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茶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868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茶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废茶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将泡过的茶水通常是直接倒掉,例如泡的绿茶,将喝剩下的茶叶残渣和水直接倒入面盆,通过面盆的下水排出,茶叶残渣容易堵塞下水。喝剩下的茶水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例如茶叶残渣晒干后可以当作枕头的填充物,剩下的水还可以用来给植物浇水,特别对于茶馆,用茶量较大,具有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废茶水回收装置,通过对废弃茶水进行回收,提高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废茶水回收装置包括桶体,桶体具有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外设置有若干组收集盒,收集盒包括呈方形的液体回收盒和呈方形的固体回收盒,液体回收盒的底部具有出液孔,液体回收盒的底部固定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端与所述液体回收盒的底部固定并与出液孔连通,连接管的底端与桶体的外壁固定并与桶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固体回收盒的侧面与液体回收盒的侧面相靠并固定,所述收集盒的顶部设置有可翻转封盖住液体回收盒或固体回收盒顶部的翻盖网;所述桶体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导液管,导液管的顶端与桶体的顶部固定,导液管的底端与桶体的底部靠近,导液管内可转动设置有螺旋叶轮,螺旋叶轮包括螺旋叶片和螺旋杆,螺旋杆的底端转动设置在桶体的底部,螺旋杆的顶端穿出桶体的顶部,螺旋叶片的外延与导液管的内壁贴合,螺旋杆的顶端与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导液管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导液孔,导液管的外壁固定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导液孔连通,另一端伸出桶体外;

所述桶体内壁固定有若干集水箱,集水箱的顶部为开口端,所述连接管与桶体内腔相连通的底端口连接有弯管,弯管的底端伸入所述集水箱顶部的开口端中,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第一集热片,所述固体回收盒的内底面和侧壁设置有散热网,所述第一集热片和散热网之间连接有第一热导管,所述集水箱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集水箱的底部固定有与该通孔连接的第一电磁阀,所述集水箱内还设置有第一电子温度计,所述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一电子温度计均通过线路与一第一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翻盖网包括框架和网格,框架的侧边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固体回收盒和液体回收盒相靠的侧边顶部开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之间穿设有铰接环。

上述桶体内腔的底部中心固定有转动座,转动座的顶部竖直开设有转动孔,所述旋转叶轮的螺旋杆的底端伸入所述的转动孔内。

上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转轮,转轮的底部中心与所述螺旋杆的顶部固定,转轮的顶部侧边固定有手柄。

上述螺旋杆的底部横向固定有搅拌杆,搅拌杆的底部竖直固定有若干搅拌棒。

上述连接管由塑料制成。

上述导液管底端与桶体内底面的距离为3-6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把废弃茶水的茶叶和水进行分开回收,提高了废弃茶水的利用价值。

2.本发明设置有若干组收集盒,可对不同的茶叶进行分类回收。

3.本发明,通过螺旋叶轮和导液管,可将桶体内废弃茶水中的茶叶残渣进行排出桶体外,具有清理方便的优点。

4.本发明,螺旋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搅拌杆旋转,搅拌杆带着搅拌棒旋转,对桶体内底部的茶叶残渣起到搅拌的作用,使其更好地进入到导液管内,具有使桶体内茶叶残渣清理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收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翻盖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螺旋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2、液体回收盒;3、固体回收盒;4、连接管;5、翻盖网;5a、框架;5b、网格;6、导液管;7、螺旋叶轮;7a、螺旋叶片;7b、螺旋杆;8、排液管;9、第一铰接孔;10、第二铰接孔;11、铰接环;12、转动座;13、转轮;14、手柄;15、搅拌杆;16、搅拌棒;17、集水箱;18、第一集热片;19、散热网;20、第一热导管;21、第一电磁阀;22、第一电子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废茶水回收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具有内腔,其特征在于,桶体1外设置有若干组收集盒,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组收集盒,沿桶体1的四周均匀分布,收集盒包括呈方形的液体回收盒2和呈方形的固体回收盒3,液体回收盒2的底部具有出液孔,液体回收盒2的底部固定有连接管4,连接管4的顶端与液体回收盒2的底部固定并与出液孔连通,连接管4的底端与桶体1的外壁固定并与桶体1的内腔连通,固体回收盒3的侧面与液体回收盒2的侧面相靠并固定,收集盒的顶部设置有可翻转封盖住液体回收盒2或固体回收盒3顶部的翻盖网5;桶体1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导液管6,导液管6的顶端与桶体1的顶部固定,导液管6的底端与桶体1的底部靠近,导液管6内可转动设置有螺旋叶轮7,螺旋叶轮7包括螺旋叶片7a和螺旋杆7b,螺旋杆7b的底端转动设置在桶体1的底部,螺旋杆7b的顶端穿出桶体1的顶部,螺旋叶片7a的外延与导液管6的内壁贴合,螺旋杆7b的顶端与一驱动机构连接,导液管6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导液孔,导液管6的外壁固定有排液管8,排液管8的一端与所述的导液孔连通,另一端伸出桶体1外;

