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感测装置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37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温度感测装置和烹饪器具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电加热器具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温度感测装置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使用烹饪器具时,内锅温度过高可能会产生危险,因此需对内锅进行精准的测温。对具有双层锅壁的内锅而言,对于其控温一般采用在其下半部使用温度控制器件的方式来实现食物的烹饪,由于受热位置的影响,这种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内锅的表面温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温度感测装置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感测装置,用于具有内锅的烹饪器具,所述内锅具有双层锅壁区,所述双层锅壁区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传热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用于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外层锅壁的外表面以感测所述内锅的所述外层锅壁的温度。

根据本方案,可以有效地测得内锅的温度,使得烹饪器具对内锅的加热更加可控。

优选地,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覆盖所述感温元件。根据本方案,可以保护感温元件,延长感温元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感温元件由热电偶、NTC、PTC或双金属片制成。根据本方案,可以使得感温元件的测温更加灵敏。

优选地,所述温度感测装置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端和第二信号传输端,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与所述感温元件固定地电连接以获得来自所述感温元件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传递的信号。

根据本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信号的传输,并且避免了复杂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的连接方式为可断开的电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为可断开的耦合器、触点结构或插座/插片结构。根据以上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信号的传输,并且避免了复杂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不接触,且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无线地接收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发出的信号。

根据本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信号的传输,并且避免了复杂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通过导线连接。根据本方案,可以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

优选地,所述温度感测装置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用于与所述内锅固定地连接,所述固定盒覆盖所述感温元件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

根据本方案,可以保护感温元件和第一信号传输端,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固定盒为把手,所述把手用于移动所述内锅。根据本方案,可以方便移动内锅。

优选地,所述温度感测装置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感温元件和/或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的密封装置。根据本方案,可以保护感温元件和第一信号传输端,延长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根据前面任意一种方案所述的温度感测装置,所述煲体包括内锅和加热装置,所述内锅可取出地设置于所述煲体内,所述内锅具有双层锅壁区,所述双层锅壁区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传热的介质。

根据本方案,可以有效地测得内锅的温度,使得烹饪器具对内锅的加热工作更加可控。

优选地,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可盖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根据本方案,可以更好地烹饪食物。

优选地,所述内锅具有非受热部和面对所述加热装置的受热部,所述加热装置能够对所述受热部进行直接加热,所述外层锅壁区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非受热部。

根据本方案,感温元件感测内锅的非受热部的温度,可以更好地对内锅温度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温度感测装置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端和第二信号传输端,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与所述感温元件固定地电连接以获得来自所述感温元件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传递的信号,并且,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设置在所述煲体内或所述盖体内。根据本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信号的传输,并且避免了复杂结构。

优选地,所述非受热部的所述外层锅壁具有凹陷部或突出部,所述感温元件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凹陷部或所述突出部处。根据本方案,可以更加准确地测温。

优选地,所述感温元件设置在所述非受热部的所述外层锅壁的外表面。根据本方案,测得的温度为非受热部的外层锅壁的温度,因此测温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外层锅壁设置有传热部,所述传热部用于紧贴所述感温元件,所述传热部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外层锅壁的除去所述传热部以外的部分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第二材料的导热系数。根据本方案,传热部可以更好地传递热量,使得感温元件的感温效果更好、感温更加准确。

优选地,所述温度感测装置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上部的所述外层锅壁的外表面。根据本方案,可以使得测温更准确。

优选地,所述外层锅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传热件,所述感温元件位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外侧并紧贴所述传热件。根据本方案,可以使得测温更准确。

优选地,所述传热件的传热系数高于所述外层锅壁的传热系数。根据本方案,可以使得测温更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温度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温度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温度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温度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9为图8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示意图;以及

图12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110和盖体120。如图1所示,煲体1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容纳腔,内锅111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容纳腔或者从内锅容纳腔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11的清洗。内锅111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如图2所示,煲体110中可以包括用于加热内锅111的加热装置112。盖体120基本上也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与煲体1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120可以设置在煲体110上侧,用于在盖合状态下盖合煲体110。盖体120相对于煲体110可以分别处于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优选地,盖体120能够以枢转的方式在打开位置和盖合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2和图3所示,内锅111具有双层锅壁区,双层锅壁区包括外层锅壁1111和内层锅壁1112,外层锅壁1111与内层锅壁1112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1113,封闭空腔1113中容纳有可以通过相变传热的介质。内层锅壁1112用于直接接触食物。根据加热装置112与内锅的相对位置,内锅可以分为受热部和非受热部,受热部为内锅111的面对烹饪器具100的加热装置112的部分,非受热部为内锅的其余部分,双层锅壁区至少部分地位于非受热部。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装置112为发热盘,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选用IH或其他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受热部进行直接加热,热量可以通过封闭空腔1113中的介质均匀地传递给内层锅壁1112。

