆炸的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