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杆、插接止退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5062发布日期:2020-06-23 23:0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插杆、插接止退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接止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杆、插接止退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背景技术:

按预制桩制作要求的规定,端部倾斜的允许偏差为≤0.5%d,因此,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所制作出的预制桩会出现预制桩端部倾斜的情况,假设预制桩直径d为600mm,那么预制桩端部的高度差为3mm,当两个预制桩端部高度差均为3mm的预制桩对接时,可能出现的最大间隙为6mm。

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弹卡式连接件(授权公告号为cn104947658b),是用于对接预制桩的连接件,其包括大螺母套筒、小螺母套筒、连接件以及插杆,所述大螺母套筒与连接件以螺纹方式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在容置于大螺母套筒的一侧环形阵列有多个弯折弹片,所述插杆的一侧与小螺母套筒螺纹连接,另一侧在其外周面上开设有环槽,且所述环槽在远离所述小螺母套筒的一侧槽面设置为挡面,用于对卡接于该环槽的弯折弹片进行限位。当用于对接两个预制桩最大间隙处的连接件中的插杆和弯折弹片正好配合卡接固定时,两个对接预制桩的其他位置的连接件中的插杆必定更深的插入到弯折弹片中,从而弯折弹片的端部与挡面间相差一段距离而缺乏稳定性,且即使当连接件中的插杆和弯折弹片正好配合卡接固定时,弯折弹片与挡面之间也至少会有2mm的距离,当受侧向力时,插杆会因此造成移动,连接件不能处于全部受力的状况,连接件就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各个损坏,从而引起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桩与桩之间的连接会产生缝隙,从而导致土壤中的腐蚀性液体进入连接件中,导致连接件腐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插杆挡面和折弯弹片之间间距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插杆、插接止退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合。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杆,呈回转体状,杆体的一端形成有变径插接头,变径插接头和杆体之间由插脖过渡衔接;在由变径插接头至插脖的方向上,变径插接头的外直径由端面处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外直径值,且插脖的外直径值小于变径插接头的最大外直径值;插脖于靠近变径插接头的部位沿轴向排列设置两个以上的止退齿。

优选的,插脖具有:背对变径插接头的轴向挡面和由杆体延伸至轴向挡面的缩径面;

其中,轴向挡面的外边沿设置有一圈挡环。

优选的,两个以上所述止退齿沿轴向形成于所述轴向挡面上且呈台阶状或锯齿状;

和/或,两个以上所述止退齿沿轴向形成于所述缩径面上且呈锯齿状。

优选的,在所述插杆的轴向上,相邻两个止退齿的齿尖距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mm。

优选的,止退齿的齿尖朝向远离变径插接头的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插杆通过在靠近变径插接头的部位沿轴向排列设置止退齿,当插杆的变径插接头越过止脱机构末端,止脱机构会卡接在插脖处最相临近的止退齿上,即由止脱机构的端部逆向卡止止退齿以减小桩与桩连接时插杆可移动的幅度,减小预制桩因插杆移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减少插接止退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外,本使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接止退结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插接止退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杆,插杆的另一端形成有螺接端,还包括:螺接体,与螺接端螺接固定;螺母套筒,与螺接体轴向对置且具有开口朝向螺接体的容纳腔;以及止脱机构,轴向安装固定于螺母套筒用于逆向卡止伸入容纳腔内的变径插接头。

优选的,止脱机构包括配置有轴向通孔的旋接部和轴向一体形成于旋接部一端的弹性夹持部;

弹性夹持部具有多个环绕旋接部中轴线间隔排列的弹性片,在由旋接部至弹性夹持部的方向上,各弹性片逐渐径向聚拢;

变径插接头贯穿弹性夹持部时径向撑开原本聚拢的各弹性片,待变径插接头越过弹性夹持部,则各弹性片的端部径向复位聚拢在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

