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力联接的厨余垃圾处理器排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9298发布日期:2021-04-30 09:3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力联接的厨余垃圾处理器排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力联接的厨余垃圾处理器排料组件。



背景技术:

在厨房小家电领域,厨余垃圾处理器通常被安装在厨房的水槽下方,厨余垃圾通过水槽被放入厨余垃圾处理器的进料口,厨余垃圾在处理器的腔体内边粉碎边通过水流带入排料口进而排入下水管道。有些垃圾未被粉碎成细颗粒就被水流带入排料口进而排入下水管道。长期使用后,垃圾圾处理器的腔体内往往残留大量的残渣颗粒,这些残留物日积月累附着在腔体内的各个角落,由于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尚不具备腔体内部清洗的功能,因此,残留于腔体内的残渣发酵后产生异味的同时还造成厨余垃圾处理器粉碎效率下降。特别是因人员出差造成厨余垃圾处理器被闲置一段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从腔体内散发出的异味更明显。通常维修师傅是将整台厨余垃圾处理器拆卸后再对其腔体内部进行清洗,往往这时一股异味从处理机的腔体内散发出来,原因是垃圾处理机长期使用造成粉碎后的食物残渣颗粒附着在腔体内部,经过长期堆积发酵后散发出异味。即便每次使用完厨余垃圾处理器后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常流水模式清洗,仍然会有一股异味从处理器的进料口散发出来,这股异味并非全部来自于下水管道的异味。由于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与下水管道之间通过u型结构将下水道内的异味隔离,而在u型结构与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之间的这段管道内的长期堆积的食物残渣颗粒发酵后散发出的异味直接通过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进入垃圾处理器的腔体内,再经过垃圾处理器的进料口散发出来。

为了解决厨余垃圾处理器腔体清洗以及异味反窜的问题,部分厂家通过在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安装开闭组件,通过操作控制组件开闭组件的挡板关闭,进而关闭排料口使水充满厨余垃圾处理器的腔体,粉碎组件带动水流冲刷腔体内的各个角落,进而解决了部分厨余垃圾处理器因垃圾颗粒残留于腔体造成异味散发的问题。冲刷完毕后通过开启排料口,在水压的作用下排入下水管道,进而对管道内壁进行冲刷清洗,从而避免管道内壁因垃圾颗粒长期附着而产生异味。另一方面通过关闭排料口使厨余垃圾持续在腔体内被粉碎,持续性的粉碎可获得浆状的物料,通过开启排料口,将浆状物料排入下水管道,浆状物料不易堵塞管道,进而解决了因部分厨余垃圾处理器排放的物料颗粒不够细造成管道堵塞的问题。再一方面通过关闭排料口可以隔离下水管道内的异味反窜,进而解决了因部分厨余垃圾处理器进料口散发异味的问题。但是由于控制组件和挡板之间采用螺纹紧固的联接方式,因此,在控制组件的活动件、联接组件的活动件以及挡板三者的加工精度足够高以及操作控制组件时的动作足够平稳的情况下才能使得联接组件在推动或者牵引挡板运动时不发生扭转,进而避免挡板在管件内部移动卡涩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力联接的排料组件,用于厨余垃圾处理器中以避免挡板在管件内移动卡涩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力联接的厨余垃圾处理器排料组件,其包括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螺纹联接的主体、促使主体动作的控制组件以及联接主体和控制组件的联接组件。主体包括沿排料口的排料方向以螺纹联接方式可拆卸地紧固于排料口的第一管件、沿排料口的排料方向以螺纹联接方式可拆卸地紧固于第一管件的第二管件、沿排料口的排料方向同轴滑动使排料口与下水管道接通或者隔离的挡板以。联接组件贯穿端盖并通过磁力联接于挡板,控制组件通过联接组件推动挡板抵接第一管件远离排料口的端口,控制组件通过联接组件牵引挡板使挡板远离第一管件远离排料口的端口。

有益效果

1.采用磁力可动联接的方式联接控制组件与挡板,使得联接组件的铁质端部在推动挡板前进时可以径向移动以抵消因零件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造成的不同轴问题引起的晃动,从而使得挡板在管件中顺利滑动,避免挡板前进过程中的因扭转造成的卡涩现象导致厨余垃圾排料口关闭失败的问题。

