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前支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090发布日期:2018-08-08 09:0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围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用于淤泥质软土层的超前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开挖面积及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支护,主要采用板式支护+内支撑、板式支护+锚杆或锚索、双排桩等。板式支护体系一般为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内插型钢、咬合桩等,内支撑体系主要有:水平砼支撑、水平钢支撑、斜抛撑。水平砼支撑可采用对撑、角撑、边桁架、圆环撑的形式;水平钢支撑可采用对撑、角撑的形式;水平砼支撑和钢支撑均需在基坑内设置竖向立柱,立柱间距约为10~16m,基坑的面积越大,立柱数量越多。采用斜抛撑时底板需分开施工,施工顺序为:盆式开挖→周边留土→中心区域底板和牛腿先施工→底板和牛腿达到一定强度后施工斜抛撑→开挖周边留土→施工周边底板和传力带→待底板和传力带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斜抛撑。锚杆或锚索一般采用外拉锚,设置在基坑外侧,内置钢筋或钢绞线,注浆或旋喷而成,长度根据受力及地质条件不同。双排桩为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由前、后两排支护桩和梁连接成的刚架及冠梁组成的支挡结构。

现有技术存在着以下问题:

(1)、水平砼支撑和钢支撑,材料用量大,需大量立柱桩,造价大大增加,且出土困难;

(2)、斜抛撑影响底板施工,需跟主体设计单位协商另设后浇带;

(3)、锚杆或锚索设置在基坑外侧,长度往往超出红线范围,当土质较差时,受力不稳定;

(4)、双排桩由前、后两排支护桩和梁连接成的刚架及冠梁组成,受力形式仍为悬臂,当基坑深度较深,且土质较大时,桩径及排距需增大,造价较高,且变形控制不佳,且双排桩支护占用场地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超前支撑支护结构,采用斜向基坑内设置H型钢超前支撑结构,其底部插入旋喷桩内,顶部与冠梁连接,使得桩基同时具备斜桩的抵抗水平力和直桩的特征,支护效果好,可充分节约地下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既有建筑物多,开挖边线距离红线较近的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前支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体系的板桩以及地下室的底板,其特点是该支护结构由板桩与超前支撑组成,超前支撑以30~45°角度斜向基坑内设置,且一端与设置在板桩顶部的冠梁连接,所述超前支撑为旋喷桩与“H”型钢组成的斜桩;所述“H”型钢一端与板桩顶部的冠梁连接,另一端插入设置在底板下的旋喷桩;所述底板设有传力带与板桩连接。

所述“H”型钢与地下室的底板或外墙相交处设有止水钢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水平抵抗能力,支护效果好,可充分节约地下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既有建筑物多,开挖边线距离红线较近的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工工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护体系的板桩1和超前支撑18,以及地下室的底板6和外墙16,所述超前支撑18以30~45°角度斜向基坑内设置,且一端与设置在板桩1顶部的冠梁4连接,所述超前支撑18为旋喷桩2与“H”型钢3组成的斜桩;所述“H”型钢3一端与板桩1顶部的冠梁4连接,另一端插入设置在底板6下的旋喷桩2;所述底板6设有传力带7与板桩1连接;所述“H”型钢3与地下室的底板6或外墙16相交处设有止水钢片5。

参阅附图2,本实用新型沿基坑开挖边线设置竖向板式支护体系的板桩1,待支护体系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土方开挖至冠梁4顶标高,施工坑底以下部位的旋喷桩2,旋喷桩2可采用全液压履带式钻机施工,桩径可采用800mm直径,具体也可根据承载情况确定,喷浆部分为坑底以下部位,倾斜角度为30~45°,具体根据受力情况确定;然后采用震动法插入“H”型钢3,“H”型钢3具体型号及插入深度根据受力情况确定,设备可采用机械手带振动锤。

参阅附图3,本实用新型按下述步骤进行施工的:

参阅附图3a,步骤a板式支护的设置:沿基坑开挖边线并进行竖向板式支护体系的板桩1施工。

参阅附图3b,步骤b超前支撑的设置:开挖至冠梁4顶标高,然后施工坑底下且斜向基坑内角度为30~45°的旋喷桩2,并将“H”型钢3采用震动法插入旋喷桩2,所述旋喷桩采用全液压履带式钻机施工,桩径可采用800mm直径,具体也可根据承载情况确定;所述“H”型钢3插入旋喷桩2时需设置一个斜向托架11作为角度定位,斜向托架11下部需与地面固定,“H”型钢3的型号及插入深度根据受力情况确定。

参阅附图3c,步骤c冠梁的设置:开槽施工冠梁4,待所有支护达到一定强度后开挖基坑。

参阅附图3d,步骤d底板的施工:施工地下室的底板6及传力带7,在“H”型钢3与地下室的底板6和外墙16相交处设置止水钢片5.

参阅附图3e,步骤e拆除支撑:待底板6及传力带7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地下室内部“H”型钢3的支撑。

参阅附图3f,步骤f支撑的拆除:待地下室的顶板21施工完,以及地下室的外墙16与板式支护的板桩1之间进行回填土22的施工,然后再拆除地下室内部“H”型钢3的支撑。

以上只是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实用新型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