在由插脖至变径插接头的方向上,挡环的内直径值逐渐缩小,且挡环的最大内直径值大于弹性片端面合围形成的最大外圆直径值。

优选的,插接止退结构还包括弹性复位环,弹性复位环套设于弹性片外周,以在变径插接头越过弹性夹持部后,使弹性片的端部径向复位聚拢在插脖内进而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

优选的,插杆的螺接端与杆体之间设置轴向定位部。

优选的,插接止退结构还包括置于止脱机构外端部或螺母套筒外端部的并紧螺母,杆体具有适配并紧螺母的螺杆段。

优选的,轴向挡面的外直径值大于弹性片端面合围形成的最小内圆直径值,变径插接头端面最小外直径小于弹性片端面合围形成的最小内圆直径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接止退结构包含前述的插杆,因而具有与插杆相同的功能,且另由于零部件较少,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的优点。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组合,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构件组合,包括两个以上沿一直线方向依次对接的预制构件,当相邻两个预制构件相拼接时,一预制构件的端部与另一预制构件的端部由上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插接止退结构对接;

优选的,各预制构件包含内置有刚性骨架的混凝土本体,刚性骨架具有多根呈阵列分布的受力筋;

且一预制构件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受力筋于一端部固接一螺接体,和/或另一预制构件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受力筋于另一端部固接一螺母套筒;

或者,各预制构件的端部配置有端板,且其中一预制构件的端板嵌装所述螺接体,另一预制构件的端板嵌装所述螺母套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组合包含前述的插杆和插接止退结构,因而具有插杆与插接止退结构的功能,且另由于零部件较少,具有施工效率高,装配体强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插接止退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另一种插接止退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止脱机构的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插杆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插杆的一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插杆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插杆的又一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组合的装配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又一种预制构件组合的装配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0、上预制构件;20、下预制构件;30、插接止退结构;31、螺母套筒;32、螺接体;33、插杆;331、杆体;332、插脖;3321、缩径面;333、变径插接头;3331、轴向挡面;3332、挡环;334、止退齿;335、轴向定位部;34、止脱机构;341、旋接部;342、弹性夹持部;3421、弹性片;35、弹性复位环;36、并紧螺母;40;端板;50、受力筋;l1、止退齿的齿尖距;l2、轴向挡面的外直径值;l3、弹性片端面最小内圆直径值;l4、变径插接头端面最小外直径值;l5、挡环的最大内直径值;l6、弹性片端面最大外圆直径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见图9、10,一种预制构件组合,包括两个以上沿一直线方向依次对接的预制构件,当相邻两个预制构件相拼接时,上预制构件10的端部与下预制构件20的端部由插接止退结构30对接。

其中,参见图1-3,插接止退结构30包括插杆33、螺接体32、螺母套筒31和止脱机构34,其中,插杆33呈回转体状,插杆33的杆体331的一端形成有变径插接头333,变径插接头333和杆体331之间由插脖332过渡衔接;在由变径插接头333至插脖332的方向上,变径插接头333的外直径由端面处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外直径值,且插脖332的外直径值小于变径插接头333的最大外直径值,插脖332于靠近变径插接头333的部位沿轴向排列设置两个以上的止退齿334,插杆33的另一端形成有螺接端,螺接体32与螺接端螺接固定;螺母套筒31与螺接体32轴向对置且具有开口朝向螺接体32的容纳腔;止脱机构34轴向安装固定于螺母套筒31用于逆向卡止伸入容纳腔内的变径插接头333。

螺接体32与上预制构件10的端部连接,螺母套筒31与下预制构件20的端部连接,再由插杆33插入螺母套筒31与止脱机构34卡接实现两个预制构件的连接,插杆33通过在靠近变径插接头333的部位沿轴向排列设置止退齿334,当插杆33的变径插接头333越过止脱机构34末端,止脱机构34会卡接在插脖332处最相临近的止退齿334上,即由止脱机构34的端部逆向卡止止退齿334,以减小桩与桩连接时,插杆33可移动的幅度,减小预制桩因插杆33移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减少插接止退结构30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见图1-3、5-8,插脖332具有:背对变径插接头333的轴向挡面3331和由杆体331延伸至轴向挡面3331的缩径面3321。优选的,轴向挡面3331的外边沿设置有一圈挡环3332,防止止脱机构34与变径插接头333脱离卡接。

