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驱动组件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1592发布日期:2019-05-07 21:0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电机驱动组件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组件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具有双轴搅打功能的破壁机、豆浆机等料理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中,料理机内的电机旋转驱动平行设置的双轴,而搅拌杯体内的双刀头分别与双轴传动相连,实现双刀头同时进行搅打作业。

在现有结构的料理机中,普遍存在主动转轴转速较高,而从动转轴转速较低的情形,致使食物二次切削效果不彰,这样,食物的粉碎度较低,致使食物的出汁率不高且制得的饮品较有颗粒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组件和料理机,该电机驱动组件能够有效提高食物的粉碎度,进而提升食物的出汁率和饮用口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组件,该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由所述电机旋转驱动且平行布置的第一输出转轴和第二输出转轴,所述第二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之间的转速比不小于1/5且不大于1。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之间的转速比不小于1/3且不大于3/4。

优选地,所述电机为单电机,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为所述单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二输出转轴之间设有双轴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双轴传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转轴相应地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

优选地,所述双轴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上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二输出转轴相应地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通过传动带相连。

优选地,所述电机为单电机,所述第一输出转轴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底端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转轴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底端齿轮,所述单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伸出并设有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端齿轮与所述第二底端齿轮之间并同时啮合所述第一底端齿轮和所述第二底端齿轮。

优选地,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输出转轴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转轴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料理机,该料理机包括第一搅拌刀组件、第二搅拌刀组件以及电机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输出转轴驱动所述第一搅拌刀组件旋转,所述第二输出转轴连接驱动所述第二搅拌刀组件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刀组件的刀片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二搅拌刀组件的刀片外径。

优选地,所述料理机为破壁机、原汁机、榨汁机、豆浆机或搅拌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组件中,电机旋转驱动平行布置的第一输出转轴和第二输出转轴,且将第二输出转轴与第一输出转轴之间的转速比设置为不小于1/5且不大于1,这样,使双输出转轴之间的转速比得到大幅提升,有利于提高食物的粉碎度,从而提升食物的出汁率和饮品口感,进而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料理机的俯视图,其中,料理机的杯盖未显示;

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机 2 第一输出转轴

3 第二输出转轴 4 传动带

8 搅拌杯体

21 第一带轮 31 第二带轮

51 第一搅拌刀组件 52 第二搅拌刀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组件,参照图1和图2,该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以及由电机1旋转驱动且平行布置的第一输出转轴2和第二输出转轴3,第二输出转轴3与第一输出转轴2之间的转速比不小于1/5且不大于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参照图2,该料理机包括第一搅拌刀组件51、第二搅拌刀组件52以及电机驱动组件,第一输出转轴2驱动第一搅拌刀组件51旋转,第二输出转轴3连接驱动第二搅拌刀组件52旋转。其中,料理机可以为破壁机、原汁机、榨汁机、豆浆机、搅拌机或者其它的家用电器,只要该料理机中设置有电机1,并具有搅打食物的功能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平行布置的第一输出转轴2和第二输出转轴3分别与第一搅拌刀组件51和第二搅拌刀组件52传动相连,且第一搅拌刀组件51和第二搅拌刀组件52均位于料理机的搅拌杯体8中,而后通过电机1驱动双输出转轴(即第一输出转轴2和第二输出转轴3)旋转以带动双搅拌刀组件(即第一搅拌刀组件51和第二搅拌刀组件52)同时进行搅打作业。其中,将第二输出转轴3与第一输出转轴2之间的转速比设置为不小于1/5且不大于1,如此,使双输出转轴之间的转速比得到了大幅提升,提高了第二输出转轴3的二次切削效果,有利于使双搅拌刀组件将容置于搅拌杯体8内的食物搅打得更细碎,在挤压出更多的食物汁液的同时,还可使搅打得到的饮品口感更为细腻,能够极大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二输出转轴3与第一输出转轴2之间的转速比应不小于1/3且不大于3/4。可以理解地,双输出转轴之间的转速比越大,则双搅拌刀组件对于食物的搅打粉碎效果就越好,但也会增加食物在高速双搅拌刀组件的带动下撞击搅拌杯体8的速度,进而增大噪音,因此,将双输出转轴之间的转速比参数优选在此范围内,不仅具有较好的搅打粉碎效果,而且搅打作业时的噪音也较小。

