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锅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2168发布日期:2019-10-08 20:1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锅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蒸锅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饮食营养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饮食过程中,蒸锅通常是人们经常性用到的工具。目前现有的蒸锅通常否是采用固定式结构放置在内锅中,这样可以实现对各种物品的煮蒸,但是长时间的使用发现,蒸锅采用固定方式进行煮蒸,会使得食物出现含糖量过高等问题,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蒸锅用升降装置,结构简单,可以采用升降装置来随时调节蒸锅在内锅内的高度,来有效的降低食物的含糖量,方便人们的使用,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锅用升降装置,具有内锅,所述的内锅下端固定设置加热单元,所述的内锅中部垂直插设升降顶杆,所述的升降顶杆的下端穿过内锅后与滚轮连接,所述的滚轮滚动设置在水平设置的滑杆上;所述的升降顶杆的上端套设轴套,所述的轴套外壁上套设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下端位于内锅内水平固定蒸锅。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蒸锅侧壁上均匀设置若干透水孔;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将蒸锅内的水分及时的排出,减少含糖量的沉淀。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套和蒸锅为一体结构;可以提高整体蒸锅的使用强度,便于其实现整体式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升降顶杆下端固定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端部固定滚轮;可以通过滚轮在滑杆上的滚动来实现升降顶杆的上下运动,从而间接的推动蒸锅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滑杆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坡度的滚轮轨道;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升降顶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会带动蒸锅进行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滑杆一端外接手动机构或电动机构;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来实现滑杆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得滚轮在滚轮轨道中的滚动带动升降顶杆的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蒸锅用升降装置,结构简单,可以采用升降装置来随时调节蒸锅在内锅内的高度,来有效的降低食物的含糖量,方便人们的使用,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位于滚轮轨道最低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位于滚轮轨道最高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内锅,2、加热单元,3、升降顶杆,4、滚轮,5、滑杆,6、轴套,7、固定套,8、蒸锅,9、透水孔,10、连接片,11、滚轮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中,加热单元2可以采用电加热、电磁加热或电极加热等方式进行加热。

见图1和图2所示的是一种蒸锅用升降装置,具有内锅1,内锅1下端固定设置加热单元2,内锅1中部垂直插设升降顶杆3,升降顶杆3的下端穿过内锅1后与滚轮4连接,滚轮4滚动设置在水平设置的滑杆5上;升降顶杆3的上端套设轴套6,轴套6外壁上套设固定套7,固定套7下端位于内锅1内水平固定蒸锅8。

其中,蒸锅8侧壁上均匀设置若干透水孔9。固定套7和蒸锅8为一体结构。升降顶杆3下端固定连接片10,连接片10端部固定滚轮4。滑杆5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坡度的滚轮轨道11。滑杆5一端外接手动机构或电动机构。

该蒸锅用升降装置的使用装置如下:

首先,当刚开始进行蒸煮的过程中,蒸锅8内放置蒸煮物,可以使得蒸锅8处于内锅1最下端位置,内锅内放置水后,蒸锅8内的蒸煮物可以浸泡在内锅1中的水中进行蒸煮,当蒸煮一端时间后,具体蒸煮时间可以根据蒸煮不同的食物来定,可以通过滑杆5向左移动,从而使得滚轮4滚到你感到滚轮轨道11中最高位置处,这样会使得升降顶杆3向上顶起,从而使得升降顶杆3将固定套7向上顶起,使得蒸锅8向上运动后,慢慢脱离内锅1中的水分,实现在内锅1水面上的蒸煮,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在蒸煮过程中食物淀粉、含糖量的沉淀,方便糖尿病人的使用,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