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平台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260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平台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钢结构平台的装配结构,属于桥梁施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领域,通常需要在水下建立便于桥梁施工操作的钢结构平台,而为了保证水下钢结构平台的稳定性,通常是由潜水员在水下焊接对钢立柱的支撑架,不仅存在作业时间长,使潜水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水下焊接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工期比较长,导致费用很高,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在专利号为:201620868450.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一种钢结构平台立柱装配式支撑架,其包括套箍、紧固螺栓、支撑杆以及转角连接器,所述套箍套设于钢管桩柱上,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套箍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杆及所述紧固螺栓连接固定,相交的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转角连接器及所述紧固螺栓连接固定,以形成完整受力体。该装配式支撑架通过采用螺栓实现对钢立柱与支撑架的紧固连接,无需进行水下焊接,虽然该专利技术解决了水下焊接的种种困难,但仍然需要在水下完成支撑架的装配,存在水下作业的操作困难及装配质量不能保证等问题及装配费用仍然较高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急需研发一种集安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钢结构平台的装配技术,以满足桥梁施工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安全、高效、便捷、低成本为一体的钢结构平台的装配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结构平台的装配结构,包括四根钢立柱及用于固定支撑四根钢立柱、呈立方体形状的支撑架和用于支撑架与钢立柱之间固定连接的多个套箍,所述套箍包括圆形箍盘,在所述圆形箍盘的外周侧上呈直角固设有两组用于与支撑架相连接的连接头,在所述圆形箍盘的中心开设有用于钢立柱穿过的穿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形箍盘的外周侧上还固设有液压接口,在所述圆形箍盘的内周侧上对称固设有两个液压油缸,在两个液压油缸的输出轴端部固设有成轴对称的半圆弧形抱箍,并且在两个液压油缸之间设有相连通的液压管道,所述液压管道与液压接口相连通,所述液压接口与外界液压动力装置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每组连接头均含有横向连接头和45角度连接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由多根可控液压伸缩杆和多个十字连接器构成,每根可控液压伸缩杆的外部设有手动液压控制器。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由8根长可控液压伸缩杆和16根短可控液压伸缩杆及4个十字连接器构成,其中8根长可控液压伸缩杆构成支撑架的上下两个框体,每4根短可控液压伸缩杆通过1个十字连接器构成支撑架的一个侧面交叉支架,且位于相邻两个侧面且在同一顶点上的两根长可控液压伸缩杆和两根短可控液压伸缩杆分别与位于该顶点位置的套箍上的连接头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半圆弧形抱箍形成的圆内径与钢立柱的外径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每个套箍上的两个液压油缸的开合,使两个半圆弧形抱箍对穿设在其间的钢立柱进行抱合固定和开合松开,从而实现了支撑架与钢立柱之间的便捷装配和拆卸,不仅无需水下焊接操作,而且无需在水下进行多个螺栓的固定操作,可直接在水面上方通过控制液压动力装置即可实现支撑架与钢立柱之间的固定和分离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强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而且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可重复再利用,适用范围广,具有显著性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平台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套箍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套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十字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钢立柱;2、支撑架;21、长可控液压伸缩杆;22、短可控液压伸缩杆22;23、十字连接器;24、手动液压控制器;3、套箍;31、圆形箍盘;32、连接头;321、横向连接头;322、45角度连接头;33、穿孔;34、液压接口;35、液压油缸;36、半圆弧形抱箍;37、液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平台的装配结构,包括四根钢立柱1及用于固定支撑四根钢立柱1、呈立方体形状的支撑架2和用于支撑架2与钢立柱1之间固定连接的多个套箍3。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套箍3包括圆形箍盘31,在所述圆形箍盘31的外周侧上呈直角固设有两组用于与支撑架2相连接的连接头32,每组连接头32均含有横向连接头321和45角度连接头322。在所述圆形箍盘31的中心开设有用于钢立柱1穿过的穿孔33;在所述圆形箍盘31的外周侧上还固设有液压接口34,在所述圆形箍盘31的内周侧上对称固设有两个液压油缸35,在两个液压油缸35的输出轴端部固设有成轴对称的半圆弧形抱箍36,并且在两个液压油缸35之间设有相连通的液压管道37,所述液压管道37与液压接口34相连通,所述液压接口34与外界液压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接。两个半圆弧形抱箍36形成的圆内径与钢立柱1的外径相适配,以利于两个半圆弧形抱箍36能对钢立柱1进行抱合固定。

再参见图1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2由8根长可控液压伸缩杆21和16根短可控液压伸缩杆22及4个十字连接器23构成,其中8根长可控液压伸缩杆21构成支撑架2的上下两个框体,每4根短可控液压伸缩杆22通过1个十字连接器23构成支撑架2的一个侧面交叉支架,且位于相邻两个侧面且在同一顶点上的两根长可控液压伸缩杆21分别与位于该顶点位置的套箍3上的横向连接头321相连接,位于相邻两个侧面且在同一顶点上的两根短可控液压伸缩杆22分别与位于该顶点位置的套箍3上的45角度连接头322相连接。每根可控液压伸缩杆的外部均设有手动液压控制器24。

上述装配结构的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根据需要构建的钢结构平台的长、宽尺寸,通过调节长可控液压伸缩杆21和短可控液压伸缩杆22的长度,结合十字连接器23,构成如图1所示的支撑架2;

第二步,使支撑架2上位于相邻两个侧面且在同一顶点上的两根长可控液压伸缩杆21分别与位于该顶点位置的套箍3上的横向连接头321相连接,使支撑架2上位于相邻两个侧面且在同一顶点上的两根短可控液压伸缩杆22分别与位于该顶点位置的套箍3上的45角度连接头322相连接;

第三步,将外界液压动力装置的液压连接管与连接在支撑架2上的4个套箍3上的液压接口34相连接,然后通过吊车将组装完成的连接有套箍3的支撑架2从钢立柱1上方缓缓放下,使连接在支撑架2上的8个套箍3分别套设在对应的4根钢立柱1上并至指定深度;

第四步:水面上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液压控制器,使每个套箍3上的两个液压油缸35伸出至两个半圆弧形抱箍36对穿设在其间的钢立柱1进行抱合固定,从而实现了支撑架2与钢立柱1之间的便捷装配,形成稳固的钢结构平台;当使用完毕需要拆装时,水面上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液压控制器,使每个套箍3上的两个液压油缸35缩回至两个半圆弧形抱箍36与穿设在其间的钢立柱1相分离,即可实现支撑架2与钢立柱1之间的便捷拆卸。

由于拆卸的支撑架2及套箍3均为液压式伸缩结构,可根据所需构建的钢结构平台的长、宽尺寸进行支撑架2的长、宽调节,可通过调节套箍3上的液压油缸35以适应所需抱合固定的钢立柱的外径大小。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控液压伸缩杆为已知技术,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6209338.6中所述的可控液压伸缩杆。

综上所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便捷实现钢结构平台的装配和拆卸,不仅无需水下焊接操作,而且无需在水下进行多个螺栓的固定操作,可直接在水面上方通过控制液压动力装置即可实现支撑架与钢立柱之间的固定和分离操作,尤其是,拆卸的支撑架2及套箍3均可重复再利用,不仅明显降低了装配难度,使操作更简单,而且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显著性进步。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