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管桩抱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8529发布日期:2020-11-25 14:47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管桩抱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桥梁工程预制管桩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管桩抱箍。



背景技术:

装配式桥梁因其具有施工快速、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等特点而逐渐成为桥梁建设的主流,其中,预制管桩的吊装是装配式桥梁建造的关键性控制工程,而接桩又是预制管桩安装的重中之重。接桩时,首先将已下放的管桩悬挂固定于桩孔口处,然后进行上下两节桩的连接,工程中常采用抱箍进行管桩固定。现有的抱箍类型包括一字抱箍和十字抱箍,由于一字抱箍固定管桩时会因地基受力不平衡而导致桩孔坍塌的现象,整体强度差,因此一字抱箍通常只用于管桩的起吊,而十字抱箍由于四个方向均有翼板,当管桩位于地面时很难进行十字抱箍的安装,严重的出现接缝处翼板弯折现象,因此十字抱箍几乎不用于管桩的起吊。传统方法在预制管桩从起吊到接桩的过程,需要一字抱箍和十字抱箍的交替使用,该方法造成施工工序增多、抱箍拆装缓慢且不利用流转使用,导致预制管桩的吊装效率低、经济性差,不利于装配式桥梁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管桩抱箍,该抱箍能够在一字抱箍与十字抱箍之间快速转换,只需一个抱箍便可完成两节桩的起吊与安装,接桩整体强度大幅提高,材料用量少,施工工序少,抱箍拆装方便,仪器流转快,在保证安装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经济性显著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管桩抱箍,包括两个半圆箍,所述半圆箍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上设有若干个大小相同的第一螺栓孔,两个所述半圆箍通过所述第一翼板对接构成圆形抱箍,所述半圆箍与第一翼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垂直于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的上部设有吊耳通孔;所述半圆箍中部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插接有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一翼板垂直;所述连接板和第二翼板上均设有对应的第二螺栓孔,连接板和第二翼板通过对应的第二螺栓孔内设有的螺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半圆箍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所述半圆箍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加劲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均呈上小下大的直角五边形结构,所述第一翼板或第二翼板长边的长度与半圆箍的直径之比为0.7-0.9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长度与第二翼板的长度之比为0.2-0.3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示连接板的一侧端开设有一承插孔,所述第二翼板的一端与所述承插孔匹配插,所述第二翼板通过所述承插孔与连接板插接后再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通孔的直径为50-60mm。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箍的内侧套设有一防滑套,上述防滑套上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抱箍采用高硬度钢材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分别设置6-10个。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半圆箍中部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板,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翼板,可快速完成一字抱箍和十字抱箍的转换,进而实现一个抱箍便可完成两节桩的起吊与安装。预制管桩起吊前,先进行平整场地及安装用于支撑抱箍的井字型支架。预制管桩起吊时,先通过第一螺栓将两个半圆箍连接形成一字抱箍,此时暂不安装所述连接板上的第二翼板,在吊耳通孔上连接吊耳,利用起重机吊装,起重机的吊点即为抱箍两侧的吊耳,将预制管桩下放至桩孔合适位置后,再分别在连接板上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翼板,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形成十字抱箍,并将十字抱箍支撑在井字型支架上,用于固定已下放的预制管桩,从而进行上下两节桩的安装连接。