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方桩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圆柱形定位外抱箍锁扣机械连接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方桩仍沿用焊接方式,由于桩与桩焊接连接后,需进行自然冷却8-10min方可继续沉桩,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同时许多桩基施工人员未按照焊接要求、未等焊接处冷却后就继续沉桩,大大的降低了接桩的质量,给整个工程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充分的发挥各类混凝土桩的抗拔性能,提高连接的可靠度,确保构筑物的安全性,各方呼吁抗拔桩采用机械锁合等方式进行连接。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2021908 B,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方桩接桩的机械连接结构,所需要对接的预制方桩的端部设置用于对接的端板,其特征在于,端板的侧面上设置有螺孔,相互对接的端板在侧面设置有机械连接板,机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端板侧面的螺孔上使对接的端板固定连接。其不足之处是:该桩仅靠端板侧面的螺栓连接两个方桩,一旦螺栓松动,会存在安全隐患,机械连接板没有固定,仅靠螺栓固定,也存在连接不牢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方桩之间连接不可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圆柱形定位外抱箍锁扣机械连接桩。它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提升了方桩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确保了施工安全。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心圆柱形定位外抱箍锁扣机械连接桩,它包括位于方桩两端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箍和定位销,其中,两个方桩的端头板中间通过定位销连接在一起,卡箍设置在两个方桩的端头板外部,从端头板的外部将两个方桩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这种机械的连接方式使得两个方桩紧密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的方桩的侧面设有摩擦纹。方桩侧面的摩擦纹能够增大方桩的抗摩擦阻力,使得方桩能够更加稳固的固定住,对周围地质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优选地,摩擦纹为弧状,该弧状结构凹陷在方桩的表面。在方桩下沉到泥土里面时, 弧状的摩擦纹能够起到摩擦的作用,增加方桩本身的抗摩擦性能,使得方桩受到外界干扰阻力时,在泥土中不会上下晃动。
优选地,端头板的平面上在钢筋与钢筋之间均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作两个端头板的连接固定点。
优选地,两个方桩连接在一起时,上方桩的端头板上的定位孔形状与定位销的上部形状相匹配,即定位销的上部能够放入上方桩的端头板上的定位孔内;下方桩的端头板上的定位孔形状与定位销的下部形状相匹配,即定位销的下部能够放入下方桩的端头板上的定位孔内。定位销将两个方桩的端头板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两个方桩也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定位销的上部为圆柱形,定位销的下部为圆锥形。
优选地,卡箍上设有固定孔,螺栓通过固定孔将卡箍和两个方桩上的端头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定位销增大了两个方桩上的端头板的接触和连接,而卡箍从两个方桩的外部,更进一步提升了两个方桩的连接牢固性。
优选地,方桩与端头板的连接处外侧设有一凹槽,卡箍的两端卡入到凹槽内。卡箍的连接作用更为紧密,防止螺栓松动,造成卡箍作用性能减弱,更进一步确保了卡箍的连接牢固性。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这种机械的连接方式使得两个方桩紧密连接在一起;
(2)本实用新型方桩侧面的摩擦纹能够增大方桩的抗摩擦阻力,使得方桩能够更加稳固的固定住,对周围地质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3)本实用新型在方桩下沉到泥土里面时,弧状的摩擦纹能够起到摩擦的作用,增加方桩本身的抗摩擦性能,使得方桩受到外界干扰阻力时,在泥土中不会上下晃动;
(4)本实用新型下方桩的端头板上的定位孔形状与定位销的下部形状相匹配,即定位销的下部能够放入下方桩的端头板上的定位孔内,定位销将两个方桩的端头板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两个方桩也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5)本实用新型定位销增大了两个方桩上的端头板的接触和连接,而卡箍从两个方桩的外部,更进一步提升了两个方桩的连接牢固性;
(6)本实用新型卡箍的连接作用更为紧密,防止螺栓松动,造成卡箍作用性能减弱,更进一步确保了卡箍的连接牢固性;
(7)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桩的连接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桩的连接处剖视图;
图3为卡箍俯视图;
图4为卡箍侧视图;
图5为摩擦纹位置示意图;
图6为定位销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端头板;11、定位孔;2、卡箍;21、固定孔;3、摩擦纹;4、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6,一种空心圆柱形定位外抱箍锁扣机械连接桩,它包括位于方桩两端的端头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箍2和定位销4,其中,两个方桩的端头板1中间通过定位销4连接在一起,卡箍2设置在两个方桩的端头板1外部,从端头板1的外部将两个方桩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这种机械的连接方式使得两个方桩紧密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方桩的侧面设有摩擦纹3。方桩侧面的摩擦纹3能够增大方桩的抗摩擦阻力,使得方桩能够更加稳固的固定住,对周围地质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摩擦纹3为弧状,该弧状结构凹陷在方桩的表面。在方桩下沉到泥土里面时,弧状的摩擦纹3能够起到摩擦的作用,增加方桩本身的抗摩擦性能,使得方桩受到外界干扰阻力时,在泥土中不会上下晃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端头板1的平面上在钢筋与钢筋之间均匀设有定位孔11。定位孔11用作两个端头板1的连接固定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方桩连接在一起时,上方桩的端头板1上的定位孔11形状与定位销4的上部形状相匹配,即定位销4的上部能够放入上方桩的端头板1 上的定位孔11内;下方桩的端头板1上的定位孔11形状与定位销4的下部形状相匹配,即定位销4的下部能够放入下方桩的端头板1上的定位孔11内。定位销4将两个方桩的端头板1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两个方桩也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销4的上部为圆柱形,定位销4的下部为圆锥形。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卡箍2上设有固定孔21,螺栓通过固定孔将卡箍2和两个方桩上的端头板1固定连接在一起。定位销4增大了两个方桩上的端头板1的接触和连接,而卡箍2从两个方桩的外部,更进一步提升了两个方桩的连接牢固性。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方桩与端头板1的连接处外侧设有一凹槽,卡箍2的两端卡入到凹槽内。卡箍2的连接作用更为紧密,防止螺栓松动,造成卡箍2作用性能减弱,更进一步确保了卡箍2的连接牢固性。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