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59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坑内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基坑支护技术的成熟,各种支护装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大型基坑中。对撑结构以其传力方式的简明直接性被广泛的应用各种对称型基坑中。但随着基坑的越来越大化,出现基坑的相对边界相距过远,使用对撑装置时需配合施工竖直立柱以支撑对撑,立柱的设置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挤迫基坑内施工空间,造成土方开挖的不便利。

当基坑边界相距过远,不宜使用对撑时,采用传统的基坑围护技术通常以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和插入比来减小基坑边界水平位移,这就需要采用成本更高或者技术更为复杂的基坑围护手段对基坑进行围护。而且传统基坑支撑技术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不可重复利用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相对边界相距过远的基坑,找到一种经济有效,绿色环保的支撑方法,是一个很现实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传统支撑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支撑结构,包括钢桁架,斜撑杆,钢管和楔形垫块。将钢桁架固定围护结构上,通过斜撑杆支撑钢桁架,在钢桁架之间安装钢管,形成对撑。

预制多套钢桁架杆件,杆件可通过螺栓连接成桁架,在钢桁架外侧焊接U形槽,槽口向上;预制不同长度的钢管,两段钢管可通过法兰连接;预制长方体垫块和楔形垫块。

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时,进行开挖,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开挖一定深度后,在围护结构顶端和距离顶端一定距离处打眼,安装钢桁架,钢桁架外侧通过斜撑杆连接在支护结构上。用斜撑杆支撑钢桁架外端,并固定。在基坑相对边界,通过放样,对称布置钢桁架。

配置相应长度的钢管,通过法兰连接后,吊装安放到钢桁架之间的U型槽中。然后用两个千斤顶,置入钢管一端的卡槽中,推动钢管压紧相对侧的桁架。在两个千斤顶之间,放入垫块,最后一块垫块采用楔形垫块,用锤子敲击进去。安装完所有钢管后,继续开挖,根据计算,确定是否需要设置第二、第三层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钢桁架结合斜支撑,扩大了对撑的可应用范围,且避免了设置立柱带来的施工不便,简便易行,实用性强,且该装置可重复利用,绿色环保,经济有效,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 钢管两端安装示意图。

图中:1是围护结构;2是钢桁架;3是斜支撑,4是钢管;5是U型槽;6是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隧道建设工程中,因隧道建设为双向多车道,故开挖基坑较宽。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两侧,施工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1。待围护结构1稳定后,开挖一定深度,安装钢桁架2和斜撑杆3,通过全站仪放样,在相对侧,相应位置安装钢桁架2和斜撑杆3;通过法兰拼接钢管4,达到所需长度后,吊装安放在对应两边的钢桁架2外侧的U型槽5之间;在一端U型槽中,用2个千斤顶压紧钢管后,在钢管4和钢桁架2之间置入垫块6,依次安装完钢管后,形成对撑体系,进行下一步开挖。隧道建设完成后,先拆除钢管,再拆卸钢桁架,运用于其他工程。

在本组合支撑的应用中,临江道路段,在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一直安全稳定运营。相较于传统支护设计思路,增大支护结构的插入比和支护结构的刚度或安设立柱,本实用新型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更大的施工空间,经济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实用性强,且该装置可重复利用,绿色环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