2.采用磁力可动联接的方式联接控制组件与挡板,使得联接组件的铁质端部在牵引挡板后退时可以径向移动以抵消因零件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造成的不同轴问题引起的晃动,从而使得挡板在管件中顺利滑动,避免挡板后退过程中的因扭转造成的卡涩现象导致厨余垃圾排料口开启失败的问题。

3.采用磁力可动联接的方式联接控制组件与挡板,使得安装与更换对应零部件时可直接扯开二者的磁力联接或者二者直接吸合在一起,简化了安装及维护步骤。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实用新型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排料组件运用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排料口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沿垃圾处理器腔体的轴线和排料口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剖切的剖视图,其中挡板远离第一管件;

图3是图1中沿垃圾处理器沿腔体的轴线和排料口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剖切的剖视图,其中挡板抵接第一管件;

图4是图2中的挡板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控制组件的第一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挡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1中的控制组件局部立体图,其中凸耳位于第一滑道内;

图8是图1中的控制组件局部立体图,其中凸耳位于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的交界处;

图9是图1中的控制组件局部立体图,其中凸耳位于第二滑道内;

图10是图1中的主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图1中的控制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控制组件沿平行于第一滑道的中央面剖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料口;2.排料口;3.主体;

4.联接组件;5.控制组件;6.腔体;

31.第一管件;32.第二管件;33.挡板;

34.第二密封圈;35.第一密封圈;36.第三密封圈;

37.第四密封圈;38.第一管螺母;39.第二管螺母;

41.芯部;42.固定套;43.端盖;

44.第一紧固套;45.第二紧固套;46.铁质端部;

51.第一固定座;52.活动端;53.连杆;

54.第二固定座;55.紧固螺母;56.第三紧固套;

331.密封垫;332.头部;333.支杆;

334.尾部;335.压板;336.磁铁;

337.座;513.第一滑道;514.第二滑道;

523.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展示了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排料组件运用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立体图,所述排料组件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2处。所述的排料组件包括与排料口2联接的主体3、通过使用者操作使主体3关闭或者开启的控制组件5以及联接本体和控制组件5的柔性联接组件4,柔性的联接组件4允许控制组件5被灵活安装在水槽的台面上以方便使用者操作。

参照图2和图10,排料组件的主体3包括第一管件31、第二管件32以及挡板33,第一管件31沿排料口2的排料方向以螺纹联接方式可拆卸地紧固于排料口2,通过第一管螺母38将第一管件31紧固于排料口2,排料口2与第一管件31之间采用第四密封圈37密闭联接,第二管件32套接于第一管件31远离排料口2的端部且沿排料口2的排料方向以螺纹联接方式可拆卸地紧固于第一管件31,第二管件32设置用于套接第一管件31的第一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第二管螺母39与第一管件31紧固联接,并通过第三密封圈36实现第二管件32与第一管件31的密闭联接,第二管件32同轴于第一接口沿远离排料口2方向设置用于安装联接组件4的的第二接口,第二管件32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沿重力方向设置用于联接下水管道的第三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每个都具有设置在其中的通道,所述通道将排料口2与下水管道联通,第二接口内设置立壁,立壁与挡板33的头部332配合用于限制挡板33的头部332往远离排料口2方向移动的距离。挡板33设置于第二管件32内部且沿排料口2的排料方向同轴滑动使排料口2与下水管道接通或者隔离,通过设置第一管件31,使挡板33作用于第一管件31的端部而非排料口2的端部,有益于挡板33始终能保持排料口2的封闭状态,从而使排料组件适用于不同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2长度。

