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共挤聚氨酯发泡低K值异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467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PVC共挤聚氨酯发泡低K值异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保温性能的PVC塑钢门窗异型材,尤指一种PVC共挤聚氨酯发泡低K值异型材。



背景技术:

塑钢门窗是国家重点推广的一种产品,他比传统钢窗、木窗和铝合金门窗在隔热保温和密封性能方面均有很大提高。K值是指门窗的隔热系数,K值越低,门窗的隔热能力越强,门窗的保温性能也就越强。

根据K值公式K=K玻*F+F框*(1-F)(其中F为玻璃所占门窗整体的面积)可知,除玻璃之外,门窗框的选择及玻璃与门窗框所占面积比也同样至关重要。而PVC塑钢型材隔热系数均远低于玻璃,目前常见的PVC塑钢门窗均以减少门窗框所占面积为降低门窗K值的重要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PVC塑钢型材K值的降低,因此隔热能力不强,门窗的保温性能提高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C共挤聚氨酯发泡低K值异型材,解决了门窗K值的瓶颈,使PVC塑钢门窗异型材K值更低,从而使门窗的保温性能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PVC共挤聚氨酯发泡低K值异型材,包括分别密封的两个排水型腔1、两个保温型腔5和钢衬型腔3,所述排水型腔1、保温型腔5和钢衬型腔3组成密封形状的五腔体PVC型材本体,所述钢衬型腔3内放置钢衬,所述钢衬型腔3两侧分别为保温型腔5,所述保温型腔5中注入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形成聚氨酯发泡体2,所述聚氨酯发泡体2与保温型腔5粘结成为一体;所述保温型腔5的两侧分别为排水型腔1,排水型腔1的另一侧为型材本体共挤层4。

所述的型材本体共挤层4为六五B六型材本体共挤层。

所述的型材本体共挤层4的厚度为0.2mm。

所述的钢衬型腔3的规格为22mm×22mm方型腔,内置20mm×20mm的热镀锌型方钢衬。

所述的保温型腔5规格为10mm×25mm,壁厚为1.1mm的密封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具有低K值,高保温,美观、节能环保等优点,使门窗的保温性能更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型腔;2、聚氨酯发泡体;3、钢衬型腔;4、型材本体共挤层;5、保温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PVC共挤聚氨酯发泡低K值异型材,包括分别密封的两个排水型腔1、两个保温型腔5和钢衬型腔3,所述排水型腔1、保温型腔5和钢衬型腔3组成密封形状的五腔体PVC型材本体,使PVC型材本体保温性能提高,所述钢衬型腔3内放置钢衬,所述钢衬型腔3两侧分别为保温型腔5,所述保温型腔5中注入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形成聚氨酯发泡体2,所述聚氨酯发泡体2与保温型腔5粘结成为一体;所述保温型腔5的两侧分别为排水型腔1,排水型腔1的另一侧为型材本体共挤层4。

所述的型材本体共挤层4为六五B六型材本体共挤层。

所述的型材本体共挤层4的厚度为0.2mm,且采用ASA和PVC共挤技术制成,在满足了PVC型材本体外观的同时也保证了型材本体的抗老化性能。

所述的钢衬型腔3的规格为22mm×22mm方型腔,内置20mm×20mm的热镀锌型方钢衬,保证了PVC型材本体和成窗的强度。

所述的保温型腔5规格为10mm×25mm,壁厚为1.1mm的密封形状,采用注胶系统将双组份聚氨酯树脂注入到保温型腔5中,在保温型腔型腔5里发泡形成聚氨酯发泡体2。

经过实际测算,本实用新型PVC共挤聚氨酯发泡低K值异型材的K值为1.6-2.0W/㎡· K,K值同比提高了30%,门窗保温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