参见图5-7,两个以上止退齿334沿轴向形成于轴向挡面3331上且呈台阶状或锯齿状;和/或,两个以上止退齿334沿轴向形成于缩径面3321上且呈锯齿状。通过设置在轴向挡面3331上或缩径面3321上的止退齿334与止脱机构34的端部逆向卡止,减少插杆33移动距离,减小预制桩因插杆移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减少插接止退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见图3,在插杆33的轴向上,相邻两个止退齿334的齿尖距l1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mm。经试验,止退齿334的齿尖距l1小于0.5mm时,止退齿334与止脱机构34卡止效果不理想,止退齿334的齿尖距l1大于2mm时,可能会造成插杆33与止脱机构34的卡止松动,故相邻两个止退齿334的齿尖距l1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5mm。

参见图1-3、5-8,止退齿334的齿尖朝向远离变径插接头333的方向倾斜,可以理解为止退齿334形成钩状,以将止脱机构34的端部固定卡接在止退齿334之间形成的止退槽内,避免插杆33后退。

参见图1-4,止脱机构34包括包括配置有轴向通孔的旋接部341和轴向一体形成于旋接部341一端的弹性夹持部342;弹性夹持部342具有多个环绕旋接部341中轴线间隔排列的弹性片3421,在由旋接部341至弹性夹持部342的方向上,各弹性片3421逐渐径向聚拢;变径插接头333贯穿弹性夹持部342时径向撑开原本聚拢的各弹性片3421,待变径插接头333越过弹性夹持部342,则各弹性片3421的端部径向复位聚拢在插脖332位置以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333。

参见图1-3,优选的,插接止退结构30还包括弹性复位环35,弹性复位环35套设于弹性片3421外周,以在变径插接头333越过弹性夹持部342后,使弹性片3421的端部径向复位聚拢在插脖332内进而逆向卡止变径插接头333,通过弹性复位环35增加弹性片3421的端部径向复位聚拢的力,使得其快速实现弹性片3421与插杆33逆向卡止。

参见图1、5、6,插杆33的螺接端与杆体331之间设置轴向定位部335,优选的,该轴向定位部335为凸缘或径向凸起,通过轴向定位部335限定插杆33和螺接体32螺接的程度,避免插杆33和螺接体32螺接过深而导致变径插接头333不能越过止脱机构34。

参见图2,插接止退结构30还包括置于止脱机构34外端部或螺母套筒31外端部的并紧螺母36,杆体331具有适配并紧螺母36的螺杆段,在插杆33与止脱机构34完成卡接后,通过并紧螺母36限制插杆33不能再下移,保证了插杆33的抗压能力,此处的外端部是指止脱机构34和变径插接头333卡接一端的相对端。

参见图1,轴向挡面3331的外直径值l2大于弹性片3421端面合围形成的最小内圆直径值l3,变径插接头333端面最小外直径值l4小于弹性片3421端面合围形成的最小内圆直径值l3,便于变径插接头333越过弹性片3421端部,变径插接头333端部为锥形面或球形面或圆台形面。

参见图2,在由插脖33至变径插接头333的方向上,挡环3332的内直径值逐渐缩小,且挡环3332的最大内直径值l5大于弹性片3421端面合围形成的最大外圆直径值l6,以将弹性片3421限位在挡环3332内。

参见图1、9、10预制构件组合的各预制构件包含内置有刚性骨架的混凝土本体,刚性骨架具有多根呈阵列分布的受力筋50;

参见图1,一预制构件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受力筋50于一端部固接一螺接体32,和/或另一预制构件中至少部分数量的受力筋50于另一端部固接一螺母套筒31;

或者,参见图10,各预制构件的端部配置有端板40,且其中一预制构件的端板40嵌装所述螺接体32,另一预制构件的端板40嵌装所述螺母套筒31。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