桶体内壁固定有若干集水箱17,集水箱17跟收集盒匹配,数量也为三组,集水箱17的顶部为开口端,连接管4与桶体1内腔相连通的底端口连接有弯管,弯管的底端伸入集水箱17顶部的开口端中,集水箱17内设置有第一集热片18,该第一集热片18由铜片制成,固体回收盒3的内底面和侧壁设置有散热网19,该散热网19为铜丝网,铺设在固体回收盒3的底面和侧壁,第一集热片18和散热网19之间连接有第一热导管20,热导管为现有技术产品,具有高效传导热量的作用,第一热导管20的一端与第一集热片18连接,另一端穿过弯管和连接管4,然后沿液体回收盒2的内底面,再穿过固体回收盒3和液体回收盒2的侧壁与散热网19连接。集水箱17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集水箱17的底部固定有与该通孔连接的第一电磁阀21,集水箱17内还设置有第一电子温度计22,第一电磁阀21和第一电子温度22计均通过线路与一第一控制器连接,该第一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将该控制器固定在桶体1的外壁。

将翻盖网5翻转盖住液体回收盒2的顶部,将喝剩下的茶水倒在翻盖网5上,翻盖网5起到过滤的作用,茶叶残渣停留在翻盖网5上,水分通过翻盖网5的网孔流入到液体回收盒2内,再通过液体回收盒2内的出液孔经连接管4流入集水箱17内。留在翻盖网5上的茶叶残渣进行自然的晾干,下次需要再倒入茶水时,将翻盖网5翻转盖住固体回收盒3的顶部,使留在翻盖网5上的茶叶残渣落入固体收集盒3内,再将翻盖网5翻转盖住液体回收盒2的顶部,再将废弃的茶水倒在翻盖网5上。由于集水箱17收集的废弃的茶水往往具有一定的温度,集水箱17内的第一集热片18吸收废茶水中的热量,通过第一热导管20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网19,散热网19散发热量,对固体回收盒3内的茶叶进行烘干,起到干燥作用,从而对废茶水中的茶叶进行回收。集水箱1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子温度计22,当集水箱17内的水温低于一定温度时,将信号反馈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21打开,将集水箱17内的水放入桶体1内。本装置设置有若干组收集盒,可对多种不同的茶叶残渣进行分类回收。通过驱动机构使螺旋杆7b转动,螺旋杆7b带动螺旋叶片7a转动,使桶体1内底部的茶水从导液管6的底端进入,顺着螺旋叶片7a而上,再由导液孔经排液管8排出到桶体1外,进行使用。由于废弃的茶水内往往具有比较小的茶叶残渣,这些小的茶叶残渣不能完全经过翻盖网5过滤而进入到桶体内,通过螺旋叶片5a的转动,可使桶体1内的茶叶残渣顺着水流通过导液管6和排液管8排出到桶体1外,可再进行利用,例如可用来对花草进行浇灌,废茶水中具有一定的有机物,促进植物的生长。

如图4所示,翻盖网5包括框架5a和网格5b,本实施例中,该网格5b有塑料网制成,框架5a有塑料制成,塑料网的网边与框架5a的框边固定,框架5a的侧边开设有第一铰接孔9,固体回收盒3和液体回收盒2相靠的侧边顶部开设有第二铰接孔10,第一铰接孔9和第二铰接孔10之间穿设有铰接环11。

桶体1内腔的底部中心固定有转动座12,转动座12的顶部竖直开设有转动孔,旋转叶轮的螺旋杆7b的底端伸入转动孔内。

驱动机构包括转轮13,转轮13的底部中心与螺旋杆7b的顶部固定,转轮13的顶部侧边固定有手柄14。通过转动手柄,使螺旋杆转动。

螺旋杆7b的底部横向固定有搅拌杆15,搅拌杆15的底部竖直固定有若干搅拌棒16,本实施例中,搅拌杆15的数量为两根,每根搅拌杆15上搅拌棒16的数量为十一根。搅拌杆15横向设置,搅拌杆15的一端与螺旋杆7b伸出导液管6底端部分的杆壁固定,搅拌棒16的顶端与搅拌杆15的底端固定,搅拌棒16的底端与桶体1内底面相靠近。在螺旋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搅拌杆旋转,搅拌杆带着搅拌棒旋转,对桶体内底部的茶叶残渣起到搅拌的作用,使其更好地进入到导液管内

连接管4由塑料制成,同时可以起到支撑液体回收盒的作用。

导液管6底端与桶体1内底面的距离为3-6cm,本实施例中为距离选用为4cm,使导液管6底端和桶体1内底面之间有足够的距离设置搅拌杆15和转动座12,同时,尽量降低导液管6底端离桶体1内底面的高度,因为桶内的茶叶残渣容易沉积在桶体1内的底部,目的是使茶叶残渣能较容易地进入到导液管6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桶体;2、液体回收盒;3、固体回收盒;4、连接管;5、翻盖网;5a、框架;5b、网格;6、导液管;7、螺旋叶轮;7a、螺旋叶片;7b、螺旋杆;8、排液管;9、第一铰接孔;10、第二铰接孔;11、铰接环;12、转动座;13、转轮;14、手柄;15、搅拌杆;16、搅拌棒;17、集水箱;18、第一集热片;19、散热网;20、第一热导管;21、第一电磁阀;22、第一电子温度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