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除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08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管道除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除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市政部门的重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日益提高。城市污水排放是确保环境卫生、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我国的城市排水管道的清淤工作还普遍处于人工作业的落后状态,不仅体力繁重、效率低,恶劣环境以及毒气、毒水给工人造成很大危害,甚至爆炸、死人等事故时有发生。因次,研究开发用机器人进行排水管道的清检测作业,既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加强环保的需要,也是广大市政管理、维修人员的迫切愿望。

我国的排水管道疏通还停滞在人工操作的落后状态,效率低,而且对工人的人身安全也存在很大的危害。所以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造价低廉、经济实用且效果高的排水管道机器人以代替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道除污装置,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且除污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管道除污装置,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盾体和第二盾体;推进缸,连接两盾体之间,通过伸缩变化实现两盾体间的牵引作用;行走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盾体和所述第二盾体外侧,用于辅助两盾体的前后移动;支撑缸,分别可伸缩的设置所述第一盾体和所述第二盾体,当所述支撑缸伸出抵持于管道内壁,可以防止其对应的盾体移动;旋转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盾体前侧,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表面的喷射口和设于所述主体部侧面的清理刀。

优选的,所述旋转单元还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分为红外线成像装置和摄影机成像装置。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的数量为八个,每一所述盾体上设有四个。

进一步,每一所述盾体上的所述行走轮等角度分布,且位于各自对应盾体远离所述推进缸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缸的数量为八个,每一所述盾体上设有四个。

进一步,每一所述盾体上的所述支撑缸等角度分布,且位于各自对应盾体靠近所述推进缸的一端。

优选的,同一盾体上的所述支撑缸与所述行走轮数量相同,且彼此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旋转单元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盾体内部,用于驱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清理刀旋转。

优选的,两所述盾体均为圆柱状腔体,且两者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为圆盘状,所述喷射口分布于所述主体部的圆心位置、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圆心同心的圆弧上。

优选的,所述管道除污装置还包括:进水管,污水管,以及与所述污水管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用于抽出污水。

优选的,所述管道除污装置还包括:液压站、控制盒、水管卷盘和电缆卷盘。

相对于现有技术,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除污装置,通过两盾体间推进缸的推动和牵引作用,实现两盾体分步前进,自动化程度高;旋转单元上设有用于喷水的喷射口和用于强力除污清理刀,通过旋转单元360度旋转,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除污;同一盾体上的支撑缸与行走轮数量相同,且彼此交错设置;优选的,支撑缸与行走轮分别等角度分布;对盾体支撑力均匀,行走受力平衡,利于结构的稳定;包括由红外线成像装置和摄影机成像装置组成的监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管道内情况,无需操作人员进入管道内,增加了施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管道除污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管道除污装置的局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管道除污装置的旋转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除污装置100,包括:第一盾体1,第二盾体2,推进缸3,行走轮4,支撑缸5和旋转单元6。

所述第一盾体1和所述第二盾体2前后设置,且两者可分离,在所述管道除污装置100进入管道过程中,根据管道口径大小,可选择两者分离放入管道再组合或组合后放入管道;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盾体1和所述第二盾体2均为圆柱状腔体,且两者直径相同。

所述推进缸3为多个,连接于所述第一盾体1和所述第二盾体2之间,通过伸缩变化实现两盾体1、2间的牵引作用。优选的,所述推进缸3为油压缸。

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行走轮4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盾体1和所述第二盾体2外侧,用于辅助两盾体1、2的前后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4的数量为八个,每一所述盾体1、2上设有四个。每一所述盾体1、2上的所述行走轮4等角度分布(两个相邻行走轮4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且位于各自对应盾体1、2远离所述推进缸3的一端,即位于两盾体1、2组合的两端。优选的,所述行走轮4通过带有弹簧减震的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一盾体1和所述第二盾体2表面。

所述支撑缸5为多个,分别可伸缩的设置所述第一盾体1和所述第二盾体2,当所述支撑缸5伸出抵持于管道内壁,可以防止其对应的盾体移动;所述支撑缸的数量为八个,每一所述盾体上设有四个。每一所述盾体上的所述支撑缸等角度分布,且位于各自对应盾体靠近所述推进缸的一端。

所述第一盾体1和所述第二盾体2前进的方式为:当所述第二盾体2的上支撑缸5伸出抵持于管道内壁,所述第二盾体2相对于管道内壁保持位置不动,在所述推进缸3的推动下,所述第一盾体1利用其上的行走轮4向前运动;当所述推进缸3延伸至满行程,所述第一盾体1的上支撑缸5伸出抵持于管道内壁,所述第一盾体1相对于管道内壁保持位置不动,在所述推进缸3的牵引下,所述第二盾体2利用其上的行走轮4向前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盾体1和所述第二盾体2的前进。

请参照图1至图3,所述旋转单元6设置于所述第一盾体1前侧,包括主体部61、设于所述主体部61前表面的喷射口62和设于所述主体部61侧面的清理刀63。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单元6还包括驱动装置64,所述驱动装置64设置于所述第一盾体1内部,用于驱动所述主体部61和所述清理刀旋转63。优选的,所述主体部61为圆盘状,所述喷射口62分布于所述主体部61的圆心位置、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圆心同心的圆弧上。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旋转单元6还包括监控装置(未图示),所述监控装置分为红外线成像装置(未图示)和摄影机成像装置(未图示)。所述监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管道内部情况,并将影像信号传输到操作台,方便操作者根据管道内部垃圾分布操作所述旋转单元的相关机构工作。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所述支撑缸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可以与本实施例不同,在此不做限定。优选的,同一盾体上的所述支撑缸与所述行走轮数量相同,且彼此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除污装置100还包括:进水管(未图示),污水管(未图示),以及与所述污水管连接的水泵(未图示),所述水泵用于抽出污水。

未图示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除污装置还包括:液压站、控制盒、水管卷盘和电缆卷盘。其中所述液压站用于提供所述推进缸和所述支撑缸工作所述油压;所述控制盒用于控制整个管道除污装置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管道除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两盾体间推进缸的推动和牵引作用,实现两盾体分步前进,自动化程度高。

(2)旋转单元上设有用于喷水的喷射口和用于强力除污清理刀,通过旋转单元360度旋转,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除污。

(3)同一盾体上的支撑缸与行走轮数量相同,且彼此交错设置;优选的,支撑缸与行走轮分别等角度分布;对盾体支撑力均匀,行走受力平衡,利于结构的稳定。

(4)包括由红外线成像装置和摄影机成像装置组成的监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管道内情况,无需操作人员进入管道内,增加了施工的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