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薄膜发热陶瓷内胆养生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2831发布日期:2020-02-11 09:00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薄膜发热陶瓷内胆养生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生饭煲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纳米薄膜发热陶瓷内胆养生饭煲。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饮食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饭煲,是一种人们用于蒸煮米饭的加热工具。目前,市场上的饭煲种类很多,但是大多数饭煲的加热都是通过铝发热盘、ih电磁加热灯进行,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内胆,这样的加热区域小,而且这样的方式进行加热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受热不均匀性的现象,而且还会出现夹生活着焦底的现象,导致米饭的口感不佳,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纳米薄膜发热陶瓷内胆养生饭煲,结构简单,实现三维立体加热,热量利用充分,发热面积大,损失少,蒸煮的米饭口感好,方便人们的使用,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薄膜发热陶瓷内胆养生饭煲,具有饭煲本体,所述的饭煲本体一侧通过注塑支架铰接面盖,所述的饭煲本体中部设置陶瓷内锅凹腔,所述的陶瓷内锅凹腔内嵌入式设置陶瓷内锅,所述的陶瓷内锅底部和侧壁区域均涂覆纳米电热膜,所述的纳米电热膜上还印刷有银电极,所述的银电极电性连接导电铍铜端部的银触点,所述的导电铍铜垂直固定设置在陶瓷内锅凹腔底部端面上。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银电极涂覆设置在陶瓷内锅底部端面的纳米电热膜上,所述的银电极呈平行的条状分布。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银电极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的第一圆环固定设置在陶瓷内锅底部端面中部;所述的第二圆环水平设置在陶瓷内锅侧壁上位于纳米电热膜上边缘处。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陶瓷内锅侧壁上的纳米电热膜高度为陶瓷内锅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一种纳米薄膜发热陶瓷内胆养生饭煲,结构简单,实现三维立体加热,热量利用充分,发热面积大,损失少,蒸煮的米饭口感好,方便人们的使用,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中陶瓷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中陶瓷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饭煲本体,2、注塑支架,3、面盖,4、陶瓷内锅凹腔,5、陶瓷内锅,6、纳米电热膜,7、银电极,8、导电铍铜,9、第一圆环,10、第二圆环,11、隔热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中,纳米发热膜6涂覆在陶瓷内锅5的侧壁和底部,可以增大发热面积,形成三维立体加热,热量利用更加充分,损失少,可以彻底解决传统只能通过底部加热而出现受热不均匀现象,从而影响到米饭的口感问题。

本申请中的纳米电热膜6,纳米电热膜是一种多晶硅半导体新材料,利用硅的超低电阻率的特点,在硅元素中按比例添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采用纳米级技术将发热材料细化成纳米级颗粒,以复杂工艺经过800度烧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硅导化合物,使其沉积在载体内表面并获得3~5微米厚的导电发热层,导电发热层与多晶硅管形成一体。多晶硅管既是导电介质,同时也是绝缘体。纳米超晶格发热元件是通过电磁振动转变为4-15微米的远红外,以定向的面辐射加热水和其他需加热体,与被加热体形成最大辐射面,从而形成最大导热值,阻抗极微,感抗系数不超过0.02%,导热速度0.1秒。作为一种以面代替线的发热元件,具有电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远红外辐射加热功能等特点,还同时兼具不结水垢、耐酸碱等特点,从而能长期保持99%以上的热效比,工作电压4v~400v都可以工作。

在本申请中,陶瓷内锅凹腔4内还设置隔热罩11,采用镀锌板材料制成,可以把热量反射回陶瓷内锅5内,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损失;陶瓷内锅5,是由一种耐高温的陶瓷材料制成,加进了麦饭石成分高温烧结而成,具有移动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壁厚在5~8mm;导电铍铜8设置两个,有弹性通过热处理,上面焊接有银触点,固定在陶瓷内锅凹腔4底部端面上,电源线两极连接导电铍铜8,导电铍铜8压接在陶瓷锅的两个银电极7上面,从而实现通电。

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是一种纳米薄膜发热陶瓷内胆养生饭煲,具有饭煲本体1,饭煲本体1一侧通过注塑支架2铰接面盖3,饭煲本体1中部设置陶瓷内锅凹腔4,陶瓷内锅凹腔4内嵌入式设置陶瓷内锅5,陶瓷内锅5底部和侧壁区域均涂覆纳米电热膜6,纳米电热膜6上还印刷有银电极7,银电极7电性连接导电铍铜8端部的银触点,导电铍铜8垂直固定设置在陶瓷内锅5凹腔底部端面上。

其中,陶瓷内锅5侧壁上的纳米电热膜6高度为陶瓷内锅5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二。

实施例一:

银电极7涂覆设置在陶瓷内锅5底部端面的纳米电热膜6上,银电极7呈平行的条状分布。

实施例二:

银电极7包括第一圆环9和第二圆环10,第一圆环9固定设置在陶瓷内锅5底部端面中部;第二圆环10水平设置在陶瓷内锅5侧壁上位于纳米电热膜6上边缘处。

一种纳米薄膜发热陶瓷内胆养生饭煲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计算纳米电热膜6喷涂厚度和面积;步骤二、在陶瓷内锅5侧壁以及底部端面上涂覆一层纳米电热膜6;步骤三、印刷银电极7作为电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步骤四、干燥后出样。

在本申请加工工艺中的步骤一、银电极7是作为电源输入和输出极,通电后在两个电极之间的发热区域产生电流发热,电压可以是宽电压4~400v,但是功率就要根据所用场合的电压,换算出纳米薄膜的电阻,再根据电阻确定喷涂的厚度和面积,继而确定喷涂工艺。

本申请人选用了本申请的养生饭煲和现有分别采用铝发热盘加热和ih电磁加热的两个饭煲进行在同等条件下的实验,选用同样体积的大米和水分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实验,经过实验发现,采用本申请的养生饭煲煮饭时间为15min,米饭未见夹生和焦底现象,米饭的口感较好;采用铝发热盘加热的饭煲蒸煮时间为35min,米饭出现少量夹生和焦底现象,米饭口感一般;采用ih加热的饭煲蒸煮时间为25min,米饭有也出现了少量夹生和焦底现象,米饭口感一般。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的养生饭煲效果最佳,采用纳米电热膜6加热,可以将热效率提高到90%以上,远远高于普通绿盘的75%和ih的85%。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