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振动装置及吸尘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3261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4]进一步完善本发明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过滤器自清洁吸尘器,其包括储灰容器和吸尘动力装置;储灰容器包括至少一个外部空气入口,以接受来自外部载尘气流,吸尘动力装置与储灰容器连通,外部载尘气流经外部空气入口进入储灰容器最后由吸尘动力装置排出到吸尘器外部,所述的外部空气入口与吸尘器动力装置之间形成可供气流通过的风道,在所述的气流通道上设置过滤器,载尘气流通过过滤器形成干净的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尘器内部还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振动装置,吸尘器驱动装置与所述的吸尘动力装置连通,所述的过滤器振动装置以可传递振动的方式安装在过滤器临近的位置,或直接与吸尘器配接。
[0025]优选的,过滤器振动装置在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气压差达到预定的值后能够自动的打开。
[0026]优选的,过滤器风路上游,设置节流阀,节流阀可手动或过滤器振动装置形成联动自动地打开或关闭。
[0027]优选的,过滤器振动装置风路下游,设置节流阀,节流阀可手动或过滤器振动装置形成联动自动地打开或关闭。
[0028]由于所述的主阀塞和副阀塞,都是气动的,当主阀塞处于第一位置时,副阀塞两侧的气压相等,当主阀塞被气动的驱动至第二位置时,其打开副阀塞下游的风路,副阀塞两侧的气压不相等,使得副阀塞被气动的驱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的副阀塞到达第二位置时其阻塞主阀塞上游的风路,主阀塞两侧的气压相等,因此主阀塞无法被气动的驱动,主阀塞自动的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此时主阀塞再次阻塞副阀塞下游的风路,副阀塞从第二位置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在气流的作用下,主阀塞和副阀塞不断的如此往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交替运动,形成了高频机械振动,此种高频的机械振动可容易的应用在吸尘器的过滤器上。上述的震动装置采用完全气动的方式工作,不需要复杂的机电结合等方式。因此,其寿命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振动装置的复杂度和成本。相对于传统的过滤器清洁方式,其清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过滤器振动装置侧视图。
[0030]图2是过滤器振动装置分解示意图。
[0031]图3是过滤器振动装置初始状态剖面示意图。
[0032]图4是过滤器振动装置主阀塞运动至第二位置剖面示意图。
[0033]图5是过滤器振动装置副阀塞运动至第二位置剖面示意图。
[0034]图6是过滤器振动装置主阀塞于复位至第一位置剖面示意图。
[0035]图7是过滤器振动装置副阀塞复位至第一位置剖面示意图。
[0036]图8是安装有过滤器振动装置的吸尘器的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参照图1所示的过滤器振动装置I示意图,其主体的外部是由气密性的容器11构成的,该气密性容器11呈圆柱形,当然,也可以使用非圆柱形的结构。气密性容器11的上部设置进气管110,进气管进一步形成进气口 110’,气密性容器的下部形成出气管111,出气管进一步形成出气口 111’,在气密性容器11的内部,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11之间形成可供气流通过的风路,进气管110位于风路的上游,出气管111位于风路的下游。所述的气密性容器包括上部112、中部113和底部114连接形成,空进气管110与上部一体的形成并设置在上部112的中心,同样的出气管111与底部一体的形成,并设置在底部的中心位置。过滤器振动装置工作时,真空源连接至出气管111,空气从进气管110,从出气管111被吸出。在中部113的壁上还设置了多个用于固定的螺钉座117,底部的相应位置设置了对应的螺钉座117 ’,装配振动装置时中部和底部的螺钉座对准,并在其中部穿过螺钉紧固底部和中部的连接。在振动装置的上部112,设置了螺钉孔118,上部和中部固定时,螺钉穿过螺钉孔与过滤器振动装置内部的零件紧固。在上部、中部和下部装配时也可以不使用螺钉结构,例如使用卡扣结构代替螺钉结构。
