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挡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9541发布日期:2019-09-12 09:1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新型挡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集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挡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密集柜一般用于书籍和档案的放置使用,挡条两端固定于挂板上,对金属密集柜的层板进行前后分区,并对书籍和档案起到了支撑作用,为了保证较好的强度,多数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挡条固定于挂板上,但是焊接固定的方式不利于书架的快速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挡条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挡条连接结构,包括挂板和挡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板两侧背面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挂钩,挂板中部设有一装配孔,装配孔底面中部设有位于装配孔内的一装配板,装配板顶面设有位于其后侧的第一限位板,装配板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前侧的第二限位板;

所述挡条截面为开口朝下设置的C型结构,且其两端为敞口,挡条两端端面中部外侧分别设有卡板,卡板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形状匹配的定位槽;

所述挡条两端端部分别插入至对应挂板的装配孔内并通过装配板固定,第一限位板落入卡板的定位槽内,第二限位板插入至挡条端部的敞口内侧与其内壁贴合,或插入至挡条端部的外侧与其外壁贴合。

所述第一限位板弯曲成钩形结构,且其外侧构成一表面平滑的凸起部,所述装配板的定位槽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内弧型槽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装配板与挡条端部实现可拆卸连接,并限位板之间相互配合用于对挡条的多个方向实现限位效果,保障了挡条端部装配效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板、2挂钩、3装配孔、4装配板、5第一限位板、6第二限位板、7挡条、8卡板、9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挡条连接结构,包括挂板1和挡条7,挡条7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挂板1连接,其中:

所述挂板1两侧背面分别设有三个挂钩2,三个挂钩2位于位于上、中、下部并形成三个固定点,挂钩2用于挂板1与立柱连接固定使用;

挂板1中部设有一装配孔3,装配孔3底面中部设有位于装配孔3内的一装配板4,装配板4顶面设有位于其后侧的第一限位板5,第一限位板5端面向外、向下翻转弯曲形成钩形结构,且其外侧构成一表面平滑的凸起部,装配板4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前侧的第二限位板6,其中装配板4、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均为装配孔3加工时的预留板,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在装配板4基础上折弯成型;

所述挡条7截面为开口朝下设置的C型结构,且其两端为敞口,挡条7两侧的端面外侧分别设有卡板8,卡板8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5形状匹配的定位槽9,定位槽9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限位板5的弧型槽体,与第一限位板5的钩形结构形状匹配;

所述挡条7两端端部分别插入至对应挂板1的装配孔3内并通过装配板4固定,第一限位板5落入卡板8的定位槽9内,使挡条7端部在其轴向及纵向下部形成限位效果,第二限位板6插入至挡条7端部的敞口内侧与其内壁贴合,或插入至挡条7端部的外侧与其外壁贴合,第二限位板6的具体位置可以通过其间距设置调整,用于在挡条7的前后侧形成限位效果,挡条7纵向上部活动不受限制用于其拆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