本实用新型预制管桩抱箍由于第二翼板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通过设置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和第三加劲板,能够提高抱箍的整体结构稳固性,进而提高了接桩后桩体的整体抗弯性及强度,确保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均呈上小下大的直角五边形结构并对其长度进行了优化,能够使用较少的材料并且均化预制管桩传递到地基的荷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管桩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第二翼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为:1-半圆箍;2-第一翼板;3-第一螺栓孔;4-固定板;5-吊耳通孔;6-连接板;7-第二翼板;8-第二螺栓孔;9-第一加劲板;10-第二加劲板;11-第三加劲板;12-防滑套;13-承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制管桩抱箍,包括两个半圆箍1,所述半圆箍1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翼板2,所述第一翼板2上设有若干个大小相同的第一螺栓孔3,两个所述半圆箍1通过所述第一翼板2对接构成圆形抱箍,所述半圆箍1与第一翼板2之间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垂直于所述第一翼板2,所述第一翼板2的上部设有吊耳通孔5;所述半圆箍1中部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连接板6,连接板6与半圆箍1为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板6上插接有第二翼板7,所述第二翼板7与所述第一翼板2垂直;所述连接板6和第二翼板7上均设有对应的第二螺栓孔8,连接板6和第二翼板7通过对应的第二螺栓孔8内设有的螺栓活动连接,第二翼板7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桩抱箍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完成一字抱箍与十字抱箍的快速转换,以满足接桩起吊与安装的施工要求。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抱箍的整体结构稳固性,进而提高了接桩后桩体的整体抗弯性及强度,所述第一翼板2与所述半圆箍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劲板9;所述第一翼板2与所述固定板4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劲板10;所述半圆箍1与所述连接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加劲板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板2和第二翼板7均呈上小下大的直角五边形结构,所述第一翼板2或第二翼板7长边的长度与半圆箍1的直径之比为0.7-0.9的范围内。如此设计能够使用较少的材料并且均化预制管桩传递到地基的荷载。采用该形状的翼板结构的稳定性良好,刚度和强度很大,便于预制管桩起吊和安装,同时可以抵抗后期安装翼板时产生的侧向应力,避免产生胀模、跑模和爆模等质量事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6的长度与第二翼板7的长度之比为0.2-0.3的范围内。连接板6的长度不宜过长以防在吊装管桩时影响施工。为了使连接板6与第二翼板7的连接更牢固,本实施例采用插槽式螺栓连接方式对两者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在连接板6的一侧端开设有一承插孔13,所述第二翼板7的一端与所述承插孔13匹配插,所述第二翼板7通过所述承插孔13与连接板6插接后再通过螺栓连接,采用此插接连接方式能够防止第二翼板7上下旋转,使得连接稳固,不易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通孔5的直径为50-60mm,吊耳可活动地安装在相对的两吊耳通孔5上。由于吊耳对称设置在半圆箍1两端,使得吊装时升降时平稳协调。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箍1的内侧套设有一防滑套12,上述防滑套12上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套1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抱箍采用高硬度钢材制成。本实施例中抱箍的主要部件均采用厚度为10mm-15mm的槽钢制成,使用槽钢使得抱箍的刚度、强度、抗侧压力变形和抱箍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在制造时,先按照尺寸冷弯成半圆箍1并延第一翼板2,在第一翼板2上加工开设螺栓孔,再焊接相应的固定板4、连接板6及加劲板,切割出第二翼板7备用。由于采用分体的结构形式,从而可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零部件进行组合,通用性强,便于施工。

所述第一螺栓孔3和第二螺栓孔8分别设置6-10个,其中,第一螺栓孔3的设置使得半圆箍1连接更紧密,半圆抱箍之间采用螺栓易于拆卸和组装,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周转利用效率。在需要将抱箍由一字抱箍组装成十字抱箍时,再将连接板6和第二翼板7通过对应的第二螺栓孔8内设有的螺栓活动连接,以形成十字抱箍便于管桩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迅速,可根据方案设计和现场实测参数进行定型组装的优点,具有抱箍成型快,定型尺寸偏差小,整体性好,安全性好,质量易于保证,全套周转材料易于周转和施工清理的特点。

预制管桩起吊前,先进行平整场地及安装用于支撑抱箍的井字型支架。预制管桩起吊时,先通过第一螺栓将两个半圆箍1连接形成一字抱箍,此时暂不安装所述连接板6上的第二翼板7,在吊耳通孔5上连接吊耳,利用起重机吊装,起重机的吊点即为抱箍两侧的吊耳,将预制管桩下放至桩孔合适位置后,再分别在连接板6上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翼板7,第一翼板2和第二翼板7形成十字抱箍,并将十字抱箍支撑在井字型支架上,用于固定已下放的预制管桩,从而进行上下两节桩的安装连接。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