[0038]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过滤器振动装置分解示意图,气密性容器内设置隔板12,隔板设置在气密性容器的中央位置,隔板12将气密性容器分成第一腔体121和第二腔体122,所述的进气管110与第一腔体121连通,第一腔体121和第二腔体122通过第二腔体进气管13连通,空气通过过滤器振动装置,依次经过第一腔体的进气管110、第一腔体121、第二腔体进气管13、第二腔体122、出气管111,因此第二腔体122在空气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腔体121的风路下游。所述的第二腔体进气管13设置在隔板的中央位置,并向上延伸形成空心的圆柱形通道,进气管13处于第一腔体121形成的空间内。在进气管13径向的外侦牝从隔板向上延伸形成两个位置对称的支撑杆14,该支撑杆的高度与气密性容器中部的高度相同。支撑杆14呈中空状并在其内部设置内螺纹,支撑杆的上端部与气密性容器上部的螺钉孔118相对应,装配时螺钉穿过所述的螺钉孔进入支撑杆14内。所述的支撑杆外部套设弹性复位件,本实施例采用常规的螺旋弹簧141作为弹性复位件。第一腔体121内还设置有副阀塞15,所述的副阀塞呈圆柱状,其外径的尺寸与第一腔体的进气管110内径大致相等。副阀塞15的两侧还设置有滑动支架151,滑动支架上设置了用于滑动的孔152,滑动支架151通过滑动孔套设在支撑杆14上,当过滤器振动装置工作时副阀塞15受到大气压力作用时可向沿着支撑杆14向下滑动,当副阀塞不受大气压力作用时其可在螺旋弹簧141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为了使副阀塞15能够更为顺通的滑动,第二腔体进气管13的外围还设置了弧形导板131,4个导板均匀的分布在第二腔体的进气管13的临近位置,所述的副阀塞15套设在所述的弧形导板131内。
[0039]所述的气密性容器11进气管110设置在上盖的中心,并向上延伸形成圆柱形的通道,副阀塞15呈中空的杯状,其底部封闭,副阀塞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其主体部分插入至气密性容器的进气口 110’内,所述的滑动支架151使副阀塞15保持在气密性容器内。副阀塞15的外径与气密性容器11进气管110的内径的尺寸大小大致相等,因此副阀塞15和气密性容器进气管110之间具有良好的气密形,这样使得外部的气压大于前述第一腔体内部121的气压时副阀塞受到向下的压力(方向如标记F),当大气压力足够大并且能够克服所述的螺旋弹簧141对副阀塞15的弹力时副阀塞便开始沿着支撑杆14向下运动。在副阀塞15的外壁上还设置了多个开放的气道153,所述的开放的气道153呈半圆柱形,开放的气从畐O阀塞15的上端部延伸至中间位置,其延伸方向与副阀塞15形成圆柱的轴线平行,本实施例共设置了 8个气道153,8个气道均匀的分布在副阀塞15壁所形成的圆柱上,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气道的大小和个数,及设置的位置或者气道的延伸方向。因此副阀塞15的气道153与气密性容器进风口不能形成气密性配合,具有气流通道的副阀塞部15形成非气密部154,即副阀塞15气道153以下的位置与进风口 110之间能够形成气密性配合相应的为副阀塞的气密部分155。畐_塞15向下运动至底部时,副阀塞的底部阻塞在第二腔体进气管13上使得第一腔体内的空气无法进入第二腔体122,同时副阀塞15的气密部155与进气管脱离,气密部155完全处于第一腔体的内部,而非气密部154的下端也进入第一腔体中,此时第一腔体通过气流通道与外部空间连通,第一腔体与外部空间不存在气压差。
[0040]参照图图2和图3,所述的第二腔体122设置在第一腔体121风路方向的下游,主阀塞16设置在第二腔体122内,主阀塞的截面大致呈倒置的“T”形,主阀塞16内部是实心结构,主阀塞分为设置在上部的圆柱状塞部161,和设置在下部的圆饼状基部162,基部的外径与第二腔体122的内径大致相等,所述的塞部161和基部162 —体成型。所述的塞部的外径与第二腔体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