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振动装置及吸尘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832611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气管13的内径大致相等,塞部161可以在进气管13内顺畅的滑动,并且塞部161能够与第二腔体进气管13之间形成气密性配合。由此,当第一腔体内121的气压大于第二腔体内122的气压时,所述的主阀塞16受到向下的压力。与副阀塞15相同地,所述主阀赛16的塞部也设置了多个开放的气道163,该空气通道呈半圆柱形,空气通道从塞部161的上端部开始延伸至塞部的中部,本实施例使用了 8个相同的气道163,气道163均匀的分布在塞部的圆柱上。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气道163的大小和个数,及设置的位置或者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因此,塞部气道163与第二腔体的进气管13不能形成气密性配合,使得气流通道的塞部形成非气密区164,塞部气道163以下的位置与进风口之间能够形成气密性配合为塞部的气密区165。在所述的第二腔体的壁上设置了多个纵向延伸的筋17,该纵向延伸的筋能够使主阀塞的基部162与第二腔体122的壁之间形成通气的孔隙171,处于基部162上部的空气能够通过通气孔隙171进入基部的下部。在所述的第二腔体122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了第二腔体122出气管111,所述出气口管与气密性容器的底部114 一体成型,并向下延伸形成圆柱形的出气口 111’。出气管111在其底部形成出气栅119,在出气栅的上方形成用于固定的弹簧座120,所述的出气栅119以弹簧座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在第二腔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径向延伸的筋100,所述的筋设置多个并以所述的第二腔体空气出口为为中心放射状排列。在出气栅上的弹簧座上安装有弹簧166,该弹簧能使主阀塞在不受大气压力的情况下保持在其初始位置,即所述的塞部161插装在第二腔体的进气管13内。当第一腔体121的气压大于第二腔体的气压时,主阀塞16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力,若此压力大于所述弹簧166的弹力,主阀塞便沿着进气管13向下运动。当主阀塞16运动到第二腔体122的底部时,所述的塞部16的密封区165全部进入第二腔体,所述的塞部的非密封区164的下端部分进入第二腔体内,使得第一腔体121的空气能够进入第二腔体122。基部162运动到第二腔体的底部时,其与设置在底部的筋100抵触,所述的筋使塞部161的下部与第二腔体的底部形成通气的空间101 (参照图4),第二腔体基部上方的空气能够透过通气空间101,排出到气密性容器的外部。
[0041]参照图3,过滤器振动装置工作时在气密性容器的出气管111施加真空源。过滤器振动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主阀塞16和副阀塞15都被保持在腔体上部的第一位置,所述的主阀塞15的塞部插入到第二腔体进气管13,塞部与进气管形成密封配合,主阀塞16处于初始的第一位置。
[0042]参照图3和图4,当将真空源接入密闭性容器出气管111时,第二腔体122的气压降低,第一腔体121的气压大于第二腔体122的气压,塞部161与第二腔体122的进气管13时密封。所述的塞部16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当所述的作用力能够克服弹簧166的弹力时,主阀塞16开始向下运动至第二腔体122底部的筋100相抵触的位置并将弹簧166压缩。此时主阀塞处于第二位置,所述主阀塞塞部161上的气密区165进入第二腔体122内部空间,所述的非密封区164的下部也进入第二腔体122内部,此时第二腔体122内的气压低于第一腔体内121的气压,第一腔体121内部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塞部161上的气道163进入第二腔体122,此时所述的主阀塞基部162上侧的气压大于主阀塞下侧的气压,主阀塞16由于气流的作用被保持在第二腔体122的底部,所述的气流经过主阀塞基部162和第二腔体122之间的孔隙171流入第二腔体122的出气管111。
