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链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0139发布日期:2019-09-12 09:2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座椅链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座椅链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于体育场馆的可翻折横梁式座椅大多采用在横梁上进行打孔,然后用螺栓穿孔连接固定,这种安装方式存在加工繁琐和中心距不可调节等问题。特别是在圆弧形体育场馆中,圆弧处的每一排座椅都需要对中心距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整体对齐的效果,现有的安装方式显然很难满足这种安装需求。

另外,现有的横梁式底座存在如下问题:一,横梁与支脚安装后,横梁无法随意调整位置,成排的座椅不能整体移动以为某些特殊事件留出操作空间,比如搬运大件物体、维护体育场馆时,横梁式座椅的存在有可能会阻碍工人的操作;二,底座组装时,支脚与横梁上的孔位不易对齐,导致螺栓不易安装,严重影响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调节的座椅链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座椅链接结构,包括支撑件、固定组件和与座椅连接的连接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支脚,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本体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凸起,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支脚靠近支撑本体的一端设有承重部,支撑本体架设在所述承重部上,承重部的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支撑本体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还包括固定连接件和螺栓,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第一竖直板、第一水平板和第二竖直板,第一水平板的一端与第一竖直板的一端相连,第一水平板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板的一端相连,第一竖直板与第二竖直板平行且位于第一水平板的同侧,支撑本体位于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之间,第一竖直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适配的限位凹槽,第二竖直板上设有过孔,承重部与所述过孔对应的区域设有螺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过孔与所述螺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大小分别与第二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于支撑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件为固定螺丝,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丝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丝相适配的螺丝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部和卡接部,所述支撑部与卡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接部上设有所述第二凸起,所述支撑部抵持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截面的形状均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部包括相连的第二水平板和安装块,安装块位于第二水平板远离支撑本体的一侧,所述螺孔设于所述安装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为截面呈T字型的凸台,所述限位凹槽呈7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限位凹槽的数目与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一致;多个所述限位凸起沿支撑本体的长度方向呈一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部与所述限位板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三竖直板,限位板、承重部及第三竖直板三者呈U字型,所述支撑本体位于所述U字型中,第二竖直板位于第三竖直板远离支撑本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固定件和支撑件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相互配合进行定位,连接件和支撑件通过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相互配合进行定位,然后通过第二固定件将第一固定件和连接件固定连接,从而将座椅固定在支撑件上,安装方便,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当需要调整座椅在支撑件上的位置时,只需取下第二固定件,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移动第一固定件和连接件即可,调节方便;无需在支撑本体上打孔,支撑本体在承重部上位置可调,方便用户操作,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无孔位错位难以安装的麻烦,有利于提高横梁式座椅的底座(即支撑件)的安装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座椅链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座椅链接结构中的支撑本体、连接件及固定组件连接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座椅链接结构中的支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座椅链接结构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细节A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座椅链接结构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座椅链接结构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支撑件;

11、第一凹槽;

12、第二凹槽;

13、支撑本体;

14、支脚;

2、固定组件;

21、第一固定件;

22、第二固定件;

211、第一凸起;

212、通孔;

3、连接件;

31、第二凸起;

32、螺丝孔;

33、支撑部;

34、卡接部;

4、座椅;

5、承重部;

51、第二水平板;

52、安装块;

6、限位板;

7、限位凸起;

8、固定连接件;

81、第一竖直板;

82、第一水平板;

83、第二竖直板;

84、限位凹槽;

85、过孔;

9、螺栓;

101、开口处;

102、拐角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第一固定件和支撑件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相互配合进行定位,连接件和支撑件通过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相互配合进行定位,然后通过第二固定件将第一固定件和连接件固定连接;设置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件与支脚通过限位结构及螺栓固定连接使支撑本体被限位于固定连接件与支脚形成的包围空间内且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

请参照图1至图7,座椅链接结构,包括支撑件1、固定组件2和与座椅4连接的连接件3,所述固定组件2用于将连接件3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支撑件1包括支撑本体13、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支脚14,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3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所述第一固定件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相适配的第一凸起211,所述连接件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12相适配的第二凸起31,所述第二固定件22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连接件3固定连接;

