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落地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371阅读:19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梁落地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结构,特别是一种以梁体与基础直接结合的结构形式,用于道路与桥梁结构衔接的部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在近二十年里建设了大量的城市高架道路及立交。在软土地基地区,因连接段桥台后填土沉降及坡道车辆荷载冲击作用导致路桥沉降差异引起桥头“跳车”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也成为城市及公路道路交通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点。目前常规采用的解决手段主要为在桥台后采用挡土墙,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在运营过程中加罩路面以弥补沉降差异。
以上的解决办法主要存在以下及方面问题(1)城市建设对景观要求的提高迫使桥梁采用新颖的外形样式。挡土墙的设置对结构整体造型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挡土墙与桥梁结构沉降差明显,甚至发生严重错位,达不到城市景观对结构要求。
(2)根据我国目前的建筑材料水平,轻质材料的使用不能完全消除路桥沉降差异。同时,随着大量城市交通及公路建设项目开展,轻质材料的来源也相对贫乏。
(3)路面加罩因其施工工艺要求,加罩厚度由其一定要求。为取得良好运营效果在使用中须频繁重复这一过程;同时路面加罩封路施工,在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中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高架桥梁路桥衔接段沉降量的落地梁结构,其施工简便、造价合理,并可改善现有结构的外观。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一种用于衔接路桥的桥梁落地梁结构,由桥面板和支承结构组成,桥面板下方交错形成多条纵向梁肋和若干条横梁,支承结构为纵向梁肋和横梁的结合处下方的承台,以及承台14底部的基础。
上述的基础采用桩基础。
上述基础的断面应选择比桥梁主体小的桩基础形式。
桥面板可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采用本发明的落地梁结构,可以有效控制路桥沉降量的差异,桥头“跳车”现象得以缓解。该结构的施工也较为简便,另外路桥连接段的外观也能得到改善。
附图简述


图1为本发明的落地梁沿图3中1-1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落地梁沿图3中2-2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落地梁顶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适应于软土地基地区路桥衔接结构。本发明的落地梁结构10如
图1-3所示,其中
图1和图2分别为图3中1-1及2-2断面的示意图,落地梁的高度从2-2断面逐渐向1-1断面抬升,但两者在外形上与桥梁主体结构衔接统一。
结合参看图3(因该结构为左右对称,故仅显示道路中心线一侧的构造,另一侧省略),落地梁结构10包括桥面板11和支承结构。桥面板11下交错形成多条纵向梁肋12和若干条横梁13。在纵向梁肋12和横梁13的结合处下方直接由承台14所支承。而承台14则由基础15支承。基础可采用桩基础。
由于落地梁的高度从2-2断面逐渐向1-1断面抬升,所以1-1断面中的纵肋12高度较高。
本发明的落地梁结构在主体结构上取消了箱梁底板,在腹板位置设置纵向梁肋12及承台14,在桩基位置横向设置横梁13加强结构整体联系。这样设计能避免采用节段预制拼装结构的主体桥梁在张拉预应力钢束时张拉位置不能满足的情况。
该落地梁结构承重体系由桩基础15、纵横梁12、13及桥面板11构成,其中,桩基础15将上部荷载(含自重及桥面附属设施及车辆荷载)传递至基础持力层;桥面板11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纵横梁负责以上两者间的连接和力的传递。
具体施工时,根据梁体布置,桥面板11可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台14、纵向梁肋12及横梁13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板11可以采用与结构整体现浇也可以采用预制桥面板在纵横梁上后浇混凝土连接方式。
一般来说,落地梁结构的基础断面应选择比桥梁主体小的桩基础形式,在设计过程中控制最终道路填土产生的总沉降量与桥梁主体结构及落地梁结构总沉降量基本一致。此外,为适应软土地基场地土条件,结构纵向分段长度基本为8~10m。相邻落地梁结构采用桥面铺装连续构造,落地梁与主体结构采用伸缩缝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衔接路桥的桥梁落地梁结构,由桥面板和支承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桥面板(11)下方交错形成多条纵向梁肋(12)和若干条横梁(13),支承结构为纵向梁肋(12)和横梁(13)的结合处下方的承台(14),以及承台14底部的基础(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落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15)采用桩基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落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15)的断面应选择比桥梁主体小的桩基础形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落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11)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落地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1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衔接路桥的桥梁落地梁结构,由桥面板和支承结构组成。桥面板下方交错形成多条纵向梁肋和若干条横梁,支承结构为纵向梁肋和横梁的结合处下方的承台,以及承台底部的基础。本实用新型的落地梁结构可有效控制高架桥梁路桥衔接段沉降量,其施工简便、造价合理,并可改善现有结构的外观。
文档编号E01D19/02GK2709508SQ20042002060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5日
发明者王云龙, 刘晓苹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