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墩盖梁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816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圆墩盖梁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 种桥梁施工中所用的盖梁支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无支架施工中适于圆墩柱的盖梁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般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桥梁建设(如立交桥等)发展迅速,形式多样,盖梁作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方法也有很多种。如横穿法它是在墩柱内预先埋设预留孔,在孔中穿入型钢或圆钢棒并锁定型钢或圆钢棒,由型钢或圆钢棒支撑支架、模板及整个盖梁的重量;横穿法的缺点是在墩柱内埋设留预孔,在施工浇注墩身砼时对砼振捣人员的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了一定的施工难度,且该方法容易影响墩柱的外观质量,其处理不但费工费时而且处理质量很难令业主满意;另外,该施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墩身结构完整性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预埋法它是在墩柱中预埋钢板,拆模后在预埋钢板上焊接钢支撑,由它来承受支架、模板及整个盖梁的重量;预埋法的缺点是①预埋钢板要消耗大量钢材,预埋件不能重复利用,很不经济;②钢支撑的焊接工作量很大大,且对焊接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盖梁施工完后要对墩柱外观进行处理,不但费工费时而且较难保证质量。支架法支架法是目前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支架可用万能杆件也可采用钢管支架搭设。盖梁施工的所有临时设施重量及盖梁重量均由支架承受,直接传到地面。支架法的缺点是①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均要求对地基进行压实,对软土地基还需要浇筑砼地坪。因此,对地基的处理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如果对地基的处理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支架整体下沉,严重影响盖梁的施工质量;②墩柱较高时,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③需要根据墩柱高度的变化而调整底模高度,不经济,而且还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人力;④墩柱较高时,支架庞大,需要巨额投入而且安装支架费时耗力;⑥支架法施工对木材需要量较大,因此消耗能源较大;⑤水中施工无系梁桥墩时,支架法很难施工;⑦预压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工期要求紧的桥梁施工不宜采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支架的盖梁支撑装置,特别适合圆墩柱的施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形钢质抱箍,所述抱箍具有用于抱住所述圆墩、厚度在IOmm 20mm之间的箍身和从所述箍身的两端水平向外延伸、厚度在24mm 30mm之间且具有连接孔的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两个半圆形抱箍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从所述连接部的外端向所述箍身水平延展开的加劲板;从所述抱箍的下部向上向外伸出、用于支撑所述盖梁下方的工字钢的支撑件;垫置于箍身与圆墩之间、厚度为广1.5厘米的橡胶垫。[0009]优选地,所述箍身内壁到圆墩的外壁之间具有广2厘米的厚度间隙。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螺母之类的螺纹紧固件。优选地,所述螺栓有两列多排,所述螺栓之间水平且竖直对齐,列与列之间的距离为纩10厘米,每2 3排螺栓之间设置有一块加劲板。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能够与工字钢的底部紧密相贴的水平支撑板和位于水平支撑板下方的竖直支撑板,该竖直支撑板具有直角三角形截面,且其中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箍身相贴合、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水平支撑板相贴合。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圆墩盖梁支撑装置,是通过两半圆形的钢质抱箍固定在圆柱形的桥梁圆墩上,且在抱箍与圆墩之间设置了厚度为广1. 5厘米的橡胶垫,以抱箍与圆墩之间的摩擦力支撑盖梁的重力,因此对圆墩柱的地基无甚要求;且抱箍的安装高度可随圆墩柱的高度调整,不需要额外使用垫木或分配梁来调节盖梁的底模高度,节约材料;设置的支撑件能够使盖梁平衡得更好,保证对盖梁的支撑更稳固;另外,本实用新型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在水中或陆地上均可使用,适用范围广;同时也不会破坏墩柱外观,施工简便,使用周转材料少,工期短,经济效益可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安装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墩盖梁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抱箍;10、箍身;11、连接部;2、紧固件;3、加劲板;4、支撑件;40、水平支撑板;41、竖直支撑板;5、橡胶垫;6、圆墩;7、工字钢;8、底模;9、盖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参照图1、2和3,按照本实施例的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形钢质抱箍1, 抱箍1具有箍身10和自箍身10的两端水平向外延伸的连接部11,箍身10的厚度在IOmm 20mm之间,它用于抱住圆墩6,连接部11的厚度在24mm 30mm之间,其上开设有连接孔; 两个半圆形抱箍1通过穿过连接孔的紧固件2螺栓紧密连接在一起;该圆墩盖梁支撑装置还具有从连接部11的外端向箍身10水平延展开的加劲板3、从抱箍1的下部向上向外伸出的竖直支撑件4以及垫置于箍身10与圆墩6之间且厚度为广1. 