[0043]参照图4和图5所述的第一腔体121内的空气流入第二腔体122气流风向参照标记VI,所述的空气从第二腔体122经过基部162与第二腔体之间的孔隙171流入第二腔体出气管111的气流方向参照标记V2。上述的第一腔体121到第二腔体122之间的空气流转时,所述的第一腔体内的气压逐渐降低至与第二腔体的气压相等,气密性容器I外部的气压大于第一腔体121内部的气压,在此过程中所述的副阀塞15受到向下的压力F,当所述的压力克服弹簧141的弹力时副阀塞15开始向下运动,所述的副阀塞15运动至第二腔体进气管13时,副阀塞上的密封区155进入第一腔体121,副阀塞上的非密封区154的下部进入第一腔体,副阀塞15外部的空气通过非密封区154上的气道153进入第一腔体121。副阀塞15将第二腔体的进气管13封堵住,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气压差将副阀塞15保持在第二腔体进气管13上,使得主阀塞16上游的风路被阻塞,第一腔体121的空气无法进入第二腔体122。
[0044]参照图5、图6和图7,由于主阀塞16上游的风路被阻塞,第二腔体122内部没有空气流动,所述基部162两侧的气压相等,弹簧166处于压缩状态,主阀塞16受到弹力的作用向上运动,主阀塞运动至第二腔体的顶部,所述的主阀塞的气密区165与第二腔体的进气管13重新形成密封配合。由此副阀塞15下游风路被主阀塞15阻塞,副阀塞16受到的空气压力变小,由于弹簧141处于压缩的状态,副阀塞15在弹簧的作用向上运动至第一腔体的进气管内110,副阀塞恢复至初始的第一位置。随后主阀塞在吸力的作用下再次向下运动,主阀塞运动到第二位置后,副阀塞向下运动至第一位置,主阀塞复位至第一位置,副阀塞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过滤器振动装置不断的重复以上过程。
[0045]所述的吸尘器阀塞工作时,主阀塞16和副阀塞16在气压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同样的主阀塞和副阀塞在弹簧的作用下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也很短暂,主阀塞16和副阀塞15不断地运动形成高频的震动。
[0046]参照图8,吸尘器示意图,吸尘器2包括储灰容器21,通常的储灰容器是通过注塑工艺制成,储灰容器包括一个外部空气入口 22,通常外部空气入口都与吸尘软管(图中未显示出)相连接,所述的软管连接吸尘头。在所述储灰容器21的上部安装有吸尘动力单元23。吸尘器工作时携带灰尘的气流V3通过,所述的外部空气入口进入储灰容器21。吸尘动力单元23通常具有能够产生动力的电机24和安装在电机轴上的风叶25,所述的电机驱动风叶转动产生真空源。吸尘器工作时外部的载尘气流(V3)由吸尘软管吸入,随后进入储灰容器21,从储灰容器进入过滤器内部26,过滤器上设了用于过滤的HEPA材料。也可以使用尘袋或其他的过滤装置。流经过滤器26的空气中的灰尘被过滤器滤去,清洁的空气从过滤器26流出,并经过吸尘动力模块排出到吸尘器26外部。所述的吸尘器内部还设置有过滤器振动装置1,其安装在靠近过滤器26的位置使得振动效果能够有效的传递到吸尘器上,为了更有效的传递振动还可以在过滤器振动装置I和过滤器26之间设置振动传递结构,过滤器振动装置出气管111通过风道与吸尘动力装置连通,所述的振动装置进气管连通至吸尘器外部空间。
[0047]当过滤器26较为洁净时吸尘动力单元23吸入的气流全部来自过滤器,过滤器振动装置I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11间的气压差还不能够使得副阀塞15和主阀塞16运动,过滤器振动装置I和吸尘动力单元之间没有空气流动;吸尘器2工作过程中气流中的灰尘不断累积在过滤器26上,累积在过滤器26上的灰尘使得从过滤器进入吸尘动力单元23的空气减少。所述的过滤器振动装置进气管110和出气管111之间的气压差变大,气压差足够大时所述的副阀塞15和主阀塞16克服弹簧的弹力开始振动,部分的气流(V4)从过滤器振动装置I流入吸尘动力单元,并与过滤器流出的气流交汇。此时附着在过滤器26上的灰尘因振动与过滤器脱离,并掉落在储灰容器21中。随着灰尘掉落灰尘对过滤器26的阻塞减小,空气能够更畅通的流经过滤器,从过滤器26流入吸尘动力单元23的空气也逐渐增加,所述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