参照图4和图6,挡板33包括头部332、密封垫331、支杆333以及尾部334,头部332在第二管件32的内部滑动,头部332具有第一柱状部,第一柱状部向排料口2同轴延伸第二柱状部,第二柱状部的直径小于第一柱状部的直径,第二柱状部和第一柱状部的交界处沿第二柱状部的柱面径向向内设置环状凹槽,如图3所示。头部332靠近排料口2端设置包裹挡板33的密封垫331,密封垫331用于隔绝排料口2和下水管道,密封垫331的直径小于头部332的直径且大于第一管件31的内径,密封垫331的端面的外缘轴向向远离排料口2方向延伸形成柱面,柱面的部分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凸缘,凸缘与头部332对应的环状凹槽过盈配合,可使挡板33在移动过程中密封垫331始终紧密联接挡板33以避免密封垫331脱落。第一柱状部沿远离排料口2方向同轴延伸第三柱状部,第三柱状部形成支杆333,支杆333贯穿设置于第一接口内的立壁,且可相对于立壁同轴于第一接口滑动,支杆333通过设置于立壁内部的第一密封圈35实现支杆333与立壁的密闭滑动,从而避免因第二管件32内部的污水通过支杆333渗入尾部334造成铁质端部46生锈腐蚀。尾部334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同轴设置于支杆333远离排料口2的端部,尾部334包括座337、磁铁336以及压板335,座337为柱状结构,其外径小于第一接口的内径,座337同轴设置用于容纳磁铁336的沉孔以及同轴设置用于容纳压板335的第二沉孔,第二沉孔的直径大于第一沉孔的直径,第一沉孔远离排料口2,第二沉孔靠近排料口2,第二沉孔与压板335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紧固,压板335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紧固于支杆333,压板335用于抵接磁铁336并将磁铁336保持在座337的内部,座337远离排料口2端同轴设置凹坑,凹坑用于部分接纳联接组件4,凹坑的直径大于铁质端部46的直径,凹坑通过通孔与磁铁336联通,通孔的直径小于磁铁336的直径和铁质端部46的直径,进而在磁铁336和铁质端部46之间形成肩环以避免挡板33移动过程中磁铁336脱离尾部334。

参照图2和图10,联接组件4包括固定套42、芯部41、铁质端部46、端盖43、第一紧固套44以及第二紧固套45,芯部41容纳于固定套42内部且相对于固定套42滑动,铁质端部46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紧固于芯部41靠近排料口2端,铁质端部46受到挡板33的尾部334的磁铁336的磁力作用抵接座337的凹坑,铁质端部46的直径大于座337的通孔的直径,进而在安装时铁质端部46由于磁力作用抵接座337的凹坑,避免铁质端部46直接撞击磁铁336造成磁铁336损伤。端盖43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可拆卸地紧固于第二管件32的第二接口,端盖43与第二管件32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34与外界隔离,与固定套42固定联接的第一紧固套44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同轴紧固于贯穿端盖43的第二紧固套45,芯部41可相对于第一紧固套44和第二紧固套45滑动。联接组件4与挡板33通过磁力联接,在磁力的轴向吸引力作用下挡板33与铁质端部46抵接在一起,由于接纳铁质端部46的凹坑的直径大于铁质端部46的直径,因此,凹坑在接纳铁质端部46后还具有一定的空间余量以允许铁质端部46和挡板33在不同轴的情况下对接,由于磁力不会对铁质端部46的径向移动产生约束,因此铁质端部46依据自身的轴向方向与挡板33的尾部334进行不同轴对接,即使在铁质端部46推动挡板33靠近排料口2的移动过程中,铁质端部46也能依据自身的运动趋势在凹坑内自由移动或者径向移动以抵消因零件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造成的不同轴问题引起的晃动,从而使得挡板33在第二管件32中顺利滑动,避免挡板33前进过程中因扭转造成的卡涩现象导致厨余垃圾排料口2关闭失败的问题。同样地,在铁质端部46牵引挡板33远离排料口2的移动过程中,铁质端部46也能依据自身的运动趋势在凹坑内自由移动或者径向移动以抵消因零件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造成的不同轴问题引起的晃动,从而使得挡板33在第二管件32中顺利滑动,避免挡板33后退过程中因扭转造成的卡涩现象导致厨余垃圾排料口2开启失败的问题。采用磁力可动联接的方式联接控制组件5与挡板33,使得安装与更换对应零部件时可直接解除二者的磁力联接或者将二者直接吸合在一起,简化了安装及维护步骤。