另外,第一输出转轴2高速旋转,进而驱使第一搅拌刀组件51快速转动而产生较大的振动噪音,此外刀片的外径越小,转动时发出的振动噪音也就越小,因此,为降低第一搅拌刀组件51高速旋转作业时的振动噪音,可减小第一搅拌刀组件51中的刀片的外径尺寸,具体表现为,第一搅拌刀组件51的刀片外径应不大于第二搅拌刀组件52的刀片外径,参照图1。

具体地,电机1旋转驱动平行布置的双输出转轴可以有多种适当的方式,例如电机1为单电机并直接驱动第一输出转轴2旋转,或电机1为双电机并分别与第一输出转轴2和第二输出转轴3传动相连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优选地,参照图2,电机1为单电机,第一输出转轴2为单电机的输出轴,第一输出转轴2与第二输出转轴3之间设有双轴传动机构。相对于第一输出转轴2通过联轴器等部件间接与单电机的输出轴传动相连,将单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作为第一输出转轴2设置,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且也有利于提高电机驱动组件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整机的可靠性。此外,若第二输出转轴3与第一输出转轴2之间的转速比过大(如超出1),会使电机1的负载过高,进而使电机1严重发热,影响电机1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双轴传动机构包括设于第一输出转轴2上的第一齿轮,第二输出转轴3相应地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二输出转轴3相对于第一输出转轴2反向旋转,从而使第一搅拌刀组件51和第二搅拌刀组件52具有相反的旋转方向,这样,双搅拌刀组件的正反双速度叠加,能够极大地提高双搅拌刀组件对于食物颗粒的切削速度,有利于将食物切削得更细碎,进而提升食物的出汁率和饮用口感。换言之,对于上述双输出转轴反向旋转的电机驱动组件,大幅调降电机1的转速(如调降至原有电机1转速的1/2)也可达到双输出转轴同向旋转时对于食物的搅打粉碎效果,这样,通过调低电机驱动组件中的电机1转速,也能够使料理机具备原有的食物粉碎效果,而且还能通过调降电机1转速,降低电机1本体运行时发出的噪音,进而降低整机噪音。此外,电机1转速下降,还能够促使双搅拌刀组件的转速也相应下降,也有利于降低双搅拌刀组件切削食物时的振动噪音。

当然,双轴传动机构除了可以为上述设置方式之外,还可以为双轴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输出转轴2上的第一带轮21,第二输出转轴3相应地设有第二带轮31,第一带轮21与第二带轮31通过传动带4相连。具体地,当双轴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时,其内的齿轮若加工精度较低,则会使传动不平稳而产生较大的噪音,但若提高加工精度,则会大幅增加齿轮的生产加工成本,进而提高整机成本,因此,将双轴传动机构设置为带传动机构,使第一输出转轴2和第二输出转轴3通过具有弹性的传动带4以传动连接,能够使第一输出转轴2和第二输出转轴3之间的传动更为平稳,噪音也更小。

具体地,双轴传动机构优选为一级传动机构,可以理解地,传动级数越多,双轴传动机构所需占用的空间就越多,且级数越多,双轴传动机构运行时所发出的噪音也就越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传动级数的增加,也会降低电机驱动组件乃至整机的可靠性。

另外,电机1为单电机时旋转驱动双输出转轴的方式还可以为第一输出转轴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底端齿轮,第二输出转轴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底端齿轮,单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伸出并设有电机齿轮,电机齿轮设置在第一底端齿轮与第二底端齿轮之间并同时啮合第一底端齿轮和第二底端齿轮。

双输出转轴还可以优选为由双电机分别驱动,具体地,电机1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输出转轴2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第二输出转轴3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驱动组件和料理机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