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442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酒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会饮用啤酒等酒水,但酒水温度跟室温差不多,饮用口感不好,所以人们常会对酒水进行降温。常用的方式是在酒中放置冰块降温,但在冰块吸入热量使饮料降温的同时,也会渐渐融化成液体而与酒混合,使酒稀释,浓度淡化而有损酒原有的风味。有的人会将一根经过冷冻过的不锈钢棒插入酒瓶中,进行降温冷却,还有的人会将酒倒入杯中并在杯中放置若干个冷冻过的陶瓷冰粒或者不锈钢冰粒,这两种方法都能起到明显降温效果,但常常会让酒的温度降得很低,大量饮用冰凉的酒水对身体有伤害。对于那些只想稍微降温的人来说,需要及时取出冷却棒或者冷却冰粒,给饮酒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该装置能在倒酒的同时冷却酒水,由于冷却时间相对较短,酒水的温度不会降得很多,所以既能起到降温效果、提高酒水的口感,又能避免过分降温带来的健康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包括进酒部和出酒部,进酒部和出酒部内设有供酒水通过的、连通的通道,通道内设有第一冷冻块和第二冷冻块,第一冷冻块上设有若干个供酒水通过通孔,第二冷冻块具有中空结构,第二冷冻块的内壁设有若干个鳍片,出酒部上设有通气孔,进酒部的一端的外侧面为锥面,锥面上套设有硅胶套,硅胶套的锥面上环周向设有若干个凸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该倒酒装置插入酒瓶中,倾倒酒水时,酒水通过第一冷冻块和第二冷冻块降温冷却,冷却时间相对较短,不会使酒水的温度降得很低。第一冷冻块既可以起到冷却作用,也可以起到阻流的作用,能够延长酒水与第一冷冻块和第二冷冻块的接触时间,提高冷却效果。第二冷冻块内的鳍片扩大了与酒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效果。通气孔的作用是防止倒酒时,通道内呈负压而导致酒水流动不稳定。第一冷冻块和第二冷冻块还能降低酒水的流速,使倒酒更加平稳。为了解决倒酒装置与酒瓶瓶口接触位置密封不好和容易从瓶口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硅胶套的弹性,使进酒部的端部塞入酒瓶瓶口后能紧密贴合在瓶口,锥面上的凸环进一步起到密封和防滑的效果,防止倒酒时酒水泄露和倒酒装置脱落。

进一步的,第一冷冻块和第二冷冻块设置在进酒部内。

进一步的,进酒部和出酒部之间通过细牙螺纹连接,提高连接部位的密封效果,防止酒水泄露。

进一步的,位于出酒部内的那部分通道呈弯曲状,使酒水流动平稳,防止倒酒时酒水洒出。

进一步的,第一冷冻块和第二冷冻块包括冷冻液及包裹冷冻液的304不锈钢外壳,不锈钢耐腐蚀,且安全卫生。

进一步的,冷冻液为乙醇与纯水的混合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的第一冷冻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的第二冷冻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冷却功能的倒酒装置,包括进酒部1和出酒部2,进酒部1和出酒部2内设有供酒水通过的、连通的通道3,通道3内设有第一冷冻块4和第二冷冻块5。进酒部1的主体为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的一端设有中空的圆台,圆台的外侧锥面上套设有硅胶套11,硅胶套11的锥面上环周向设有若干个凸环111。当将进酒部1插到酒瓶瓶口时,利用硅胶套11的弹性,使进酒部1的端部塞入酒瓶瓶口后能紧密贴合在瓶口,锥面上的凸环111又进一步地加强了密封和防滑的效果,防止倒酒时酒水泄露和倒酒装置脱落。如图2所示,第一冷冻块4上设有若干个供酒水通过通孔41,第一冷冻块4既可以起到冷却作用,也可以起到阻流的作用,能够延长酒水与第一冷冻块4和第二冷冻块5的接触时间,提高冷却效果。如图3所示,第二冷冻块5具有中空结构,第二冷冻块5的内壁设有若干个鳍片51,第二冷冻块5内的鳍片51扩大了与酒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却效果。出酒部2上设有通气孔21,作用是防止倒酒时,通道内呈负压而导致酒水流动不稳定。

进酒部1的端部设有细牙内螺纹,出酒部2设有细牙外螺纹,进酒部1和出酒部2之间通过细牙螺纹连接,提高连接部位的密封效果,防止酒水泄露。进酒部1内设有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与出酒部2将第一冷冻块4和第二冷冻块5夹在进酒部1内。位于出酒部2内那部分的通道3呈弯曲状,使酒水流动平稳,避免倒酒时酒水洒出。

第一冷冻块4和第二冷冻块5包括冷冻液及包裹冷冻液的304不锈钢外壳,冷冻液为乙醇与纯水的混合液。在使用前,将第一冷冻块4和第二冷冻块5放到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