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的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基础中的无混凝土地面锚固定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建筑物地基基础,主要是采用混凝土作为基础。施工时,需要进行挖掘,浇筑养护,周期比较长,而且受气候影响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大,不可以回收再利用。现在,市面上出现一种地螺丝,其结构主要由端部为尖形的管体和在管体的尖形端部表面上设有钻地的螺纹,及在管体另一端上设有的连接件组成。使用时,利用尖形端部的管体钻入地里,之后在管体另一端上安装上建筑,其中上述建筑包括房屋、电网塔架、公路牌等等。由于上述结构的地螺丝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发现地螺丝上的螺纹结合地里土不够稳固,一旦有台风天气,地螺丝容易出现松动,造成建筑晃动。另外,管体的长度是固定尺寸的,不可以根据地质状况调整管体的长度,应用上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安装稳固和应用灵活的无混凝土地面锚固定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混凝土地面锚固定件,其中,包括管体,及在管体一端上设有用于钻地的尖头部和在管体另一端上设有与建筑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尖头部上设置有缠绕的第一螺纹片。管体上设置有缠绕的第二螺纹片。管体包括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及一端与第一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与尖头部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尖头部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在对应第一凹槽的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卡紧的第一凸块;与所述的尖头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块;在对应第二凸块的尖头部上设置有与第二凸块相互配合卡紧的第二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为L形凸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形凸块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凸起;在对应弧形凸起的第一凹槽或者第二凹槽上设置有卡住第二连接管的弧形卡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尖头部由3-4个可旋转90度的三分之一圆锥/棱锥组成。尖头部当受到一定的压力后,端部可以裂开成多片,或者是通拉索绳的形式将尖头拉裂开,之后在中间的位置可以填充物料,目的是起到增强承载力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内部设置有防脱机构;
所述的防脱机构包括在第一连接管内设有的滑块、在滑块上设有延伸到第一连接管外的顶杆,及在第一连接管两侧上设有经滑动作用后向外翻转扩展开的L形锚固齿;
所述的L形锚固齿在初始状态,外侧紧贴管体壁,当移动滑块压住L形锚固齿内侧时,L形锚固齿外侧向外张开,当滑块移开,L形锚固齿收回紧贴管体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四周上设置有多条支撑的杆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上设置有固定杆件的抱紧装置;所述的抱紧装置包括两块在连接件上带有弧形凹位夹紧杆件的夹块,及在夹块上设有固定杆件的压固螺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条支撑的杆件外表带有的外螺纹,可以与旋入连接件上设置有的内螺纹孔连接;穿过所述内螺纹孔的杆件上设置有锁固杆件的防脱螺母。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安装稳固和应用灵活的效果。由于管体包括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及一端与第一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与尖头部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尖头部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设置有多个。因此,在实际应用时,第二连接管长度可以根据地质状况调整管体的长度,即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施工时,调整管体的长度之后,利用旋紧机带动连接件,使尖头部旋入地面以下,代替了传统浇筑混凝土作为建筑基础的形式。不但应用灵活的效果,而且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都很高。又由于尖头部由3-4个可旋转90度的三分之一圆锥/棱锥组成。尖头部当受到一定的压力后,端部可以裂开成多片,或者是通拉索绳的形式将尖头拉裂开,之后在中间的位置可以填充物料,目的是起到增强承载力的作用,并且在尖头部和管体上均带有螺纹,增强了管体的旋入地面的稳固性。另外,第一连接管内部设置有防脱机构可进一步增强管体安装完成后的稳固性。实现了结构安装稳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管体和尖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尖头部旋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尖头部旋转90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两个第二连接管连接的变形设计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两个第二连接管连接的变形设计二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尖L形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件上连接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连接件上抱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连接件上防脱机构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连接件上防脱机构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无混凝土地面锚固定件,包括管体1,及在管体1一端上设有用于钻地的尖头部2和在管体1另一端上设有与建筑连接的连接件3。尖头部2上设置有缠绕的第一螺纹片4。管体1上设置有缠绕的第二螺纹片5。管体1包括与连接件3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1,及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1连接,另一端与尖头部2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管12。第一连接管11与尖头部2之间的第二连接管12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11连接的第二连接管12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21,在对应第一凹槽121的第一连接管11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121相互配合卡紧的第一凸块111;与所述的尖头部2连接的第二连接管12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块122;在对应第二凸块122的尖头部2上设置有与第二凸块122相互配合卡紧的第二凹槽201。
如图6所示,第一凸块111和第二凸块122均为L形凸块。如图7-8所示,L形凸块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凸起112;在对应弧形凸起112的第一凹槽121或者第二凹槽201上设置有卡住第二连接管12的弧形卡槽113。如图4-5所示,尖头部2由两个可旋转90度的三角块组成。尖头部2当受到一定的压力后,端部可以裂开成多片,或者是通拉索绳10的形式将尖头拉裂开,之后在中间的位置可以填充物料11,目的是起到增强承载力的作用。如图11-12所示,第一连接管11内部设置有防脱机构6。防脱机构6包括在第一连接管11内设有的滑块61、在滑块61上设有延伸到第一连接管11外的顶杆62,及在第一连接管11两侧上设有经滑动作用后向外翻转扩展开的L形锚固齿63。L形锚固齿63在初始状态下,外侧紧贴管体1壁,当移动滑块61压住L形锚固齿63内侧时,L形锚固齿63外侧向外张开,当滑块61移开,L形锚固63齿收回紧贴管体1壁。如图9-10所示,连接件3四周上设置有多条支撑的杆件7。连接件3上设置有固定杆件7的抱紧装置8。抱紧装置8包括两块在连接件3上带有弧形凹位81夹紧杆件7的夹块82,及在夹块82上设有固定杆件7的压固螺丝83。多条支撑的杆件7外表带有的外螺纹,可以与旋入连接件上设置有的内螺纹孔连接;穿过所述内螺纹孔的杆件上设置有锁固杆件的防脱螺母。
在实际应用时,第二连接管12长度可以根据地质状况调整管体1的长度,即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施工时,调整管体1的长度之后,利用旋紧机带动连接件3,使尖头部2旋入地面以下,代替了传统浇筑混凝土作为建筑基础的形式。不但应用灵活的效果,而且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都很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