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1879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尘打扫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粘尘器。



背景技术:

在现在家庭生活中,为提高打扫卫生的效率,需要各种打扫器械;粘尘器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其中打扫器械,用户可以利用其粘尘辊自身具备的黏性进行粘尘处理,使得粘尘辊清扫过的地方,灰尘、毛发等统统附着于粘尘辊上,清洁效果显著且方便。但是,现有的粘尘器多数为粘贴面不可替换的产品,这样使得当粘性下降后就需要重新更换,粘尘效率较低,增加了使用成本。

基于上述粘尘器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粘尘器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粘尘器,旨在解决现有粘尘器粘尘效率不高,无法替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尘器,包括手持柄、支撑架以及粘尘辊;支撑架的一侧与手持柄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另一侧活动固定粘尘辊;其中,粘尘辊表面设有合成胶材料。

进一步地,合成胶材料最外层为可移橡胶层。

进一步地,合成胶材料靠近粘尘辊滚筒一层为热熔胶层。

进一步地,可移橡胶层与热熔胶层之间还设有pp膜层。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相互对称的第一支撑边以及第二支撑边,粘尘辊通过滚轴活动设置于第一支撑边以及第二支撑边之间;其中滚轴一端套设有旋紧部件。

进一步地,支撑架还包括接板,接板背向于粘尘辊设置于支撑架上;并且,手持柄通过接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手持柄还包括挂孔,挂孔设置于手持柄相对于支撑架的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提高粘尘器打扫清尘的效果,同时使用本方案中的合成胶材料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粘尘性较好,即环保又方便清洗;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粘尘器的立体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粘尘器的俯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粘尘器的合成胶材料剖视图。

图中:1、手持柄;2、支撑架;3、粘尘辊;4、挂孔;5、第一支撑边;6、第二支撑边;7、滚轴;8、接板;9、可移橡胶层;10、pp膜层;11、热熔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尘器,包括手持柄1、支撑架2以及粘尘辊3;支撑架2的一侧与手持柄1固定连接;支撑架2的另一侧通过支撑件活动固定粘尘辊3,其中,粘尘辊3包括有滚筒,滚筒表面设有合成胶材料;通过滚筒表面设有的合成胶材料,可以有效进行打扫粘结灰尘;并且该合成胶材料具有环保、节能、低碳等好处,此种合成胶可以重复使用,不会有任何残留,在使用过程中粘着面有粘尘影响粘性不佳时,还可以用清水轻洗干净后凉干可恢复原有粘性在使用,并且可以重复多次。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合成胶材料包括三层;最外层为可移橡胶9,这种材料粘结性较好,并且可以清洗后重复使用;进一步地,合成胶材料靠近粘尘辊3滚筒一层为热熔胶层11,这样使用一段时间后,当pp膜层10失效的情况下,可以方便根据客户所需定制印刷图案和标识。随着使用这块合成胶的可移橡胶层粘性下降到时就可以把原先的撕掉进行更换;进一步地,可移橡胶层9与热熔胶层11之间还设有PP膜层10,这样可以有效进行粘尘缓冲,提高寿命。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所示,支撑架2包括相互对称的第一支撑边5以及第二支撑边6,粘尘辊3通过滚轴7活动设置于第一支撑边5以及第二支撑边6之间;其中,滚轴7一端套设有旋紧部件,旋紧部件可以是螺母;滚轴7一端设有螺纹,其穿过第一支撑板5即可与螺母配合从而实现限制,防止粘尘辊3其从第一支撑边5中脱落;进一步地,旋紧部件还可以是插销,滚轴7一端设有插孔,其穿过第一支撑板5即可与插销配合从而实限位。当需要拆卸清洗或更换材料时,可通过旋紧部件即可实现跟换或清洗。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所示,支撑架2还包括接板8;其中,接板8背向于粘尘辊3设置于支撑架2上;并且,手持柄1通过接板8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即在支撑架2与手持柄1连接之间还设有接板8,通过接板8的设置可以提高手持柄1与支撑架2的稳固,是其工作更加稳定。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所示,手持柄1还包括挂孔4,挂孔4设置于手持柄1相对于支撑架2的另一端;这样主要是考虑到粘尘器方便挂放的问题,当粘尘器不用的时候即可以容易挂起来;这样设置比较人性化。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提高粘尘器打扫清尘的效果,同时使用本方案中的合成胶材料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粘尘性较好,即环保又方便清洗;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