如图2和图3所示,煲体110内还设置有感温元件130,感温元件130固定地设置在内锅111的外表面上,具体地,是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地设置在非受热部的外层锅壁1111的外表面上,用于感测该处的温度。当然,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感温元件固定在内锅的外侧。本实施方式中,感温元件130设置有外壳,可以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该外壳,比如,铜、铝等材料,以提高感温元件130的灵敏度及温度感测的准确性。在受热条件下,因为内锅111具有封闭空腔1113,且封闭空腔1113里存在均匀介质,感温元件130紧贴内锅111非受热部的外层锅壁1111的外表面,可以保证对温度采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外层锅壁上设置凸出部或凹陷部,并将感温元件设置在此处,以更好地感测温度。

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内还设置有印刷电路板132、第一线圈133(作为第一信号传输端的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线圈134(作为第二信号传输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印刷电路板132上设置有信号处理装置。印刷电路板132上的信号处理装置通过导线135与感温元件130连接,以接收感温元件130测得的信号,并处理信号。第一线圈133通过导线135与印刷电路板132连接并获得印刷电路板132上的信号处理装置的信号,并通过无线的方式将信号传递给第二线圈134,第二线圈134再通过导线135将信号传递给烹饪器具100的控制部(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第一线圈133和第二线圈134中的至少一个可由导线缠绕而成,或者,第一线圈133和第二线圈13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印刷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绕组。

通过这种方式,感温元件130测得的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最终传递给控制部,较好地实现信号的采集和识别,也避免了复杂的连接关系,使得信号的传递更加简单有效。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33与第二线圈134形状大小相似,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面对。现定义第一线圈133和第二线圈134中的一个在第一线圈133和第二线圈134中的另一个上的投影面积中,能够有效进行无线信号传输的那部分面积为有效投影面积,优选地,第一线圈133在第二线圈134上的有效投影面积或第二线圈134在第一线圈133上的有效投影面积小于800mm2,更优选为200-400mm2。第一线圈133与第二线圈134之间的距离D2最好小于30mm,优选为4-15mm。这样既可以保证无线信号的强度,又不占据太大空间。另外,考虑到印刷电路板132上的电子元件的耐温要求(一般不超过75℃),因此在印刷电路板132与内锅111之间无隔热装置时,可以设置印刷电路板132与内锅111之间的距离D1为10-100mm,优选为15-40mm,当在印刷电路板132与内锅111之间设置隔热装置时,印刷电路板132与内锅111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5-80mm,优选为10-30mm。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固定盒150,固定盒150覆盖感温元件130、印刷电路板132和第一线圈133,固定盒150固定地与内锅111连接,不仅可以对感温元件130、印刷电路板132和第一线圈133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同样可以作为用来移动内锅111的把手。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线圈134与第一线圈133之间的电磁感应对印刷电路板132进行供电,而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固定盒150内安装电池来对印刷电路板132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第二线圈134与第一线圈133之间的电磁感应对印刷电路板132供电时,从供电角度看,固定在煲体110内的作为第二信号传输端的第二线圈134为电功率发射装置,而与内锅111相连接(第一线圈133与感温元件130电连接,而感温元件130与内锅111固定连接)的作为第一信号传输端的第一线圈133则为电功率接收装置,印刷电路板132又通过导线135与电功率接收装置连接,这样,便实现了通过第二线圈134与第一线圈133之间的电磁感应对印刷电路板132供电,并且,印刷电路板132可以将电功率供应至感温元件130,从而使得感温元件130和印刷电路板132能够正常工作。可以看出,当采用电磁感应来对印刷电路板132供电时,测得的内锅的温度的信号的传递方向与对印刷电路板132的供电方向正好相反。