5厘米的橡胶垫5。支撑件 4用于支撑盖梁9下方的工字钢7,且该支撑件4具有能够与工字钢7的底部紧密相贴的水平支撑板40和位于水平支撑板40下方的竖直支撑板41,竖直支撑板41具有直角三角形截面,其中一条直角边与箍身10相贴、另一条直角边与水平支撑板40相贴。支撑件4增大了抱箍1对工字钢7的受力面积,使对盖梁9的支撑更稳固。本实施例中,箍身10内壁到圆墩6的外壁之间具有广2厘米的厚度间隙,在箍身10与圆墩6之间垫置橡胶垫5是为了增大抱箍与圆墩之间的摩擦力和接触密实程度。本实施例中,箍身10应有适当强度和刚度,以传递拉力、摩擦力并支承上部结构重量,可采用厚度为IOmm 20mm的钢板;由于连接部11是直接承受螺栓拉力的构件, 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根据理论计算及实践经验,以采用厚度为24mm 30mm的钢板为且。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有两列多排,所述螺栓之间水平且竖直对齐,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每排螺栓个数必须比理论计算个数多一个,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必须检查螺栓是否有滑丝、开裂现象,若有则坚决不能使用。由于抱箍连接部11上的螺栓按双列布置,外列螺栓施压时对箍身10产生较大的偏心力矩,对箍身10的传力有不利影响,因此,螺栓布置应尽可能紧凑,以刚好能满足施工及传力要求为宜,本实施例的螺栓列与列之间的距离为纩10 厘米;为加强连接部11的刚度并可靠地传递螺栓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每隔2 3排螺栓需设置一块水平加劲板3。实际施工中可选用的螺栓有45号钢的M30大直径螺栓或M27 高强度螺栓。采用M27高强度螺栓有两个缺点一是高强度螺栓经过一次加力松弛循环后一般不能再用,使得抱箍不能多次重复使用,而再次安装抱箍时更换新螺栓,又加大了投入;二是市场上的M27高强度螺栓,都必须到专门的厂家购买,不能满足随时更换的要求。 因此,所使用的螺栓一般均为45号钢的M30大直径螺栓。在实际的桥梁施工过程中,圆墩盖梁支撑装置首先是固定在混凝土圆墩的上端的,然后将过渡件工字钢7安装在该圆墩盖梁支撑装置的连接部11和支撑件4的上方,再在工字钢7上安装盖梁底模8,最后在盖梁底模8上浇筑盖梁9,即完成盖梁的施工。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形钢质抱箍(1),所述抱箍(1)具有用于抱住所述圆墩(6)、厚度在IOmm 20mm之间的箍身(10) 和从所述箍身(10)的两端水平向外延伸、厚度在24mm 30mm之间且具有连接孔的连接部 (11);通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两个半圆形抱箍(1)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2);从所述连接部(11)的外端向所述箍身(10)水平延展开的加劲板(3);从所述抱箍(1)的下部向上向外伸出、用于支撑所述盖梁(9 )下方的工字钢(7 )的支撑件(4 );垫置于所述箍身(10 )与所述圆墩(6)之间、厚度为广1.5厘米的橡胶垫(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箍身(10)内壁到所述圆墩(6)的外壁之间具有广2厘米的厚度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为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有两列多排,所述螺栓之间水平且竖直对齐,列与列之间的距离为纩10厘米,每2 3排螺栓之间设置有一块加劲板(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具有能够与所述工字钢(7)的底部紧密相贴的水平支撑板(40)和位于所述水平支撑板(40)下方的竖直支撑板(41),所述竖直支撑板(41)具有直角三角形截面,且其中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箍身 (10)相贴合、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水平支撑板(40)相贴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墩盖梁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半圆形钢质抱箍,所述抱箍具有厚度在10mm~20mm之间的箍身和从箍身的两端水平向外延伸的连接部;在连接部将两个半圆形抱箍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从连接部的外端向箍身延展开的水平加劲板;从抱箍的下部向上向外伸出、用于支撑盖梁下方的工字钢的支撑件;以及垫置于箍身与圆墩之间的橡胶垫。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半圆形的钢质抱箍固定在圆柱形的桥梁圆墩上,以抱箍与圆墩之间的摩擦力来支撑盖梁的重力,相比其它盖梁支撑方法或装置,具有很多优点,如对圆墩柱的地基无要求,适用范围广,不会破坏墩柱外观,施工简便,使用周转材料少,工期短,经济效益可观等。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2064285SQ20112014513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姚真明, 张涛, 沈健, 陶文华 申请人: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