所述支脚14靠近支撑本体13的一端设有承重部5,支撑本体13架设在所述承重部5上,承重部5的一侧设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远离支撑本体13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7;还包括固定连接件8和螺栓9,所述固定连接件8包括第一竖直板81、第一水平板82和第二竖直板83,第一水平板82的一端与第一竖直板81的一端相连,第一水平板82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板83的一端相连,第一竖直板81与第二竖直板83平行且位于第一水平板82的同侧,支撑本体13位于第一竖直板81和第二竖直板83之间,第一竖直板81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7相适配的限位凹槽84,第二竖直板83上设有过孔85,承重部5与所述过孔85对应的区域设有螺孔,所述螺栓9贯穿所述过孔85与所述螺孔配合。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固定件和支撑件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相互配合进行定位,连接件和支撑件通过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相互配合进行定位,然后通过第二固定件将第一固定件和连接件固定连接,从而将座椅固定在支撑件上,安装方便,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当需要调整座椅在支撑件上的位置时,只需取下第二固定件,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移动第一固定件和连接件即可,调节方便;无需在支撑本体上打孔,支撑本体在承重部上位置可调,方便用户操作,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无孔位错位难以安装的麻烦,有利于提高横梁式座椅的底座(即支撑件)的安装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11的形状、大小分别与第二凹槽12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12相对于支撑本体13的中心对称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同,并且对称设置,使用时可以不用对其进行区分,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件22为固定螺丝,所述第一固定件2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丝相适配的通孔212,所述连接件3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丝相适配的螺丝孔32。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固定螺丝进行连接,安装拆卸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3包括支撑部33和卡接部34,所述支撑部33与卡接部34固定连接,所述卡接部34上设有所述第二凸起31,所述支撑部33抵持所述支撑本体13的上表面。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撑部抵持支撑本体的上表面,支撑本体通过支撑部对座椅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增强座椅与支撑件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截面的形状均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部5包括相连的第二水平板51和安装块52,安装块52位于第二水平板51远离支撑本体13的一侧,所述螺孔设于所述安装块52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可以减少承重部的生产耗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7为截面呈T字型的凸台,所述限位凹槽84呈7字型。

由上述描述可知,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配合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7的数量为多个,限位凹槽84的数目与所述限位凸起7的数量一致;多个所述限位凸起7沿支撑本体13的长度方向呈一排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多个限位凸起有利于提高横梁式座椅底座(即支撑件)的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7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部5与所述限位板6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三竖直板,限位板6、承重部5及第三竖直板三者呈U字型,所述支撑本体13位于所述U字型中,第二竖直板83位于第三竖直板远离支撑本体13的一侧。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第三竖直板,可以防止用户在安装固定连接件时支撑本体掉下伤及安装人员。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座椅链接结构,包括支撑件1、固定组件2和与座椅4连接的连接件3,连接件3可以为座椅4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设置,所述固定组件2用于将连接件3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支撑件1包括支撑本体13、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支脚14,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3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所述第一固定件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相适配的第一凸起211,所述连接件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12相适配的第二凸起31,所述第二固定件22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连接件3固定连接;支撑本体13件为长条形的中空结构,在同一个支撑本体13上可以同时连接多个座椅4。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1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的所述第一凹槽11均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3相同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凹槽12的数目也为两个,两个的所述第二凹槽12均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3相同的另一侧面。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凹槽11的形状、大小分别与第二凹槽12的形状、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12相对于支撑本体13的中心对称设置。即,可以在支撑本体13上设置四个相同形状、大小的凹槽,在使用支撑件1时,可以不对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进行区分,凹槽的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圆弧形或者方形,也可以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22为固定螺丝,所述第一固定件2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丝相适配的通孔212,所述连接件3上还设有与所述固定螺丝相适配的螺丝孔32,连接时,第二固定件22穿过第一固定件21上的通孔212然后与连接件3上的螺丝孔3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包括支撑部33和卡接部34,所述支撑部33与卡接部34固定连接,所述卡接部34上设有所述第二凸起31,所述支撑部33抵持所述支撑本体13的上表面,支撑件1通过支撑部33对座椅4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支脚14靠近支撑本体13的一端设有承重部5,支撑本体13架设在所述承重部5上,承重部5的一侧设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远离支撑本体13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7;还包括固定连接件8和螺栓9,所述固定连接件8包括第一竖直板81、第一水平板82和第二竖直板83,第一水平板82的一端与第一竖直板81的一端相连,第一水平板82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板83的一端相连,第一竖直板81与第二竖直板83平行且位于第一水平板82的同侧,支撑本体13位于第一竖直板81和第二竖直板83之间,第一竖直板81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7相适配的限位凹槽84,第二竖直板83上设有过孔85,承重部5与所述过孔85对应的区域设有螺孔,所述螺栓9贯穿所述过孔85与所述螺孔配合。

可选的,所述承重部5包括相连的第二水平板51和安装块52,安装块52位于第二水平板51远离支撑本体13的一侧,所述螺孔设于所述安装块5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7为截面呈T字型的凸台,所述限位凹槽84呈7字型。优选的,所述限位凹槽84开口处101及拐角处102的棱边倒钝。

所述限位凸起7的数量为多个,限位凹槽84的数目与所述限位凸起7的数量一致;多个所述限位凸起7沿支撑本体13的长度方向呈一排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7的数量为两个。

为让用户更安全地施工,可选的,所述承重部5与所述限位板6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三竖直板,限位板6、承重部5及第三竖直板三者呈U字型,所述支撑本体13位于所述U字型中,第二竖直板83位于第三竖直板远离支撑本体13的一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链接结构,其安装拆卸方便,并且易于调节座椅的位置,适用于体育场馆等的座椅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