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01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料理机。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和健康养生需要,已经开发出集成多种功能的更多类型的料理机。

料理机在工作时通过机座上的刀头带动刀具在搅拌杯内部以超高速旋转,瞬间击碎食物,得到汁液,但超高速运动会导致搅拌杯剧烈震动,或者料理机在工作时,因内部热气等原因,料理杯杯内具有一定的压力,会使得杯盖浮起,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将杯盖顶飞脱落,这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料理机,该料理机结构简单紧凑,杯盖被固定而不会浮起或脱落,用户使用时省心省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料理杯和杯盖,所述料理杯的杯沿外周设置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杯盖的外周壁上设有相应的勾部,所述勾部与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旋转限位结构,所述杯盖旋转扣合于所述料理杯上时,所述勾部与所述凸起旋入配合并通过所述旋转限位结构实现旋转锁定,所述勾部与所述凸起在水平旋转面设置有导入斜面。

优选地,所述勾部包括从所述杯盖的外周壁径向向外伸出的翼缘、从所述翼缘的径向末端向下翻折的折边以及从所述折边的底端径向向内弯折形成的内翻边,所述杯盖的外周壁、所述翼缘的底壁、所述折边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翻边的顶壁之间围绕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杯盖旋转方向的上游端形成为端面开口,所述凸起沿所述端面开口嵌入所述卡槽中。

优选地,所述旋转限位结构形成在相互配合的所述凸起的底壁与所述内翻边的顶壁之间,沿所述杯盖旋转方向,所述内翻边的壁厚逐渐变薄,所述内翻边的顶壁形成为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向下的导引倾斜壁。

优选地,所述旋转限位结构形成在相互配合的所述凸起的外侧壁与所述折边的内侧壁之间,沿所述杯盖旋转方向,所述折边的壁厚逐渐变薄,所述折边的内侧壁形成为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向外的导引倾斜壁。

优选地,所述旋转限位结构形成在相互配合的所述凸起的顶壁与所述翼缘的底壁之间,沿所述杯盖旋转方向,所述翼缘的壁厚逐渐变薄,所述翼缘的底壁形成为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向上的导引倾斜壁。

优选地,所述导引倾斜壁的倾斜角为10°~30°。

优选地,沿所述杯盖旋转方向,所述卡槽形成为通槽。

优选地,所述卡槽沿杯盖旋转方向的下游端形成有作为所述旋转限位结构的封闭端。

优选地,所述卡槽沿杯盖旋转方向的下游端设有作为所述旋转限位结构的挡板。

优选地,沿所述料理杯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相互匹配的所述凸起和所述勾部,所述凸起的根部与所述料理杯之间通过内凹弧面圆滑过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理杯的杯沿外周设置有凸起,凸起沿料理杯径向方向朝外突出所述杯沿设置,杯盖上具有勾部,勾部与所述凸起之间配合形成旋转限位结构,通过勾部与凸起旋入配合并通过旋转限位结构实现旋转锁定,以将杯盖固定于所述料理杯上,摈弃了传统技术中将杯盖直接盖在料理杯上而无任何固定措施的结构,使得在料理机工作时,即使料理杯内因高速搅拌或者内部热气等原因产生了压力,也不会将杯盖浮起或者脱落。勾部与凸起在水平旋转面设置有导入斜面,从而使得勾部与凸部在旋转扣合时易于扣合,省力,更加方便使用,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杯盖拆装也方便,实施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在凸起、勾部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在凸起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料理杯 2 杯盖

3 凸起 4 勾部

21 翼缘 22 折边

23 内翻边 24 卡槽

25 端面开口 26 挡板

31 内凹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参见图1至图5,其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料理机,包括料理杯1和杯盖2,料理杯1的杯沿外周设置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凸起3,杯盖2的外周壁上设有相应的勾部4,勾部4与凸起3之间形成有旋转限位结构,杯盖2旋转扣合于料理杯1上时,勾部4与凸起3旋入配合并通过旋转限位结构实现旋转锁定,勾部4与凸起3在水平旋转面设置有导入斜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理杯1的杯沿外周设置有凸起3,凸起3沿料理杯1径向方向朝外突出杯沿设置,杯盖2上具有勾部4,勾部4与凸起3之间配合形成旋转限位结构,通过勾部4与凸起3旋入配合并通过旋转限位结构实现旋转锁定,以将杯盖2固定于料理杯1上,摈弃了传统技术中将杯盖2直接盖在料理杯1上而无任何固定措施的结构,使得在料理机工作时,即使料理杯1内因高速搅拌或者内部热气等原因产生了压力,也不会将杯盖2浮起或者脱落。勾部4与凸起3在水平旋转面设置有导入斜面,从而使得勾部4与凸部3在旋转扣合时易于扣合,省力,更加方便使用,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杯盖拆装也方便,实施成本低廉。