通过将感温元件130直接固定在内锅111的非受热部的外层锅壁1111的外表面,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对温度的采集,且保证了采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另外,第一线圈133和第二线圈134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避免了复杂结构,保证了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同时,设置了固定盒150等装置,使得温度感测装置能够更好地实现测温的作用。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第二实施方式时省去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外层锅壁2111设置有传热部2111b,感温元件230紧贴传热部2111b,制成传热部2111b的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制成外层锅壁2111的材料的导热系数,例如,外层锅壁通常由不锈钢制成,而传热部可选取铜、铝等材料制成,这使得传热部相对于外层锅壁更容易传热,因此感温元件230的测温更加精准。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第一端子240(作为第一信号传输端的一种实施方式),它们对应地和两个第二端子250(作为第二信号传输端的一种实施方式)可分离地电连接,这保证了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又避免了复杂结构,其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第六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第三实施方式时省去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层锅壁3111上设置通孔,在通孔上安装传热件390,传热件390内部中空,容纳有传热介质。同时,本实施方式还设置有覆盖感温元件3301的外壳3302,外壳3302以及传热件390都由导热系数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铝等金属,感温元件3301由热电偶、NTC、PTC或双金属片制成。这使得测温准确,同时保护了感温元件3301,可延长感温元件3301的使用寿命。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第四实施方式时省去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层锅壁4111上设置通孔,在通孔上安装传热件490,与第三实施方式中传热件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传热件490为实心的金属块,如铝、铜等金属,当然,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由其他的传热材料制成。同时,还设置有覆盖感温元件4301的外壳4302,外壳4302以及传热件490都由导热系数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铝、铜等金属,这使得测温准确,同时保护了感温元件4301,可延长感温元件4301的使用寿命。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第五实施方式时省去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层锅壁5111上设置通孔,在通孔上安装传热件590,与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传热件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传热件590一侧与封闭空腔5113连通,传热介质可以进入传热件590中。同时,还设置有覆盖感温元件5301的外壳5302,外壳5302以及传热件590都由导热系数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铝等金属,这使得测温准确,同时保护了感温元件5301,可延长感温元件5301的使用寿命。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和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第六实施方式时省去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感温元件630固定地设置在外层锅壁6111的外表面。煲体内设置有两个第一触点640(作为第一信号传输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触点640通过导线与感温元件630相连,第一触点640用于接收感温元件630所传递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第二触点650(作为第二信号传输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触点650和第一触点640对应,第二触点650固定地安装在煲体内,与第一触点640可分离地电连接,用于接收由第一触点640传递的信号,并将信号进一步地传递给烹饪器具的控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触点650为固定结构,但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触点可以为浮动结构。

煲体内还设置有固定盒660,固定盒660覆盖感温元件630和第一触点640,以保护感温元件630和第一触点640。固定盒660与感温元件630都是固定地安装在内锅的外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盒660还可以作为把手,用于将内锅从煲体中取出或放入煲体。

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传输端和第二信号传输端还可以为可断开的耦合器或插座/插片结构。

第七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第七实施方式时省去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包括第一线圈733(作为第一信号传输端的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线圈734(作为第二信号传输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二线圈734设置在盖体720内,并与第一线圈733间隔开。感温元件730紧贴外层锅壁,测得内锅的温度。当盖体盖合时,第一线圈733与第二线圈734之间的距离可以保证无线信号的顺利传输,实现对内锅温度的测量与传递。并且,由于当盖体720盖合煲体时,第二线圈734与第一线圈733之间的距离才能使得第二线圈734顺利接收无线信号,而当盖体打开时,由于第一线圈733和第二线圈734之间的距离太大,因此会使无线信号强度降低,第二线圈734无法顺利接收无线信号。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感测装置还可以用于检测盖体720是否盖合。

第八实施方式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第八实施方式时省去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内锅包括台阶形的夹层结构,即内锅的侧壁下部和底壁的外层锅壁8111与内层锅壁8112之间的间隙较大,而内锅的侧壁上部的外层锅壁8111与内层锅壁8112之间的间隙较小。感温元件830在侧壁上部处设置在外层锅壁8111的外表面上,灵敏准确地感测该处的温度。同时由于测温处为间隙较小的双层锅壁结构,内锅的外层锅壁8111和内层锅壁8112之间的封闭空腔体积较小,因此用感温元件830感测此处的内锅温度,可以使得控制部更有效地控制对受热部的加热工作,可以及时地消除由于封闭空腔压力过大产生的危险。

第九实施方式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方式。为了简化的目的,在描述第九实施方式时省去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内锅的底部的受热部为单层锅壁区9114,侧壁为双层。侧壁内的介质在封闭空腔内可以均匀传递热量,感温元件930紧贴外层锅壁9111,感测外层锅壁9111的温度。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实现对内锅的精准测温,使得烹饪器具对内锅的加热更加可控。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