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墙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784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墙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墙模板系统,涉及架设或装配桥梁的方法或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无拉杆防撞墙模板体系,需安装支架或托架作为墙体模板的支撑,施工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它包括相配套的内模板和外模板;以及套设于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外部的U形固定组件;U形固定组件的敞口端的一侧与内模板的底端连接,敞口端的另一侧与外模板的底端连接。通过设置U形固定组件加固防撞墙的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无需设置支架或托架,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安全性好且安装简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防撞墙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架设或装配桥梁的方法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桥梁上防撞墙的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防撞墙是由钢筋混凝土成型,并固定在高架桥梁或高铁箱梁两侧的结构,它不仅是重要的安全防护结构,而且其线型和表面光洁度也直接影响到桥梁的美观和质量。
[0003]现有的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待浇筑防撞墙内、外模板的连接方式,模板底部侧压力大,而且对拉螺栓还会在墙体遗留洞口,影响工程质量。无拉杆防撞墙模板体系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箱梁施工完成落架时,保留防撞墙部位的支架暂不拆除,利用该支架作为防撞墙模板的支撑,导致支架拆除时间滞后,施工成本增加,尤其对于互通立交等箱梁较高、且层次较多的交通系统,存在支架高宽比过大的安全隐患;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一字架”的托架形式,在托架上进行防撞墙模板的安装,相应的用钢量会增大,并且托架上易出现螺丝脱落、托架上材料堆放过多易坠落等安全隐患,尤为严重的是,这种方式需在箱梁上设置两道对穿螺丝孔,容易造成箱梁渗水等工程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的无拉杆防撞墙模板体系,需安装支架或托架作为墙体模板的支撑,施工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墙模板系统,通过设置U形固定组件加固防撞墙的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无需设置支架或托架,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安全性好且安装简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相配套的内模板和外模板;以及套设于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外部的U形固定组件;所述U形固定组件的敞口端的一侧与所述内模板的底端连接,所述敞口端的另一侧与外模板的底端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U形固定组件包括外模支架和内模支架,所述内模支架与所述内模板相配合且两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外模支架是由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撑、第二横撑,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撑和所述第二横撑固定连接的竖撑构成的F型框架结构,位于外侧的所述第一横撑与所述内模支架的顶端螺栓连接,位于内侧的所述第二横撑与所述外模板的顶端螺栓连接,所述外模支架的底端与所述外模板螺栓连接。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固定组件还包括一连接杆结构,所述连接杆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横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二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8]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之间通过拉杆螺栓连接。
[0009]较佳地,所述内模支架的顶端焊接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与所述第一横撑的端部螺栓连接。[0010]所述连接板一与所述第一横撑通过至少两排并列设置的螺栓连接,每排设有至少两个螺栓。
[0011]更佳地,所述竖撑的底端焊接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与所述外模板螺栓连接。
[0012]所述U形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加固钢板,所述加固钢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撑和所述竖撑焊接固定。
[0013]所述外模板的底端设有封头钢板,所述封头钢板的一端螺栓连接在所述外模板的底端,所述封头钢板的另一端螺栓连接在与所述防撞墙固接的桥梁的底部。
[0014]所述封头钢板上相邻两个螺栓孔的间距小于等于100mm。
[0015]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0016]一、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墙模板系统,采用U形的固定组件套设在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外部进行固定,相对于传统的无拉杆防撞墙模板体系,无需在架设墙体模板前预先安装托架或支架,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的底部受混凝土侧压力最大,因此,固定组件敞口端的两侧分别与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的底端固接,以最大限度抑制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的形变,防止发生漏浆现象。
[0017]二、本实施例中外模支架与外侧模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内模支架与内侧模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接着,内模支架和外模支架再螺栓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固定组件将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紧固在一起,无需设置对拉螺栓即可完成模板的架设和固定,避免拆除对拉螺栓后在防撞墙墙体上遗留孔洞,保证了防撞墙的立面装饰效果及施工质量。更佳地,上述内模支架和外模支架均由槽钢材料制成,与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的连接更为简便,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使得模板系统的安装更为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撞墙模板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0]本实施例以桥梁10上防撞墙20的施工为例,图中A侧表示桥面行车侧,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撞墙模板系统,它包括相配套的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 ;以及套设于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外部的固定组件100 ;呈U形的固定组件100敞口端的一侧与内侧模板201的底端连接,固定组件100敞口端的另一侧与外侧模板202的底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墙模板系统,采用U形的固定组件100套设在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外部进行固定,相对于传统的无拉杆防撞墙模板体系,无需在架设墙体模板前预先安装托架或支架,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的底部受混凝土侧压力最大,因此,固定组件100敞口端的两侧分别与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的底端固接,以最大限度抑制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的形变,防止发生漏浆现象。