杯盖2上的勾部结构多种多样,在本实用新型中,杯盖2上设置有从杯盖2的外周壁径向向外伸出的翼缘21,翼缘21上具有向下翻折的折边22,在所述折边22的端部径向朝内弯折形成内翻边23,内翻边23与翼缘21构成卡槽24。优选地,卡槽24形成勾部4。

为了方便卡槽24与凸起3相互卡合固定,优选的,卡槽24沿杯盖2旋转方向的上游端形成为端面开口25,凸起3沿所述端面开口25嵌入所述卡槽24中。具体参见图,5卡槽24在料理杯1圆周方向的一端具有端面开口25,所述凸起3通过所述端面开口25卡入所述卡槽24中。在盒盖后,只需将杯盖2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凸起3从端面开口25卡入卡槽24中即可,方便快捷,操作简便。

其中,旋转限位结构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旋转限位结构形成在相互配合的凸起3的底壁与内翻边23的顶壁之间,沿杯盖旋转方向,所述内翻边23的壁厚逐渐变薄,内翻边23的顶壁形成为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向下的导引倾斜壁。优选地,导引倾斜壁的倾斜角为10°~30°。通过凸起3的底壁与内翻边23的顶壁形成的导引倾斜壁相互配合,进一步增加杯盖2与料理杯1的锁定效果,防止杯盖2浮起或脱落。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旋转限位结构形成在相互配合的凸起3的外侧壁与折边22的内侧壁之间,沿杯盖旋转方向,折边22的壁厚逐渐变薄,折边22的内侧壁形成为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向外的导引倾斜壁。优选地,导引倾斜壁的倾斜角为10°~30°。通过凸起3的外侧壁与折边22的内侧壁相互配合,同样能够进一步增加杯盖2与料理杯1的锁定效果,防止杯盖2浮起或脱落。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其中,旋转限位结构形成在相互配合的凸起3的顶壁与翼缘21的底壁之间,沿杯盖旋转方向,翼缘21的壁厚逐渐变薄,翼缘21的底壁形成为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向上的导引倾斜壁。优选地,导引倾斜壁的倾斜角为10°~30°。通过凸起3的顶壁与翼缘21的底壁相互配合,也能够进一步增加杯盖2与料理杯1的锁定效果,防止杯盖2浮起或脱落。

优选地,沿杯盖2旋转方向,卡槽24形成为通槽。即卡槽24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均形成为端面开口25。

为了更好的实现凸起3卡入所述卡槽24中,避免因杯盖2旋转过度而导致凸起3脱离卡槽24,优选地,所述卡槽24沿杯盖2旋转方向的下游端形成有作为所述旋转限位结构的封闭端。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以非限定的方式,所述卡槽24沿杯盖2旋转方向的下游端设有作为所述旋转限位结构的挡板26。参见图5,所述卡槽24在料理杯1圆周方向的另一端具有挡板26,所述凸起3卡入卡槽24后由挡板26限位,从而利用挡板26限定了杯盖的转动角度。

为了更好的使得凸起3能够顺畅的滑入或者卡入所述卡槽24中,优选所述凸起3的根部与料理杯1之间通过内凹弧面31圆滑过渡,内凹弧面31对凸起3的卡入还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理杯1的杯沿外周设置有凸起3,凸起3沿料理杯1径向方向朝外突出杯沿设置,杯盖2上具有勾部4,勾部4与凸起3之间配合形成旋转限位结构,通过勾部4与凸起3旋入配合并通过旋转限位结构实现旋转锁定,以将杯盖2固定于料理杯1上,摈弃了传统技术中将杯盖2直接盖在料理杯1上而无任何固定措施的结构,使得在料理机工作时,即使料理杯1内因高速搅拌或者内部热气等原因产生了压力,也不会将杯盖2浮起或者脱落。勾部4与凸起3在水平旋转面设置有导入斜面,从而使得勾部4与凸部3在旋转扣合时易于扣合,省力,更加方便使用,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杯盖拆装也方便,实施成本低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