参照图11,控制组件5包括第一固定座51、第二固定座54、活动端52、连杆53、紧固螺母55以及第三紧固套56,活动端52同轴插接于第一固定座51,连杆53同轴紧固联接于活动端52且朝远离活动端52方向延伸,连杆53具有与芯部41的末端钩部相接合的凹部以实现活动端52对挡板33的位置控制,第二固定座54以螺纹联接方式可拆卸地同轴紧固于第一固定座51远离活动端52的方向,紧固螺母55以螺纹联接方式同轴设置于第二固定座54用于将控制组件5安装在适当位置,第三紧固套56以螺纹联接方式同轴设置于第二固定座54远离活动端52的方向,且用于将联接组件4的固定套42紧固于控制组件5。

参照图5,第一固定座51的柱面沿轴向设置第一滑道513,第一滑道513远离活动端52沿柱面设置第二滑道514,第二滑道514垂直第一滑道513,第一滑道513和第二滑道514联通。第一滑道513和第二滑道514构成l型滑道,第一固定座51设置2个l型滑道,2个l型滑道以第一固定座51的轴线为中心轴间隔180度环形阵列分布于第一固定座51的柱面上。第一固定座51的双l型旋转保持结构使活动端52始终被保持在压下状态进而使得本体的挡板33可以始终被保持在紧闭位置,最终使得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始终保持紧闭状态。

参照图7和图8,活动端52具有与第一固定座51滑动配合的轴部,轴部径向向外延伸凸耳523,第三凸耳523可在第一滑道513或者第二滑道514内滑动,活动端52通过凸耳523与第一滑道513的滑动联接使活动端52沿第一固定座51的轴向移动。参照图9,当凸耳523滑入第二滑道514,活动端52通过凸耳523与第二滑道514的滑动联接使活动端52可绕着第一固定座51的轴线转动,第二滑道514限制活动端52轴向运动。由于控制组件5的双l形旋转保持结构使得开闭组件的挡板33可以始终被保持在紧闭位置,进而始终保持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2始终保持紧闭状态。

当需要将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2关闭时,通过按压控制组件5的活动端52使主体3内的挡板33在磁力可动联接下平稳地朝靠近排料口2方向同轴移动,直到挡板33的密封垫331抵接第一管件31的端口,旋转活动端52,使凸耳523进入第二滑道514,进而将活动端52锁定在当前位置,即挡板33也被锁定在当前密闭第一管件31的端口状态,从而使得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排料口2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物料持续在腔体6内被粉碎,粉碎后的颗粒更细更小,物料在水的混合下可以被粉碎成浆状,排放后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由于水一直被关闭在腔体6内参与物料粉碎,因此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避免了常流水状态下边粉碎边排水对水资源的浪费。

当厨余垃圾处理器内的物料粉碎完成后需要开启排料口2进行排料时,通过旋转控制组件5的活动端52使凸耳523滑出第二通道以解除活动端52的锁定状态,通过提拉活动端52使主体3内的挡板33在磁力可动联接下平稳地朝远离排料口2方向同轴移动,直到挡板33的头部332抵接第二管件32的立壁。由于挡板33是沿着排料口2的方向同轴平移以开启排料口2,这样的开启方向对排料无遮挡无阻碍,解决了因部分高纤维类残留物挂在挡板33上造成挡板33关闭不可靠的问题。

当排放完毕后需要对厨余垃圾处理器进行清洗时,通过按压控制组件5使排料组件的主体3处于关闭状态,将水送入腔体6,使水充满腔体6,通过粉碎组件的运转带动腔体6内的水流冲刷腔体6及其腔体6内的组件以及腔体6内的各个角落,实现腔体6的洁净清洗,避免异味的产生。腔体6冲刷完毕后,通过先转动再提拉控制组件5的活动端52使排料组件的挡板33开启,在挡板33开启的瞬间,水借助腔体6内水的压力瞬间冲出排料口2进入下水管道,这股有压力的水流可将管道冲刷的更干净,避免管道堵塞。

由于挡板33与排料口2具有一段距离,即第一管件31的长度,因此,在水充满腔体的状态下开启挡板33,第一管件31内的水先排出,腔体6内的水进入第一管件31后在第一管件31的引流作用下即可产生旋窝,旋窝使得腔体6内的水在不用粉碎组件的带动即可流动,进而将腔体6内各个角落冲刷下来的食物颗粒顺势带出腔体6排入下水管道,同时旋窝也加速腔体6内的水排入下水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