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料理机和随行杯之间的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01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料理机和随行杯之间的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料理机和随行杯之间的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料理机通常由料理杯及机座组成,由于料理杯及机座之间为可分离式活动对接,因此位于机座内的电机转轴与料理杯内的刀具需要通过联轴器连接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料理杯内的刀具高速转动切割。

此外,现有的随行杯与料理杯结构相似,同样具有位于杯内的刀具并且可通过联轴器与随行杯座连接,带动刀具高速转动切割,但其体积尺寸较小、携带方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由于随行杯与机座的对接部位的结构和规格上存在差异,即便随行杯与料理机的机座之间的联轴器规格一致,两者也无法直接对接,而在使用随行杯时需要一同购买及携带与之单独对接的随行杯座,不仅造成行程的不便,而且使用的成本会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随行杯与料理机机座对接的转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料理机和随行杯之间的转接结构,包括料理机的机座和随行杯,所述机座和随行杯上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联轴器,还包括转接座,所述转接座的底部设置有可与机座对接的对接位I,所述转接座的顶部设置有可与随行杯对接的对接位II,当机座和随行杯分别与对接位I和对接位II对接时,所述机座和随行杯上的联轴器连接在一起。

所述机座的顶面设置有若干用于与对接位I对接配合的凸块,所述转接座在对接位I上设置有若干限位筋,两个所述限位筋之间构成与凸块嵌合的空间。

所述转接座和随行杯上分别设置有卡块和卡槽,当所述随行杯与对接位II对接时,所述卡块和卡槽可卡接在一起。

所述机座的顶部设置有可通过按压实现内部线路电导通的活动顶杆,所述转接座的内部设置有底端可与活动顶杆正对的活动压杆,所述随行杯的底部设置有可与活动压杆的顶端正对的抵压部;当机座和随行杯分别与对接位I和对接位II对接时,所述抵压部推动活动压杆向下位移,并使活动压杆的底端同步推动活动顶杆往机座的内部位移实现内部线路的电导通。

所述转接座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抵撑在所述活动压杆下方。

所述随行杯与对接位II对接的部位为圆筒状,所述对接位II为凹腔并且可套在随行杯对接部位的外面。

所述活动压杆的顶端位于对接位II的内底面,所述抵压部为随行杯底面的边缘,所述对接位II的内底面在与活动压杆的顶端正对的位置上开设有与随行杯底面的边缘相配合的圆弧状的通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设置有对接位I和接位II的转接座,分别与机座和随行杯对接,使机座和随行杯上的联轴器连接在一起,通过联轴器带动带动随行杯内的刀具转动切割,实现将对接部位存在差异的随行杯和料理机机座对接在一起,使随行杯能够共用于料理机机座上,减轻行程的负担,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座和随行杯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可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用于料理机和随行杯之间的转接结构,包括料理机的机座1和随行杯2,所述机座1和随行杯2上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联轴器,还包括转接座3,所述转接座3的底部设置有可与机座1对接的对接位I31,所述转接座3的顶部设置有可与随行杯2对接的对接位II32;当机座1和随行杯2分别与对接位I31和对接位II32对接时,所述机座1和随行杯2上的联轴器连接在一起,通过联轴器带动带动随行杯2内的刀具转动切割,实现将对接部位存在差异的随行杯2和料理机机座1对接在一起,使随行杯2能够共用于料理机机座1上,减轻行程的负担,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参照图2,为让所述随行杯2与对接位II32对接后能够保持对接的状态,在转接座3和随行杯2上分别设置有卡块61和卡槽62,当所述随行杯2与对接位II32对接时,所述卡块61和卡槽62可卡接在一起。

而机座1的顶面设置有若干用于与对接位I31对接配合的凸块12,所述转接座3在对接位I31上设置有若干限位筋33,两个所述限位筋33之间构成与凸块12嵌合的空间。该限位筋33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加强转接座3的结构强度,同时与凸块12之间配合,也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1的顶部设置有可通过按压实现内部线路电导通的活动顶杆11,所述转接座1的内部设置有底端可与活动顶杆11正对的活动压杆4,所述随行杯2的底部设置有可与活动压杆4的顶端正对的抵压部;机座1和随行杯2分别与对接位I31和对接位II32对接的同时,所述抵压部21能够推动活动压杆4向下位移,使活动压杆4的底端同步推动活动顶杆11往机座1的内部位移实现内部线路的电导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座3的内部设置有弹簧5,所述弹簧5抵撑在活动压杆4下方,利用弹簧5的弹力使活动压杆4在未使用时能保持退缩在转接座3内部,既不会出现活动压杆4松散晃动导致的异响,又能够防止未放置随行杯2的情况下,仅放置转接座3于机座1上导致的机座内部线路的电导通。

另外,所述随行杯2与对接位II32对接的部位为圆筒状,所述对接位II32为凹腔并且可套在随行杯2对接部位的外面。所述活动压杆4的顶端位于对接位II32的内底面,所述抵压部为随行杯2底面的边缘,所述对接位II32的内底面在与活动压杆4的顶端正对的位置上开设有与随行杯2底面的边缘相配合的圆弧状的通槽34。抵压部为随行杯2底面的边缘,让随行杯2可在不改动结构的情况下使用,同时采用圆弧状的通槽34与随行杯2底面的边缘配合,令随行杯2在对接时不需要刻意对准,即能使随行杯2底面的边缘对准推动活动压杆4的顶端,使用起来更佳的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提到的是某个机构或部件的实施例,由于其中一些机构或部件在结构或功能上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在不矛盾的情况下,这些机构或部件的各个实施方式可互换以构成新的实施方式,这些简单的改动,均只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