[0021]下面结合图1具体描述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00的结构及组成,固定组件100包括内模支架101和外模支架102。其中,内模支架101与内侧模板201相配合,且内模支架101的两端分别与内侧模板201的两端螺栓连接。外模支架102是由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撑104和第二横撑105,以及与第一横撑104和第二横撑105固定连接的竖撑103构成的F形框架结构,第一横撑104与内模支架101的顶端螺栓连接,第二横撑105与外侧模板202的顶端螺栓连接,竖撑103的底端与外侧模板202螺栓连接。
[0022]本实施例的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的尺寸及重量需根据混凝土的重量及侧向压力计算,并根据外侧模板202的重量、混凝土的重量及侧向压力计算外模支架102的材料形式及焊接要求。本实施例中外模支架102与外侧模板202的两端固定连接,内模支架101与内侧模板201的两端固定连接,接着,内模支架101和外模支架102再螺栓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固定组件100将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紧固在一起,无需设置对拉螺栓即可完成模板的架设和固定,避免拆除对拉螺栓后在防撞墙墙体上遗留孔洞,保证了防撞墙的立面装饰效果及施工质量。更佳地,上述内模支架101和外模支架102均由槽钢材料制成,与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的连接更为简便,使得模板系统的安装更为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3]为使外模支架103与外侧模板202连接得更为稳固,上述竖撑103的底端焊接有连接板二 107,连接板二 107与外侧模板202螺栓连接。
[0024]上述相配套的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2m,因此,为保证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的紧密连接,每套模板上设置至少两个固定组件100,且两个固定组件100的间距小于等于lm,以保证内侧模板201和外侧模板202的稳固连接。
[0025]为加强固定组件100与模板的连接,防撞墙模板系统还包括一连接杆结构,它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杆一 110和连接杆二 111,连接杆一 110和连接杆二 111的一端均与外模支架102的第一横撑104固定连接,连接杆一 110的另一端与内侧模板201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杆二 111的另一端与外侧模板202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述连接杆一 110和连接杆二 111由角钢制作。较佳地,连接杆一 110和连接杆二 111之间通过对拉螺栓连接,以避免连接杆一 110和连接杆二 111之间发生水平位移。
[0026]更佳地,内模支架101的顶端还焊接有连接板一 106,连接板一 106与外模支架102的第一横撑104的端部通过两排并列设置的螺栓连接,且每排至少有两个螺栓,以紧固连接内模支架101和外模支架102。
[0027]上述第一横撑104与竖撑103的连接处还设有一加固钢板108,加固钢板108分别与第一横撑104和竖撑103焊接固定,以加强外模支架102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其变形。
[0028]另外,如图1所示,外侧模板103的底端越过桥梁10的端部,并朝向行车侧A具有一弯折部120,上述弯折部120与桥梁10端部的下表面还设有封头钢板203,封头钢板203的一端螺栓连接在上述弯折部120,其另一端螺栓连接在桥梁10端部的下表面。封头钢板203与外侧模板202长度相同,其使得外侧模板202的固定更为稳固,施工更方便。封头钢板上相邻膨胀螺栓的间距小于等于100mm。膨胀螺栓的间距及封头钢板203厚度应根据桥梁10底面侧向力计算。[0029]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配套的内模板和外模板; 以及套设于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外部的U形固定组件; 所述U形固定组件的敞口端的一侧与所述内模板的底端连接,所述敞口端的另一侧与外模板的底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固定组件包括外模支架和内模支架,所述内模支架与所述内模板相配合且两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外模支架是由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撑、第二横撑,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撑和所述第二横撑固定连接的竖撑构成的F型框架结构,位于外侧的所述第一横撑与所述内模支架的顶端螺栓连接,位于内侧的所述第二横撑与所述外模板的顶端螺栓连接,所述外模支架的底端与所述外模板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固定组件还包括一连接杆结构,所述连接杆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横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二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之间通过拉杆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支架的顶端焊接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与所述第一横撑的端部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一与所述第一横撑通过至少两排并列设置的螺栓连接,每排设有至少两个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撑的底端焊接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与所述外模板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固定组件还包括一加固钢板,所述加固钢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撑和所述竖撑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板的底端设有封头钢板,所述封头钢板的一端螺栓连接在所述外模板的底端,所述封头钢板的另一端螺栓连接在与所述防撞墙固接的桥梁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撞墙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钢板上相邻两个螺栓孔的间距小于等于100mm。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3741724SQ20142009432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汤颂彬, 卢仪, 张启铭 申请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